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传染与免疫 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微生物学课程组
第 十 章 传染与免疫 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微生物学课程组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 起疾病的微生物 传染(感染): 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病理过程。 传染病: 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 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病原菌、宿主、环境因素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 起疾病的微生物 传染(感染): 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病理过程。 传染病: 由有生命力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与由其它致 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病原菌、宿主、环境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 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第一节 概 述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 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稳定 3、免疫监视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细菌性传染机制 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主要取决于其毒力大 小、侵入数量、侵入门(途)径等三方面因素。 一. 毒力(致病力): 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对细菌而言, 包括吸附、侵入、定殖、扩散、抵抗、毒素 等因素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细菌性传染机制 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主要取决于其毒力大 小、侵入数量、侵入门(途)径等三方面因素。 一. 毒力(致病力): 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对细菌而言, 包括吸附、侵入、定殖、扩散、抵抗、毒素 等因素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 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决定侵袭力的因素: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 菌的菌 毛,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 生殖道粘膜上 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殖, 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 机体内部。 2、亲器官性 亲器官性指细菌对它们所感染、侵袭的表面或组 织具有高度选择性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 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决定侵袭力的因素: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 菌的菌 毛,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 生殖道粘膜上 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于局部繁殖, 积聚毒力或继续侵入 机体内部。 2、亲器官性 亲器官性指细菌对它们所感染、侵袭的表面或组 织具有高度选择性
3、抗吞噬细胞因子 人体有多种吞噬细胞,可吞噬、消灭体外入侵的 微生物。但某些病原菌的表面,具有荚膜或其他表面 结构,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作用,使病原菌 在体内迅速繁殖、扩散,导致机体发病: a)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抗体液杀菌物 质的能力,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存活,例如:肺炎 球菌的荚膜; b)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抗吞噬作用; c)细菌分泌某些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 趋化作用; d)抗吞噬细胞杀灭能力,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
3、抗吞噬细胞因子 人体有多种吞噬细胞,可吞噬、消灭体外入侵的 微生物。但某些病原菌的表面,具有荚膜或其他表面 结构,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消化作用,使病原菌 在体内迅速繁殖、扩散,导致机体发病: a)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具有抗吞噬和抗体液杀菌物 质的能力,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存活,例如:肺炎 球菌的荚膜; b)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有抗吞噬作用; c)细菌分泌某些活性物质,如溶血素,抑制白细胞的 趋化作用; d)抗吞噬细胞杀灭能力,能在吞噬细胞内寄生;
4、酶类 有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与侵袭机 体有关的酶类(透明质酸酶、胶原酶、链激酶 等) ,这些胞外酶本身不具毒性,但在微生物引 起的传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体的繁殖与扩散
4、酶类 有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与侵袭机 体有关的酶类(透明质酸酶、胶原酶、链激酶 等) ,这些胞外酶本身不具毒性,但在微生物引 起的传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体的繁殖与扩散
(二)、毒素(toxin) 1.外毒素(exotoxin): 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 并分泌至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 素等;也包括存于胞内, 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如痢疾 志贺菌的肠毒素。 特点: (1)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 (2)可选择性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3)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 不同; (4) 毒性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 感
(二)、毒素(toxin) 1.外毒素(exotoxin): 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 并分泌至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 素等;也包括存于胞内, 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如痢疾 志贺菌的肠毒素。 特点: (1)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 (2)可选择性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3)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 不同; (4) 毒性强,但毒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 感
2.内毒素(endotoxin) 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 壁物质,于菌体裂解时释放;毒性相对较弱;各 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没有器官特 异性。 3.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 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 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 来预防注射。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 的抗体,称为抗毒素,可用作治疗
2.内毒素(endotoxin) 主要成分是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 壁物质,于菌体裂解时释放;毒性相对较弱;各 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作用相似,没有器官特 异性。 3.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 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 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 来预防注射。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 的抗体,称为抗毒素,可用作治疗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革兰氏阴性菌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LPS) 释放时间 一般随时分泌 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 致病特异性 不同外毒素各不相同 不同病原菌的内毒素作用基本相同 毒性 强* 弱 抗原性 完全抗原,抗原性强 不完全抗原,抗原性弱 制成类毒素 能 不能 热稳定性 差 耐热性强 *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 死亡率几近100%,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1mg破伤 风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鼠,1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产生菌 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革兰氏阴性菌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LPS) 释放时间 一般随时分泌 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 致病特异性 不同外毒素各不相同 不同病原菌的内毒素作用基本相同 毒性 强* 弱 抗原性 完全抗原,抗原性强 不完全抗原,抗原性弱 制成类毒素 能 不能 热稳定性 差 耐热性强 *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小鼠或一百万只豚鼠,中毒的 死亡率几近100%,但及时注射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1mg破伤 风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鼠,1mg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