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 当代经济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经济伦理学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现代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形成,其原因是美国 些有声誉的大公司接连爆发经济丑闻,特别是洛克希德公司的贿赂案。其更深层原因在于 (1)企业决策层解决自身困惑和矛盾的需要;(2)社会力图扭转纯经济化市场化趋势的需 要;(3)人类应对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的需要 1974年11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和商学院共同发起召开了首届经济伦理学讨论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二)经济伦理学的发展 经济伦理学形成以后,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是“利润优先于”与“伦理优先”的争鸣。 2.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开辟了美日企业伦理模式的相互比较,滲透和借鉴的新 视野。 3.在企业伦理管理的手段上,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伦理研究 二、经济伦理中不可回避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义与利 1.义利关系在经济伦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伦理领域的义利关系问题是伦理学基本问题—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经济伦理学 中的反映。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理论的层面,即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 是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关系,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二 是规范的层面,即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 会整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2.义与利的冲突 (1)义与利的冲冲突突首先表现为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 (2)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义与利的冲突,如: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 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搭便车(从别人的贡献中得到好处,而自己 却不承担义务或少承担义务)、外部不经济(某个人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 但他自己却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以补偿他所造成的损害) (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义利冲突的主要偏向是拜金主义。一种是为了道义,而丝毫 不顾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利益而丝毫不顾道义。 3.义与利冲突的协调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1 经济伦理 一、当代经济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经济伦理学的形成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现代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形成,其原因是美国 一些有声誉的大公司接连爆发经济丑闻,特别是洛克希德公司的贿赂案。其更深层原因在于: (1)企业决策层解决自身困惑和矛盾的需要;(2)社会力图扭转纯经济化市场化趋势的需 要;(3)人类应对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的需要。 1974 年 11 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和商学院共同发起召开了首届经济伦理学讨论会, 这次大会标志着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二)经济伦理学的发展 经济伦理学形成以后,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是“利润优先于”与“伦理优先”的争鸣。 2.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开辟了美日企业伦理模式的相互比较,渗透和借鉴的新 视野。 3.在企业伦理管理的手段上,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伦理研究。 二、经济伦理中不可回避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义与利 1.义利关系在经济伦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经济伦理领域的义利关系问题是伦理学基本问题——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经济伦理学 中的反映。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理论的层面,即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 是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关系,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二 是规范的层面,即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 会整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2.义与利的冲突 (1)义与利的冲冲突突首先表现为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 (2)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义与利的冲突,如: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 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搭便车(从别人的贡献中得到好处,而自己 却不承担义务或少承担义务)、外部不经济(某个人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 但他自己却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以补偿他所造成的损害)。 (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义利冲突的主要偏向是拜金主义。一种是为了道义,而丝毫 不顾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另一种是为了实现利益而丝毫不顾道义。 3.义与利冲突的协调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义与利的协调主要表现为通过义来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关系呈现出复杂化的倾向:利益主体多元 化;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别与矛盾增大:个人利益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摆位问题凸显出来 维护社会主义的集体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更加突出。 面对如此复杂的利益关系,道德对利益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价 值导向:为经济发展提供道德支持。 (二)公平与效率 1.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 公平表达的是经济价值的社会分配和安排。效率表达的是经济价值的社会生产和创造。 效率与公正是现代制度伦理和经济伦理所探究的一对中心范畴。 (1)对立论 西方学者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大多持一种绝对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有 效率的,但它无法解决平等问题。如果按平等的需要来进行资源配置,进而调控社会的发展 进程,将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却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效率与平等不可兼得,只 能有所侧重。 (2)统一论 我们认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并不是直接的统一,并不是用效率 来规定公平,符合效率就是公平;或用公平来规定效率,符合公平就是效率。公平的内涵本 质上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效率正体现了生产力的水 平。因此,两者体现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效率的发展与公平的进步是在发展方 向上一致的。但并不是说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经济事实中,两者都亦步亦趋,完全一 致,两者关系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具有丰富而具体的内容。片面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 会使两者的关系表现出对立的性质。 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表现为:效率的提高决定公平的产生和发展;公平保证效率的全面 性、持久性。 2.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 (1)注重效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维护公平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要求。 三、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一)生产伦理 1.生产伦理的基本规则:质量第 (1)质量意识是市场主体道德价值观的直接反映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2 义与利的协调主要表现为通过义来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关系呈现出复杂化的倾向:利益主体多元 化;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别与矛盾增大;个人利益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摆位问题凸显出来; 维护社会主义的集体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更加突出。 面对如此复杂的利益关系,道德对利益的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价 值导向;为经济发展提供道德支持。 (二)公平与效率 1.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 公平表达的是经济价值的社会分配和安排。效率表达的是经济价值的社会生产和创造。 效率与公正是现代制度伦理和经济伦理所探究的一对中心范畴。 (1)对立论 西方学者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大多持一种绝对对立的观点。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有 效率的,但它无法解决平等问题。如果按平等的需要来进行资源配置,进而调控社会的发展 进程,将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平等化,但却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效率与平等不可兼得,只 能有所侧重。 (2)统一论 我们认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并不是直接的统一,并不是用效率 来规定公平,符合效率就是公平;或用公平来规定效率,符合公平就是效率。公平的内涵本 质上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效率正体现了生产力的水 平。因此,两者体现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效率的发展与公平的进步是在发展方 向上一致的。但并不是说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经济事实中,两者都亦步亦趋,完全一 致,两者关系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中具有丰富而具体的内容。片面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 会使两者的关系表现出对立的性质。 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表现为:效率的提高决定公平的产生和发展;公平保证效率的全面 性、持久性。 2.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 (1)注重效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维护公平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要求。 三、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一)生产伦理 1.生产伦理的基本规则:质量第一 (1)质量意识是市场主体道德价值观的直接反映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2)伦理因素是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因 伦理在质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决定着 产品的质量;市场主体的道德观在对待社会利益和主体利益关系上的态度,对产品质量有着 重要的影响;市场主体对顾客关系的定位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和 顾客的关系上,市场主体要遵守诚实、守信、公道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以质量来赢得顾客的长久忠诚:同时,顾客的长久忠诚也会反过来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促 进作用。 2.生产伦理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道德理念,即“人类一自然”的和谐共存理念,要求人们把片面追求 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转向以全面、持久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 (二)交换伦理 1.互利 (1)互利是市场交换的前提。在以交换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交换双方达到互利 的目的,必须坚守平等(公平)、合作、诚实、自律、守信等伦理规则。 (2)契约伦理是市场交换的基础性伦理。契约伦理所保证的就是交易活动中的合作行 为 公平 (1)公平是市场交换的黄金规则 (2)坚持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和非法竞争 遵守公平竞争的道德规则,必然要求:政府要积极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和 提供制度保证;各市场主体要遵守各项经济法规,不哄抬物价,不低价倾销,维护价格的公 正性,保证经济的良性运作。 3.诚信 (1)诚信是市场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 (2)诚信是市场主体的道德准则 (3)加强市场诚信伦理建设 第一,以法律为后盾,以政府为支撑,以个人信用为突破口的信用制度建设是市场伦理 建立的保证 第二,加强对交换主体的道德教育,使其树立平等意识、规则意识、这是建立诚信伦理 的基础。 (三)分配伦理 1.分配领域中的伦理问题 (1)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价值取向 (2)非法收入破坏正常的分配秩序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3 (2)伦理因素是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因 伦理在质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决定着 产品的质量;市场主体的道德观在对待社会利益和主体利益关系上的态度,对产品质量有着 重要的影响;市场主体对顾客关系的定位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和 顾客的关系上,市场主体要遵守诚实、守信、公道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以质量来赢得顾客的长久忠诚;同时,顾客的长久忠诚也会反过来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促 进作用。 2.生产伦理的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生产道德理念,即“人类一自然”的和谐共存理念,要求人们把片面追求 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转向以全面、持久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 (二)交换伦理 1.互利 (1)互利是市场交换的前提。在以交换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交换双方达到互利 的目的,必须坚守平等(公平)、合作、诚实、自律、守信等伦理规则。 (2)契约伦理是市场交换的基础性伦理。契约伦理所保证的就是交易活动中的合作行 为。 2.公平 (1)公平是市场交换的黄金规则 (2)坚持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和非法竞争 遵守公平竞争的道德规则,必然要求:政府要积极营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和 提供制度保证;各市场主体要遵守各项经济法规,不哄抬物价,不低价倾销,维护价格的公 正性,保证经济的良性运作。 3.诚信 (1)诚信是市场经济关系的必然要求 (2)诚信是市场主体的道德准则 (3)加强市场诚信伦理建设 第一,以法律为后盾,以政府为支撑,以个人信用为突破口的信用制度建设是市场伦理 建立的保证。 第二,加强对交换主体的道德教育,使其树立平等意识、规则意识、这是建立诚信伦理 的基础。 (三)分配伦理 1.分配领域中的伦理问题 (1)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价值取向 (2)非法收入破坏正常的分配秩序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3)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不公 2.分配的伦理准则 (1)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等。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 人人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 (2)社会主义分配公正的内涵: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3)社会主义分配公正的道德要求:初次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二次分配:坚持 兼顾公平原则。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 社会主义分配的道德价值目标就是共同富裕。 (四)消费伦理 经济伦理对消费问题的基本价值考量(问题)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消费所具有的经 济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究竟何在?或者说,在什么意义上,或者以怎样的方式,人们的消费 观念和消费行为才是具有经济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消费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与其道德正 当性之间又有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联系? 1.我国目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民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诱惑与克制、无限消费欲望与有限支付能力 理性与非理性等多重矛盾。主要表现在 (1)消费伦理观念的困惑。“节俭”与“反节俭”的争论,带来了消费伦理观念的困 (2)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恩格尔系数偏高。二是享受消费、发展消 费,特别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小,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还不高。 三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一般还较单调,层次不高。四是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大量存在,使 消费结构受到扭曲。 (3)消费目的不明确 (4)消费方式不健康。不计一切社会道德责任和后果,片面追求个人享受,并对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非理性消费现象。 (5)消费观念仍待更新。 (6)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政策有待优化,许多领域依然存在的 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法规需要改变。二是伪劣假冒商品和服务充斥市场,大大损害消 费者权益,甚至危害人民的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三是在精神文化领域,黄、毒、赌等屡 禁不止。 2.消费的道德解读与经济解读 (1)消费的道德解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 (2)消费的经济解读:节俭有弊,奢侈有利 (3)辩证思考:俭而有度,合理消费
应用伦理学 经济伦理 4 (3)贫富差距过大引起的不公 2.分配的伦理准则 (1)社会公正的根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等。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 人人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 (2)社会主义分配公正的内涵: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3)社会主义分配公正的道德要求:初次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二次分配:坚持 兼顾公平原则。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悬殊。 社会主义分配的道德价值目标就是共同富裕。 (四)消费伦理 经济伦理对消费问题的基本价值考量(问题)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消费所具有的经 济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究竟何在?或者说,在什么意义上,或者以怎样的方式,人们的消费 观念和消费行为才是具有经济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消费行为的经济合理性与其道德正 当性之间又有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联系? 1.我国目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民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诱惑与克制、无限消费欲望与有限支付能力、 理性与非理性等多重矛盾。主要表现在: (1)消费伦理观念的困惑。 “节俭”与“反节俭”的争论,带来了消费伦理观念的困 惑。 (2)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恩格尔系数偏高。二是享受消费、发展消 费,特别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较小,消费中的文化含量还不高。 三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一般还较单调,层次不高。四是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大量存在,使 消费结构受到扭曲。 (3)消费目的不明确。 (4)消费方式不健康。不计一切社会道德责任和后果,片面追求个人享受,并对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非理性消费现象。 (5)消费观念仍待更新。 (6)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政策有待优化,许多领域依然存在的 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法规需要改变。二是伪劣假冒商品和服务充斥市场,大大损害消 费者权益,甚至危害人民的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三是在精神文化领域,黄、毒、赌等屡 禁不止。 2.消费的道德解读与经济解读 (1)消费的道德解读:崇尚节俭,反对奢侈 (2)消费的经济解读:节俭有弊,奢侈有利 (3)辩证思考:俭而有度,合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