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2日九年级期末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 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第Ⅲ卷,第9页至第12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 钟 第I卷(基础题共1大题共25分) (本大题共11小题,1-8题每题2分,911题每题3分,共2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庖官(pao)佯装( xiang)恃才放旷(shi) B.绰刀(chao)拈弓(zhan)徇私枉法(xun) 存殁(m)乡宦(hudn)相时而动( XIang) D.排揎(xuan)桑梓(zi)恪遵功令(ke)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转捩 点:转折点。)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文采藻饰:修饰文词, 使之有文采。) C.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的 抽象、挑剔的地步。 D.桐树花开紫艳,叶片广大,不可与其他花木等而视之。(等而视之:在等待之后再看。)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农村工作指导员将对农村工作实行全面指导,帮助村里支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帮 助清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帮助 一套村级规范运行的制度,协调 一批突出问题, 己好本《农村工作指导员民情日记》,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硏文章。 A.建设健全解决B.培训健全处分 C.培训修订处分D.建设修订解答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 2006 年 12 月 12 日九年级期末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基础题)、第Ⅱ卷(综合题)和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第 5 页至第 8 页;第Ⅲ卷,第 9 页至第 12 页。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第Ⅰ卷 (基础题 共 1 大题共 25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1—8 题每题 2 分,9—11 题每题 3 分,共 25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庖.官(páo)佯.装(xiáng)恃.才放旷(shì) B.绰.刀(chāo)拈.弓(zhān)徇.私枉法(xún) C.存殁.(mò)乡宦.(huàn)相.时而动(xiàng) D.排揎.(xuān)桑梓.(zī)恪.遵功令(kè)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 ...。(转捩 点:转折点。)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 ....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文采藻饰:修饰文词, 使之有文采。) C.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 ....之人。(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的 抽象、挑剔的地步。) D.桐树花开紫艳,叶片广大,不可与其他花木等而视之 ....。(等而视之:在等待之后再看。)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农村工作指导员将对农村工作实行全面指导,帮助村里 一支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帮 助清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帮助 一套村级规范运行的制度,协调 一批突出问题, 记好一本《农村工作指导员民情日记》,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 A. 建设 健全 解决 B. 培训 健全 处分 C. 培训 修订 处分 D. 建设 修订 解答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一个安塞腰鼓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 , 使人叹为观止 ....。 B.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 ....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 , 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 ....、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好的书需要多读 ,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 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老师教了3年语文,已经积蓄了不少教学经验 B.刚上完课,王老师就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C.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校庆,到处校园里充满欢歌笑语。 D.从上学那天起,他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尴尬心情。) 7.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 河流 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算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 考,③ A.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③ 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B.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C.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③ 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D.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8.下面诗句中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一项是C A.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片段,选出8~10题的正确答案。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一且 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问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 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住,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 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阜上隆 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问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 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 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 凶犯是自然拿不来的……小的在暗中调停……小人
2 A.李老师教了 3 年语文,已经积蓄了不少教学经验。 B.刚上完课,王老师就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C.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校庆,到处校园里充满欢歌笑语。 D.从上学那天起,他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尴尬心情。) 7.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 ① , ② ,河流 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算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 考, ③ 。 A.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③ 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B.① 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② 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C.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③ 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D.① 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② 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8.下面诗句中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一项是 C A.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片段,选出 8 ~ 10 题的正确答案。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 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问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 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住,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 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 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问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 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 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是自然拿不来的……小的在暗中调停……小人
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 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8.下列各句中的“是”字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 B.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C.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D.老爷说的自是正理 9.“一且不要议论他人”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声音延长 1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贾雨村的心理活动是 A.优柔寡断,既想报效朝廷起用之恩,又怕惹恼举荐自己为官的贾府、王府。 B.口是心非,一派官腔,心中主意已定,还要遮上“清正”的面纱,不露破绽 C.不忍心为私利加害百胜,表明他尚未丧尽天良 D.事关重大,怕处理不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表现他胆小怕事的性格
3 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 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8.下列各句中的“是”字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 B.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C.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D.老爷说的自是.正理。 9. “——且不要议论他人”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意思递进 D.表示声音延长 10.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贾雨村的心理活动是 A.优柔寡断,既想报效朝廷起用之恩,又怕惹恼举荐自己为官的贾府、王府。 B.口是心非,一派官腔,心中主意已定,还要遮上“清正”的面纱,不露破绽。 C.不忍心为私利加害百胜,表明他尚未丧尽天良。 D.事关重大,怕处理不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表现他胆小怕事的性格
第Ⅱ卷(综合题共3大题共45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12~14题中的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中间小谢又清发 。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 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14.马毛带雪汗气蒸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 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古代诗人如苏轼、辛弃疾、陆游、岳飞等,在诗词中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为国立功。请任选其中两位诗人分别写出一组表达这种情怀的名句,并在 括号内写出作者。不要求写全诗,只要求意思相对完整(2分) ① ② 阅读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12分)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 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土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 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 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 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上:尊指刘邦。③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④填:通“镇”。 ⑤饷馈:军饷。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1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广家世世受射()(2)因复更射之()
4 第Ⅱ卷 (综合题 共 3 大题 共 45 分) 二、(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 12 ~ 14 题中的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10 分) 1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中间小谢又清发。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 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14.马毛带雪汗气蒸,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 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5.古代诗人如苏轼、辛弃疾、陆游、岳飞等,在诗词中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为国立功。请任选其中两位诗人分别写出一组表达这种情怀的名句,并在 括号内写出作者。不要求写全诗,只要求意思相对完整( 2 分) ① ( ) ② ( ) 阅读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12 分)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 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 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 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 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上:尊指刘邦。③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④填:通“镇”。 ⑤饷馈:军饷。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1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 分)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因以与之()(4)此所以为我禽也() 17.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8.从甲文的文字看,李广是一个 从乙文的 文字看,刘邦是一个 (2分) 19.仔细阅读乙文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1)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 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 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 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 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 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 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眀,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 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 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 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5 (3)因以与.之( )(4)此所以为我禽.也( ) 17.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 (2)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译文: 18.从甲文的文字看,李广是一个 ;从乙文的 文字看,刘邦是一个 。(2 分) 19.仔细阅读乙文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2 分) 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三、(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 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 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 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 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 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 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 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 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 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 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 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 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 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20.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分) “这样”指 21.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 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 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2分) 22.在第③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 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3.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 么?(2分) 24.第(6)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 (2分)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 (2分) 25.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 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3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26.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 所填词语要和横线前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3分) 他是一条河流 他是一只雄鹰 他是一轮红曰, 27.下面两则材料,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并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3分)
6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 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 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20.第② ③ 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2 分) “这”指_____ “这样”指_____ 21.作者在第② 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 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 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2 分) 22.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 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 分) 23.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 么?(2 分) 24.第(6)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____ ;(2 分)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____ 。(2 分) 25.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 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3 分) 四、(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 26..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 所填词语要和横线前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3 分) 他是一条河流, ; 他是一只雄鹰, ; 他是一轮红曰, 。 27.下面两则材料 , 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 ? 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 , 并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3 分 )
①据某报调查,15-45岁这个年龄阶段,有近60%的人不知道2006年5月14日是什么 节日。当知道这天是“母亲节”时,在访问中,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也不是特别在 乎,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这天是外国节日,我们 没有必要去记住它,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约有57%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 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在母亲 生日到来之际,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答: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建议 第Ⅲ卷(作文题共1大题共50分)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作文(50分) 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关键的只有几步,一定要走好。请以“关键的一步”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2D3.A4B(“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用在此与语境不合。) 8C9C10B11B 12.蓬莱文章建安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销愁愁更愁 1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5.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7 ①据某报调查 ,15-45 岁这个年龄阶段 , 有近 60% 的人不知道 2006 年 5 月 14 日是什么 节日 。当知道这天是 “ 母亲节 ” 时 , 在访问中 , 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 , 也不是特别在 乎 , 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 , 这天是外国节日 , 我们 没有必要去记住它 , 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 , 约有 57% 的中小学生 , 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 , 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 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 , 在母亲 生日到来之际 , 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答: 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建议: 第Ⅲ卷(作文题 共 1 大题 共 50 分) 五、(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8.作文(50 分) 一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关键的只有几步,一定要走好。请以“关键的一步”为话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C 2D 3. A 4B(“ 小巧玲珑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 用在此与语境不合。 ) 5D 6D 7A 8 C 9C 10B 11B 12.蓬莱文章建安骨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 举杯销愁愁更愁 13.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14.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5.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岳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①传授②于是③赐予④同“擒”,抓住 17.(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 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每句2分。以小句为单位,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射术,有智慧的指挥官(体现有智谋、有胆识):敢于承 认自己的不足 19.(1)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2)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 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21.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2.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换成“盲” 或“瞎”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身感受的 23.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他对眼前所见熟视无睹) 24.“方便”只能看东西、辨方向“更多的意义”指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从中寻求生活的乐 趣 25.作者的写作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是用眼睛”, 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6.示例:永不停息地奔向远方: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27.(3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反映的共同问题只要能从两则材料中得出即可计1分,所提 的建议是针对探究出的结论而提且恰当即可计2分。不完全符合要求酌情扣分。“共同问题”参考 示例:不少人忽略对母亲的关心,而关注自己的更多。(或:不少人对自己考虑更多,对母亲关 心不够。)建议略
8 16.①传授 ②于是③赐予④同“擒”,抓住 17.(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 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 (每句 2 分。以小句为单位,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18.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射术,有智慧的指挥官(体现有智谋、有胆识);敢于承 认自己的不足 19.⑴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⑵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 20.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 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21.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2.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换成“盲” 或“瞎”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身感受的 23.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他对眼前所见熟视无睹) 24.“方便”只能看东西、辨方向“更多的意义”指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从中寻求生活的乐 趣 25.作者的写作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是用眼睛”, 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26.示例:永不停息地奔向远方;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 27. (3 分 )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 反映的共同问题只要能从两则材料中得出即可计 1 分 , 所提 的建议是针对探究出的结论而提且恰当即可计 2 分。不完全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共同问题” 参考 示例 : 不少人忽略对母亲的关心 , 而关注自己的更多。( 或 : 不少人对自己考虑更多 , 对母亲关 心不够。 ) 建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