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统一了度量衡 D.统一了法律 解析:分析题干“划时代的意义”,是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最深远的、最重大 的、最有价值的历史意义。 答案:A 2.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解析:秦朝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 答案:C 3.下列有关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B.郡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D.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解析: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实行县制。郡县制形成于战国时期,不是秦始皇的独创 答案:A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 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 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 2 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统一了度量衡 D.统一了法律 解析:分析题干“划时代的意义”,是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最深远的、最重大 的、最有价值的历史意义。 答案:A 2.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 (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解析:秦朝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 答案:C 3.下列有关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B.郡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D.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解析: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实行县制。郡县制形成于战国时期,不是秦始皇的独创。 答案:A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 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 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 1
答案:D 5.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 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A.皇位世袭 B.统领百官 C.皇帝独尊 D.皇位禅让 解析:特有称谓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故选C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 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后,围绕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矛盾和斗争命题。第(1)题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人的观点:第(2)题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争论结果:第(3)题谈对两人观点的 认识,要求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案:(1)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 廷尉李斯:反对实行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评分说明:可以辩证地分析二人的观点,也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他对, 要有史实说明他为什么对,体现史论结合,反之亦然。 例如: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在当时有一定的道理。从历史上看,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 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更何况 在秦以后的西汉初期也曾经分封同姓诸侯,说明这种制度在秦汉时期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李斯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他看到了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弊端:;他提倡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 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且被后世广泛采用。 课后作业知能强化一 1.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响。 答案:D 5.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 玉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 A.皇位世袭 B.统领百官 C.皇帝独尊 D.皇位禅让 解析:特有称谓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故选 C 项。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 许。”……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 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后,围绕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矛盾和斗争命题。第(1)题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人的观点;第(2)题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争论结果;第(3)题谈对两人观点的 认识,要求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案:(1)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 廷尉李斯:反对实行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观点,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评分说明:可以辩证地分析二人的观点,也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他对, 要有史实说明他为什么对,体现史论结合,反之亦然。 例如:丞相绾主张实行分封制,在当时有一定的道理。从历史上看,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 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更何况, 在秦以后的西汉初期也曾经分封同姓诸侯,说明这种制度在秦汉时期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李斯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他看到了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弊端;他提倡的郡县制有利于中央 对地方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而且被后世广泛采用。 1.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 2
率土之滨莫非王巨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①实现国家统一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中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确定①正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皇帝 的装束、动作,可确定②④正确;③与本题无关,应排除 答案:D 2.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皇权独尊 C.皇权至上 D.神权被皇权利用 解析:材料把帝王的活动和天命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皇权利用神权加强统治的特点,其他 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D 3.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解析:依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 正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与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摄制四 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故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 封建割据”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A 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 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解析: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虚设太尉使皇帝直接掌管军队,权力更加集中。A项政务 与太尉无关,C、D两项显然不是虚设太尉的目的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中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确定①正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皇帝 的装束、动作,可确定②④正确;③与本题无关,应排除。 答案:D 2.晋朝干宝《晋武革命论》中记载:“帝王之兴,必俟天命;苟有代谢,非人事也。”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权独尊 C.皇权至上 D.神权被皇权利用 解析:材料把帝王的活动和天命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皇权利用神权加强统治的特点,其他 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D 3.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解析:依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 正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与君主专制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摄制四 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故 C 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 封建割据”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答案:A 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 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解析: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虚设太尉使皇帝直接掌管军队,权力更加集中。A 项政务 与太尉无关, C、D 两项显然不是虚设太尉的目的。 3
答案:B 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解析:三公九卿是中央制度,加强了君权,故排除A和C,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 没有体现民主观念,D错误。答案选择B。 答案:B 6.《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解析:本题要注意材料出处。材料来自于《史记·商君传》,商君即商鞅,当时秦还未实 现统一,只是反映战国时期秦的状况,故D说法不正确。 答案 7.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 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解析:从“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A、C选项可以排除, 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 于汉武”,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 行郡县,与题意相符 答案:B 8.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答案:B 5.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解析:三公九卿是中央制度,加强了君权,故排除A 和 C,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 没有体现民主观念,D 错误。答案选择 B。 答案:B 6.《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解析:本题要注意材料出处。材料来自于《史记·商君传》,商君即商鞅,当时秦还未实 现统一,只是反映战国时期秦的状况,故 D 说法不正确。 答案:D 7.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 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解析:从“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A、C 选项可以排除, 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 于汉武”,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 行郡县,与题意相符。 答案:B 8.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4
解析: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 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 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 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D项 答案:D 9.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 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本题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 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 10.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材料反映了() A.谭嗣同赞扬秦制所奠定的政治格局 B.谭嗣同批判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C.谭嗣同批判秦朝的用人之道 D.谭嗣同赞扬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 解析:赞扬秦制,与材料中“秦政也,皆大盗也”不符,故A项错误;秦朝形成的中央集 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与材料中“二千年来 之政,秦政也”相符,“皆大盗也”是批判弊端,故B项正确:用人之道与材料中“秦政”即 中央集权制度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秦政”即中央集权制度,没有涉及统一全国,故D 项错误。 答案:B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解析: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 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 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 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 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 D 项。 答案:D 9.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 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 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本题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 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 更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A 10.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材料反映了( ) A.谭嗣同赞扬秦制所奠定的政治格局 B.谭嗣同批判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C.谭嗣同批判秦朝的用人之道 D.谭嗣同赞扬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功绩 解析:赞扬秦制,与材料中“秦政也,皆大盗也”不符,故 A 项错误;秦朝形成的中央集 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与材料中“二千年来 之政,秦政也”相符,“皆大盗也”是批判弊端,故 B 项正确;用人之道与材料中“秦政”即 中央集权制度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秦政”即中央集权制度,没有涉及统一全国,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 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5
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 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皇帝 中央政府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地方政府:郡县 郡守 县令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三,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3)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可以看出是分封制。第(2)题,从 材料二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以看出皇位世袭;从 材料三可看出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第(3)题,实际上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及其特点。 答案:(1)周初实行分封制,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的权威 受到挑战 ()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3)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 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 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 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 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 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亮出论题,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或人才选拔有 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角度来分析。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从郡县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 任免、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回答: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从九品中 正制与科举制比较获得认识 答案:(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 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三,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3)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可以看出是分封制。第(2)题,从 材料二的“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以看出皇位世袭;从 材料三可看出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第(3)题,实际上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及其特点。 答案:(1)周初实行分封制,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诸侯之间互相争霸,周王的权威 受到挑战。 (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3)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诸 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 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 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 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 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 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首先亮出论题,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或人才选拔有 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角度来分析。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从郡县长官都是由皇帝直接 任免、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的角度回答;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从九品中 正制与科举制比较获得认识。 答案:(示例一)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6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