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人居环境 7.1人居环境概述 7.2城市人居环境 7.3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
第7章 人居环境 7.1 人居环境概述 7.2 城市人居环境 7.3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
建筑技术、输电变电、给水排水. 政治制度、法律与人权、人口与经济. 交通运输、服务设施. 历史与文化、建筑艺术与形式. 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航空航天 技术工程 社会 社会分层与分工. 环境系统 环境系统 人类 往区 自然环境系统 乡村聚落、集镇县城、 区位与地理、气候日照、 城市、城市群带. 地形地貌.资源禀赋. 城市连绵区域. 土地利用 人居环境 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 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 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7.1人居环境概述 1.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2.理想人居环境的条件 3.人居环境的类型 谢旭东摄
7.1 人居环境概述 1.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2. 理想人居环境的条件 3. 人居环境的类型
1.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形成:原始一农耕一劳动分工一早期城镇 发展:自然一人工环境、人口从农村一小城 镇一城市 ■于 城市化:当前城市化的特点 ·进程加速,1950城市化水平29.2%,2010年将 达51.8%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乡村想城市移民为主
1.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 形成:原始—农耕—劳动分工—早期城镇 ◼ 发展:自然—人工环境、人口从农村—小城 镇—城市 ◼ 城市化:当前城市化的特点 ◼ 进程加速,1950城市化水平29.2%,2010年将 达51.8% ◼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乡村想城市移民为主
2.理想人居环境的模式 组合型城市结构模式(格伦) ·城市景观:居住、轻工、行政管理、文化娱乐、教 育科研、商务 ·技术景观:采矿治炼、重型加工、交通运输、仓储 园林城市模式(中国) ·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合理,有联系又有隔离 ■生产用地在外层但不完全封闭,不影响城市发展 ·适宜放射环状道路系统组织交通 ·园林绿地系统电、带、面相结合”园中有城,城中有 园
2. 理想人居环境的模式 ◼ 组合型城市结构模式(格伦) ◼ 城市景观:居住、轻工、行政管理、文化娱乐、教 育科研、商务 ◼ 技术景观:采矿冶炼、重型加工、交通运输、仓储 ◼ 园林城市模式(中国) ◼ 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合理,有联系又有隔离 ◼ 生产用地在外层但不完全封闭,不影响城市发展 ◼ 适宜放射环状道路系统组织交通 ◼ 园林绿地系统电、带、面相结合, ”园中有城,城中有 园
安阳市 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图 城乡统筹 全域规划 构建一心三星单元组合型城市 林州 内速气年注送无 恤线意华 2008年10月
3.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 ■类型:城市、城镇、农村 差别: ·人口差别:数量、劳动构成 ·经济活动:城镇以二、三产业为主;农村第一产业 ■社会文化结构:城镇文化结构复杂,农村单一 ·区域中心地位:城镇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 村是聚落体系的基本单元,不具备中心性地位。 ·景观差别:城市景观体现多维多面,农村景观单一
3. 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 ◼ 类型:城市、城镇、农村 ◼ 差别: ◼ 人口差别:数量、劳动构成 ◼ 经济活动:城镇以二、三产业为主;农村第一产业 ◼ 社会文化结构:城镇文化结构复杂,农村单一 ◼ 区域中心地位:城镇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 村是聚落体系的基本单元,不具备中心性地位。 ◼ 景观差别:城市景观体现多维多面,农村景观单一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7.2城市人居环境 1. 自然环境:地貌、地质、气候(地理 位置差异、下垫面差异) 2. 人工环境:住宅、交通、生活服务设 施、绿地 3. 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城市文化
7.2 城市人居环境 1. 自然环境:地貌、地质、气候(地理 位置差异、下垫面差异) 2. 人工环境:住宅、交通、生活服务设 施、绿地 3. 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