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议论文阅读专题 (一)北京课标 阅读《创新不言败》,完成第20-22题。(7分) 创新不言败 ①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 失败。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 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把握 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能成功。当 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 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③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 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 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利 ④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 的不可能一疏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 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 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 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⑥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 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 是运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达目的不罢休 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 20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创新不言败"的?(2分) 答 21根据上下文,为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常用语(成语、俗语等均可)。(2分) 22请你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分) 20答案①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 自信自强的品质 21答案示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 22答案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然后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 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接着提出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 上的豪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 安徽课改[二](18分) 习惯成自然
2007 议论文阅读专题 (一)北京课标 阅读《创新不言败》,完成第 20-22 题。(7 分) 创新不言败 ①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因素。创新作为探索性实践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 失败。要想实现创新,必须要有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在创新的过程中,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 更是一种考验。沉醉于成功的辉煌,往往可能停歇前进的步伐;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就不能把握 成功的机遇。当年,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不易烧断的灯丝,进行了多次试验都没能成功。当 许多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时,'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不符合要求的东 西罢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用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③爱迪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失败与成功,总是相对的、辩证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有大境界, 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创新者懂得成败的辩证法,懂得"的深刻道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时一事 的失败是常有的,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够走向胜利。 ④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因为创新是艰难 的,不可能一疏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 ⑤创新之路充满艰险,但无限风光恰在险峰之上。王安石曾经说过,世上雄奇伟丽的景观,往往 在险要偏远的地方,只有具备坚定信念的人才能到达那里。在艰难险阻面前,"退"是没有出路 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所以创新者应当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在创新的过程中,只有 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⑥创新是创业者的追求,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自信,才能鼓起从头再来的勇气;自强,才能 激发上下求索的潜能。自信不是自负,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扬长避短,不会一味蛮干;自强不 是运强,自强者有清醒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不达目的不罢休。 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 20.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创新不言败"的?(2 分) 答: 21.根据上下文,为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常用语(成语、俗语等均可)。(2 分) 答: 22.请你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3 分) 答: 20.答案:①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 自信自强的品质。 21.答案示例: 失败是成功之母 22.答案: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然后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 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接着提出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 上的豪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 (二) 安徽课改[二] (18 分)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 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 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 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 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 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 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 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 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 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 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 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 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 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 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 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 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 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 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 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旦盟査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 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増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 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 答)(3分)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4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 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 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 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 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⑧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 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 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 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 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 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 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 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 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 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 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 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 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 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 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 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 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 旦盟查叠盛翌邀:。擅堡丝盎。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 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 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 答) (3 分)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 分)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 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 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 认识。(4分) 9.(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 能力 0.(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 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 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 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 13.(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 力 (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百色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7-23题(10分) 有时候,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一味 地抱怨,还是努力地去改变呢?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 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突然,面前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 驶来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 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 他厉声地斥责。可是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那是 只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 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如果这位农夫在发现船只向自己驶来的时 候,尽快改变航向,而不是一味无效地吼叫,或许能避开船只的碰撞。 对于给你制造麻烦的人,不要一味地抱怨,当然也不必转而去讨好他,也没必要和 他达成一致意见。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烦恼。要知道,无论你为此 多么愤怒,他也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 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 对于给你制造麻烦的事,你也不要一味地抱怨,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努力寻求解决的 办法 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去改变。 17.请你拟出本文的标题,要求标题就是文章的论点。(2分) 答 18.本文是怎样论证论点的?(4分) 答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 认识。 (4 分) 9.(3 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 能力。 10.(4 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 物的道瘪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各占 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4 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 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 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答“不能去掉”得 1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3 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13.(4 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 力。 (答出要点得 2 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 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三)百色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17—23 题(10 分) 有时候,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一味 地抱怨,还是努力地去改变呢? 有一则古老的寓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有一个年轻的农夫,划着小船,给 另一个村子的居民运送自家的农产品。突然,面前有一只小船,沿河而下,迎面向自己快速 驶来。 “让开,快点让开!你这个白痴!”农夫大声地向对面的船吼叫道,“再不让开,你 就要撞上我了!”但农夫的吼叫完全没用,那只船还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农夫被激怒了, 他厉声地斥责。可是当农夫怒目审视对方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小船上空无一人,那是一 只空船。 在多数情况下,当你责难、怒吼的时候,你的听众或许只是一只空船。那个一再惹 怒你的人,决不会因为你的斥责而改变他的航向。如果这位农夫在发现船只向自己驶来的时 候,尽快改变航向,而不是一味无效地吼叫,或许能避开船只的碰撞。 对于给你制造麻烦的人,不要一味地抱怨,当然也不必转而去讨好他,也没必要和 他达成一致意见。但你一定要清楚,不能让他制造的麻烦转变成烦恼。要知道,无论你为此 多么愤怒,他也不会为你而失眠的。如果因为他的过错而使你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你 就成了唯一受到伤害的人,而且,是你自己在强化这种伤害的深度。 对于给你制造麻烦的事,你也不要一味地抱怨,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努力寻求解决的 办法。 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去改变。 17.请你拟出本文的标题,要求标题就是文章的论点。(2 分) 答: 18.本文是怎样论证论点的?(4 分) 答:
19.王明快考试了,妈妈整天唠叨个不停,唯恐他因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而耽误学习 他烦透了。读了本文,请你开导开导他吧!(4分) 17.抱怨不如改变18.本文先进行事例论证,然后再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对于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和事,不要一味地抱怨,应该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19.开放性题 目,说话注意身份并能运用本文的观点即可。示例:王明,别抱怨你妈妈,她也是为你好 我想,只要你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提高学习效率,让妈妈看到你的进步,她一定会放心 的 (四)河北课改(13分)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 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 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 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 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 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 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 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 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 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 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 韭要看到下蛋的鸡昵?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 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 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 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丈有改动) 14、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5、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6、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3分)
。 19.王明快考试了,妈妈整天唠叨个不停,唯恐他因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而耽误学习。 他烦透了。读了本文,请你开导开导他吧!(4 分) 答: 。 17.抱怨不如改变 18.本文先进行事例论证,然后再进行道理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对于给我们制造麻烦的人和事,不要一味地抱怨,应该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19.开放性题 目,说话注意身份并能运用本文的观点即可。示例:王明,别抱怨你妈妈,她也是为你好。 我想,只要你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提高学习效率,让妈妈看到你的进步,她一定会放心 的! (四)河北课改(13 分) 谈“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 T 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 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 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 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 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 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 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 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 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 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 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 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 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 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选丈有改动) 14、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答: 15、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⑧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 分) 答: 16、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3 分)
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18、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3分) 14、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15、“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16、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17、“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 18、示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五)河南共11分)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 刘彦敏王书生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斯蒂芬·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 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作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 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 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 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 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③“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 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 静下来、丟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 他们—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 富,学术上却不可能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 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工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
答: 17、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 分) 答: 18、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 (3 分) 14、从社会现象引出论题。 15、“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16、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 17、“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 18、示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五)河南 共 11 分)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 刘彦敏 王书生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斯蒂芬•霍金在 65 岁生日之际接 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作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 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 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 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 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③“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 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 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 他们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 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 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工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
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 ④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 的跟踪和钻硏,对本土的科硏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硏 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能是知半解,或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净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 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真心向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 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 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 搞点儿研究,做点儿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 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选自2007年2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霍金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有二,一是 :更重要的 是 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一个共同之处就 是 2.第④段中列举现实中一些人热衷功利、心浮气躁的现象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如果去掉加点词语,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3分) 4.像霍金这样潜心搞硏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为本文补充 个事实论据。(3分) 13.天资聪颖专注、安静下来、丢弃广泛兴趣对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 入(三个空若这样答也可:身残志坚的意志薄弱“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淡泊名利, 潜心治学)(一空1分。共3分) 14.从反面论证,突出中心论点(与上文霍金专注、执著的科学精神形成对比,突出中心论 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15.“就科学精神而言”一语,限定了“境界”的范围,说明这里比较的是他们和霍金在科学 精神方面的差距,而非其他方面的差距,表达准确严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意思对即可。3分) 16.示例:居里夫人穷四年之力专注研究,从30吨铀矿渣中提取出0.1克镭,成为科学史上 的一个里程碑(事例与论点一致2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 ④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 的跟踪和钻研,对本土的科研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 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能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 .......,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净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 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真心向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 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 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 搞点儿研究,做点儿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 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选自 2007 年 2 月 6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 用原文语句填空。(3 分) 霍 金 取 得 伟 大 成 就 的 原 因 有 二 , 一 是 ;更重要的 是 。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一个共同之处就 是 。 2. 第④段中列举现实中一些人热衷功利、心浮气躁的现象有什么作用?(2 分) 3. 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如果去掉加点词语,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3 分) 4. 像霍金这样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为本文补充 一个事实论据。(3 分) 13.天资聪颖 专注、安静下来、丢弃广泛兴趣 对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 入(三个空若这样答也可:身残志坚的意志薄弱 “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 淡泊名利, 潜心治学)(一空 1 分。共 3 分) 14.从反面论证,突出中心论点(与上文霍金专注、执著的科学精神形成对比,突出中心论 点)(言之有理即可。2 分) 15.“就科学精神而言”一语,限定了“境界”的范围,说明这里比较的是他们和霍金在科学 精神方面的差距,而非其他方面的差距,表达准确严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意思对即可。3 分) 16.示例:居里夫人穷四年之力专注研究,从 30 吨铀矿渣中提取出 0.1 克镭,成为科学史上 的一个里程碑(事例与论点一致 2 分,语句通顺 1 分。共 3 分)
(六)河南实验区(共12分)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廖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 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 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 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 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 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 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 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 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 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取得 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 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 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 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 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 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 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 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 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 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 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 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选自2007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5.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分) 16.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分) 17.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2分)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河南实验区 (共 12 分)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廖 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 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 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 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了不起的 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 必要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 就更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 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而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 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 切,但其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 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取得 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 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 变得更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 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 恩师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 看来,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 省,并将反省后的认识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 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 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 能使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 习,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己 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选自 2007 年 5 月 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分) 14.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 15.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3 分) 16.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3 分) 17.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2 分) A.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2分) 14.①强调反省的重要②弓I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点1分,答出两点.ap可。共2分) 15.①自身所作所为②别人的经验教训③挫折和失败(一点1分。共3分) 16.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 密(结合原句2分,“准确严密”1分。共3分) 17.A(2分) (七)无锡(6分)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定会亳不犹豫地回答: 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 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 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岀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 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 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 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髙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 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可见要做到岀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 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 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 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 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2 分) 14.①强调反省的重要 ②弓 I 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一点 1 分,答出两点.ap 可。共 2 分) 15.①自身所作所为 ②别人的经验教训 ③挫折和失败 (一点 1 分。共 3 分) 16.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 密 (结合原句 2 分,“准确严密”1 分。共 3 分) 17.A (2 分) (七)无锡 (6 分)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 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 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 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 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 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 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 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 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 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 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 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 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6.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2分) 17.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2分) 答 15.(2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16.(2分)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1分)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1 分) 17.(2分)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1分)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 人云亦云的事。(1分) (八)山西太原(13分) 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 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 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 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 行新的创造。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 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 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 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于是就识 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 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 《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 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 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 了世界。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 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 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 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 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 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 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 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 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 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2 分) 16.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2 分) 17.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2 分) 答: 15.(2 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16.(2 分)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1 分)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1 分) 17.(2 分)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1 分)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 人云亦云的事。(1 分) (八)山西太原 (13 分) 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 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 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 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 行新的创造。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 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 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 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于是就识 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 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 《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 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 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 了世界。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 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 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 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 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 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 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 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
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 啊 (作者梁衡,有删节) 13.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 第③段阐明了 的观点。(2分) 14.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 1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语言形象,耐人寻味。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2 分) 16.文章未删节前,作者在第③段中还提到“读书人最勇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 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论述。(6分) 13.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任何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读书之后还要实践(或者 个人只有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是。擦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 意义。)(评分说明:用自己的话概括亦可。每空1分,共2分) 14.示例:哥白尼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作为物质的人,他的自由越来越少 但是,因为拥有了《天体运行》艺术,他作为精神的人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通过这个事 例具体地论述了书籍能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自由。(评分说明:从“物质的人”和“精 神的人”两个角度具体分析2分,作用1分,共3分) 15.前人的书新思想(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6.示例:书中有真理,一个人读书找到了真理,就会变得正直、坚强、执著、勇敢。布鲁 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毫不畏惧,被教会烧死在鲜花广场;马寅初即使被批判,依然坚持 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道理。这些人之所以勇敢,就是坚信真理站 在自己一边。(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对观点的理解1分,运用材料证明2分,材 料和观点一致1分,语言流畅1分,共6分) (九)议论文(共12分)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 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 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 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 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橫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 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呼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 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 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 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
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 啊。 (作者梁衡,有删节) 13.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 ;第③段阐明了 的观点。(2 分) 14.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3 分) 1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语言形象,耐人寻味。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2 分) 16.文章未删节前,作者在第③段中还提到“读书人最勇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 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论述。(6 分) 13.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任何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读书之后还要实践(或者:一 个人只有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是。擦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 意义。)(评分说明:用自己的话概括亦可。每空 1 分,共 2 分) 14.示例:哥白尼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作为物质的人,他的自由越来越少; 但是,因为拥有了《天体运行》艺术,他作为精神的人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通过这个事 例具体地论述了书籍能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自由。(评分说明:从“物质的人”和“精 神的人”两个角度具体分析 2 分,作用 1 分,共 3 分) 15.前人的书 新思想(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每点 1 分,共 2 分) 16.示例:书中有真理,一个人读书找到了真理,就会变得正直、坚强、执著、勇敢。布鲁 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毫不畏惧,被教会烧死在鲜花广场;马寅初即使被批判,依然坚持 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道理。这些人之所以勇敢,就是坚信真理站 在自己一边。(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对观点的理解 1 分,运用材料证明 2 分,材 料和观点一致 1 分,语言流畅 1 分,共 6 分) (九)议论文 (共 12 分)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 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的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 灵魂在苦难中涅槃,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 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 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 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呼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 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 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 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