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07-2008学年度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拗口/执拗重复/安土重迁 省悟/反躬自省 B.露脸/雨露塞外/茅塞顿开 咀嚼/含英咀华 C.稽首/稽查屏障/敛声屏气 气度/审时度势 D.徘徊/低徊纤细/纤毫毕现 和诗/和衷共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秘诀满堂彩徇私舞弊异曲同工 B.就犯列提纲貌合神离 如继往 C.发仞抓典型相辅相承两全齐美 D.诙谐眼中钉囚首垢面开源截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 上得到了传播。 B.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 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C.这支股票自上市以来一路狂跌,势如破竹,近期股价虽有所反弹,但严峻的形势仍使 股民备受煎熬。 D.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责无旁贷,教师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单独承担起 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重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近日在台湾问题、伊朗核问题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亳不犹豫地拒绝了 美国军舰的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 B.虎照之真伪在经过鉴定、新闻发布、质疑、年画虎照现世、民间委托鉴定为假乃至国 家林业局回应种种过程之后,该事件仍未尘埃落定。 C.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快,无疑会对股市产生相应的影响 广大投资者应该根据目前的形势,适当调整投资战略
江西省萍乡市 2007-2008 学年度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拗.口/执拗. 重.复/安土重.迁 省.悟/反躬自省. B.露.脸/雨露. 塞.外/茅塞.顿开 咀.嚼/含英咀.华 C.稽.首/稽.查 屏.障/敛声屏.气 气度./审时度.势 D.徘徊./低徊. 纤.细/纤.毫毕现 和.诗/和.衷共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秘诀 满堂彩 徇私舞弊 异曲同工 B.就犯 列提纲 貌合神离 一如继往 C.发仞 抓典型 相辅相承 两全齐美 D.诙谐 眼中钉 囚首垢面 开源截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 ......之势在网 上得到了传播。 B.电视剧《闯关东》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是演员在表演中发挥了创造性,各行其是 ...., 出色地展示了老一辈山东人闯关东的血泪史。 C.这支股票自上市以来一路狂跌,势如破竹 ....,近期股价虽有所反弹,但严峻的形势仍使 股民备受煎熬。 D.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家长责无旁贷, 教师纵然有三头六臂 ....,也不能单独承担起 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重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近日在台湾问题、伊朗核问题方面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美国军舰的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 B. 虎照之真伪在经过鉴定、新闻发布、质疑、年画虎照现世、民间委托鉴定为假乃至国 家林业局回应种种过程之后,该事件仍未尘埃落定。 C.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阶段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快,无疑会对股市产生相应的影响, 广大投资者应该根据目前的形势,适当调整投资战略
D.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抗击冰雪灾害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 证了绝大部分受灾地区春节期间的电力供应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 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纺车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 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 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 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 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 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 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 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 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 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 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20世纪50
D.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抗击冰雪灾害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 证了绝大部分受灾地区春节期间的电力供应。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 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纺 车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便是能以衣着保暖和遮羞。制衣不能离开纺织,而中国古 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并一度领先于世界。 只要稍作考证,就知道织布之法肯定要比造纸术发明得更早。距今已有将近三千年历史 的《诗经》中就有不少关于布、纺织、衣裳的记载。如《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 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再者,古人写字先写在竹简上,然后是帛上, 那时肯定也就有了棉布。而蔡伦造纸是汉代的事了,他造纸用的原料不外是“树皮、麻头、 破布、鱼网”等物,这些足以说明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便出现了简单的纺坠和腰机。早期的纺坠多用兽骨制成, 又有以石、陶、玉等材料制作者;形状有鼓、圆、扁圆、球、锥、四边、蘑菇及齿轮等形状。 其工作原理为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将各种纤维纺捻成线,以增长其长度和 增大其强度。腰机为一种原始织机,又称“踞织机”,腰束一带,席地而织,右手持打纬木刀 打紧纬线,左手投纬引线,将纺线编织成布匹。因纺坠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故 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但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被沿用了几千年,直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 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 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0至60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 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 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 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 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 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 西方(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 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 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 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夺天工 (选自2007年第10期《书屋》,有改动) 6.以下不能作为“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纺织用品。 7.以下关于纺坠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纺坠是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出现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B.早期的纺坠大多是用兽骨制成的,但也有用石、陶、玉等材料制作的。 C.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这就是早期纺坠纺线的工作原理 D.纺坠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是因为纺坠的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沿用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主要是因为这 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 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后
年代,一些少数民族仍在用纺坠捻线、腰机织布。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织机等相继出现。纺车初为手摇,即一手摇动纺车, 一手从事纺纱工作;后发展为脚踏,即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这样将手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 梭和打纬,比原始纺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 20 至 60 倍,是纺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 出现时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纺车自发明后,至汉代已非常普及,直至近代,在一些偏僻的 地区仍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早期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为二至三枚,最多为五枚。宋元之际,逐渐产生了一种利用水 力驱动并有数十个锭子的大纺车,还有利用畜力驱动者,使其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 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纺织效率(以纺麻为例)从一般纺车日纺纱三斤发展为一昼夜纺纱 一百多斤。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其技术领先于 西方(1769 年英国人阿克莱制作的水车纺机)四个多世纪。 古代纺织技术的领先使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品便举世闻名, 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文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济)阴之缣”、“亢父之缣”均为一时 名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绢、绮、罗等大量丝织品为后世留下观瞻前人杰作的实物, 尤其是被誉为国宝的“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实乃巧夺天工。 (选自 2007 年第 10 期《书屋》,有改动) 6.以下不能作为“布的出现远远早于纸的出现”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纺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B.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是汉代人,而距今约三千年的《诗经》中就有关于布的记载。 C.古人先是在竹简上写字,然后是在帛上写字,之后才是在纸上写字。 D.蔡伦用来造纸的原料中就有“麻头、破布、鱼网”等纺织用品。 7.以下关于纺坠的信息,错误的一项是( ) A.纺坠是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出现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B.早期的纺坠大多是用兽骨制成的,但也有用石、陶、玉等材料制作的。 C.一手转动拈杆,另一手牵扯纤维续接,这就是早期纺坠纺线的工作原理。 D.纺坠所纺织的布匹比较粗糙,是因为纺坠的纺纱效率较低且纱线拈度不均匀。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些少数民族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还在使用沿用了几千年的纺坠纺纱,主要是因为这 种纺纱工具操作简便。 B.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具有传统性能的纺车是纺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初为手摇, 后
为脚踏。 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己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纺 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 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 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 “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 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 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 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 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 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平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 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 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 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 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 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 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遺役送钱米, 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 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 ③慊:不满,不高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为脚踏。 C.宋元之际出现的水力大纺车已具备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这种纺车将自然力运用于纺 织机械,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D.“齐阴之缣”“亢父之缣”和“素纱禅衣”都是古代留下的纺织品文物,织造技术高超,巧 夺天工,举世闻名,被誉为国宝。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 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 “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 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 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 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 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 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 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 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 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 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 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 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竞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 归报公日:“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 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不满,不高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竞:竟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守且至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则甲直而乙曲 或百步而后止 D.再寄耳目于他人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1.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 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 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 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 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4分) ②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3分)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同“佯”,假装 C.本不应预.世间事 预:干预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竟:竟然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且.至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B.公之.为郡,不减龚、黄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则甲直而.乙曲 或百步而.后止 D.再寄耳目于.他人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1.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 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 小民各私其身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 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 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 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并派衙门里的 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3分)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 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3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1)清朝初期,在中国大江南北各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一位是南方的洪昇,一位 是北方的 即《桃花扇》的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2)花径不曾缘客扫,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 (3)窗外雨潺潺 罗衾不耐五更寒。_,一晌贪欢。(李煜《浪 淘沙》 (4)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5)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冬夜月暖
③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首联中的“凉”字,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凉”的?(3 分) (2)有人说,本诗第二联颇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之诗意。请简 要说说两者的异同之处。(3 分) 15.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 1 题必做,2-5 题任选 3 题)(8 分) (1)清朝初期,在中国大江南北各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家,一位是南方的洪昇,一位 是北方的 ,即《桃花扇》的作者;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 》 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妇女形象。 (2)花径不曾缘客扫, 。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 至》) (3)窗外雨潺潺, ,罗衾不耐五更寒。 ,一晌贪欢。(李煜《浪 淘沙》) (4)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 (5)闾阎扑地, ;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冬夜月暖
禾源 冬令,随着秋风中最后的一片落叶,落到了大地。我没有听到声响,许多人也没听到, 但被那片叶子砸到的草和地听到了,而且就这轻轻的一声。草惊失色,地虚松散。一个冬季 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 冬,一扎根,不仅甜住了春夏秋里多话的鸣虫,让它们睡在蜜月里,还在四处收刮着日 下温暖。村里第一个醒悟的爷,一到重阳就声声告诫说:“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 就这一句土的丢牙,写成文字还押不成韵的俚语,成了乡村世代与冬争暖的口令 太阳如圆饼式的取暖器,高挂在空中,她的温暖随光落到大地。争暖的万物找着最好的 位置,接纳着从天而降的温暖。乡村向阳的墙脚下,村头学校的操场边,不管是站着还是坐 着,都绝对要求全身暴光。乡村人在争暖中表现得最为随缘,争春时,早出晩归,说是争播 抢种:争凉时,赤膊上阵,说是歇凉:争秋时,颗粒归仓,说是抢收;争暖时,松散散、懒 洋洋,说是晒太阳。 这满是随缘的一个晒字,把福为天赐的信奉亮在太阳下,浸在阳光里。他们随日光滔滔 把自己当成了要腌制的萝卜、芥菜,要在太阳下脱去所有的水份,抱着一身温暖,好好过冬 太阳一天释放着热量,大概温源渐竭,便急匆匆隐入西山给自己加温,让月亮接替当值 乡村的人凭着被太阳晒黑的教训,说:月光会把人晒绿,若是也象晒太阳一样,浸渍在月光 下,人的眼会同狗眼、猫眼、山里的狐眼一样,会发出绿光,会看到阳光下看不见的东西 于是村里相传着“太阳一落山,关门落户保平安”的民谣。满天的月华就被关在了村弄中。 多少年来,我抱着老屋的那根黑黑的门杠,把月亮温暖挡在了门外。直到那一年得到月 华濯洗,才知晒月的温馨。 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声响,晒月人彼此听得明白,左脚唰,右脚簌,唰、簌,唰 簌,原来只一个人在走,左脚是我,右脚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 月光如水水无边,走在这无边的境地,也就没有了时间计算,一个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 一年年走过都是那一夜的月色 我不知晒过了多少个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躺在月下的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树,砸 得如水月光的波纹和老树的年轮一样多,我那浸渍月温的瞳孔,也就随月波弥漫,搜索着晒 月人的影子 我,看到了许多月下故事,心里流着比太阳还要热的激情,成了诗人,对月吟诵 千古月华/你这才子灵魂/在你的姓氏里/写下的是华章 千古月华/铅铸爱的诗篇/在你的铸槽里/流着一条我的心河
禾源 冬令,随着秋风中最后的一片落叶,落.到了大地。我没有听到声响,许多人也没听到, 但被那片叶子砸到的草和地听到了,而且就这轻轻的一声。草惊失色,地虚松散。一个冬季 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 冬,一扎根,不仅甜住了春夏秋里多话的鸣虫,让它们睡在蜜月里,还在四处收刮着日 下温暖。村里第一个醒悟的爷,一到重阳就声声告诫说:“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 就这一句土的丢牙,写成文字还押不成韵的俚语,成了乡村世代与冬争暖的口令。 太阳如圆饼式的取暖器,高挂在空中,她的温暖随光落到大地。争暖的万物找着最好的 位置,接纳着从天而降的温暖。乡村向阳的墙脚下,村头学校的操场边,不管是站着还是坐 着,都绝对要求全身暴光。乡村人在争暖中表现得最为随缘,争春时,早出晚归,说是争播 抢种;争凉时,赤膊上阵,说是歇凉;争秋时,颗粒归仓,说是抢收;争暖时,松散散、懒 洋洋,说是晒太阳。 这满是随缘的一个晒字,把福为天赐的信奉亮在太阳下,浸在阳光里。他们随日光滔滔, 把自己当成了要腌制的萝卜、芥菜,要在太阳下脱去所有的水份,抱着一身温暖,好好过冬。 太阳一天释放着热量,大概温源渐竭,便急匆匆隐入西山给自己加温,让月亮接替当值。 乡村的人凭着被太阳晒黑的教训,说:月光会把人晒绿,若是也象晒太阳一样,浸渍在月光 下,人的眼会同狗眼、猫眼、山里的狐眼一样,会发出绿光,会看到阳光下看不见的东西。 于是村里相传着“太阳一落山,关门落户保平安”的民谣。满天的月华就被关在了村弄中。 多少年来,我抱着老屋的那根黑黑的门杠,把月亮温暖挡在了门外。直到那一年得到月 华濯洗,才知晒月的温馨。 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声响,晒月人彼此听得明白,左脚唰,右脚簌,唰、簌,唰、 簌,原来只一个人在走,左脚是我,右脚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 月光如水水无边,走在这无边的境地,也就没有了时间计算,一个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 一年年走过都是那一夜的月色。 我不知晒过了多少个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躺在月下的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树,砸 得如水月光的波纹和老树的年轮一样多,我那浸渍月温的瞳孔,也就随月波弥漫,搜索着晒 月人的影子。 我,看到了许多月下故事,心里流着比太阳还要热的激情,成了诗人,对月吟诵: 千古月华/你这才子灵魂/在你的姓氏里/写下的是华章 千古月华/铅铸爱的诗篇/在你的铸槽里/流着一条我的心河
当我喜欢晒在冬夜的月下时,也常会遇到许多的陌生人,不论是我从他们身边走过,还 是他们从我跟前走过,都一样掀动过月下的温暖。大衣里透出的泥喃细语,我听到的是月光 暖流在他们血脉里流淌的声响。东倒西歪汉子呼岀的酒气,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 我静静地漂流在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云,身躯如一艘皮艇,载着我的心冋暖流源头驰去, 月亮是归程,月亮是心源。 晒在冬天的日头下,会抱得一身温暖,好好过的是冬,就如村里说:“仓里有了粮,冬 天晒太阳。” 晒在冬夜的月光下,我营得了透心的温暖,好好过着是日子,就如我说:心中有 日日月儿圆。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第9辑,有删节) 16.“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17.文章写冬夜月暖,前半部分却用不少篇幅写冬日人们争暖晒太阳,有什么用意?(6分) 答 18.作者喜欢“晒月”的理由有哪些?(6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同样写冬至,前用“落”,后用“种”,写出了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 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式的抒情散文,感情基调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相l C、第一自然段中,以相对来衬托绝对,落叶落地的声音绝对是很轻的,但它相对于草和 大地都是巨大的变动 D、文章引用了“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等等当地的家乡俗语,一方面使之更贴 近生活,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E、作者以平民化的视角注视并感悟着生命的悲悯,将农村中司空见惯甚至乏味的场景, 描写成了一曲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 六.(9分)
…… 当我喜欢晒在冬夜的月下时,也常会遇到许多的陌生人,不论是我从他们身边走过,还 是他们从我跟前走过,都一样掀动过月下的温暖。大衣里透出的泥喃细语,我听到的是月光 暖流在他们血脉里流淌的声响。东倒西歪汉子呼出的酒气,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 我静静地漂流在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云,身躯如一艘皮艇,载着我的心向暖流源头驰去, 月亮是归程,月亮是心源。 晒在冬天的日头下,会抱得一身温暖,好好过的是冬,就如村里说:“仓里有了粮,冬 天晒太阳。” 晒在冬夜的月光下,我营得了透心的温暖,好好过着是日子,就如我说:心中有了月, 日日月儿圆。 (选自《经典美文》2007 年第 9 辑,有删节) 16.“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答: 17.文章写冬夜月暖,前半部分却用不少篇幅写冬日人们争暖晒太阳,有什么用意?(6 分) 答: 18.作者喜欢“晒月”的理由有哪些?(6 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 分) ( ) A、文章开头同样写冬至,前用“落”,后用“种”, 写出了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 B、这篇文章是一篇写景式的抒情散文,感情基调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相同。 C、第一自然段中,以相对来衬托绝对,落叶落地的声音绝对是很轻的,但它相对于草和 大地都是巨大的变动。 D、文章引用了“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等等当地的家乡俗语,一方面使之更贴 近生活,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E、作者以平民化的视角注视并感悟着生命的悲悯,将农村中司空见惯甚至乏味的场景, 描写成了一曲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 六.(9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在新年来临之际,一个来自嫦娥一号的特殊语言表达的祝愿从遥远的月球轨道传 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雪域, 让我们同声歌唱美好生活。”和祝福“语音”同时传回的还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 《青藏高原》两首歌曲。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富强!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全世界人 民友好和平! 国家航天局2007年12月31日在播放嫦娥一号传回的语音、歌曲的同时还透露,卫星 各项探测工作进展正常。 21.1930年代,有人写过下面这样一首诗,但思想太悲观了,请你根据这个格式,变换喻体 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6分)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奥运会标准配餐是每盒700克,但在“好运北京”配餐服务中发现许多男性用餐者 吃一盒不饱,吃两盒又偏多,而女性则是一盒又吃不完。后来,有人想出了好办法一一推出 “性别饭盒”:两者使用不同的饭盒盛装。男士饭盒在标准定量基础上増加100克,女士饭 盒则减100克,并相应增加小甜玉米、番薯、南瓜等蔬菜品种。这样的做法,受到了好评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多一点人性化的考虑,就会做得更好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它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在新年来临之际,一个来自嫦娥一号的特殊语言表达的祝愿从遥远的月球轨道传回。 这个穿越 38 万公里的“语音”是:“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雪域, 让我们同声歌唱美好生活。”和祝福“语音”同时传回的还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 《青藏高原》两首歌曲。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富强!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全世界人 民友好和平! 国家航天局 2007 年 12 月 31 日在播放嫦娥一号传回的语音、歌曲的同时还透露,卫星 各项探测工作进展正常。 21.1930 年代,有人写过下面这样一首诗,但思想太悲观了,请你根据这个格式,变换喻体, 仿写一首,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6 分) 时间是一根铁鞭, 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一树繁花。 __________________ 一朵一朵地击落, __________________ 等到击完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奥运会标准配餐是每盒 700 克,但在“好运北京”配餐服务中发现许多男性用餐者 吃一盒不饱,吃两盒又偏多,而女性则是一盒又吃不完。后来,有人想出了好办法——推出 “性别饭盒”:两者使用不同的饭盒盛装。男士饭盒在标准定量基础上增加 100 克,女士饭 盒则减 100 克,并相应增加小甜玉米、番薯、南瓜等蔬菜品种。这样的做法,受到了好评。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多一点人性化的考虑,就会做得更好。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A. do/niu, chong/ zhong, xing; B. lou /u, sai/se, ju C. qi/ji, ping/bing, du/duo; D. huai/hui, xian, he/he) 2.B(A.都正确。B就范一如既往.C发轫相辅相成两全其美D开源节流) 3.D4.C5.C6.A7.D8.C 9.D(竟:最终,终于) 10.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A副词,将要/句首发语词: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 接;D凭借,依靠/在) 11.A(“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 12.B(老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 13.①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设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淮没有 亲近的同伙(朋友),谁没有恩人仇人呢?(3分:“不特”、“亲党”1分,句意2分) ②您亲自查访还是如此,何况是依靠别人的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 ③如果对他人(人,事情)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说出来。希望您细细(认真)考虑。(3 分:“利”、“惟”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恕斋先生,曾经担任献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吏。在太平府做官时,遇到疑难案件,就改 穿便服亲自去查访。恰巧来到一座小庙休息,庙里的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向他合掌肃立 施礼。随即吩咐徒弟备茶。徒弟远远地答道:“太守就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到别屋去 坐一会吧!”老和尚说:“太守大人已经来了,赶快沏上茶来。”恕斋先生大惊:“你怎么知道 我来?”老和尚答道:“太守您是郡之主,一举动,全郡人都知道,哪里仅仅是我知道呢? 恕斋先生又问:“你根据什么认识我?”老和尚说:“太守不能认识全郡的人,但全郡的人谁 不认识太守呢?”恕斋先生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吗?”老和尚说:“你是为某某案子 来的。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两方,早就沿路都安排了人马等着你去查访。不过,他们都假 装不认识你罢了。”太守听这一说,怅然若失,于是问:“那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样也假装不
答案 1.C (A.ǎo/niù,chóng/ zhòng,xǐng;B.lòu /lù,sài/sè,jǔ C.qǐ/jī,píng/bǐng, dù/duó; D.huái/huí,xiān,hè/hé) 2.B (A.都正确。B 就范 一如既往.C 发轫 相辅相成 两全其美 D 开源节流) 3.D 4.C 5.C 6. A 7. D 8.C 9.D(竟:最终,终于) 10.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A 副词,将要/句首发语词;C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 接;D 凭借,依靠/在) 11.A(“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 . 12.B(老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 13.①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设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淮没有 亲近的同伙(朋友),谁没有恩人仇人呢?(3 分;“不特”、“亲党”1 分,句意 2 分) ②您亲自查访还是如此,何况是依靠别人的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 ③如果对他人(人,事情)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说出来。希望您细细(认真)考虑。(3 分; “利”、“惟”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恕斋先生,曾经担任献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吏。在太平府做官时,遇到疑难案件,就改 穿便服亲自去查访。恰巧来到一座小庙休息,庙里的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向他合掌肃立 施礼。随即吩咐徒弟备茶。徒弟远远地答道:“太守就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到别屋去 坐一会吧!”老和尚说:“太守大人已经来了,赶快沏上茶来。”恕斋先生大惊:“你怎么知道 我来?”老和尚答道:“太守您是一郡之主,一举一动,全郡人都知道,哪里仅仅是我知道呢?” 恕斋先生又问:“你根据什么认识我?”老和尚说:“太守不能认识全郡的人,但全郡的人谁 不认识太守呢?”恕斋先生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吗?”老和尚说:“你是为某某案子 来的。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两方,早就沿路都安排了人马等着你去查访。不过,他们都假 装不认识你罢了。”太守听这一说,怅然若失,于是问:“那你为什么不跟他们一样也假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