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地从文言文 中筛选并提取信息
如何准确地从文言文 中筛选并提取信息
[复习指导] 任何文章都会有一定的信息量,文言文亦然。我们在阅读 文言文的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在获取信息。当然,如果要 有目的地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就应有一个筛选和提取的 过程。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是就内容选定的判断而 言的,让考生从所给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这种题型, 从94年以来,已频繁出现。例如: 1994年,选出“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 1995年,选出“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 1996年,选出“全都表现郭永刚正抗上举动”的一组; 2000年,选出“(胡质胡威)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 2001年,选出全是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施行反间计 的一组
[复习指导] 任何文章都会有一定的信息量,文言文亦然。我们在阅读 文言文的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在获取信息。当然,如果要 有目的地获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就应有一个筛选和提取的 过程。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是就内容选定的判断而 言的,让考生从所给答案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这种题型, 从94年以来,已频繁出现。例如: 1994年,选出“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 1995年,选出“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 1996年,选出“全都表现郭永刚正抗上举动”的一组; 2000年,选出“(胡质胡威)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 2001年,选出全是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施行反间计 的一组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很 主要的目的,这一题型在高考中固定下来,对指导学生学 习文言文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要准确地“筛选”和 “提取”信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看清题干。这一点,关乎到“筛选”的方向,是做 题时首先要注意的,如上面几例,说明何子平“孝心”而 不是其他方面;是选出“父子清慎”而不是“父”或 “子”。题干弄错,答案自然也弄错。 要注意比较。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 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 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 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 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 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很 主要的目的,这一题型在高考中固定下来,对指导学生学 习文言文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要准确地“筛选”和 “提取”信息,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看清题干。这一点,关乎到“筛选”的方向,是做 题时首先要注意的,如上面几例,说明何子平“孝心”而 不是其他方面;是选出“父子清慎”而不是“父”或 “子”。题干弄错,答案自然也弄错。 要注意比较。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 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 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 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 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 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
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 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 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 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 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 官?几度升黜? 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 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 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刚才讲过,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 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 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 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 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 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 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 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 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 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刚才讲过,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 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 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例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 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 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 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 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 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 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宋文宗公全
例一: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 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 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 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 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 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 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 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 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 集》)
驾车或耕田时驾在牲口颈上的曲木。 牲畜圈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 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 淖也。豕狎 从事。这里指耕。 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 曰:“《 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 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八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 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 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 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宋文宗公全集》) 情绪激烈。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 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 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 曰:“《诗》不云乎,‘乃选其曹,执豕于牢’。言将以 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 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 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 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 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 谓其弟子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驾车或耕田时驾在牲口颈上的曲木。 牲畜圈 从事。这里指耕。 情绪激烈
上想→》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也就是统 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现,此文并非讽 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 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 大。”可见,“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颠之倒之乎 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商于子曰:“子以于颗、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昔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宋文宗公全集》) 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抨击对象是谁?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 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 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抨击对象是谁?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也就是统 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现,此文并非讽 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 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 大。”可见,“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上文中,“肥乡令”“贵乡令”“赵州长 其北 燥为腴史”“房州刺史”都是韦景骏先后担任过的职务为法 方河北饥,另巡同里,劝八元,犁守扰佣,云氏狸流散 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一相讼者,景骏曰 “冷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 罪也。”因呜川弄清楚人物所担任的职务有什么用?太有用了。因 悟,请自新,为他担任什么职务,才会相应做出什么行为,所以,我 景骏居数们就可以按照他四度任职作为线索,寻求及筛选他分别 犒。有小儿亦名干了一些什么事情 我们说过,高考中文言文的选文,文中的主角大多是 旧恩,何故来清官、廉吏,即使如此,但是各人又有各人的特点,他 皆公所治,意么们的行为所反映的精神品格又不尽相同。又或者,出题 后迁房州刺,者只要求筛选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格。因此,阅读的时候, 为诸生页举,逍这方面更应作为一个重点来对待。 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韦景骏是一位官员。他当过什么官?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散。 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曰: “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 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 犒。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 旧恩,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 皆公所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景骏为留终日。 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 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 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韦景骏是一位官员。他当过什么官? 上文中,“肥乡令”“贵乡令”“赵州长 史”“房州刺史”都是韦景骏先后担任过的职务。 弄清楚人物所担任的职务有什么用?太有用了。因 为他担任什么职务,才会相应做出什么行为,所以,我 们就可以按照他四度任职作为线索,寻求及筛选他分别 干了一些什么事情。 我们说过,高考中文言文的选文,文中的主角大多是 清官、廉吏,即使如此,但是各人又有各人的特点,他 们的行为所反映的精神品格又不尽相同。又或者,出题 者只要求筛选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格。因此,阅读的时候, 这方面更应作为一个重点来对待
量司h小m如到m经迪龙这是韦景骏 自身的行为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 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炉这是写的百姓的行 遂为法。方河北饥,身巡间里,劝为,但并非体现“对 独免流散。(2)及去,人立石著其以韦景骏爱戴”,只是 相必者,景驶日:“令少不天,常自痛。受教育而悔改手耶? 教之不孚,令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孝经》,使习大 义。(3)于是母子感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4)民喜,争奏酒 食迎炉 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 非不这是景)”对日:“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 桥障,(5)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6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 好祀淫鬼。景骏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 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上面六句话,全都表现百姓对韦景骏爱戴的一组是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1)功少费约,后 遂为法。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 独免流散。(2)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 相讼者,景骏曰:“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 教之不孚,令之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 义。(3)于是母子感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4)民喜,争奏酒 食迎犒。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 非有旧恩,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 桥障皆公所治,(5)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6) 景骏为留终日。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 好祀淫鬼。景骏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 景骏之治民,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上面六句话,全都表现百姓对韦景骏爱戴的一组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这是韦景骏 自身的行为 这是写的百姓的行 为,但并非体现“对 韦景骏爱戴”,只是 受教育而悔改 这是韦景骏 自身的行为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髙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散 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曰 “令少不天,常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 罪 上上 H 悟A.韦景骏在担任肥乡县令时,亲自调查研究, 解决了漳河水患的问题,受到百姓的拥护,自 犒{动为他立碑记功。 皆公所消八以平有什么不对韦制的确把过肥乡令也的命解决了 后迁房就出间题了.原文提供的信息,百姓立碑一事,是”及去之时 为诸生他在任内还有解决饥荒一事,所以,A顶“自动为他立碑记功“就 求所以们不够准确了。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韦景骏,司农少卿弘机孙。中明经,神龙中,历肥乡令。 县北濒漳,连年泛滥,人苦之。旧防迫漕渠,虽峭岸,随即怀 决。景骏相地势,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辄去,其北 燥为腴田。又维艚以梁其上,而废长桥,功少费约,后遂为法。 方河北饥,身巡闾里,劝人通有无,教导抚循,县民独免流散。 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为贵乡令,有母子相讼者,景骏曰: “令少不天,常自痛。尔幸有亲,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 罪也。”因呜咽流涕,付授《孝经》,使习大义。于是母子感 悟,请自新,遂为孝子。 景骏后数年为赵州长史,道出肥乡,民喜,争奏酒食迎 犒。有小儿亦在中,景骏曰:“方儿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 旧恩,何故来?”对曰:“耆老为我言,学坊庐、馆舍、桥障 皆公所治,意公为古人,今幸亲见,所以来。” 景骏为留终日。 后迁房州刺史,州穷险,有蛮夷风,无学校,好祀淫鬼。景骏 为诸生贡举,通隘道,作传舍,罢祠房无名者。景骏之治民, 求所以便之,类如此。(《新唐书•循吏传》) 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韦景骏在担任肥乡县令时,亲自调查研究, 解决了漳河水患的问题,受到百姓的拥护,自 动为他立碑记功。 A似乎没有什么不对,韦景骏的确担任过肥乡县令,也的确解决了 漳河水患,也有百姓给他立碑记功的事。但是,如果选择这一项, 就出问题了。原文提供的信息,百姓立碑一事,是“及去”之时, 他在任内还有解决饥荒一事,所以,A项“自动为他立碑记功”就 不够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