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模拟考试 《西游记》: 初中毕业生学 语文试题 《水浒转》 座位号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题号卷面分(5 6、默写古诗文。(10分) (612)(1316)(17~21) 2)附加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子曰:“默而识之 何有于我哉?”(《论语》)(2分)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 1、全卷共8页 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中句_ 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⑤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 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闻、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2分) 基础整合(12分 续写李商隐《无题》一诗。(2分)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汲联亘古gen玷污 dian B、畸形粗犷 kuang伫立chu C、起哄hong反省xng停滞zhiD、铸造zhu咫尺zh轶事y 7、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2分) 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错别字应改为: 所不能 A、博览群书、杳无音讯、淋漓尽致B、诲人不倦、瓜熟蒂落、 C、三顾茅庐、漫不经心;良莠不齐D、鱼目混珠、穿流不息、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请在病句上直接修改,(2分) D、温故而知新/西出阳关无故人 A、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有着悲观色彩。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12题 B、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焦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C、“出乎意料这四个字成为当前不少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反映。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交通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安全教育。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惑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4、学校举办“推广普迺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逦话 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 地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革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答 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 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转》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4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2006 年广东省 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题号 卷面分 一 (1-5) 二 (6-12) 三 四 (22) 附加题 合计 (13-16) (17-21) 得分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 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学校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 格内: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一、 基础整合(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汲.取jí 亘.古gèn 玷.污diàn B、畸.形jī 粗犷.kuàng 伫.立chù C、起哄.hòng 反省.xǐng 停滞.zhì D、铸.造zhù 咫.尺zhǐ 轶.事yì 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错别字应改为: (2分) A、博览群书、杳无音讯、淋漓尽致 B、诲人不倦、瓜熟蒂落、面面相觑 C、三顾茅庐、漫不经心;良莠不齐 D、鱼目混珠、穿流不息、无动于衷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请在病句上直接修改。(2分) A、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有着悲观色彩。 B、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焦点。 C、“出乎意料”这四个字成为当前不少金融机构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反映。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交通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的 安全教育。 4、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 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 答: 5、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 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转》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4分) 《西游记》: 《水浒转》: 二、古诗文阅读 (22分) 6、默写古诗文。(10分)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1分)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 1分) ③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2分) ④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 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中句 , 。(2分) ⑤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 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 , 。”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2分) ⑥续写李商隐《无题》一诗。(2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 。 7、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 (2分) A、香远益.清/曾益.其所不能。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答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D、温故.而知新/西出阳关无故.人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一12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 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惑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座位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试 室 号 准考证号 姓 名 县 区 学 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初中毕业生学业
译: 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 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 的生日,这就并不是什奇怪的事情了 ②万钟见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问加焉 ④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译 知递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 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 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请简要谈谈。(2分) 拜在教葷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伓着感恩之情的,纵 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⑤不懂得忏悔的人,一殷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尊 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 10、孟子在文中第一段阐明了怎样的观点?请对这观点作简要评析。(2分) 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 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 钻出惊盖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3.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 需要感恩。”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 我们需要对谁感恩?(4分 1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分) 答: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12、为本文作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则道理论据。(2分) 14.从本文可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之所以不懂得感思 15.阅读文章第④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下来: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2分)请你为这一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16题.(14分) 学会感恩 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不懂得感恩”。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接着阅读下面的 设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 链接材料,就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真心话,50字左右。(4分) 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 1在前不久举行的 都是浅显的遴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着参加奥赛、练琴、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 下,妈妈是“如来佛” 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 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A6) 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 罗某在离家出走前给父母留言:“爸爸,您虽然刘我很好,但我丝 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7我的自由。…我在家里,什么都不敢做,仿佛这不是我的家一样 ③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直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 早报》2005年6月11日.24版 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 材料3有的家长指出:“放过母 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 学会体谅,学会承担责任。”更多的 妇手,不江腰大条排后在星分想 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译: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 。 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 请简要谈谈。(2 分) 答: 10、孟子在文中第一段阐明了怎样的观点?请对这观点作简要评析。(2 分) 答: 1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2 分) 答: 12、为本文作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一则道理论据。(2 分) (1) (2)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一16题。(14分) 学会感恩 ①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 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 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 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 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 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③没错,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 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 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 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 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 的生日,这就并不是什奇怪的事情了。 · ④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 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 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 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⑤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唯我独尊, 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 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 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 钻出惊蛰的小虫来,呜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13.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 “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 需要感恩。”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4分) 答:①面对生活: ②面对生命: 14 . 从 本 文 可 知 ,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 不 少 人 之 所 以 不 懂 得 感 恩 , 是 因 为 。(2分) 15.阅读文章第④段,请将本段的中心句摘录下来: 。(2分)请你为这一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 。(2分) 16、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不懂得感恩”。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接着阅读下面的 链接材料,就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真心话,50字左右。(4分) 材料1 在前不久举行的“楚才杯”作文竞赛中,4200多名考生有近3000名讲述了自己 被妈妈逼着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的“悲惨遭遇”。在这些孩 子的笔下,妈妈是“如来佛”,是“变色龙”,是“母老虎”……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A6) 材料2 一位农村孩子罗某在离家出走前给父母留言:“爸爸,您虽然对我很好,但我丝 毫未察觉,因为您限制了我的自由。……我在家里,什么都不敢做,仿佛这不是我的家一样, 我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反而觉得有些陌生了……” (摘自《南国早报》2005年6月11日.24版) 材料3 有的家长指出:“放过母亲们,与其谴责妈妈,不如更多地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激, 学会体谅,学会承担责任。”更多的妈妈则寄希望于将来孩子长大懂事后明妈妈是为了他们 好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A6) 在人们心中,花除了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 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 叶、藕节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7、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7-21题(18分) 18、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4分) 千姿百态花烂漫 1形态总体特点是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2色彩总体特点是 ②姑娘栽花,公回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能 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悅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 19、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 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客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 (1)兰花 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2)水仙花: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干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 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文质彬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风采翩翩白 (3)荷花: 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品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 20、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 其 处图”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同回看未尽,比喻语 难为”。每当舂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 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4分) 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 答: 紫干红,鲜艳夺目。万干种花有万干种额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 的牡丹就有红、黄、紫、绿白暗祟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干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干叶肉 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 四、作文(50分) 古人有“唯有杜丹真囯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性。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了 思绪时你难免会心潮起伏:追梦的艰辛、 日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主子”,把它作为 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 …把自己难忘的经历及感悟倾诉出来吧 超凡脱俗、高准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 “心声”为话题 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道。古人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香”,借兰花表达了对独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不阿品性的称道。陈毅同志有吟兰诗:“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 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 抄表 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 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原。宋代問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 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濫清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莓不枝,香远益清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 菊花傲霜斗雪、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舂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末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花威武不屈的精神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23日A6)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7一21题(18分) 千姿百态花烂漫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栽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能 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 们常用“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 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 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文质彬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风采翩翩。白 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 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看未尽,比喻语 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 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 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颜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 的牡丹就有红、黄、紫、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 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取古被尊为“国色”, 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性。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 曰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主子”,把它作为 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 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香”,借兰花表达了对独 立不阿品性的称道。陈毅同志有吟兰诗:“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 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 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 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 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 菊花傲霜斗雪、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花威武不屈的精神。 在人们心中,花除了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 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 叶、藕节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7、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3分) 答: 18、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4分) (1)形态总体特点是: (2)色彩总体特点是: 19、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 (1)兰 花: (2)水仙花: (3)荷 花: 20、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 , 其 次 ,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4分)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4分) 答: 四、作文(50分)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了,梳理自己的思绪时你难免会心潮起伏:追梦的艰辛、 成功的喜悦、师长的关爱、朋友的相助……把自己难忘的经历及感悟倾诉出来吧。 请以“心声”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 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 字数不少于500字。 准考证号 姓 名 县 区 学 校
附加题(10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赵人思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 其父日:“盍去诸?其父日:“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 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 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郁离子捕鼠》) (1)在对待猫的问题上,“其子”认为 “其父的观点是 (2)本文告诉我一个什么道理?(2分)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的位置。(2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插鼠及鸡 2.品诗写诗。(4分) 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一些启发。请你以“蜡烛”为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25 20 ×25=500 6 00 字 20 ×34=680 附加题(10 分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 乞 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 其父曰: “盍去诸 ?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 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 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 ” (选自《郁离子·捕鼠》 ) (1)在对待猫的问题上, “其子 ”认为 , “其父 ”的观点是 (2 分 ) ( 2)本文告诉我一个什么道理?(2 分 )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的位置。(2分) 赵 人 患 鼠 乞 猫 于 中 山 中 山 人 予 之 猫 善 捕 鼠 及 鸡。 2.品诗写诗。(4分) 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一些启发。请你以 “蜡烛’’为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示例: 创作: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18、(1)千姿百态 (2)万紫千红、鲜艳夺目 (1)独立不阿、做岸不屈 (2)纯真高洁 (3)高风亮节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写花给人带来的好处: 写了花的形态、色彩、品格、精神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21、着眼于学习花的品格、精神(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略) 却湿透你自己 (1)让猫离开 宁可无鸡,也不能舍弃猫 (2)有收获必定要 (3)赵人患鼠乞貓于中山山人予之備貓善捕鼠及鸡。 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基础整合 2、D川 4、即做法(意思对即 5、符合题意符合对联 古诗文阅读 6、(1)直挂云帆济沧海(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 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AC 不矛盾。(1分)义指正义道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利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 活。(意思对即可) 1,液有含生所断 12、(1)文天祥、刘胡兰的例子(为正义面牺牲的人的例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样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三、现代文阅读 13、(1)亲人、朋友 (2)阳光、雨露、水源、父母 14、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 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 15、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的人 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感恩图报方面的例子) 16、青少年不是不懂得感恩。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严格、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压制孩子 的兴趣、泯灭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对于这种情况,孩子与父母又缺乏了沟通,以 致双方不了解产生了许多的矛盾。(意思对即 7、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能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 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语文试卷第8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雨 伞 蜡 烛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语文模拟试题答案 一、基础整合 1、B 2、D 川 3、D 将“避免”删除 4、即做法(意思对即可) 5、符合题意符合对联要求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6、(1)直挂云帆济沧海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 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 、A C 8、略 9、不矛盾。(1 分)义指正义道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利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 对即可) 矛盾。(意思对即可) 10、观点:舍生取义。评析 1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2、(1)文天祥、刘胡兰的例子(为正义而牺牲的人的例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三、现代文阅读 13、(1)亲人、朋友 (2)阳光、雨露、水源、父母 14、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 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 15、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的人; 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感恩图报方面的例子) 16、青少年不是不懂得感恩。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严格、限制孩子的人身自由、压制孩子 的兴趣、泯灭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对于这种情况,孩子与父母又缺乏了沟通,以 致双方不了解产生了许多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17、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能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 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18、(1)千姿百态 (2)万紫千红、鲜艳夺目 19、(1)独立不阿、傲岸不屈 (2)纯真高洁 (3)高风亮节 20、写花给人带来的好处: 写了花的形态、色彩、品格、精神 21、着眼于学习花的品格、精神(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略) 附加题 1、(1)让猫离开 宁可无鸡,也不能舍弃猫 (2)有收获必定要 (3)赵 人 患 鼠/ 乞 猫 于 中 山 /中 山 人 予 之 /猫 善 捕 鼠 及 鸡。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