卷首语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 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服务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坚定不移、矢志 不渝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根据科研不同环节特征,推进研究机构分类改革,加快新型硏发机构建设,形成有利 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枃管理模式。根据科硏机构的硏究领域和硏究性质特征对科硏机构进行 分类管理,制定差别化的支持模式和评价体系。选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研发 机构,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率、投入产出效率作为评估考核指标,以此促进和推动这类研究所的战 略转型。充分发挥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尤其是技术硏发类项目中硏究方向选择、 项目实施、成果评估和成果应用中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丰富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形成重大基础原创 成果集群式突破,孕育颠覆性技术团簇。基础研究的产出主要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知识。这就 决定了企业虽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必须成为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政府需要调整财政性 科技经费投入方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另外,目前企业尤其是行业内大型领军企 业越来越多地将研发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 第三,进一步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 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等 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制度环境和牢固的政策基础。我 国目前在国家层面已有原则性法律框架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出台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具 体细则,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四,构建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网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服务科技成果 转化的高素质人员队伍。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形成体系,需要 构建面向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体系完整的中介机构组织网络。要通过立法规定科研经费和科技 成果转化收益的相应比例必须用于支持科技转化机构的运营,下大力气培育一支既熟悉市场又具 备科研素养的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队伍。积极整合研究所层面的成果转化中介和孵化机构,逐步 形成立足中科院,面向全国的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服务水 节选自白春礼2月10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文章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 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服务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坚定不移、矢志 不渝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根据科研不同环节特征,推进研究机构分类改革,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形成有利 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根据科研机构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性质特征对科研机构进行 分类管理,制定差别化的支持模式和评价体系。选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研发 机构,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率、投入产出效率作为评估考核指标,以此促进和推动这类研究所的战 略转型。充分发挥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尤其是技术研发类项目中研究方向选择、 项目实施、成果评估和成果应用中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丰富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形成重大基础原创 成果集群式突破,孕育颠覆性技术团簇。基础研究的产出主要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知识。这就 决定了企业虽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必须成为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政府需要调整财政性 科技经费投入方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另外,目前企业尤其是行业内大型领军企 业越来越多地将研发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 第三,进一步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 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等 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制度环境和牢固的政策基础。我 国目前在国家层面已有原则性法律框架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出台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具 体细则,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四,构建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网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服务科技成果 转化的高素质人员队伍。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形成体系,需要 构建面向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体系完整的中介机构组织网络。要通过立法规定科研经费和科技 成果转化收益的相应比例必须用于支持科技转化机构的运营,下大力气培育一支既熟悉市场又具 备科研素养的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队伍。积极整合研究所层面的成果转化中介和孵化机构,逐步 形成立足中科院,面向全国的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服务水 平。 节选自白春礼 2 月 10 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文章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动态中国科学院过程x程竟所目 总期 ∥卷首语 310期2月刊(内部刊物) o2mz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主办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特别报道 主编 04“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陈运法 副主编 06上善若水:陈家镛先生小记 张锁江齐涛朱庆山 08杨守志研究员访谈摘录 张鸿翔肖炘陈洪章 杨超万印华谭强强 10罗世民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李英 12安震涛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编委 高莲杜令忠刘仲青 ∥科研进展 张凯杨秀红郭亚莉 李玉光王志玲窦红光 15过程工程所在基于生物分子组装的仿生光合成和抗肿瘤 执行编辑 治疗方面取得系列进展/邹千里 李欣涛 ∥党建园地 责任编辑 18协作二片荣获2016年度协作片工作优秀奖/党群办公室 单位中囯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纪监审专栏 邮编 电话86-10-82544873 19新形势下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二) 传真86-10-82545069 网址www.ipe.cas.cn 付小果刘萍李英 电子邮箱xti@pe.accn 声明 内部刊物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卷首语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特别报道 04“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06 上善若水:陈家镛先生小记 08 杨守志研究员访谈摘录 10 罗世民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12 安震涛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科研进展 15 过程工程所在基于生物分子组装的仿生光合成和抗肿瘤 治疗方面取得系列进展/邹千里 党建园地 18 协作二片荣获 2016 年度协作片工作优秀奖/党群办公室 纪监审专栏 19 新形势下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二) 付小果 刘萍 李英 总期 310 期 2 月刊(内部刊物) 主办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主编 陈运法 副主编 张锁江 齐 涛 朱庆山 张鸿翔 肖 炘 陈洪章 杨 超 万印华 谭强强 李 英 编委 高 莲 杜令忠 刘仲青 张 凯 杨秀红 郭亚莉 李玉光 王志玲 窦红光 刘 冰 执行编辑 李欣涛 责任编辑 闫 红 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编 100190 电话 86-10-82544873 传真 86-10-82545069 网址 www.ipe.cas.cn 电子邮箱 xtli@ipe.ac.cn 声明 内部刊物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目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宠所动态 ∥青促会专栏 22薪酬这点事儿/王雪 ∥老科学家论坛 o2m0 24大高炉生产中几个科学上的误区(3 许志宏王志公旭中赵月红景晓东罗世民艾菁 ∥每月纪事 28每月纪事 封二:科学摄影作品展 封三:《中国科学院院院刊》2017年1期目次纵览
青促会专栏 22 薪酬这点事儿/王雪 老科学家论坛 24 大高炉生产中几个科学上的误区(3) 许志宏 王志 公旭中 赵月红 景晓东 罗世民 艾菁 每月纪事 28 每月纪事 封二:科学摄影作品展 封三:《中国科学院院院刊》2017 年 1 期目次纵览
三特别报道 “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11点58分, 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 铺一号”搭载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 “PSLV-C37”运载火箭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 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史 上第一次尝试的微重力化学工程应用研究。 3U立方星,“陈家镛一号” “陈家镛一号”卫星由中国科学院过程 国际上发射过得各种目的的实验卫星很 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天仪研究 多,单是去年中国就发射多个航天器,包括 院和以色列 SpacePharma公司基于各自的研天宫二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悟空号等。 究积累和技术优势联合研制。过程工程所和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的空间站,大都是为了 力学所组成科学团队,负责提出微重力科学去做一些在地面无法做成的顶尖前沿的科学 实验需求及方案;天仪研究院和 SpacePharma 实验,这里头居然还没有过化学实验? 组成工程团队,负责卫星及载荷研制和发射 事实确实如此: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 此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立项到发有在太空上做过化工领域的科学实验,国际 射的整个过程,打破了国内微重力科学实验上做过此类实验的也屈指可数。 从立项到实施的时间记录。 为向我国著名化工科学家、我国湿法冶 “陈家镛一号”是一颗中以商业合作的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 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以国际标准的3U立 程所陈家镛先生致敬,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 方星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实验卫星命名为“陈家铺一号”。 平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 科学实验,将完成多相化工流体力学与传递 等应用科学实验研究,开拓了商业实验卫星 进行化工多相流体混合实验的方向。 陈家镛一号”纪念徽章 4|2017年2月总第310期
特别报道 4 2017 年 2 月 总第 310 期 特别报道 “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 2017 年 2 月 15 日 11 点 58 分, 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 镛一号”搭载 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 “PSLV-C37”运载火箭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 • 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史 上第一次尝试的微重力化学工程应用研究。 “陈家镛一号”卫星由中国科学院过程 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天仪研究 院和以色列 SpacePharma 公司基于各自的研 究积累和技术优势联合研制。过程工程所和 力学所组成科学团队,负责提出微重力科学 实验需求及方案;天仪研究院和 SpacePharma 组成工程团队,负责卫星及载荷研制和发射。 此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立项到发 射的整个过程,打破了国内微重力科学实验 从立项到实施的时间记录。 “陈家镛一号”是一颗中以商业合作的 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以国际标准的 3U 立 方星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实验 平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 科学实验,将完成多相化工流体力学与传递 等应用科学实验研究,开拓了商业实验卫星 进行化工多相流体混合实验的方向。 3U 立方星,“陈家镛一号” 国际上发射过得各种目的的实验卫星很 多,单是去年中国就发射多个航天器,包括 天宫二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悟空号等。 到 2020 年中国将建成的空间站,大都是为了 去做一些在地面无法做成的顶尖前沿的科学 实验,这里头居然还没有过化学实验? 事实确实如此: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 有在太空上做过化工领域的科学实验,国际 上做过此类实验的也屈指可数。 为向我国著名化工科学家、我国湿法冶 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 程所陈家镛先生致敬,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 卫星命名为“陈家镛一号”。 “陈家镛一号”纪念徽章
特别报道 陈家镛一号”卫星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 下液滴的聚并与分散实验。该实验主要采用水 油体系,在油相中加入适当表面活性剂和染色验小试反备模报放大 业生产 剂。水油两相同时注入到观测室中。通过条件 搅拌桨转速和搅拌时间,控制流体混合的状态, ·国·国· 并通过显微镜和相机进行拍照记录液滴的聚并 逐级试验放大示意图 和运动等行为,以及分散相的凝并时间 这颗卫星,要经历发射上天,在轨释放, I H2O 消旋稳定,在轨测试的过程,之后依次开展 soul 科学实验,预计在两周以后,它将会传回第 START: 批数据。地面的科学家们,将会根据这些 数据,对其展开理论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 Manifold 300ul oil (0.8% span20 要面向化工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其成果对 于未来相关产业来说,不仅提升生产效率、 实验原理图 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 溶剂萃取、乳液制备、石油开发等工业环境污染,“陈家镛一号”卫星,将是一个新 生产中常常涉及液液体系的相分离问题。例的起点 如,以水驱动方式开采出石油进行静置分离 未来,项目各方将继续在两相流系统、 时,油/水相界面附近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乳液化工流体混合、相间传质及界面不稳定性现 层,难以分离。如能提高液滴的凝并效率,象、药物结晶、分子筛催化剂合成、人体结 可望大幅提高石油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石生长等方面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研究,以期 此外,液滴的分散、破碎和凝并过程直将空天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行业产品 接影响连续相流体的流动行为、相间传质速设计和研发中,预期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 率和反应效率。因此,研究分散体系中液滴效益。 分散与凝并现象在化工、能源、食品、医药、 (文章改编自《科学人》“上天去,做 化妆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场化工实验”) 中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
特别报道 5 “陈家镛一号”卫星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 下液滴的聚并与分散实验。该实验主要采用水 油体系,在油相中加入适当表面活性剂和染色 剂。水油两相同时注入到观测室中。通过条件 搅拌桨转速和搅拌时间,控制流体混合的状态, 并通过显微镜和相机进行拍照记录液滴的聚并 和运动等行为,以及分散相的凝并时间。 实验原理图 溶剂萃取、乳液制备、石油开发等工业 生产中常常涉及液液体系的相分离问题。例 如,以水驱动方式开采出石油进行静置分离 时,油/水相界面附近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乳液 层,难以分离。如能提高液滴的凝并效率, 可望大幅提高石油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此外,液滴的分散、破碎和凝并过程直 接影响连续相流体的流动行为、相间传质速 率和反应效率。因此,研究分散体系中液滴 分散与凝并现象在化工、能源、食品、医药、 化妆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逐级试验放大示意图 这颗卫星,要经历发射上天,在轨释放, 消旋稳定,在轨测试的过程,之后依次开展 科学实验,预计在两周以后,它将会传回第 一批数据。地面的科学家们,将会根据这些 数据,对其展开理论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 要面向化工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其成果对 于未来相关产业来说,不仅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 环境污染,“陈家镛一号”卫星,将是一个新 的起点。 未来,项目各方将继续在两相流系统、 化工流体混合、相间传质及界面不稳定性现 象、药物结晶、分子筛催化剂合成、人体结 石生长等方面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研究,以期 将空天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行业产品 设计和研发中,预期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 效益。 (文章改编自《科学人》-“上天去,做 一场化工实验”)
三特别报道 上善若水:陈家镛先生小记 ■边东子 编者按:北京时间2月15日11点58分,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 “陈家镛一号”搭载ISR0(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PSLV℃3”运载火箭在印 度成功发射。"陈家镛一号”卫星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科院力学所、天仪研究院 和以色列 SpacePharma公司联合研制。实验卫星的命名表达了对中科院院士陈家镛卓 著成就的敬意。陈家镛是著名湿法冶金和化学工程专家,中国湿法冶金开拓者。中国 科学报应约写作本文,讲述这位“特楼”中的第一代科学家的故事。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李白的研究工作,他们取得的部分成果在美国《化 名句。可见自古人们就把冶金和熊熊的烈火学评论》上发表,引起各方面重视,被视为 连接在一起,而陈家镛和他的同事们却把这气溶胶领域早期(1955年前)科研工作的权 个概念颠覆了 威性总结,并被不断引用至今。 1922年,陈家镛出生于四川金堂县 1954年,陈家镛任美国杜邦公司薄膜部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中约克斯( Yerkes)研究所的研究工程师,他 国科学院院士)。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引入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化学反应工程学的概 后,留校任助教。当时,杀虫剂DDT(滴滴念,对聚合反应速度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新的 涕)正风行世界,可是外商却对中国进行技看法。1956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中 术封锁。陈家镛攻坚克难,终于把它试制成国留学生的归国之路不再受阻。陈先生和夫 功。虽然现在滴滴涕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但人刘蓉决定实现他们的夙愿,带着两个花朵 他的才华和创新精神却留下了佳话。 般的女儿回国。可就在启程前,家中突然闯 1947年,陈家镛作为公派生,赴美国伊来一个莽汉,自称是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员”, 利诺伊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该校化学问的都是挑衅性问题:“有没有接触美国国家 化工系主任这样评价他:聪明好学、功底扎机密”,“回国带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回 实、勤奋上进 到共产党中国去?”等等。早有准备的陈家 1952年秋天,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镛不慌不忙,从容应对,终于把那莽汉打发 后的陈家镛,应伊利诺伊大学HF.约翰斯顿走了。 教授邀请,主持“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 回国后,陈家镛先生和郭慕孙先生受叶 6|2017年2月总第310期
特别报道 6 2017 年 2 月 总第 310 期 上善若水:陈家镛先生小记 ■边东子 编者按:北京时间 2 月 15 日 11 点 58 分,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 ——“陈家镛一号”搭载 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PSLV-C37”运载火箭在印 度成功发射。"陈家镛一号”卫星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中科院力学所、天仪研究院 和以色列 SpacePharma 公司联合研制。实验卫星的命名表达了对中科院院士陈家镛卓 著成就的敬意。陈家镛是著名湿法冶金和化学工程专家,中国湿法冶金开拓者。中国 科学报应约写作本文,讲述这位“特楼”中的第一代科学家的故事。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李白的 名句。可见自古人们就把冶金和熊熊的烈火 连接在一起,而陈家镛和他的同事们却把这 个概念颠覆了。 1922 年,陈家镛出生于四川金堂县。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 后,留校任助教。当时,杀虫剂 DDT(滴滴 涕)正风行世界,可是外商却对中国进行技 术封锁。陈家镛攻坚克难,终于把它试制成 功。虽然现在滴滴涕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但 他的才华和创新精神却留下了佳话。 1947 年,陈家镛作为公派生,赴美国伊 利诺伊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该校化学 化工系主任这样评价他:聪明好学、功底扎 实、勤奋上进。 1952 年秋天,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 后的陈家镛,应伊利诺伊大学H.F.约翰斯顿 教授邀请,主持“用纤维层过滤气溶胶”的 研究工作,他们取得的部分成果在美国《化 学评论》上发表,引起各方面重视,被视为 气溶胶领域早期(1955 年前)科研工作的权 威性总结,并被不断引用至今。 1954 年,陈家镛任美国杜邦公司薄膜部 约克斯(Yerkes)研究所的研究工程师,他 引入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化学反应工程学的概 念,对聚合反应速度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新的 看法。1956 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中 国留学生的归国之路不再受阻。陈先生和夫 人刘蓉决定实现他们的夙愿,带着两个花朵 般的女儿回国。可就在启程前,家中突然闯 来一个莽汉,自称是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员”, 问的都是挑衅性问题:“有没有接触美国国家 机密”,“回国带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回 到共产党中国去?”等等。早有准备的陈家 镛不慌不忙,从容应对,终于把那莽汉打发 走了。 回国后,陈家镛先生和郭慕孙先生受叶
特别报道 渚沛先生邀请,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所 陈家镛敏锐地意识到,认识多相化工体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前身)担任研究系中颗粒(包括液滴、气泡和固体颗粒)在 员。高温冶炼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宝,这种“古宏观流场和浓度场中的行为,是建立反应和 法”又称为“火法”。可是“火法”有很大的分离设备的整体数学模型的重要基础,并做 局限性,遇到复杂难选矿,常常是“捡了芝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我国化 麻,丢了西瓜”,许多珍贵的矿物只能被当成学反应工程数值模拟放大技术的发展作出了 矿渣处理。二战期间,因为要提炼铀,出现贡献。 了“湿法”冶金。它利用化学溶液对矿物进 陈家镛还创立了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 行浸取,然后再用萃取方法将有用金属分开,重点实验室。在他的学生杨超的带领下,在 因为这种方法耗能低、污染少,所以特别适微重力化工新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利用人造 合处理难选、复杂、低品位的矿物。从1958卫星,开创性地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化工过 年起,陈家镛担任了化冶所的“湿法研究室程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任”。这是国内第一个湿法冶金研究室,陈 陈先生和他的团队曾获全国科学大会 家镛也因此成为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20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 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结合我国矿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 产和冶金工业的实际,开发出了一批先进的步奖等多种奖项。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 湿法冶金新工艺,许多复杂难选矿从此变我国的“湿法冶金”现在已经居于世界先进 废”为宝 水平。 陈家镛更以其深远的学术眼光,倡导将 陈家镛热情和蔼、平易近人,温和慈祥 化学反应工程学与湿法冶金结合,实现了化的笑容是他“标志性”的表情。他对学生循 工技术的新飞跃。他首次提岀环流反应器的循善诱,耐心细致,先后培养了50余名研究 分区模型,继而又与国际化工界同步,对环生(其中博士30名),指导博士后8名,现 流反应器整体建立了二维流体模型,并以新在他们大都成了学术带头人。陈先生对社会 的思路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滴流床气一上的学术腐败非常痛恨,经常教育青年“要 液一固三相反应器中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心存侥幸”。 大大推动了这方面的工作。 这也是他留给晚辈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陈 为了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陈家镛家铺先生虽然身体欠佳,但他心中惦记的仍 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工业实践相结合,即使是他的科研工作,不变的仍是他那“标志性” 在“文革”的混乱时期,他也能排除干扰,的温和慈祥的笑容 保持定力,制成了多种复合粉末材料和超细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报》(2017-02-17 粉末,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第7版作品) 中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7
特别报道 7 渚沛先生邀请,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所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前身)担任研究 员。高温冶炼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宝,这种“古 法”又称为“火法”。可是“火法”有很大的 局限性,遇到复杂难选矿,常常是“捡了芝 麻,丢了西瓜”,许多珍贵的矿物只能被当成 矿渣处理。二战期间,因为要提炼铀,出现 了“湿法”冶金。它利用化学溶液对矿物进 行浸取,然后再用萃取方法将有用金属分开, 因为这种方法耗能低、污染少,所以特别适 合处理难选、复杂、低品位的矿物。从 1958 年起,陈家镛担任了化冶所的“湿法研究室 主任”。这是国内第一个湿法冶金研究室,陈 家镛也因此成为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他结合我国矿 产和冶金工业的实际,开发出了一批先进的 湿法冶金新工艺,许多复杂难选矿从此变 “废”为宝。 陈家镛更以其深远的学术眼光,倡导将 化学反应工程学与湿法冶金结合,实现了化 工技术的新飞跃。他首次提出环流反应器的 分区模型,继而又与国际化工界同步,对环 流反应器整体建立了二维流体模型,并以新 的思路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滴流床气— 液—固三相反应器中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 大大推动了这方面的工作。 为了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陈家镛 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工业实践相结合,即使 在“文革”的混乱时期,他也能排除干扰, 保持定力,制成了多种复合粉末材料和超细 粉末,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陈家镛敏锐地意识到,认识多相化工体 系中颗粒(包括液滴、气泡和固体颗粒)在 宏观流场和浓度场中的行为,是建立反应和 分离设备的整体数学模型的重要基础,并做 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我国化 学反应工程数值模拟放大技术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 陈家镛还创立了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 重点实验室。在他的学生杨超的带领下,在 微重力化工新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利用人造 卫星,开创性地在微重力条件下进行化工过 程的应用基础研究。 陈先生和他的团队曾获全国科学大会 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 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 步奖等多种奖项。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 我国的“湿法冶金”现在已经居于世界先进 水平。 陈家镛热情和蔼、平易近人,温和慈祥 的笑容是他“标志性”的表情。他对学生循 循善诱,耐心细致,先后培养了 50 余名研究 生(其中博士 30 名),指导博士后 8 名,现 在他们大都成了学术带头人。陈先生对社会 上的学术腐败非常痛恨,经常教育青年“要 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心存侥幸”。 这也是他留给晚辈的宝贵精神财富。现在陈 家镛先生虽然身体欠佳,但他心中惦记的仍 是他的科研工作,不变的仍是他那“标志性” 的温和慈祥的笑容。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7-02-17 第 7 版 作品)
三特别报道 编者按:2月15日,“陈家镛一号”成功发射,2月17日,恰逢陈家镛先生95岁生 日,卫星的成功发射是送给先生最好的礼物,本刊特此摘编国家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 料采集工程陈家镛院士项目访谈,通过回忆他们与先生一起共事的往事,学习先生崇 高的学术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杨守志研究员访谈摘录 被访人:杨守志采访人:刘伟 试、中试到扩大实验的模式,等于是把实验 杨守志简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硏究所室的成果转移转化,往工业生产上转移转化。 退休职工,研究员,1953年大连工学院毕业,这个组织模式对现在的成果转移转化有没有 1953-1956年在天津大学继续培养,1956年从什么启发的意义呢?这个模式您认为有哪些 天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比较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研究所筹备处工作,几十年来与陈家铺先生始 【杨守志】资本主义或者现代工业的发 终一起工作。 展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模式走的。但是依我看 【刘伟】杨老师,请您简单谈一下当时来,因为现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水平已经 和陈先生筹建湿法冶金实验室的一些感受。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必须要到扩大试验设 【杨守志】那个时候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备上去做,现在有计算机的协助以后,有好 顺利的。当时陈先生在美国做的不是冶金或多问题能够在计算机上先做,然后再去验证, 者是湿法冶金,他做的是髙分子膜等方面。可能效果就会更好。我想基本上这个路线还 这些其实是很热门的一些新兴的科技产业,是要走的。因为好多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 他在国内从事这方面工作,也是更有前途。跟理论差别就在这儿。理论上很好的东西, 但是,他还是愿意到科学院来工作,虽然专到了生产和实践的时候,确实很难。比如说 业上需要适当的做一些改进。但是他做湿法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自己体会比较深 冶金研究这方面,基础还是相当好的。他是的,做东川矿研究的时候,原来我们想矿石 抱着爱国的满腔热情回来的,觉得国家需要里面的铜,经过加压,在高压釜里面经过搅 做什么东西,他就很快可以转过来。 拌之后,把铜溶解下来,温度可以升高, 【刘伟】杨老师,咱们所大概从1958年般的升到120度,130度,这个温度就很不 开始,做云南东川矿的开发研究工作,从小错了,但是压力可能会达到7、8个大气压 8|2017年2月总第310期
特别报道 8 2017 年 2 月 总第 310 期 编者按:2 月 15 日,“陈家镛一号”成功发射,2 月 17 日,恰逢陈家镛先生 95 岁生 日,卫星的成功发射是送给先生最好的礼物,本刊特此摘编国家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 料采集工程陈家镛院士项目访谈,通过回忆他们与先生一起共事的往事,学习先生崇 高的学术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杨守志研究员访谈摘录 被访人:杨守志 采访人: 刘伟 杨守志简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退休职工,研究员,1953 年大连工学院毕业, 1953-1956 年在天津大学继续培养,1956 年从 天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 研究所筹备处工作,几十年来与陈家镛先生始 终一起工作。 【刘伟】杨老师,请您简单谈一下当时 和陈先生筹建湿法冶金实验室的一些感受。 【杨守志】那个时候总的来说还是比较 顺利的。当时陈先生在美国做的不是冶金或 者是湿法冶金,他做的是高分子膜等方面。 这些其实是很热门的一些新兴的科技产业, 他在国内从事这方面工作,也是更有前途。 但是,他还是愿意到科学院来工作,虽然专 业上需要适当的做一些改进。但是他做湿法 冶金研究这方面,基础还是相当好的。他是 抱着爱国的满腔热情回来的,觉得国家需要 做什么东西,他就很快可以转过来。 【刘伟】杨老师,咱们所大概从 1958 年 开始,做云南东川矿的开发研究工作,从小 试、中试到扩大实验的模式,等于是把实验 室的成果转移转化,往工业生产上转移转化。 这个组织模式对现在的成果转移转化有没有 什么启发的意义呢?这个模式您认为有哪些 比较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杨守志】资本主义或者现代工业的发 展基本上都是按这个模式走的。但是依我看 来,因为现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水平已经 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必须要到扩大试验设 备上去做,现在有计算机的协助以后,有好 多问题能够在计算机上先做,然后再去验证, 可能效果就会更好。我想基本上这个路线还 是要走的。因为好多问题,特别是技术问题, 跟理论差别就在这儿。理论上很好的东西, 到了生产和实践的时候,确实很难。比如说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自己体会比较深 的,做东川矿研究的时候,原来我们想矿石 里面的铜,经过加压,在高压釜里面经过搅 拌之后,把铜溶解下来,温度可以升高,一 般的升到 120 度,130 度,这个温度就很不 错了,但是压力可能会达到 7、 8 个大气压
特别报道≡ 这个工艺上是可以解决的,就是回收率比较己经带过研究生了,一个是李佐虎,一个是 高了,工艺很容易打通了,这个问题基本上毛卓雄,另外还有几个。后来还带过一个越南 解决了。实际上你做下来,后面还是有一些的留学生,那个学生叫安康,他是学湿法冶金 问题的,而且占的分量也是很重的,就是说工艺和理论。真正带研究生,是从改革开放以 工艺流程打通了以后,不只是做到这儿就完后开始,招博士生。陈先生本身是非常严谨的 成了,后面还有问题,比如,金属到了氨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很严格。还有一点,就是 溶液里面以后,再把溶液里面的氨蒸发发掉,非常亲切,跟着陈先生在一块儿工作之后, 铜就变成氧化铜,沉淀出来之后,把它分离大家觉得感觉到好像各方面他给安排照顾的 下来,氧化铜当然可以做,实际上半成品就非常好,关系非常融洽,但是关系融洽不等 可以卖出去,但是就在这一步里,有一些问于是比较放松,随便想怎么样怎么样,那也 题,生产上跟实验室完全不一样,实验室用不行,该做的就必须要做的好,马马虎虎也 几个玻璃瓶子或者是蒸馏柱就可以,但是到是不行的。如果有的人不太努力,陈先生也 生产上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要批评,但是总是让他能够自己很好的改 叫结疤,氧化铜一吸出来以后,粘在设备上正过来。 面,使得没法长期运转下去,两三天就需要 【刘伟】您怎样看待陈先生在冶金领域、 清理。这些问题,不经过中试或者生产实践,化工领域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术成就 就没法知道,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比较大的 【杨守志】化工领域里,大家很尊敬他, 困难,矿石里面的金属,用氨水溶液加压进而且陈先生现在经过这么多年在国内工作之 出,把这里面的铜溶解到水溶液里面,后面后,他的贡献一个是在化工的领域里,当然 的固体残渣要跟溶液分开,残渣走的时候,主要我们就说化学反应科学这些方面。 会带走很多的残液在里头,残渣里面带着很 冶金方面,就是湿法冶金,高压湿法冶 多的水,或者是很多溶液,这溶液里面还含金,这些在国内都影响比较高的,我们属于 着好多的铜,后来就采取了多级逆流洗涤设引领者,在这个领域里,大家都觉得陈先生 备,处理得比较容易一些,可是这个过程,做得好,都跟着学习。再有,以前有好多的 也是挺难的,虽然理论上容易,但是技术上单位,他们都派人到这儿来学习,陈先生也 有好多处理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当顾问 【刘伟】通过您与陈先生这么多年的共 【杨守志】从我个人来讲,我是一直把 事,您觉得他对年轻人的培养模式有什么特他当老师,在业务上也好,平常的工作也好, 点吗?跟其他的导师培养的方式是否有不一在一块儿相处也好,跟老大哥一样,他非常 样的地方?有没有自己的特色? 亲切,业务上我有很多东西跟他学习,很多 【杨守志】陈先生基础确实是相当好的,东西我也就是跟着他,比如说什么东西一开 理论的基础,比如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始的时候,都跟他一块儿学着做,在生活上 面的基础都是非常好的。在改革开放前,他也都很关心。所以感觉到非常温暖,觉得是 中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9
特别报道 9 这个工艺上是可以解决的,就是回收率比较 高了,工艺很容易打通了,这个问题基本上 解决了。实际上你做下来,后面还是有一些 问题的,而且占的分量也是很重的,就是说 工艺流程打通了以后,不只是做到这儿就完 成了,后面还有问题,比如,金属到了氨性 溶液里面以后,再把溶液里面的氨蒸发发掉, 铜就变成氧化铜,沉淀出来之后,把它分离 下来,氧化铜当然可以做,实际上半成品就 可以卖出去,但是就在这一步里,有一些问 题,生产上跟实验室完全不一样,实验室用 几个玻璃瓶子或者是蒸馏柱就可以,但是到 生产上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叫结疤,氧化铜一吸出来以后,粘在设备上 面,使得没法长期运转下去,两三天就需要 清理。这些问题,不经过中试或者生产实践, 就没法知道,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比较大的 困难,矿石里面的金属,用氨水溶液加压进 出,把这里面的铜溶解到水溶液里面,后面 的固体残渣要跟溶液分开,残渣走的时候, 会带走很多的残液在里头,残渣里面带着很 多的水,或者是很多溶液,这溶液里面还含 着好多的铜,后来就采取了多级逆流洗涤设 备,处理得比较容易一些,可是这个过程, 也是挺难的,虽然理论上容易,但是技术上 有好多处理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刘伟】通过您与陈先生这么多年的共 事,您觉得他对年轻人的培养模式有什么特 点吗?跟其他的导师培养的方式是否有不一 样的地方?有没有自己的特色? 【杨守志】陈先生基础确实是相当好的, 理论的基础,比如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 面的基础都是非常好的。在改革开放前,他 已经带过研究生了,一个是李佐虎,一个是 毛卓雄,另外还有几个。后来还带过一个越南 的留学生,那个学生叫安康,他是学湿法冶金、 工艺和理论。真正带研究生,是从改革开放以 后开始,招博士生。陈先生本身是非常严谨的, 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很严格。还有一点,就是 非常亲切,跟着陈先生在一块儿工作之后, 大家觉得感觉到好像各方面他给安排照顾的 非常好,关系非常融洽,但是关系融洽不等 于是比较放松,随便想怎么样怎么样,那也 不行,该做的就必须要做的好,马马虎虎也 是不行的。如果有的人不太努力,陈先生也 是要批评,但是总是让他能够自己很好的改 正过来。 【刘伟】您怎样看待陈先生在冶金领域、 化工领域的学术地位以及学术成就。 【杨守志】化工领域里,大家很尊敬他, 而且陈先生现在经过这么多年在国内工作之 后,他的贡献一个是在化工的领域里,当然 主要我们就说化学反应科学这些方面。 冶金方面,就是湿法冶金,高压湿法冶 金,这些在国内都影响比较高的,我们属于 引领者,在这个领域里,大家都觉得陈先生 做得好,都跟着学习。再有,以前有好多的 单位,他们都派人到这儿来学习,陈先生也 当顾问。 【杨守志】从我个人来讲,我是一直把 他当老师,在业务上也好,平常的工作也好, 在一块儿相处也好,跟老大哥一样,他非常 亲切,业务上我有很多东西跟他学习,很多 东西我也就是跟着他,比如说什么东西一开 始的时候,都跟他一块儿学着做,在生活上 也都很关心。所以感觉到非常温暖,觉得是
三特别报道 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面的一个长者。 己还是认真的,踏踏实实的做工作,给国家 【刘伟】您跟他接触了这么长时间,您做贡献,培养研究生也做了一些工作。有好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多事情,都是在陈先生的领导之下来从事的 【杨守志】我自己个人来讲,我最初大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 学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要到研究所,那跟陈先生比较好的在一块儿合作是分不开 时候大家都是很热情的,要到最困难的地方的,也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条件,才能够做 去,到边疆去搞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后来的比较顺利。 国家说要到研究所来,我在这儿,我觉得自 罗世民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被访人:罗世民采访人浏伟 复合粉体材料。这是在湿法冶金氢还原技术 罗世民简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研制金属粉体材料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 所退休职工,高级工程师,1962年分配到中那时利用氢还原技术,已经研制出金属镍粉、 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作,在陈家镛先钴粉、铜粉等,这些粉末的粒度比较细,用 生的指导下做复合粉末的研究工作,后担任处也比较广,有的是超细粉。那个时期有报 研究所副所长。 道,国外航空发动机采用了一些复合粉体材 【刘伟】请您简单谈下对陈先生的最初料,是说把几种材料复合在一块儿,使得该 的印象? 材料具有综合性能。国外研发的这种材料, 【罗世民】我觉得陈先生人很平和,对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也需要。我们从国外引 人很友好,他是从国外回来的一个大科学家,进发动机以后,通过消化吸收,发现国外使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跟他接触和交谈中,用的一些材料,不光是单一金属材料有机材 觉得陈先生非常平易近人。对我们一般人来料,还有一些是复合材料。复合粉体材料恰 讲,一个非常知名的科学家能以这样态度来恰是氢还原工艺能够制备的,通过立项课题 对待我们年轻人,我觉得很是难能可贵的。组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快试制出了 【刘伟】咱们所当时是做化工冶金的,新的复合粉体材料,比如说镍和铝的复合, 后来湿法冶金实验室承担了一些空天项目,该粉体是金属和金属的复合,俗称为镍包铝 是一个什么背景,是跟哪个部门合作的呢?粉,还有钴包碳化钨、镍包石墨等,后来又 【罗世民】做空天项目主要是研发一些研发了一些合金型的,如镍铬碳化铬、铬镍 10|2017年2月总第310期
特别报道 10 2017 年 2 月 总第 310 期 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面的一个长者。 【刘伟】您跟他接触了这么长时间,您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杨守志】我自己个人来讲,我最初大 学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要到研究所,那 时候大家都是很热情的,要到最困难的地方 去,到边疆去搞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后来 国家说要到研究所来,我在这儿,我觉得自 己还是认真的,踏踏实实的做工作,给国家 做贡献,培养研究生也做了一些工作。有好 多事情,都是在陈先生的领导之下来从事的, 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 跟陈先生比较好的在一块儿合作是分不开 的,也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条件,才能够做 的比较顺利。 罗世民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被访人:罗世民 采访人:刘伟 罗世民简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 所退休职工,高级工程师,1962 年分配到中 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作,在陈家镛先 生的指导下做复合粉末的研究工作,后担任 研究所副所长。 【刘伟】请您简单谈下对陈先生的最初 的印象? 【罗世民】我觉得陈先生人很平和,对 人很友好,他是从国外回来的一个大科学家,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跟他接触和交谈中, 觉得陈先生非常平易近人。对我们一般人来 讲,一个非常知名的科学家能以这样态度来 对待我们年轻人,我觉得很是难能可贵的。 【刘伟】咱们所当时是做化工冶金的, 后来湿法冶金实验室承担了一些空天项目, 是一个什么背景,是跟哪个部门合作的呢? 【罗世民】做空天项目主要是研发一些 复合粉体材料。这是在湿法冶金氢还原技术 研制金属粉体材料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 那时利用氢还原技术,已经研制出金属镍粉、 钴粉、铜粉等,这些粉末的粒度比较细,用 处也比较广,有的是超细粉。那个时期有报 道,国外航空发动机采用了一些复合粉体材 料,是说把几种材料复合在一块儿,使得该 材料具有综合性能。国外研发的这种材料, 我们国家的航空工业也需要。我们从国外引 进发动机以后,通过消化吸收,发现国外使 用的一些材料,不光是单一金属材料有机材 料,还有一些是复合材料。复合粉体材料恰 恰是氢还原工艺能够制备的,通过立项课题 组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快试制出了 新的复合粉体材料,比如说镍和铝的复合, 该粉体是金属和金属的复合,俗称为镍包铝 粉,还有钴包碳化钨、镍包石墨等,后来又 研发了一些合金型的,如镍铬碳化铬、铬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