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e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晚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2 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 人人A,“n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邮编:10001) 网址:htp://www.pep.co xxx印刷厂印装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90毫米x1240毫米1/16印张:7.75字数:170000 107年1月第3版年月第次印刷 印数:00001-000000册 lSBN978-7-107-20231-5 定价元 G·13281(课) 著作权所有·请勿擅用本书制作各类出版物·违者必究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读,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
前言 本册书要呈现给同学们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世界的,涉及古 代、近代和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 我们要学习的经济史,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人类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例如人类使用的工具,从早期的石器、到铁器、到机器,在漫 长的历史中不断进步,将人类推向更高的文明;另一个方面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 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从一家一户的铁犁牛耕,到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 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第三个方面是,与各个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经济结 构、经济运行方式的发展变化。例如从古代的经济到近代、现代的经济,生产关系发生很大 变化,社会性质随之变化,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经济范围也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 展到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 些规律,以及各个不同时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问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习经济史,要联系政治史 和文化史的相关内容,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书2004年版的主编是陈梧桐、李伟科。主要编写人员(以课文先后为序)有:李卿 陈梧桐、氽桂元、马执斌、李伟科、庄永敏、苏生文、王宏志、李隆庚、姚岚、许斌、赵梅、 陈其、芮信、张振海和李晓风。 本书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修订,并经审查通过。修订工作由李伟科、许斌主持,参加 修订的编写人员(以课文先后为序)有:李卿、余桂元、许斌、马执斌、李伟科、李燕、陈 其、芮信、张振海等。在修订的过程中,张海鹏、王宏志、严志梁、臧嵘、杨际平、叶小兵 孙立群、郭家宏、张华中、胡红英等专家学者和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 心感谢。 本书美术编辑:李宏庆:封面设计:李宏庆,责任编辑:张振海。 电脑制图:中国地图出版社教学地图编制中心
目录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6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72 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 历史展览 第六单元世界赟本玊义经济政策的濶竖 78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单元茨联的社会义建设 92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勢 102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04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07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l11 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114 附录二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117 附录三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118 后记 119
第单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 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 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 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 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 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 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 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学习建议】 ●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 的基本情况。 ●联系古代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古代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发展的影 响 ●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 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一来相,教人们种植谷物。神 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 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 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 1界居于领先地位。 手持双齿末的神农氏(画像石刻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 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 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 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 历史纵横 从世界范固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 是中国。 中国的原始农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中国北 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富养业方面,中国最早饲养的 家畜是狗、猪、鸡和水牛,猪一直是主要家畜;而西亚以饲养绵羊和山羊为主,中南美洲则 饲养羊驼。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 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 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 犁翻土播种。土地耕种一两年后,地 力下降。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 不得不经常迁徒。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提 高。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 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 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人们在 云南贡山独龙族使用的双尖木耒 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 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 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最早的木来是一根刚尖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木棒,用来挖松土地,后来发展 为双尖,为了提高挖土效率,单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 尖木来又发展为刃部扁平的木 ,形状类似此后的铁铲,木耜 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 的刃部在挖土时容易磨损,人广。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 们于是改将兽骨或石头绑在木 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 柄上,制成骨稻或石和 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 铁犁犁冠 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 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没 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有壁只能松土镜土,不能翻士 方式。 作垄,构造比较简单, 牛耕画像石 西汉楼车模型 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耦犁二牛三人的 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楼车,楼车是将 耕作方法发展到西汉后期即逐渐被二牛一人的方法取 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 代,图中两头牛牵引一在耕地,苹犁人可以一手扶 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 手场鞭驱牛,还可以通过牵引牛鼻穿环来控制耕牛 效提高十几倍,楼车是近代条播机的维形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 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 世沿用。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耕作技术也不断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 用。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①,这种方法比当时普遍采用的 撒播方法先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②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 粑技术。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 一熟为主。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 土地的利用效率。 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 白渠和龙首渠③等。同时,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 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 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高转简车 能引水上山,将 水提到六十多 米高的地方,这 对解决岸高水 低,特别是丘陵 山地的灌溉,有 翻车模型 着重要意义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 高转筒车 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 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 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 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 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①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 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是一种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的栽培方 ②耕粑糖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耙用于碎土,糖用于平整土地。通过粑鹕,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 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 ③修建龙首渠时,其间一段高山黄土,采用井渠施工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传至西北地区 称坎儿井。坎儿井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学思之窗 思考 你耕田来我织布, o董永和七仙女 我挑水来你浇园 所向往的生活是 寒容 窑虽破能避风雨 什么样的? 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戏词反映 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上了我国古代农业 选段,刷情主要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当他俩为准主经济的什么特点? 服役期满后,夫羹在归程中憧憬着幸福美好生活。上面的戏词反映 了他们的心声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 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 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 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木先进,居于吉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从刀耕火种到铁翠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精耕细作发展 的历程。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擦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学习延伸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 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