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栖霞区初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三) (四) 得分 得分评卷人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一⑧题必答,第⑨题任选两处作答)(10分)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国 。(《渔家傲秋思》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背灼炎天光。(《观刈麦》) ④⑤⑥⑦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⑧面对生死抉择,文天祥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境界与孟子《鱼 我所欲也》中“ ”的论说一脉相承 ⑨文人笔下的“月”各尽其妙:李白有醉酒时“ 口口 (《月下独酌》)的浪漫:苏轼有无眠后“ ”(《水调歌 头》)的豁达:李煜有亡国后“□ ”(《相见欢》)的伤 痛:杜牧怀古时有 ”(《泊秦淮》) 的冷清愁寂。 2.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2分) 我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挫折是命运之神的馈赠,因为生命中有了足够多的云翳,才 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挫折( 云翳(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2005~2006 年度第二学期栖霞区初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24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①—⑧题必答,第⑨题任选两处作答 .........)(10 分)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 。(《渔家傲 秋思》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④ ,背灼炎天光。(《观刈麦》) ⑤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⑥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⑦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 ⑧ 面对生死抉择,文天祥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境界与孟子《鱼 我所欲也》中“ , ”的论说一脉相承。 ⑨文人笔下的“月”各尽其妙:李白有醉酒时“ , ” (《月下独酌》)的浪漫;苏轼有无眠后“ , ”(《水调歌 头》)的豁达;李煜有亡国后“ , ”(《相见欢》)的伤 痛;杜牧怀古时有“ , ”(《泊秦淮》) 的冷清愁寂。 2.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2 分) 我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挫.折是命运之神的馈赠,因为生命中有了足够多的云翳.,才 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挫.折( ) 云翳.( )
3.下面这幅对联的缺了两个词语,请你根据上下联的提示,在方格中填入合适的词语,补 全这幅对联。(2分) 上联:□望神州,几万里江山如画 下联:纵情思往事 日月成梭 4.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是说作者希望冯唐能够劝说宋神宗重新任用自己杀敌立功。 D.末句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 功的心志 5.某班同学为了了解同学们课余时间对名著阅读是否有兴趣,对141名同学进行了一次调 查统计,请你根据这次调查的数据,回答问题。(4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首选书籍种类调查统计表 书籍种类课标推荐名著|通俗小说 《读者》教辅用书自然科学 首选人数 30 ①围绕这次调查目的,你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分) ②语文教材里推荐阅读的名著,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请结合这部名著的具体内容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点。(2分) 6.下面划线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0 页) 3.下面这幅对联的缺了两个词语,请你根据上下联的提示,在方格中填入合适的词语,补 全这幅对联。(2 分) 上联: 望神州,几万里江山如画 下联:纵情思往事, 日月成梭 4.下面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首词“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借用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是说作者希望冯唐能够劝说宋神宗重新任用自己杀敌立功。 D.末句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 功的心志。 5.某班同学为了了解同学们课余时间对名著阅读是否有兴趣,对 141 名同学进行了一次调 查统计,请你根据这次调查的数据,回答问题。(4 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首选书籍种类调查统计表 书籍种类 课标推荐名著 通俗小说 《读者》 教辅用书 自然科学 首选人数 30 35 25 23 28 ① 围绕这次调查目的 ........,你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2 分) ② 语文教材里推荐阅读的名著,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请结合这部名著的具体内容,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点。(2 分) 答: 6.下面划线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青年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而且要做前人没有做到的事业 B.由于禽流感的冲击,使我国很多省市的家禽饲养业一度陷入近年来罕见的低谷。 C.人们经常可以看见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冒着严寒和饥饿在大街上卖花。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二(46分) 得分评卷人」(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1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干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日:“虎求 百兽而食之,得狐。孤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 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 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江乙对楚宣 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A.青年人不仅要继承前人的事业,而且要做前人没有做到的事业。 B.由于禽流感的冲击,使我国很多省市的家禽饲养业一度陷入近年来罕见的低谷。 C.人们经常可以看见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冒着严寒和饥饿在大街上卖花。 D.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二 (46 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7—10 题。(11 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乙]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 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 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 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 江乙对楚宣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专属 单独地托付。 7.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2分)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 B.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莫不有求于王 C.①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②故遂与之行 D.①臣之妾畏臣 ②犹百兽之畏虎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类比的手法,[甲文中邹忌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要□口 (填成语):[乙]文江乙则用了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向楚宣王解释了 ”的原因。(2分) 得分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3分) 我没有钓住那条鱼 约翰·格利夫·韦蒂尼 我首次钓鱼旅行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在我这一生中, 尽管有过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与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 跟着他穿过树林,在潮润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A温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之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鮮姸可爱,芬芳醉人; 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 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 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叮食。好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有些失 语文试题第4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0 页) 王》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专属, 单独地托付。 7.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2 分) 今 王 之 地 方 五 千 里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①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 B.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莫不有求于.王 C.①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②故遂与之.行 D.①臣之妾畏.臣 ②犹百兽之畏.虎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0. [甲] [乙]两文都采用了类比的手法,[甲]文中邹忌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要 ( 填 成 语 ); [ 乙 ] 文 江 乙 则 用 了 狐 假 虎 威 的 寓 言 故 事 , 向 楚 宣 王 解释了 “ ”的原因。(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13 分) 我没有钓住那条鱼 约翰·格利夫·韦蒂尼 我首次钓鱼旅行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刚刚发生在昨天一般。在我这一生中, 尽管有过许多令人兴奋的时刻,然而,从来没有哪一次能够与我头一回从叔叔手里接过鱼竿, 跟着他穿过树林,在潮润的草滩上艰难跋涉的时候相比。 记得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A 温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使我们觉得格外凉爽惬意。一路之上,树叶苍翠欲滴,十分悦目;花儿鲜妍可爱,芬芳醉人; 鸟儿们叽叽喳喳,欢叫不已。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谙何处小狗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 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鱼线,宛若青蛙跳动似的在水面疾速地 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叮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有些失
望。"再试试看。”叔叔鼓励我道。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回好啦;我暗忖,“总 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 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岀去,但提岀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岀恳求 的神色。“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 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条逗人喜爱的小狗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叔叔『我掉转头, 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住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 B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我功亏 篑,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我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我缚上鱼钩,安上诱饵, 又把鱼竿塞到我手里,叫我再碰一碰运气。 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干万别吹嘘 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千了蠢事。事情未办 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毋需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打这以后,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嘘时,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 小河边垂钓的那一幕,回忆起叔叔那一席格言警语般的忠告:“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 干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 11.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一个明显的起伏过程,请从文中选择能表现“我”心情变 化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2分) 兴奋 沮丧 12.文章第二段开头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分) 答 13.文中“叔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2-5段对“叔叔”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3分 答:我觉得文中的“叔叔”是个 的人,因为 语文试题第5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0 页) 望。“再试试看。”叔叔鼓励我道。忽然,诱饵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回好啦,”我暗忖,“总 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 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 的神色。“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人得有耐心才行。” 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 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喜爱的小狗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叔叔!”我掉转头, 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住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 B 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我功亏 一篑,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我感到分外伤心,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我缚上鱼钩,安上诱饵, 又把鱼竿塞到我手里,叫我再碰一碰运气。 “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 你钓住了鱼。我曾不止一次看见大人们在很多场合下都像你这样,结果干了蠢事。事情未办 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毋需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打这以后,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嘘时,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 小河边垂钓的那一幕,回忆起叔叔那一席格言警语般的忠告:“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 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 11.钓鱼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一个明显的起伏过程,请从文中选择能表现“我”心情变 化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2 分) 兴奋 沮丧 12.文章第二段开头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 分) 答: 13.文中“叔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 2-5 段对“叔叔”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3 分) 答:我觉得文中的“叔叔”是个 的人,因为
14.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这句话有什 言外之意。(2分) 15.本文虽为翻译作品,但译者的用词用句颇有表现力。请你从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 合上下文对其加点部分作些赏析。(3分) A.温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 答:我选句。我欣赏这句的原因是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0分) 人的抗热本领 烈日炎炎的三伏盛夏再过几个月就要来临。你可知道,人体究竟是如何抗热的吗? 首先,让我们看看人体耐热的潜力。三伏夏日,气温常在38°℃左右,有时达39℃,人 们仍能从事学习和工作;而在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及武汉、南京盛夏气温有时高达 40~41°℃C,人们照常生活戈壁滩上的温度达45℃以上,沙海中热得能烫熟鸡蛋,然而, 些科学探险队、地质队员们照样外出考察,留下奋斗拼搏的足迹。还有,英国皇家学会的 医学博士布勒戈登,钻进一个超过100℃温度的屋子里,呆了37分钟,自我感觉良好后 来他走出屋子,数数自己的脉搏毎分钟144次。科学家们通过试验表明,在干燥空气中, 人能在72℃时忍受1小时;82℃时能忍受49分钟;140°℃时可忍受26分钟;如果人体不 直接接触热源,空气绝对干燥又通风良好,可耐受160°℃的高温。 那么,人体是如何战胜高温的呢?原来,在人脑中的下丘脑部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 它的灵敏度极高,当肌体受到环境影响,体温偏离37℃左右这一标准时,体温调节中枢便 语文试题第6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10 页) 14.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这句话有什么 言外之意。 (2 分) 答: 15.本文虽为翻译作品,但译者的用词用句颇有表现力。请你从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 合上下文对其加点部分作些赏析。(3 分) A.温煦的阳光静静..地照耀着树林,在地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B.那条惊恐万状 ....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 ...地射向了河心。 答:我选 句。我欣赏这句的原因是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0 分) 人的抗热本领 烈日炎炎的三伏盛夏再过几个月就要来临。你可知道,人体究竟是如何抗热的吗? 首先,让我们看看人体耐热的潜力。三伏夏日,气温常在 38℃左右,有时达 39℃,人 们仍能从事学习和工作;而在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及武汉、南京盛夏气温有时高达 40~41℃,人们照常生活;戈壁滩上的温度达 45℃以上,沙海中热得能烫熟鸡蛋,然而, 一些科学探险队、地质队员们照样外出考察,留下奋斗拼搏的足迹。还有,英国皇家学会的 医学博士布勒戈登,钻进一个超过 100℃温度的屋子里,呆了 37 分钟,自我感觉良好。后 来他走出屋子,数数自己的脉搏每分钟 144 次。科学家们通过试验表明,在干燥空气中, 人能在 72℃时忍受 1 小时;82℃时能忍受 49 分钟;140℃时可忍受 26 分钟;如果人体不 直接接触热源,空气绝对干燥又通风良好,可耐受 160℃的高温。 那么,人体是如何战胜高温的呢?原来,在人脑中的下丘脑部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 它的灵敏度极高,当肌体受到环境影响,体温偏离 37℃左右这一标准时,体温调节中枢便
进行调节。它还拥有忠于职守的温度情报系统,对外界环境温度及自身温度的波动,能及时 向大脑报告信息。譬如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和血管内的温度感受器会及时将信息通过神经 迅速传给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体温调节中枢便发出指令。命令到达皮肤和 血管后,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把体内热量带到体表。同时,皮肤上的200万到500 万个汘腺竟相张开,分泌汗液。75%的热量以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发出去,14.5% 的热量由汘液带出去。夏天,在高温高湿环境劳动的人,一昼夜可分泌6000~800毫升 汗液,有的多达1万~2万毫升。每排出1000毫升汘液可带走热量2424千焦,使一个90 千克体重的人,体温降低2℃。肌肉接到命令后,会减慢工作,紧张度下降,产热减少。甲 状腺和肾上腺接到命令便减少分泌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使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分解减 慢,少产生热量。 我们的人体就是凭借着“空调器”——体温调节中枢和它的温度情报系统,卓有成效 地辛勤工作,使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充满勃勃生机. 16.请用文章第三段的相关词句把下表填写完整,说明人体抗热的原理。(2分) 外界温度升高 大 血管 血流量增加,热量到达体表 脑 皮 人体热量散发 层 肤 17.第二段的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据揭示了什么规律?(2分) 答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体可以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全部散发出去 B.人体一般情况下可耐受160℃的高温 C.排汗是人们降低自己的体温的方式之 D.当肌体体温偏离37℃左右这一标准时,体温调节中枢便开始发岀指令降低肌体温度 语文试题第7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10 页) 进行调节。它还拥有忠于职守的温度情报系统,对外界环境温度及自身温度的波动,能及时 向大脑报告信息。譬如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和血管内的温度感受器会及时将信息通过神经, 迅速传给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体温调节中枢便发出指令。命令到达皮肤和 血管后,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把体内热量带到体表。同时,皮肤上的 200 万到 500 万个汗腺竞相张开,分泌汗液。75%的热量以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发出去,14.5% 的热量由汗液带出去。夏天,在高温高湿环境劳动的人,一昼夜可分泌 6000~8000 毫升 汗液,有的多达 1 万~2 万毫升。每排出 1000 毫升汗液可带走热量 2424 千焦,使一个 90 千克体重的人,体温降低 2℃。肌肉接到命令后,会减慢工作,紧张度下降,产热减少。甲 状腺和肾上腺接到命令便减少分泌甲状腺和肾上腺激素,使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分解减 慢,少产生热量。 我们的人体就是凭借着“空调器”——体温调节中枢和它的温度情报系统,卓有成效 地辛勤工作,使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充满勃勃生机。 16.请用文章第三段的相关词句把下表填写完整,说明人体抗热的原理。(2 分) 17.第二段的画线句中的一系列数据揭示了什么规律?(2 分) 答: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体可以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全部散发出去。 B.人体一般情况下可耐受 160℃的高温。 C.排汗是人们降低自己的体温的方式之一。 D.当肌体体温偏离 37℃左右这一标准时,体温调节中枢便开始发出指令降低肌体温度。 大 脑 皮 层 血管 皮肤 血流量增加,热量到达体表 人体热量散发 外 界 温 度 升 高 Hwaijie waijiewe
19.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下面做法可以帮助人们防暑降温的原理。(任选一项)(3分) A、喝绿茶等热饮,不暴食冷饮 B、每天洗热水澡 答 得分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只选一把椅子 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 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 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 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名歌唱家。经过7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 台亮相。又过了7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选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 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确定了目标,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 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忍受孤独和寂寞将它走完,尤其在诱 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人难得有自知之明,因 此往往不甘于固定在一把椅子上 即使是一些伟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 作。然而,在初期创作失败后,为了维持在巴黎的生活,他决定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 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受尽人家的欺骗,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 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也还是失败。从此开始,他欠下了不少债,而且债务越滚越大。警 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债权人也搅得他没有一刻安宁,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 语文试题第8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10 页) 19.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下面做法可以帮助人们防暑降温的原理。(任选一项 ....)(3 分) A、喝绿茶等热饮,不暴食冷饮 B、每天洗热水澡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3 题。(12 分) 只选一把椅子 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 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 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 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名歌唱家。经过 7 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 台亮相。又过了 7 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 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 会凝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确定了目标,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 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板凳坐得十年冷”,忍受孤独和寂寞将它走完,尤其在诱 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人难得有自知之明,因 此往往不甘于固定在一把椅子上。 即使是一些伟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 作。然而,在初期创作失败后,为了维持在巴黎的生活,他决定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 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受尽人家的欺骗,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 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也还是失败。从此开始,他欠下了不少债,而且债务越滚越大。警 察局下通缉令要拘禁他,债权人也搅得他没有一刻安宁,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
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游移不定,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根本就没有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 作。他决心开始严肃认真地进行写作。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然而,直 到逝世前,他尚欠21万法郎的巨额债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位天才的悲哀。 选择,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倒不如说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一种本 能的自我优化。只选把椅子,意味着在选准全力以赴的事业时,也选择了自我的尊严乃至 全部的生活。就像贝多芬与音乐、毕加索与绘画、柏拉图与哲学、司马迁与史学、曹雪芹与 文学……他们选定的唯—把人生座椅,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及在后世的声誉。 20.根据你的理解,文题中的“椅子”指什么?这样的标题好在何处?(3分) 21.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为什么选定“一把椅子”就能成功?(3分) 22.作者文中举帕瓦罗蒂和巴尔扎克的例子有怎样的目的?(3分) 23.人生是否应该“只选一把椅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同意作者的观点,请你 仿照文末加横线的语句,为本文再增加两个其他不同方面的证据;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写出一段话来进行反驳。(3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三(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从小到大,没有说过谎的人几乎没有。提到说谎,或许会勾起你的一段回忆,或许会引 起你的一些思考。请以“说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请打出800个作文格,在200字、400字、600字、800字处注明) 语文试题第9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9 页 (共 10 页) 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游移不定,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根本就没有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 作。他决心开始严肃认真地进行写作。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然而,直 到逝世前,他尚欠 21 万法郎的巨额债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位天才的悲哀。 选择,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倒不如说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一种本 能的自我优化。只选一把椅子,意味着在选准全力以赴的事业时,也选择了自我的尊严乃至 全部的生活。就像贝多芬与音乐、毕加索与绘画、柏拉图与哲学、司马迁与史学、曹雪芹与 文学……他们选定的唯一一把人生座椅,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及在后世的声誉。 20.根据你的理解,文题中的“椅子”指什么?这样的标题好在何处?(3 分) 答: 21.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为什么选定“一把椅子”就能成功?(3 分) 答: 22.作者文中举帕瓦罗蒂和巴尔扎克的例子有怎样的目的?(3 分) 答: 23.人生是否应该“只选一把椅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同意作者的观点,请你 仿照文末加横线的语句,为本文再增加两个其他不同方面的证据;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请写出一段话来进行反驳。(3 分) 答: 三 (5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从小到大,没有说过谎的人几乎没有。提到说谎,或许会勾起你的一段回忆,或许会引 起你的一些思考。请以“说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600 字。 【要求】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请打出 800 个作文格,在 200 字、400 字、600 字、800 字处注明)
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