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解剖生理学 Anatomical Physiology - Human Anatomy part》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88,文件大小:128.4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苏州大学医学部 教 案 课程名称: 解剖生理学 授课对象: 医20药学 授课学时: 理论54+实验36 《人体解剖学》,吕广明,科学出版社 教材版本: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主讲教师: 王悦/王国卿

苏州大学医学部 教 案 课程名称: 解剖生理学 授课对象: 医 20 药学 授课学时: 理论 54 + 实验 36 教材版本: 《人体解剖学》,吕广明,科学出版社 《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7 版 主讲教师: 王悦/王国卿

苏州大学医学部制 2021年2月15日 《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 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 学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2018级药学本学生。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实验 18学时。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方法:以事例说明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讨论 式教学。一般了解的内容让同学自学。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 第一章绪论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 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 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

苏州大学医学部制 2021 年 2 月 15 日 《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 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 学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 2018 级药学本学生。总学时为 54 学时,其中讲课 36 学时,实验 18 学时。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方法:以事例说明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讨论 式教学。一般了解的内容让同学自学。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 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 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 四、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 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 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 4、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 5、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 6、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 7、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 第三章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阈值的概念。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性 2.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

2.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 四、教学内容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 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 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 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 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 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 4、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 5、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 6、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 7、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 第三 章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阈值的概念。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性 2.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1(二)兴奋性 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刺激: 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阈值的定义、國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 标题2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 过程:膜外化学物质一受体一G蛋白一酶一第二信使一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涉及:G蛋白的概念、G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 1 (二)兴奋性 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2、刺激: • 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 阈值的定义、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 标题 2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 (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 (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 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 过程:膜外化学物质→受体→G 蛋白→酶→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涉及:G 蛋白的概念、G 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 2、试述细胞膜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 六、教学参考资料 第三章第三到四节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的原理及特点。 2.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 2、试述细胞膜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 六、教学参考资料 第三章 第三到四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的原理及特点。 2.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 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 •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1、静息电位现象 •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产生条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 (2)静息电位值=K+平衡电位 (3)产生机制:K+外流 (二)细胞的动作电位 1、动作电位现象 (1)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 (2)概念:活体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两侧出现的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 (3)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 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阈电位 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去极相:Na+内流 锋值=Na+平衡电位 复极相:K+外流 之后,钠泵激活:泵钠、摄钾 3、动作电位的特征 具有"全"或"无"的性质(a11 or none) 4、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兴奋性的变化

(1)产生条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 (2)静息电位值=K +平衡电位 (3)产生机制: K +外流 (二)细胞的动作电位 1、动作电位现象 (1)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 (2)概念:活体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两侧出现的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 (3)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 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阈电位 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去极相: Na+内流 锋值= Na+平衡电位 复极相:K +外流 之后,钠泵激活:泵钠、摄钾 3、动作电位的特征 具有“全”或“无”的性质(all or none) 4、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三)细胞的局部兴奋 1、产生条件:单次阈下刺激 2、局部兴奋的特征:没有"全”或无"现象、向周围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合 标题2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无髓鞘神经纤维一连续式传导 有髓鞘神经纤维一一跳跃式传导 (二)兴奋传导的特征 ·完整性 ·双向性 。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 标题3兴奋在神经-神经间的传递 (一)神经-神经之间的联系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突触) ·传导过程:见神经系统生理 (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三)细胞的局部兴奋 1、产生条件:单次阈下刺激 2、局部兴奋的特征:没有“全”或“无”现象、向周围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合 标题 2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 无髓鞘神经纤维——连续式传导 • 有髓鞘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 (二)兴奋传导的特征 • 完整性 • 双向性 • 绝缘性 • 相对不疲劳 标题 3 兴奋在神经—神经间的传递 (一)神经—神经之间的联系 •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突触) • 传导过程:见神经系统生理 (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B、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Ca2+内流(降低粘滞性,中和)一囊泡移动,融合→释放ACh一与终板膜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终板 电位(局部兴奋)→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 C、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化学性兴奋传递 。单向传递 。时间延搁 。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对易疲劳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以神经细胞或肌细胞为例,简述动作电位的组成及形成机制。 2、试说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过程。 3、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或同一细胞膜传导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有何不同? 六、教学参考资料 第四章第四节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1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滑行理论的主要内容,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前负荷、 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A、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B、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Ca2+内流(降低粘滞性,中和)→囊泡移动,融合→释放 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终板 电位(局部兴奋)→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 C、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 化学性兴奋传递 • 单向传递 • 时间延搁 • 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 相对易疲劳 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以神经细胞或肌细胞为例,简述动作电位的组成及形成机制。 2、试说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过程。 3、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或同一细胞膜传导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有何不同? 六、教学参考资料 第四章 第四节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1 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滑行理论的主要内容,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前负荷、 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程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 2.教学难点: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1 骨骼肌收缩 1、骨骼肌的结构 肌肉,肌细胞,肌原纤维一肌小节一粗肌丝(肌凝蛋白)、细肌丝(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 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行过程中,C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分离是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 3、兴奋-收缩耦联 ·定义: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结构基础:横管、纵管(三联管)。 标题2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标题3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1、单收缩

1.教学重点: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程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 2.教学难点: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标题 1 骨骼肌收缩 1、骨骼肌的结构 肌肉→肌细胞→肌原纤维→肌小节→粗肌丝(肌凝蛋白)、细肌丝(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 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行过程中,Ca 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分离是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 3、兴奋-收缩耦联 • 定义: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 结构基础:横管、纵管(三联管)。 标题 2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 等张收缩 • 等长收缩 标题 3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 1、单收缩

2、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标题4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调节 。整合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 (二)体液调节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组织分泌的对远靶器官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方式:通过血液循环。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 概念:来源于组织局部的自我调节。 (四)反馈的概念 ·反馈的概念

2、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标题 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 调节 • 整合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反射弧: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 •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 (二)体液调节 •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组织分泌的对远靶器官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 方式:通过血液循环。 •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 概念:来源于组织局部的自我调节。 (四)反馈的概念 • 反馈的概念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88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