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执拗(ni) 弱冠(guan) 痉挛(j 空穴来风(xue) B.挫折(cuo) 甲壳(qio) 笨拙(zhu6) 为虎作伥(wei) C.狙击(j) 吁求(y) 皴裂(jn) 少安毋躁(shao) D.规矩(j) 颤栗(zhdn) 腈纶(jng) 开花结果(jie) 答案:A 解析:B.笨拙(zhuo);C.皴裂(cωn);少安毋躁(shao)D.开花结果(ji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烜赫坐镇宣泄名符其实微言大义 B.名片行迹留传垂手可得嬉笑怒骂 C.翔实描摩胜地要言不烦振聋发聩 D.座落不齿荫蔽脍炙人口共商国是 答案:A 解析:B.唾手可得 C.描摹 D.坐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床上工作10余年的小马国庆回到农村,看到短小精悍、今年已经67岁 的爷爷依然精神矍铄,做事一点儿也不比自己差,十分高兴。 B.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依然存在,多国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天空高 科技手段寻找潜艇,成了中巴同盟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C.交警干警认为,因为并非所有的驾驶员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恪守酒后 不驾车,所以现在已经查处到的违章案件应该只是冰山一角 D.他的游记散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 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答案:D A.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在此处不当 C.冰山一角:现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 D.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商务部长同时称,要努力提髙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做到见事早、出 手快、判断准,牢牢把握外贸工作主动权。 B.北大学生致信野田,强烈呼吁日本政府能够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悬崖勒 马、迷途知返,彻底中止“购岛”的错误行为。 C.1979年6月,中方首次公开表明了我国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 解决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D.长沙市扶贫办的同志说,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 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湖南省长郡中学 2013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执拗(niù) 弱冠(guàn) 痉挛(jìng) 空穴来风(xué) B.挫折(cuò) 甲壳(qiào) 笨拙(zhuó) 为虎作伥(wèi) C.狙击(jū) 吁求(yù) 皴裂(jūn) 少安毋躁(shāo) D.规矩(jǔ) 颤栗(zhàn) 腈纶(jīng) 开花结果(jié) 答案: A 解析:B.笨拙(zhuō) ;C.皴裂(cūn) ;少安毋躁(shǎo) D.开花结果(j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烜赫 坐镇 宣泄 名符其实 微言大义 B.名片 行迹 留传 垂手可得 嬉笑怒骂 C. 翔实 描摩 胜地 要言不烦 振聋发聩 D.座落 不齿 荫蔽 脍炙人口 共商国是 答案:A 解析: B.唾手可得 C.描摹 D.坐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床上工作 10 余年的小马国庆回到农村,看到短小精悍、今年已经 67 岁 的爷爷依然精神矍铄,做事一点儿也不比自己差,十分高兴。 B.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依然存在,多国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天空高 科技手段寻找潜艇,成了中巴同盟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C.交警干警认为,因为并非所有的驾驶员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恪守酒后 不驾车,所以现在已经查处到的违章案件应该只是冰山一角。 D.他的游记散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 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答案:D A.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用在此处不当。 C.冰山一角:现指所暴露出来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 D.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商务部长同时称,要努力提高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做到见事早、出 手快、判断准,牢牢把握外贸工作主动权。 B.北大学生致信野田,强烈呼吁日本政府能够着眼中日关系的大局,悬崖勒 马、迷途知返,彻底中止“购岛”的错误行为。 C.1979 年 6 月,中方首次公开表明了我国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 解决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D.长沙市扶贫办的同志说,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 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答案:C A.语序不当,“见事早、判断准、出手快”。 B.不合逻辑,既然强调“彻底”,“中止”就应该改为“终止” D.“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看作”和“是”语意重复,应去 掉“是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易》称“《遜[dun同“遁”]》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 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自 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 《易经》说:“《遁卦》的含义大得很呀!”又说:“不侍奉王侯大人, 保留高尚的名节。”因此尧帝以天为法则,不能使巢父、许由接受他的王位;周武 王可算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了,最终只能成全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清 白名声。自此以后,隐逸之风流传更盛,多数人的行迹大体相同,而各自隐逸的动 机就大不一样 逢png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 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萌素明阴 阳,知莽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于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及光 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这时王莽杀了自己的儿子宇,逢萌对友人 说:“三纲断绝了!不离开,祸将连累别人。”立即解下帽子挂在东都城门,他回 将败,于是头戴瓦盆,在市上哭道:“新呀新呀!”于是就躲藏起来。等到光武即位, 便往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都被他的德行感化 北海太守素闻其高,遣吏奉谒致礼,萌不答。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 康大贤,天下共闻,所在之处,人敬如父,往必不获,只自毁辱。”太守怒,收 之系狱,更发它吏。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后 诏书征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 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玊?”即便驾归。连征不起,以寿终。 北海太守素听说他的高尚品德,派吏去拜见行礼,逢萌不答礼。太守怀恨在 心而派人去逮捕他。吏叩头道:“子康是大贤人,人们敬之如父,去,一定抓不到 只是自取毁辱。”太守发怒,再派别人前往。那人走到劳山,人们果然联合起来用 兵弩捍卫,吏被伤流血,跑了回来。后来朝廷用诏书召逢萌,萌托以年太老,迷失道 路的东西方向,并对使者说:“朝廷召我的原因,以为我对政治有益处,我连方向 都不知道,怎能济时昵?”立即就便车回家。连续征召都不出来,以寿终。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 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 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 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 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家产千金。少时死了父亲,被族人所养,可是遇之不以 礼,到了长大,又不还其财产。周党到乡县打官司,主人才归还给他。不久,他把家 财散与宗族,家中奴婢全部遣散,于是到长安游学。起初,周党所在张的乡官乡佐 曾经侮辱过周党,周党很长时间都怀恨在心。后来周党读了《春秋》,明白了《春
答案:C A.语序不当,“见事早、判断准、出手快”。 B.不合逻辑, 既然强调“彻底”,“中止”就应该改为“终止”。 D.“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 “看作”和“是”语意重复,应去 掉“是”。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易》称“《遯[dùn 同“遁” ] 》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 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洁。自 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 《易经》说:“《遁卦》的含义大得很呀!”又说:“不侍奉王侯大人, 保留高尚的名节。”因此尧帝以天为法则,不能使巢父、许由接受他的王位;周武 王可算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了,最终只能成全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清 白名声。自此以后,隐逸之风流传更盛,多数人的行迹大体相同,而各自隐逸的动 机就大不一样 逢 páng 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 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萌素明阴 阳,知莽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于市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及光 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这时王莽杀了自己的儿子宇,逢萌对友人 说:“三纲断绝了!不离开,祸将连累别人。”立即解下帽子挂在东都城门,他回 来后,带领家属迁往海滨,客居在辽东。逢萌素来明白阴阳之术,知道王莽不久 将败,于是头戴瓦盆,在市上哭道:“新呀新呀!”于是就躲藏起来。等到光武即位, 便往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都被他的德行感化。 北海太守素闻其高,遣吏奉谒致礼,萌不答。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 康大贤,天下共闻,所在之处,人敬如父,往必不获,只自毁辱。”太守怒,收 之系狱,更发它吏。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后 诏书征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 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连征不起,以寿终。 北海太守素听说他的高尚品德,派吏去拜见行礼,逢萌不答礼。太守怀恨在 心而派人去逮捕他。吏叩头道:“子康是大贤人,人们敬之如父,去,一定抓不到, 只是自取毁辱。”太守发怒,再派别人前往。那人走到劳山,人们果然联合起来用 兵弩捍卫,吏被伤流血,跑了回来。后来朝廷用诏书召逢萌,萌托以年太老,迷失道 路的东西方向,并对使者说: “朝廷召我的原因,以为我对政治有益处,我连方向 都不知道,怎能济时呢?”立即就便车回家。连续征召都不出来,以寿终。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 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 安游学。初,乡佐尝众中辱党,党久怀之。后读《春秋》,闻复仇之义,便辍讲 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斗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 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敕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家产千金。少时死了父亲,被族人所养,可是遇之不以 礼,到了长大,又不还其财产。周党到乡县打官司,主人才归还给他。不久,他把家 财散与宗族,家中奴婢全部遣散,于是到长安游学。起初,周党所在张的乡官乡佐 曾经侮辱过周党,周党很长时间都怀恨在心。后来周党读了《春秋》,明白了《春
秋》中讲的复仇的道理,于是就不再游学,回到家乡,与原乡佐相约,约好时间 与地点,要与他决斗。兵刃相接之后,周党被乡佐剌伤,伤害很严重,他就晕厥 了。乡佐佩服他的勇与义,把他用担架抬回去养伤,几天后才醒来。醒来之后, 周党离去,从此后严格自己,努力修身养志,乡亲们都佩服他赞美他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 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 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博 士范升奏毁党,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 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等到王莽篡位,周党托病杜门不出。以后贼暴纵横,残灭郡县,只有到了广武,经过 城门也不进来。建武年间,召周党作议郎,因病离职,于是送妻子居渑池。又被召 不得已,便穿短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等到光武引见,周党伏地而谒见,自 己陈述愿守所志,帝才许可了。博士范升奏毁周党,诏书写道“:自古以来明王圣 主一定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的俸禄,也是各有 志向。赐帛四十匹。”周党便隐居在渑池,著书上下篇而死去。邑人认为贤人而 建祠纪念。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性清高,未尝修刺修人。建武末,沛王辅等五王居北 宫,皆好宾客,更遺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 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性清髙。建武末年,沛王刘辅等五王住在北宫, 都好宾客,再次派人请井丹,不能请来。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的弟弟,凭借外戚贵 盛的地位,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 劫他。 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 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及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 桀驾人车,岂此邪?”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辇。自是隐闭,不关人事, 以寿终。 《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 井丹不得已,已经来到,阴就故意准备麦饭葱叶等食物,井丹推去不就,说 道:“认为君侯能够供给甘美的食物,所以来访,怎么这样菲薄呢?”于是另设盛 馔,才进食。等到阴就起身,左右的人推进一辇车,井丹笑道:“我听说夏桀曾用人 驾车,难道就是这个吗?”坐中宾客都变了颜色。阴就不得已而叫人把辇车换掉。 自此井丹隐居闭门不与人们交往,以寿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吏奉谒致礼 奉谒:拜见 B.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 杜:关闭 C.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宾:归顺 D.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过:经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实词。解题时应联系语境,据词推义, 过: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
秋》中讲的复仇的道理,于是就不再游学,回到家乡,与原乡佐相约,约好时间 与地点,要与他决斗。兵刃相接之后,周党被乡佐剌伤,伤害很严重,他就晕厥 了。乡佐佩服他的勇与义,把他用担架抬回去养伤,几天后才醒来。醒来之后, 周党离去,从此后严格自己,努力修身养志,乡亲们都佩服他赞美他。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建武 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 穀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博 士范升奏毁党,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 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等到王莽篡位,周党托病杜门不出。以后贼暴纵横,残灭郡县,只有到了广武,经过 城门也不进来。建武年间,召周党作议郎,因病离职,于是送妻子居渑池。又被召, 不得已,便穿短布单衣,谷皮绡头,待见尚书。等到光武引见,周党伏地而谒见,自 己陈述愿守所志,帝才许可了。博士范升奏毁周党,诏书写道“:自古以来明王圣 主一定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的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的俸禄,也是各有 志向。赐帛四十匹。”周党便隐居在渑池,著书上下篇而死去。邑人认为贤人而 建祠纪念。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性清高,未尝修刺修人。建武末,沛王辅等五王居北 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 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性清高。建武末年,沛王刘辅等五王住在北宫, 都好宾客,再次派人请井丹,不能请来。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的弟弟,凭借外戚贵 盛的地位,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 劫他。 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 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及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吾闻 桀驾人车,岂此邪?”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辇。自是隐闭,不关人事, 以寿终。 《后汉书·逸民列传七十三》 井丹不得已,已经来到,阴就故意准备麦饭葱叶等食物,井丹推去不就,说 道:“认为君侯能够供给甘美的食物,所以来访,怎么这样菲薄呢?”于是另设盛 馔,才进食。等到阴就起身,左右的人推进一辇车,井丹笑道:“我听说夏桀曾用人 驾车,难道就是这个吗?”坐中宾客都变了颜色。阴就不得已而叫人把辇车换掉。 自此井丹隐居闭门不与人们交往,以寿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遣吏奉谒致礼 奉谒:拜见 B.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 杜: 关闭 C. 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宾: 归顺 D. 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 过:经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题时应联系语境,据词推义。 过: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
②夫晋,何厌之有 B.①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少孤,为宗人所养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D.①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答案:D(都是转折连词) 解析:动词,到,去/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用/因为。C.被/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逸之风,可溯及远古,唐尧、周武王成全了隐土的隐逸志节,历代选择隐 逸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隐逸的动机不尽相同 B.逢萌、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是因为他们都不满王莽篡权:而井丹避世隐 居则是因为他本性清高,不愿意与王侯贵戚结交。 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逢萌、周党,他们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极入仕, 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坚持独善其身,光武帝对此也很理解。 D.周党品德高尚,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社会动荡,常有匪盗屠城 的血案发生,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居然过城而不入 答案:C 解析:周党是直接向光武帝陈述自己的志向而不是委婉拒绝,同时面对光武 帝的多次征召并不是每次都委婉拒绝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3分) 他回来后,带领家属迁往海滨,在辽东客居。 关键词:将/浮海/客于辽东, (2)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4分) 朝廷征召我的原因,认为我对政事有益处,(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能救时 呢? 关键词:(所以:表原因1分:状语后置1分;方面:方向1分;济:救, 分) (3)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3分) 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劫他 关键词:诡说,致丹,别使人要劫之 9.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 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B.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 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C.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 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D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②夫晋,何厌之有 B.①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C.①少孤,为宗人所养 ②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D.①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答案:D(都是转折连词) 解析: 动词,到,去/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 用 / 因为。C.被 / 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逸之风,可溯及远古,唐尧、周武王成全了隐士的隐逸志节,历代选择隐 逸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隐逸的动机不尽相同。 B.逢萌、周党最初选择隐居避世,是因为他们都不满王莽篡权;而井丹避世隐 居则是因为他本性清高,不愿意与王侯贵戚结交。 C.光武帝即位以后曾多次征召逢萌、周党,他们没有因为时局改变而积极入仕, 而是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聘用,坚持独善其身,光武帝对此也很理解。 D.周党品德高尚,得到人们的景仰。王莽篡位期间,社会动荡,常有匪盗屠城 的血案发生,可对广武城却能网开一面,居然过城而不入。 答案:C 解析: 周党是直接向光武帝陈述自己的志向而不是委婉拒绝,同时面对光武 帝的多次征召并不是每次都委婉拒绝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3 分) 他回来后,带领家属迁往海滨,在辽东客居。 关键词:将/浮海/客于辽东。 (2)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4 分) 朝廷征召我的原因,认为我对政事有益处,(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能救时 呢? 关键词:(所以:表原因 1 分;状语后置 1 分;方面:方向 1 分;济:救, 1 分) (3)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3 分) 于是骗说五王,求用千万钱,相约能把井丹请来,而另外使人在半路抢劫他。 关键词:诡说,致丹,别使人要劫之 9.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 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B.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 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C.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 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D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分) 答 ①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 ②“空园白露滴”,运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烘托出夜阑人静;(1分) ③“孤壁野僧邻”,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1 分 ④诗的颈联营造出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寂、凄清的意境。 (2)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中各有哪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 析。(4分) 首联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1分)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 投宿的惶急之状。这种情形强烈地惹起了作者的乡思。(1分) 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在他乡落叶时节, 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1分) (或:一个“寒”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 影,本已孤苦,加之夜深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也更 觉夜长难捱,作者也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湲 (屈原《湘夫人》 (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昑殷(vin)岩泉,栗深林兮惊 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绿云扰扰,梳晓寰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简答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天上真的会掉金子 ①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 贵,自古以来就有“金属之王”的称号。在当今社会,黄金的金融储备、货币、 首饰作用,依然不能小看。不过它的开采量非常有限,全球目前大约仅开采到了 16万吨黄金。有趣的是,黄金的作用尽管人人皆知,但有关它的身世,大多数 人却一直没有完完全全搞清楚 ②一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黄金 的身世再清楚不过了。但后来科学家通过对地核的揭秘发现,地球的地壳部分就 不应该有多少黄金之类的重金属,绝大部分重金属其实都在地核里,现在人们穿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 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①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 分) ②“空园白露滴”,运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烘托出夜阑人静;(1 分) ③“孤壁野僧邻”,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1 分) ④诗的颈联营造出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寂、凄清的意境。 (2)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中各有哪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 析。(4 分) 答: 首联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1 分)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 投宿的惶急之状。这种情形强烈地惹起了作者的乡思。(1 分) 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 分)在他乡落叶时节, 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1 分) (或:一个“寒”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 影,本已孤苦,加之夜深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也更 觉夜长难捱,作者也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湲。 ( 屈原《湘夫人》) (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 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绿云扰扰,梳晓寰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简答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天上真的会掉金子 ①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 贵,自古以来就有“金属之王”的称号。在当今社会,黄金的金融储备、货币、 首饰作用,依然不能小看。不过它的开采量非常有限,全球目前大约仅开采到了 16 万吨黄金。有趣的是,黄金的作用尽管人人皆知,但有关它的身世,大多数 人却一直没有完完全全搞清楚。 ②一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黄金 的身世再清楚不过了。但后来科学家通过对地核的揭秘发现,地球的地壳部分就 不应该有多少黄金之类的重金属,绝大部分重金属其实都在地核里,现在人们穿
戴的黄金饰物,并不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这个说法实在是太令人意外和遗憾了。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③没错,2006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一块偶然找到的与地球同时形成 的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铁、镍、铂、金等重金属的比重均比较大,而这种 情况正好与构成行星的原始物质组成是一致的。遗憾的是,这些重金属在地壳和 岩浆中所占比重却小得出奇。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那些“缺失”的黄金和铂等 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地核中应该集中了地球上将近100%的 黄金,这些黄金足以在地球表面包裹一层半米厚的金制外壳。相比之下,目前人 类拥有的约16万吨黄金开采量,真是少得可怜! ④科学家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地球表面就不应该有黄金出现。但这个说法 与现实相矛盾,因为毕竟人类目前还拥有大约16万吨黄金,这些黄金如果不是 地球馈赠的,又会是谁馈赠的呢?当然,人们会很自然想到是那些造访地球的天 外来客带来的。但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令人兴奋的是,英国科学家最近还真的找 到了相关依据,证明天上掉馅饼是假,但掉金子却是真一一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黄 金,几乎100%是“天外来客”。 ⑤英国三位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这些岩石距今约40亿年,而这 正好处在地核形成后和天外陨石大规模“轰炸”地球之前,这段时间无疑是地球 的“和平时期”,而在此阶段存在的岩石应该相对“纯洁”很多。科学家将格陵 兰岛的岩石样本与地球其他地方的岩石中的同位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这块古老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其他岩石低多了。这种差别实际上表明,经过天 外陨石大规模地“轰炸”之后,地球表面的铁、镍、铂、金等重金属含量才多了 起来,说明人类发现和拥有的多数重金属,其实都是“天外来客”。据估计,要 达到目前地表现存的重金属数量,那时“轰炸”地球的陨石可能达到2000亿亿 吨,而目前人类发现的这么多的黄金,自然也都是地道的“天外来客” ⑥现在看来,你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了。当你带上金属饰物的时 候,你应该在内心里默念:拜天所赐,感谢上苍! (摘自《大科技》力夫/文) 12.科学家判断地球上的黄金几乎都是“天外来客”的两点主要依据是什么?(4 分) 答案 ①地球上原有的黄金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 ②地球表面的黄金等重金属含量是经过天外陨石大规模地“轰炸”之后才多起 来的 (4分,每点2分)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 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 B.英国科学家最近找到了相关依据,证明天上掉金子是真的,我们目前所拥有的 黄金,全都是“天外来客”。 C.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黄金和铂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地 核中应该集中了地球上将近100%的黄金, D.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发现其他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这块古老 岩石低多了。 答案:C
戴的黄金饰物,并不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这个说法实在是太令人意外和遗憾了。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③没错,2006 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一块偶然找到的与地球同时形成 的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铁、镍、铂、金等重金属的比重均比较大,而这种 情况正好与构成行星的原始物质组成是一致的。遗憾的是,这些重金属在地壳和 岩浆中所占比重却小得出奇。科学家由此得出结论,那些“缺失”的黄金和铂等 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地核中应该集中了地球上将近 100%的 黄金,这些黄金足以在地球表面包裹一层半米厚的金制外壳。相比之下,目前人 类拥有的约 16 万吨黄金开采量,真是少得可怜! ④科学家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地球表面就不应该有黄金出现。但这个说法 与现实相矛盾,因为毕竟人类目前还拥有大约 16 万吨黄金,这些黄金如果不是 地球馈赠的,又会是谁馈赠的呢?当然,人们会很自然想到是那些造访地球的天 外来客带来的。但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令人兴奋的是,英国科学家最近还真的找 到了相关依据,证明天上掉馅饼是假,但掉金子却是真——我们目前所拥有的黄 金,几乎 100%是“天外来客”。 ⑤英国三位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这些岩石距今约 40 亿年,而这 正好处在地核形成后和天外陨石大规模“轰炸”地球之前,这段时间无疑是地球 的“和平时期”,而在此阶段存在的岩石应该相对“纯洁”很多。科学家将格陵 兰岛的岩石样本与地球其他地方的岩石中的同位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 这块古老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其他岩石低多了。这种差别实际上表明,经过天 外陨石大规模地“轰炸”之后,地球表面的铁、镍、铂、金等重金属含量才多了 起来,说明人类发现和拥有的多数重金属,其实都是“天外来客”。据估计,要 达到目前地表现存的重金属数量,那时“轰炸”地球的陨石可能达到 2000 亿亿 吨,而目前人类发现的这么多的黄金,自然也都是地道的“天外来客”。 ⑥现在看来,你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了。当你带上金属饰物的时 候,你应该在内心里默念:拜天所赐,感谢上苍! (摘自《大科技》力夫/文) 12.科学家判断地球上的黄金几乎都是“天外来客”的两点主要依据是什么?(4 分) 答案: ①地球上原有的黄金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 ②地球表面的黄金等重金属含量是经过天外陨石大规模地“轰炸”之后才多起 来的。 (4 分,每点 2 分)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 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 B.英国科学家最近找到了相关依据,证明天上掉金子是真的,我们目前所拥有的 黄金,全都是“天外来客”。 C.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黄金和铂等贵重金属,其实都沉积到了地球内部了,地 核中应该集中了地球上将近 100%的黄金, D.科学家分析了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发现其他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这块古老 岩石低多了。 答案:C
A.说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而科学家的发现并非如此。 B.“全都”太武断。原文是“几乎100%” D.应该是“这块古老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其他岩石低多了”。 4.文章最后一段说:“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作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是() A.由于黄金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有“金属之王”的称号。而且其金 融储备、货币、首饰作用不能小看 B.黄金的开采量非常有限,全球目前仅开采到了约16万吨黄金,相比地核的黄 金少得可怜。 C.距今约40亿年前,地球遭到了天外陨石的大规模“轰炸”,地球表面的重金 属几乎消失殆尽。 D.科学家分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目前拥有的大约16万吨黄金几乎都是 地道的“天外来客” 答案:D(根据上下文可知,正是因为地球表面上的黄金几乎都是“天外来客”, 所以“我们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 AB两项内容都出自原文,但都不是主要原因。 C项属于无中生有。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重游缅湖(节选)E.B.怀特 ①那个夏季,约在一九零四年,父亲在缅因的一处湖泊租了营地, 带我们前去度过八月天。假期过得很圆满,从那以后,我们都觉得,世界上再没 有地方比缅因的那个湖区更美好。我们一个夏天接一个夏天,总是在八月一日来 这里,待上一个月。后来,我成了海员,有时在夏季里,连续几天,海上卷起浪 涛,海水冷得骇人,狂风一股劲从下午一直刮到夜晚,这让我不禁怀念林中湖面 的宁静。几个星期前,耐不住这种强烈的情绪,我买了几只鲈鱼钩和一个旋式诱 饵,重返我们当年常来的湖区,准备钓上一个星期鱼,以慰故地相思。 ②我带了儿子同行,他从不曾下过水,睡莲的浮叶也只隔着火车车窗望见。去往 湖区的路上,我开始琢磨那里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时间会怎样侵蚀了这块独特 圣洁的地方一一小湾和溪流,落日的山峦,木屋和屋后的小路。我相信那里必然 修了柏油路,又不知道它还有哪些可悲的变化。奇怪的是,一旦你听任自己的思 想重回故辙,就会记起湖区一类地方那么多事情。记起一件事,蓦然就联想起另 一件事。我想我还清楚记得所有那些破晓,此时的湖水,清冽而平静,我记得卧 室的建筑板材发出的气味,还有潮湿的林木透过窗纱飘入的气味。 ③我对柏油路的预感果然不错:它伸入湖岸半英里。但当我带了儿子回来,住在 农舍附近的一处营地,重温旧日夏季的时光,不觉感到,一切都还是当年模样 我很清楚,头一个清晨躺在床上,闻到卧室的气味,听见孩子悄悄走出门,登船 渐行渐远。我开始产生幻象,似乎他就是我,因此,简单置换一下,我就是我父 亲。这种感觉徘徊不去,我们在那里的日子,时时萦绕在心头。这不是一种全新 的感觉,但此时此刻,它却愈发强烈。我仿佛处于双重的存在中。我在做某件简 单的事情,拾起鱼饵盒子,摆好餐叉,或者说着什么,忽然就觉得像是父亲在说 话或做事。那一刻真让人心悸
A.说黄金是在地球形成以后,自然而然就有的,而科学家的发现并非如此。 B.“全都”太武断。原文是“几乎 100%”。 D.应该是“这块古老岩石的重金属比重要比其他岩石低多了”。 14. 文章最后一段说:“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作者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是() A.由于黄金稀少、特殊、耐存储而尤显珍贵,有“金属之王”的称号。而且其金 融储备、货币、首饰作用不能小看。 B.黄金的开采量非常有限,全球目前仅开采到了约 16 万吨黄金,相比地核的黄 金少得可怜。 C.距今约 40 亿年前,地球遭到了天外陨石的大规模“轰炸”,地球表面的重金 属几乎消失殆尽。 D. 科学家分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目前拥有的大约 16 万吨黄金几乎都是 地道的“天外来客”。 答案:D (根据上下文可知,正是因为地球表面上的黄金几乎都是 “天外来客”, 所以“我们应该对黄金多一份特殊感情”。 ) AB 两项内容都出自原文,但都不是主要原因。 C 项属于无中生有。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重游缅湖(节选) E.B.怀特 ①那个夏季,约在一九零四年,父亲在缅因的一处湖泊租了营地, 带我们前去度过八月天。假期过得很圆满,从那以后,我们都觉得,世界上再没 有地方比缅因的那个湖区更美好。我们一个夏天接一个夏天,总是在八月一日来 这里,待上一个月。后来,我成了海员,有时在夏季里,连续几天,海上卷起浪 涛,海水冷得骇人,狂风一股劲从下午一直刮到夜晚,这让我不禁怀念林中湖面 的宁静。几个星期前,耐不住这种强烈的情绪,我买了几只鲈鱼钩和一个旋式诱 饵,重返我们当年常来的湖区,准备钓上一个星期鱼,以慰故地相思。 ②我带了儿子同行,他从不曾下过水,睡莲的浮叶也只隔着火车车窗望见。去往 湖区的路上,我开始琢磨那里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时间会怎样侵蚀了这块独特、 圣洁的地方——小湾和溪流,落日的山峦,木屋和屋后的小路。我相信那里必然 修了柏油路,又不知道它还有哪些可悲的变化。奇怪的是,一旦你听任自己的思 想重回故辙,就会记起湖区一类地方那么多事情。记起一件事,蓦然就联想起另 一件事。我想我还清楚记得所有那些破晓,此时的湖水,清冽而平静,我记得卧 室的建筑板材发出的气味,还有潮湿的林木透过窗纱飘入的气味。 ③我对柏油路的预感果然不错:它伸入湖岸半英里。但当我带了儿子回来,住在 农舍附近的一处营地,重温旧日夏季的时光,不觉感到,一切都还是当年模样—— 我很清楚,头一个清晨躺在床上,闻到卧室的气味,听见孩子悄悄走出门,登船 渐行渐远。我开始产生幻象,似乎他就是我,因此,简单置换一下,我就是我父 亲。这种感觉徘徊不去,我们在那里的日子,时时萦绕在心头。这不是一种全新 的感觉,但此时此刻,它却愈发强烈。我仿佛处于双重的存在中。我在做某件简 单的事情,拾起鱼饵盒子,摆好餐叉,或者说着什么,忽然就觉得像是父亲在说 话或做事。那一刻真让人心悸
④头一天上午,我们去钓鱼。我摸摸鱼饵盒子里覆盖鱼虫的潮湿苔藓,看见蜻蜓 贴了水面翻飞,落在钓竿梢头。蜻蜓的飞临,让我确信,一切都不曾改变,岁月 不过是幻影,时光并没有流逝。我们将船泊在湖面,开始垂钓,微细的涟漪轻抚 船帮,还像旧日一样,船还是那样的船,同一种绿颜色,船肋在同一处破裂,船 底还是活水中同样的一些残留物—一死鱼蛉、缕缕水藻、锈迹斑斑的废旧鱼钩、 昨日捕获遗下的血痕。我们默默盯牢钓竿的梢头,蜻蜓来而复去。我将竿梢缓缓 沉入水里,老大不忍地赶走蜻蜓,它们疾飞出两英尺,悬停在空中,又疾飞回两 英尺,落回竿梢的更远端。这只蜻蜓与另一只蜻蜓一一那只成为记忆一部分的 蜻蜓,二者的飘摇之间,不见岁月的跌宕。我望望儿子,他正默默地看那蜻蜓, 是我的手握了他的钓竿,我的眼在观看。我一阵眩晕,不知自己是守在哪一根钓 竿旁。 ⑤记忆时时涌上心头,对我来说,那些时光,那些夏日,似乎无比宝贵,值得珍 藏 ⑥宁静与美好与欢乐。而实际上,如今惟一不对头的地方是这里的声响, 汽艇的尾挂发动机陌生而恼人的声响。这声音很刺耳,时时打破你的幻觉,让你 感受到时代的推移。白天,炎热的上午,这些发动机任性地、怒冲冲地吼叫:夜 晚,夕阳残照的恬静湖面上,它们像蚊子一样在人的耳边嗡嗡聒噪。我儿子很喜 欢我们租来的尾挂机艇,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熟练地用一只手操船,他果然也 很快掌握了略略阻塞油门(但不可过分)的诀窍,懂得如何调节针阀。望着他, 我会想起当年如何去鼓捣那台带有沉重飞轮的老式单缸发动机,只要从心里与它 亲近,使唤起来,自然能得心应手。 ⑦我们在营地悠然度过一星期。鲈鱼踊跃咬钩,艳阳高照,一天又一天。入夜后 我们都很疲倦,躺在小屋里,漫长白昼积聚下的热气弥散开。屋外,清风细细, 几乎难以察觉。湿地的味道透过锈迹斑斑的纱窗飘进来。入睡很快,清晨,屋顶 上有红松鼠,照例欢快地啪嗒啪嗒蹦跳。 ⑧一天下午,我们在湖边,赶上了雷暴。那就像我小时候战战兢兢地看过的一出 情节剧。第二幕的高潮,是美国一处湖岸,雷电交加,那情景几乎没有变化。场 面很壮观,现在依然如此。一切都那么熟悉,最初是一种压抑和燥热的感觉,沉 闷的氛围笼罩营地,让人不敢远行。后半晌(戏里也在此时)乌云密布,万籁俱 寂,静得能听到生命的悸动。随后,一阵微风轻飏,雷声隐隐逼来,系泊的船只 突然侧身摆荡。定音鼓敲响,小鼓敲响,跟着是大鼓和钹,噼啪作响的电光划破 乌云,山上的众神龇牙咧嘴,兴奋地鼓噪。接下来是一片沉寂,雨点不疾不徐地 打在平静的湖面上,天光重现,希望再生,心情豁然开朗,度假的人欢快地跑出 门外,冒雨下到湖中戏水,他们欢呼笑闹个不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让雨浇了个 透。孩子们为沐雨栉风的新鲜感欢呼雀跃,这个只不过给浇个透湿的玩笑像是坚 不可摧的链条,将一代代人连接起来。持一柄雨伞艰难行进的人透着滑稽。 ⑨其他人游泳,儿子吵着也要去。他扯下雨中一直晾在绳子上的游泳裤,用力拧 干。我不想下水,懒洋洋地望着他,他的光裸的身躯瘦小而结实,穿上冰凉潮湿 的短裤时,轻微地打起冷颤。等他扣上浸水的腰带,我的腹股沟突然生出死亡的 寒 15.作者重游缅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请问,改变的东西有哪些?文中关于蜻 蜓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④头一天上午,我们去钓鱼。我摸摸鱼饵盒子里覆盖鱼虫的潮湿苔藓,看见蜻蜓 贴了水面翻飞,落在钓竿梢头。蜻蜓的飞临,让我确信,一切都不曾改变,岁月 不过是幻影,时光并没有流逝。我们将船泊在湖面,开始垂钓,微细的涟漪轻抚 船帮,还像旧日一样,船还是那样的船,同一种绿颜色,船肋在同一处破裂,船 底还是活水中同样的一些残留物——死鱼蛉、缕缕水藻、锈迹斑斑的废旧鱼钩、 昨日捕获遗下的血痕。我们默默盯牢钓竿的梢头,蜻蜓来而复去。我将竿梢缓缓 沉入水里,老大不忍地赶走蜻蜓,它们疾飞出两英尺,悬停在空中,又疾飞回两 英尺,落回竿梢的更远端。这只蜻蜓与另一只蜻蜓 ——那只成为记忆一部分的 蜻蜓,二者的飘摇之间,不见岁月的跌宕。我望望儿子,他正默默地看那蜻蜓, 是我的手握了他的钓竿,我的眼在观看。我一阵眩晕,不知自己是守在哪一根钓 竿旁。 …… ⑤记忆时时涌上心头,对我来说,那些时光,那些夏日,似乎无比宝贵,值得珍 藏。 ⑥宁静与美好与欢乐。而实际上,如今惟一不对头的地方是这里的声响, 汽艇的尾挂发动机陌生而恼人的声响。这声音很刺耳,时时打破你的幻觉,让你 感受到时代的推移。白天,炎热的上午,这些发动机任性地、怒冲冲地吼叫;夜 晚,夕阳残照的恬静湖面上,它们像蚊子一样在人的耳边嗡嗡聒噪。我儿子很喜 欢我们租来的尾挂机艇,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熟练地用一只手操船,他果然也 很快掌握了略略阻塞油门(但不可过分)的诀窍,懂得如何调节针阀。望着他, 我会想起当年如何去鼓捣那台带有沉重飞轮的老式单缸发动机,只要从心里与它 亲近,使唤起来,自然能得心应手。 ⑦我们在营地悠然度过一星期。鲈鱼踊跃咬钩,艳阳高照,一天又一天。入夜后, 我们都很疲倦,躺在小屋里,漫长白昼积聚下的热气弥散开。屋外,清风细细, 几乎难以察觉。湿地的味道透过锈迹斑斑的纱窗飘进来。入睡很快,清晨,屋顶 上有红松鼠,照例欢快地啪嗒啪嗒蹦跳。 ⑧一天下午,我们在湖边,赶上了雷暴。那就像我小时候战战兢兢地看过的一出 情节剧。第二幕的高潮,是美国一处湖岸,雷电交加,那情景几乎没有变化。场 面很壮观,现在依然如此。一切都那么熟悉,最初是一种压抑和燥热的感觉,沉 闷的氛围笼罩营地,让人不敢远行。后半晌(戏里也在此时)乌云密布,万籁俱 寂,静得能听到生命的悸动。随后,一阵微风轻飏,雷声隐隐逼来,系泊的船只 突然侧身摆荡。定音鼓敲响,小鼓敲响,跟着是大鼓和钹,噼啪作响的电光划破 乌云,山上的众神龇牙咧嘴,兴奋地鼓噪。接下来是一片沉寂,雨点不疾不徐地 打在平静的湖面上,天光重现,希望再生,心情豁然开朗,度假的人欢快地跑出 门外,冒雨下到湖中戏水,他们欢呼笑闹个不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让雨浇了个 透。孩子们为沐雨栉风的新鲜感欢呼雀跃,这个只不过给浇个透湿的玩笑像是坚 不可摧的链条,将一代代人连接起来。持一柄雨伞艰难行进的人透着滑稽。 ⑨其他人游泳,儿子吵着也要去。他扯下雨中一直晾在绳子上的游泳裤,用力拧 干。我不想下水,懒洋洋地望着他,他的光裸的身躯瘦小而结实,穿上冰凉潮湿 的短裤时,轻微地打起冷颤。等他扣上浸水的腰带,我的腹股沟突然生出死亡的 寒意。 15.作者重游缅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请问,改变的东西有哪些?文中关于蜻 蜓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 分)
答:变化的一是作者的身份,由儿子变成了父亲;二是湖区新修了柏油路。(2 分) 文中关于蜻蜓的描写,渲染氛围,营造了宁静安谧的意境;即景生情, 引发作者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物是人非的慨叹)(4分) 16.比较文中三处划线的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什么共同点?(4分) 答案要点 ①都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力我的真实感受 ②都位于段落的最后,都是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内心情感。 ③都是在父亲、我、儿子三者之间产生角色转换的错觉之后生发的心 灵感悟。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2分,答对三点4分) 17.文中缅湖宁静而美好的现实多次被打破,作者这样写是为什么?试举一例加 以说明。(5分) 答:表现了文章叙事节奏的变化(1分),并且逐层深入揭示了主题,即时光流 逝,岁月无情,生命新陈代谢的必然。(2分) ①重游时的美好被汽艇陌生恼人的声响打破 ②湖边悠然的假期被雷暴的恐怖壮观打破。(2分) 18.“父亲”的形象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请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探究,写出形象 的内涵。(6分) 答案要点:①我的父亲引领我来到缅湖,我从此喜欢上闲适恬淡的生活;我 作为父亲引领儿子重游缅湖,在这里寻找宁静美好与欢乐 ②我作为曾经的儿子,现在是父亲,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的存在。 ③在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现实生活的享受中,感悟了生命的延续和传承。 (6分,每点2分)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 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④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译文】 ①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②齐景公问为政之道于孔子。孔子对道:“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父要尽父 道,子要尽子道 ③有人问孔子说:“夫子为什么不出世治理国政呢?”你听过《周书》中所说的 孝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又能将此孝友之心作为管理家族的指导思想,使长 幼都能和睦相处,没有不归于正道的。以《书经》看法来说,人处在家庭之间, 能带领家人正心修身,就是为政了。何必非要求个一官半职,才叫做为政呢? ④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通过教化引导使老百姓勤 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1)阅读上文,概括孔子关于政治管理的相关观点。(6分)
答: 变化的一是作者的身份,由儿子变成了父亲;二是湖区新修了柏油路。(2 分) 文中关于蜻蜓的描写,渲染氛围,营造了宁静安谧的意境;即景生情, 引发作者的回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或:物是人非的慨叹)(4 分) 16.比较文中三处划线的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什么共同点?(4 分) • 答案要点: • ①都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力我的真实感受。 • ②都位于段落的最后,都是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产生的内心情感。 • ③都是在父亲、我、儿子三者之间产生角色转换的错觉之后生发的心 灵感悟。 (答对一点 1 分,答对两点 2 分,答对三点 4 分) 17.文中缅湖宁静而美好的现实多次被打破,作者这样写是为什么?试举一例加 以说明。(5 分) 答:表现了文章叙事节奏的变化(1 分),并且逐层深入揭示了主题,即时光流 逝,岁月无情,生命新陈代谢的必然。(2 分) 例: ①重游时的美好被汽艇陌生恼人的声响打破; ②湖边悠然的假期被雷暴的恐怖壮观打破。(2 分) 18.“父亲” 的形象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请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探究,写出形象 的内涵。(6 分) 答案要点: ①我的父亲引领我来到缅湖,我从此喜欢上闲适恬淡的生活;我 作为父亲引领儿子重游缅湖,在这里寻找宁静美好与欢乐。 ②我作为曾经的儿子,现在是父亲,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的存在。 ③在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现实生活的享受中,感悟了生命的延续和传承。 (6 分,每点 2 分) 六、选做题(19、20 题任选做一题,12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 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③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 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④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译文】 ①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②齐景公问为政之道于孔子。孔子对道:“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父要尽父 道,子要尽子道。” ③有人问孔子说:“夫子为什么不出世治理国政呢?”你听过《周书》中所说的 孝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又能将此孝友之心作为管理家族的指导思想,使长 幼都能和睦相处,没有不归于正道的。以《书经》看法来说,人处在家庭之间, 能带领家人正心修身,就是为政了。何必非要求个一官半职,才叫做为政呢? ④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通过教化引导使老百姓勤 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1) 阅读上文,概括孔子关于政治管理的相关观点。(6 分)
答:治理国家 ①要粮食充足、军备完善,要取得百姓的信任 ②要以礼仪制度来管理国家; ③国家的政治管理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④(执政者)要以身作则、勤勉工作。 (6分,一点2分,答对任意3点计满分,如果只是翻译且只对大概 意思,各计1分) 2)请就第③条选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答:示例: 孔子认可《尚书》上所说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影响到政治,也 是参与政治,不一定非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看来,在当时那么久远的古代,孔 子就已经认识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要使我们 的社会真正成熟,除了我们的政府要有作为之外,我们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要参 与到社会各类活动中去。孔子在他生活的年代,就已经看到了这些只有现代文明 社会才具有的形态,他的观念确实是跨越甚至是超越了时代,令我们颇受启发! 本段文字的意思是:有一个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出仕、不直接参 与政治?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回答说:只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能把这 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参与了政 治呢?从中得到的启示有:要注重个人的品行修养;要自觉承担责任,热情参与 国家政治;政事无大小,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如果从答案中能看出学生对该段文字的基本意思是懂的,由此谈论到下面所列 中的一两点即可以计4-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坐(美国H.E.弗朗西斯) 早晨,那男人和女人坐在他们前的台阶上,坐了一整天,一动也不动。 他每隔一阵子就从前门的玻璃偷看他们一下。天黑了,他们还不走,他怀疑他们 什么时候吃东西、睡觉、做其他的事情。黎明时,他们还坐在那儿,坐在那儿任 凭日晒雨淋。 起初,只有附近的邻居打电话来问:他们是谁?在那儿干什么?他不知道。后来, 街那头的邻居也打电话来问?经过那儿看见他们的人都打电话来。他从未听过那 对男女交谈。接着他开始接到来自市内各个角落的电话,有陌生人和市中的长辈、 有专业人员和职员、收垃圾及其他社会工作的人,还有邮差,他每天都得绕过他 们来送信,这时,他觉得必须采取一些行动了。他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什么也没 说,只是坐着,看着,一派漠然。他说他要叫警察来。警察骂了他们一顿,向他 们解释他们的权利范围,然后用警车把他们带走。早上,他们又回来了。这回警 察说,如果不是监牢太挤了,就要把他们关起来,其实如果他坚持的话,警察仍 得找个地方关他们。那是你们的问题,他说。不,实际上是你的问题,警察这么 对他说,但仍然将二人带走。隔天早上他向外一看,那个男人和女人又坐在台阶 上了 他们在那儿坐了好几年。冬天时,他希望他们冻死。但是,他自己却死了。他没 有亲戚,所以房子收归该市所有。那男人和女人继续坐在那里。该市威胁要将那 男人和女人弄走时,邻居和市民控诉该市并提出:那男人和女人在那儿坐了那么 久,房子该归他们所有。请愿者胜诉。男人和女人接管那幢房子。 翌日早晨,全市每一家的门前台阶上,都坐了一对陌生的男女
• 答:治理国家 • ①要粮食充足、军备完善,要取得百姓的信任; • ②要以礼仪制度来管理国家; • ③国家的政治管理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 ④(执政者)要以身作则、勤勉工作。 • (6 分,一点 2 分,答对任意 3 点计满分,如果只是翻译且只对大概 意思,各计 1 分) 2)请就第③条选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 分) 答:示例: 孔子认可《尚书》上所说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影响到政治,也 是参与政治,不一定非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看来,在当时那么久远的古代,孔 子就已经认识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要使我们 的社会真正成熟,除了我们的政府要有作为之外,我们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要参 与到社会各类活动中去。孔子在他生活的年代,就已经看到了这些只有现代文明 社会才具有的形态,他的观念确实是跨越甚至是超越了时代,令我们颇受启发! 本段文字的意思是:有一个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出仕、不直接参 与政治?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回答说:只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能把这 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就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是参与了政 治呢?从中得到的启示有:要注重个人的品行修养;要自觉承担责任,热情参与 国家政治;政事无大小,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如果从答案中能看出学生对该段文字的基本意思是懂的,由此谈论到下面所列 中的一两点即可以计 4-6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坐(美国 H.E.弗朗西斯) 早晨,那男人和女人坐在他们前的台阶上,坐了一整天,一动也不动。 他每隔一阵子就从前门的玻璃偷看他们一下。天黑了,他们还不走,他怀疑他们 什么时候吃东西、睡觉、做其他的事情。黎明时,他们还坐在那儿,坐在那儿任 凭日晒雨淋。 起初,只有附近的邻居打电话来问:他们是谁?在那儿干什么?他不知道。后来, 街那头的邻居也打电话来问?经过那儿看见他们的人都打电话来。他从未听过那 对男女交谈。接着他开始接到来自市内各个角落的电话,有陌生人和市中的长辈、 有专业人员和职员、收垃圾及其他社会工作的人,还有邮差,他每天都得绕过他 们来送信,这时,他觉得必须采取一些行动了。他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什么也没 说,只是坐着,看着,一派漠然。他说他要叫警察来。警察骂了他们一顿,向他 们解释他们的权利范围,然后用警车把他们带走。早上,他们又回来了。这回警 察说,如果不是监牢太挤了,就要把他们关起来,其实如果他坚持的话,警察仍 得找个地方关他们。那是你们的问题,他说。不,实际上是你的问题,警察这么 对他说,但仍然将二人带走。隔天早上他向外一看,那个男人和女人又坐在台阶 上了。 他们在那儿坐了好几年。冬天时,他希望他们冻死。但是,他自己却死了。他没 有亲戚,所以房子收归该市所有。那男人和女人继续坐在那里。该市威胁要将那 男人和女人弄走时,邻居和市民控诉该市并提出:那男人和女人在那儿坐了那么 久,房子该归他们所有。请愿者胜诉。男人和女人接管那幢房子。 翌日早晨,全市每一家的门前台阶上,都坐了一对陌生的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