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集体备课教案 扬中市第一中学方纪兰黄勇 教材分析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将读到报道中国历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 去南极考察和为“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读了这些新闻,你会感 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会有深刻的感触和丰富的联想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集、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三个太阳》 课时 《录音新闻》 2课时 《“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2课时 《新闻两篇》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单元测试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三个太阳》教案 教学目的 1、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集体备课教案 扬中市第一中学 方纪兰 黄勇 一、教材分析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将读到报道中国历史 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 去南极考察和为“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读了这些新闻,你会感 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会有深刻的感触和丰富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集、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 14 课时 《三个太阳》 1 课时 《录音新闻》 2 课时 《“神州” 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2 课时 《新闻两篇》 2 课时 诵读欣赏 1 课时 写作 3 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 课时 单元测试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三个太阳》教案 教学目的 1、 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 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 艰苦 2、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1)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2)交流阅读感悟 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精神的?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录音新闻》教案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 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 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2、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了解这一内容,可以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2 一、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 (一) 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 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 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艰苦 2、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1)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2)交流阅读感悟 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精神的?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录音新闻》 教案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 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 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2、本文报道的是重大历史事件——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了解这一内容,可以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学习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 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 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 的一刻吧 、展示目标 、展示预习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学生自学效果交流(出示投影)。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四、朗读课文 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 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 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 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 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 五、探究练习(投影)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 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 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处理方法: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 六、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投影)
3 学习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 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你想了解 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盛况吗?今天我们借助“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 的一刻吧。 二、展示目标 三、展示预习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学生自学效果交流(出示投影)。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它们从容不迫地在各自的就位点下锚停泊。 (2)活像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3)并且把测得的轨道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进中心计算机。 (4)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四、朗读课文 1、教师点拨: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 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黑体字报道的是事件 ,括号内的字是现场录音,是对录音内容 的说明。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地报道了事件,这是录音新闻的主 要特点。 2、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 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 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 要求: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3、学生评析。 五、探究练习(投影)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内容,体会下列句子在播音时所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1、这里蓝天碧海,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运载火箭的水下发射试验就要在这里进行。 2、顷刻间,火箭升高了,尾部的火焰也越来越长,如同一条出水巨龙,扶摇直上,腾空 而去。 3、各位听众,你们好,现在向你们报道我国由潜艇水下发射的运载火箭落水的实况。 4、各位听众,这时候我们看到直升机已经飞抵落点上方,对火箭落水瞬间施放的荧光染 色剂进行精度照相测量。 5、指战员们拉响了汽笛,扩大器中奏起了国歌,参试人员一齐拥向甲板,欢呼雀跃。 处理方法: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朗读句子,注意语速、语调,读出感情。 六、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合作讨论解决下列问题(投影)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八、课堂总结 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 九、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新闻两篇》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两篇组成 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道:目标2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 江战役的资料。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 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4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2、本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说说这样组织材料的好处。 3、在火箭发射成功后,记者采访了发射海区指挥所负责人,听了他的话,你有什么启发。 4、如果你在发射现场,发射成功后,你的心情这样?你能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吗? 七、体会本文语言的特色 1、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赏析。 例:它(潜艇)象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以后,慢慢潜入水下。 赏析:用比喻的手法,把潜艇下沉的动作写得十分具体、十分准确、十分形象。 2. 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是本文的语言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说明吗?想一想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八、课堂总结 学生谈学习体会,以“我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 九、布置作业 从最近的报纸上找一则新闻,进行模拟播音,再回家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 《新闻两篇》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两篇组成, 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学习重点:目标 2、3。 学习难道:目标 2。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 江战役的资料。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54 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 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 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过渡: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那么,主体部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 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的? 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2、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 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活动题目:看谁读得好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体裁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 求,开展朗读比赛。 七、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英勇无畏锐不可当 (人民解放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2、3
5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 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 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过渡;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那么,主体部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 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的? 1、 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2、 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 自主探究。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 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活动题目:看谁读得好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体裁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 3—5 名,其它同学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 求,开展朗读比赛。 七、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人民解放军)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 2、3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 1、课前安排: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初步解读课文。 2、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3、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 让,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 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激动 人心的事件的。(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香港回归的 重大和庄严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交流学习卡中的生字词,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3、理清课文内容。思考: 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 幺?(教师引导学生合作) 引出结语。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拓宽思维,比较阅读。(研讨方式)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中》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1、默读后讨论。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选取代表发言。(师作点评) 2、师生合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文学习指导用书》pl49阅读理解(二),将原文改写成一则消息。(互评) 五、总结课文。(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后练习。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板书设计: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导语: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两个“这是”,两个“传向”。 主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重点叙述降旗、升旗仪式(特写) 民主席的讲话(重点) 结语:出席仪式的其它成员及各国记者人数 (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
6 学习难点:目标 2。 教学设想: 1、课前安排: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初步解读课文。 2、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3、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 让,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1997 年 7 月 1 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 国 100 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激动 人心的事件的。(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 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香港回归的 重大和庄严) 2、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交流学习卡中的生字词,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3、 理清课文内容。思考: 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 幺?(教师引导 学生合作) 引出结语。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三、拓宽思维,比较阅读。(研讨方式)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中》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1、默读后讨论。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选取代表发言。(师作点评) 2、师生合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文学习指导用书》p149 阅读理解(二),将原文改写成一则消息。(互评) 五、总结课文。(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后练习。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板书设计: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导语: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两个“这是”,两个“传向”。 主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查尔斯王子的讲话 重点叙述 降旗、升旗仪式(特写) 江泽民主席的讲话(重点) 结语:出席仪式的其它成员及各国记者人数 (时效性 真实性 简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