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十面“霾”伏:谁都逃不掉的空气污染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成了北京空气状况的真 实写照。1月10日晚间开始笼罩北京的雾霾连绵多日,12日北京PM2.5指数濒 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13日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 卷土重来的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新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 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一条“污染带”斜穿中国大部,74个重点监测城 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天似乎已成为每个冬天的“保留戏码”。前年年末到去 年年初的那场持续雾霾,开始让PM2.5进入公众视野,自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开 始将PM2.5纳入监测。但仅仅公布数字,并不能制止污染。于是,雾霾在新年头 上又一次“如约而至”。 雾霾成了民众的最受关注。打开电视,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将此列为头条 新闻,12日晚的播出时长几乎占了整个《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而记者在频 频连线报道航班延误、高速封闭的情况;开车出门,人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前 行,一边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上网浏览,有网友一边吐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站在你面前,却看不到你的脸”,一边发微博“求雾散求阳光”。然而,风 来又去,雾散还聚。1月27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大范围 雾霾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1961年以来 第一高值。 面对严重雾霾,分析、质疑、批评、建议等各种声音和观点也纷至沓来……群众 对洁净空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执政党对美丽中国的构想及其带来的新期待,媒体 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加码,都为雾霾事件成为焦点话题而助力。 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 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1月15日出席会议谈及空气 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而《新闻联播》“雾霾天”报道“编后话”说:“雾 霾笼罩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既然是同呼吸,那就共责任。喜欢蔚蓝天空 和新鲜空气吗?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 李娜:“娜”样顽强,“娜”样微笑,“娜”样传奇 岁,她迎来首次大满贯决赛;29岁,她拿到了首个大满贯冠军;但罗兰加洛 斯捧杯之后,她遭遇生涯最黯淡时光,低迷和失望;30岁,她重整旗鼓再次上 路,用改变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改变,600天后她终于再次杀进大满贯决 赛!从默默无闻到步入顶尖,从荣耀的山顶跌落低谷,然后又重新站上巅峰,这 期间,李娜创造了中国女网的一个个第一次。自信、顽强的李娜给了国人太多太 多的惊喜,率真、乖张的个性也带给外界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 北京时间1月26日。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李娜和阿扎伦卡。巅峰 对决。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决赛。当人们普遍看好职业生涯第三次进入大满 贯决赛的中国金花李娜为夺冠大热门之时,她却在以灵犀的攻势拿下首盘胜利 并在第二盘和对手缠斗到第五局时,在一次救球时意外地扭伤了脚踝,摔倒在地。 但伤痛中的李娜没有放弃,脚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重新站起身,回到了赛场。她 次又一次救起了对方的击球,她一次又一次将球击向对方的空档。然而,比赛 进入到决胜盘后,阿扎伦卡的一次发球,让李娜再度因脚伤摔倒,头部撞到地面
2013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十面“霾”伏:谁都逃不掉的空气污染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中意境朦胧的书写,成了北京空气状况的真 实写照。1 月 10 日晚间开始笼罩北京的雾霾连绵多日,12 日北京 PM2.5 指数濒 临“爆表”,北京几乎所有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13 日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 卷土重来的 PM2.5,不只是北京的烦恼。新年的第二个周末,全国中东部地区都 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一条“污染带”斜穿中国大部,74 个重点监测城 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天似乎已成为每个冬天的“保留戏码”。前年年末到去 年年初的那场持续雾霾,开始让 PM2.5 进入公众视野,自去年开始,许多地方开 始将 PM2.5 纳入监测。但仅仅公布数字,并不能制止污染。于是,雾霾在新年头 上又一次“如约而至”。 雾霾成了民众的最受关注。打开电视,央视《新闻联播》连续两天将此列为头条 新闻,12 日晚的播出时长几乎占了整个《新闻联播》的三分之一;而记者在频 频连线报道航班延误、高速封闭的情况;开车出门,人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前 行,一边抱怨着糟糕的天气;上网浏览,有网友一边吐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我站在你面前,却看不到你的脸”,一边发微博“求雾散求阳光”。然而,风 来又去,雾散还聚。1 月 27 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大范围 雾霾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 1961 年以来 第一高值。 面对严重雾霾,分析、质疑、批评、建议等各种声音和观点也纷至沓来……群众 对洁净空气日益增长的需求,执政党对美丽中国的构想及其带来的新期待,媒体 对环境问题的报道加码,都为雾霾事件成为焦点话题而助力。 这是一场雾霾,但更是一次警示,是大自然给我们政府、官员和每个人敲响的警 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 1 月 15 日出席会议谈及空气 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而《新闻联播》“雾霾天”报道“编后话”说:“雾 霾笼罩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既然是同呼吸,那就共责任。喜欢蔚蓝天空 和新鲜空气吗?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 李娜:“娜”样顽强,“娜”样微笑,“娜”样传奇 28 岁,她迎来首次大满贯决赛;29 岁,她拿到了首个大满贯冠军;但罗兰加洛 斯捧杯之后,她遭遇生涯最黯淡时光,低迷和失望;30 岁,她重整旗鼓再次上 路,用改变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次改变,600 天后她终于再次杀进大满贯决 赛!从默默无闻到步入顶尖,从荣耀的山顶跌落低谷,然后又重新站上巅峰,这 期间,李娜创造了中国女网的一个个第一次。自信、顽强的李娜给了国人太多太 多的惊喜,率真、乖张的个性也带给外界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 北京时间 1 月 26 日。墨尔本公园的罗德·拉沃尔球场。李娜和阿扎伦卡。巅峰 对决。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决赛。当人们普遍看好职业生涯第三次进入大满 贯决赛的中国金花李娜为夺冠大热门之时,她却在以灵犀的攻势拿下首盘胜利、 并在第二盘和对手缠斗到第五局时,在一次救球时意外地扭伤了脚踝,摔倒在地。 但伤痛中的李娜没有放弃,脚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重新站起身,回到了赛场。她 一次又一次救起了对方的击球,她一次又一次将球击向对方的空档。然而,比赛 进入到决胜盘后,阿扎伦卡的一次发球,让李娜再度因脚伤摔倒,头部撞到地面
不得不接受脑震荡测试。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一她居然给了观众一个微笑。然 后,甩甩头,她又站在了场上。李娜赛后回忆说,“第二次摔倒的时候还是挺重 的,有2秒钟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全黑了。医生让我盯着他的手指移动,我 觉得好像在儿童医院,很搞笑。虽然摔倒两次,还是可以笑出来,我可能是唯 可以做到这点的选手吧。” 2小时40分钟的鏖战,不抛弃,不放弃,微笑的李娜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伴随 着漫天烟火的划过,李娜离梦想的澳网奖杯还是差了最后一步。她坐在黑暗中, 眼含泪水,心中的哀伤流露在眼睛里。她的眼眶,使劲抑制着泪水;她的嘴唇, 却清晰地说出:“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了,但我还是要说,明年再来· 澳网,这个被李娜称为“福地”的地方,虽然没有让她收获冠军,却让她赢得了 掌声与尊重。人们铭记着她对于梦想的坚持,更有那困境中美丽的微笑一一伤痛 时、失利后,那笑容从未消失,灿烂若墨尔本夜晚的烟花。正如网友“足夜思远 所说:在澳大利亚的夜光里,她眼里闪过的光,这就是人生,娜不是一切遂愿, 但人生足够精彩。 ■热议锐评 两次意外扭伤摔倒,李娜两次勇敢站起。微笑的李娜,这一次让我们领略了她的 勇敢、无畏、斗士之心,只是比赛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才让我们看清了李娜那颗 跳动着的冠军的心。澳网,李娜用她的顽强和悲壮,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 这是阿扎伦卡的冠军所无法比拟的。不是吗?听听李娜第一次摔倒,场内异口同 声的叹息声,再看看李娜第二次摔倒,她面对医师的爆笑桥段,令全场哄堂大笑 的场面,你能否认李娜已占据了所有球迷的心吗?上天依然是公平的,澳网给了 阿扎伦卡冠军,却让千千万万球迷的心归属于李娜 斗士之心!这一刻你比胜利者更骄傲。(杨伊,腾讯体育) ■话题拓展 中国“娜”,输掉比赛却赢得世界;缺憾的美;尊重她,与胜负无关;超越自己: 梦想的坚持;伟大的不只是冠军,还有坚持;含泪的微笑是最美;是磨难,让我 学会勇敢和承担;“娜”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名人墓地和墓志铭 伏尔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年5月最后的几天,伏尔泰就像一根快烧完的蜡烛,慢慢燃烧到根部直至 全部变为灰烬。5月30日,这位老人与世长辞。 1778年6月2日,伏尔泰遗体的入葬仪式在塞里埃举行。人们将伏尔泰的遗体 安放在祭台板下,并在祭台板上题了几个简简单单的字:“A1778V”。药剂师要 了他的头发,心脏则由德·维莱特伯爵保管。起先,德·维莱特伯爵将伏尔泰的 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随后,他又让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专门用来 安葬存放伏尔泰心脏的盒子。在墓碑上,德·维莱特伯爵让人刻下了这样两句话: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伏尔泰的墓志铭言简意赅,表达了德·维莱特伯爵和法国人民对伏尔泰的尊敬之 情,对他给予了准确的高度评价 卢梭:“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 卢梭去世后被埋葬在埃尔默农维勒镇的一个小岛—一波普里埃小岛之上,墓地正 面对着一座城堡
不得不接受脑震荡测试。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她居然给了观众一个微笑。然 后,甩甩头,她又站在了场上。李娜赛后回忆说,“第二次摔倒的时候还是挺重 的,有 2 秒钟我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全黑了。医生让我盯着他的手指移动,我 觉得好像在儿童医院,很搞笑。虽然摔倒两次,还是可以笑出来,我可能是唯一 可以做到这点的选手吧。” 2 小时 40 分钟的鏖战,不抛弃,不放弃,微笑的李娜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伴随 着漫天烟火的划过,李娜离梦想的澳网奖杯还是差了最后一步。她坐在黑暗中, 眼含泪水,心中的哀伤流露在眼睛里。她的眼眶,使劲抑制着泪水;她的嘴唇, 却清晰地说出:“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了,但我还是要说,明年再来……” 澳网,这个被李娜称为“福地”的地方,虽然没有让她收获冠军,却让她赢得了 掌声与尊重。人们铭记着她对于梦想的坚持,更有那困境中美丽的微笑——伤痛 时、失利后,那笑容从未消失,灿烂若墨尔本夜晚的烟花。正如网友“足夜思远” 所说:在澳大利亚的夜光里,她眼里闪过的光,这就是人生,娜不是一切遂愿, 但人生足够精彩。 ■热议锐评: 两次意外扭伤摔倒,李娜两次勇敢站起。微笑的李娜,这一次让我们领略了她的 勇敢、无畏、斗士之心,只是比赛用了最残酷的方式,才让我们看清了李娜那颗 跳动着的冠军的心。澳网,李娜用她的顽强和悲壮,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辉煌, 这是阿扎伦卡的冠军所无法比拟的。不是吗?听听李娜第一次摔倒,场内异口同 声的叹息声,再看看李娜第二次摔倒,她面对医师的爆笑桥段,令全场哄堂大笑 的场面,你能否认李娜已占据了所有球迷的心吗?上天依然是公平的,澳网给了 阿扎伦卡冠军,却让千千万万球迷的心归属于李娜。 斗士之心!这一刻你比胜利者更骄傲。(杨伊,腾讯体育) ■话题拓展: 中国“娜”,输掉比赛却赢得世界;缺憾的美;尊重她,与胜负无关;超越自己; 梦想的坚持;伟大的不只是冠军,还有坚持;含泪的微笑是最美;是磨难,让我 学会勇敢和承担;“娜”一种精神让人感动…… 名人墓地和墓志铭 伏尔泰:“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78 年 5 月最后的几天,伏尔泰就像一根快烧完的蜡烛,慢慢燃烧到根部直至 全部变为灰烬。 5 月 30 日,这位老人与世长辞。 1778 年 6 月 2 日,伏尔泰遗体的入葬仪式在塞里埃举行。人们将伏尔泰的遗体 安放在祭台板下,并在祭台板上题了几个简简单单的字:“A1778V”。药剂师要 了他的头发,心脏则由德·维莱特伯爵保管。起先,德·维莱特伯爵将伏尔泰的 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随后,他又让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专门用来 安葬存放伏尔泰心脏的盒子。在墓碑上,德·维莱特伯爵让人刻下了这样两句话: 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伏尔泰的墓志铭言简意赅,表达了德·维莱特伯爵和法国人民对伏尔泰的尊敬之 情,对他给予了准确的高度评价。 卢梭:“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和真理之人” 卢梭去世后被埋葬在埃尔默农维勒镇的一个小岛——波普里埃小岛之上,墓地正 面对着一座城堡
1794年10月11日,让·雅克·卢梭被移入先贤祠。在迁入先贤祠之前,他的 棺木被运到杜伊勒利宫的中央展出了好几天。 法国人为卢梭选择了精美的棺木:棺木外形被设计成建筑的模样。从正面看,雕 有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 征着卢梭的思想照亮了法兰西甚至是全世界。 华盛顿:“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华盛顿身后事早有交代:“我希望在家庭的范围内办丧事,不要出殡的队伍,不 要葬礼的演讲。”他的墓地就位于弗农山庄,于1831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面 红砖砌成的围墙和一扇门,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进门以后,墓前有两根石柱,铁栅门后便是石棺,他和夫人一左一右。在华盛顿 的墓碑上刻着以下铭文 从那永生的门向里看,我们便可以知道 是神的话语鼓舞人们彼此相爱 于是一切种族偏见便烟消云散 后来政府打算把华盛顿的墓地迁到国会,但是华盛顿的侄子婉言拒绝了:“留在 弗农山庄,更合叔叔的心愿。 济慈:“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在他坟墓前的墓碑上人们可以 看到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中, 埋葬着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 他曾在病榻上 因仇敌的权势和凶恶而满心愁苦。 他期望在自己的墓碑上, 镌刻这样一句话: “这儿长眠着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想通过这个墓志铭说明什么?很多人想解开其中的奧秘。 我国学者何兆武先生在他的《上学记》里写道,何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外籍 老师温德先生对济慈的墓志铭解释说,西方有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 在沙上。”潮水一来,名字被冲没了,人的一生一世就是这样。可是济慈要把名 字用水写,这就更彻底,一边写一边消失,不必等到海水来冲没。 我国学者吕六同先生说,济慈的墓志铭“是诗人说他的名字将很快被人遗忘的 自谦。后人曾反其意而用之,来表示对诗人夭亡的哀悼,说诗人的名字是用水写 的,它的每一滴都是为失去他而哭泣的人们的泪水”。这与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 的说法很相近。 而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飞白先生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说:“生命之水长 流不息,碑文的诗意暗示了诗人相信自己的作品将与水同存。” 叶芝:“骑士,莫止步!” 1948年9月,爱尔兰政府派海军巡洋舰把叶芝的遗体运回爱尔兰。政府迎接并 护送遗体到诗人儿时喜爱的老家斯莱戈郡的柳焰岭,叶芝的曾祖父任教区长所在 的教堂旁边。一切遵照诗人在长诗《本布尔山下》最后一节所表达的遗愿处理 在墓碑上刻有诗句 对生命,对死亡
1794 年 10 月 11 日,让·雅克·卢梭被移入先贤祠。在迁入先贤祠之前,他的 棺木被运到杜伊勒利宫的中央展出了好几天。 法国人为卢梭选择了精美的棺木:棺木外形被设计成建筑的模样。从正面看,雕 有一扇微微开启的门,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 征着卢梭的思想照亮了法兰西甚至是全世界。 华盛顿:“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华盛顿身后事早有交代:“我希望在家庭的范围内办丧事,不要出殡的队伍,不 要葬礼的演讲。”他的墓地就位于弗农山庄,于 1831 年建成。墓地外面有一面 红砖砌成的围墙和一扇门,门上写着:“此处安息着华盛顿将军。” 进门以后,墓前有两根石柱,铁栅门后便是石棺,他和夫人一左一右。在华盛顿 的墓碑上刻着以下铭文: 从那永生的门向里看,我们便可以知道, 是神的话语鼓舞人们彼此相爱。 于是一切种族偏见便烟消云散。 后来政府打算把华盛顿的墓地迁到国会,但是华盛顿的侄子婉言拒绝了:“留在 弗农山庄,更合叔叔的心愿。 ” 济慈:“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在他坟墓前的墓碑上人们可以 看到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中, 埋葬着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 他曾在病榻上, 因仇敌的权势和凶恶而满心愁苦。 他期望在自己的墓碑上, 镌刻这样一句话: “这儿长眠着一个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写的。” 济慈想通过这个墓志铭说明什么?很多人想解开其中的奥秘。 我国学者何兆武先生在他的《上学记》里写道,何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外籍 老师温德先生对济慈的墓志铭解释说,西方有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 在沙上。”潮水一来,名字被冲没了,人的一生一世就是这样。可是济慈要把名 字用水写,这就更彻底,一边写一边消失,不必等到海水来冲没。 我国学者吕六同先生说,济慈的墓志铭 “是诗人说他的名字将很快被人遗忘的 自谦。后人曾反其意而用之,来表示对诗人夭亡的哀悼,说诗人的名字是用水写 的,它的每一滴都是为失去他而哭泣的人们的泪水”。这与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 的说法很相近。 而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和评论家飞白先生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说:“生命之水长 流不息,碑文的诗意暗示了诗人相信自己的作品将与水同存。” 叶芝:“骑士,莫止步! ” 1948 年 9 月,爱尔兰政府派海军巡洋舰把叶芝的遗体运回爱尔兰。政府迎接并 护送遗体到诗人儿时喜爱的老家斯莱戈郡的柳焰岭,叶芝的曾祖父任教区长所在 的教堂旁边。一切遵照诗人在长诗《本布尔山下》最后一节所表达的遗愿处理, 在墓碑上刻有诗句: 对生命,对死亡
投以冷眼 骑士,莫止步 对这个墓志铭,傅浩在他的传记《叶芝》一书中写道:“这是一程完满人生之旅 的象征:勤勉一生而无悔的诗人安息在给他童年以欢乐、给他诗歌以灵感的故乡 的土壤之中,而他的灵魂依然驾着飞马珀伽索斯,超越生死,驰向永恒。 舒伯特:“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1828年10月,舒伯特带病前往艾森城凭吊海顿的陵墓。回到维也纳以后就病了 住在兄长费迪南家中。在病情日趋严重时,他仍坚持谱写乐曲。1828年11月 16日,医生诊断舒伯特患的是斑疹伤寒。19日下午3时,舒伯特告别人世,这 位艺术歌曲之王只活了31岁。 11月21日,舒伯特的葬礼在法尔教堂举行。他哥哥按照他的遗言,将其灵柩送 往威灵格墓地,葬在贝多芬的墓旁,与他一生敬仰的乐圣为邻。朋友们募捐为舒 伯特建立了墓碑,他的朋友、诗人格里尔帕采尔为舒伯特撰写了墓志铭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演员于是之 他是富于北京味和平民气质的人艺风格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被观众誉为“话剧 界的梅兰芳”。一代宗师。然而,他淡然一笑说“这是拿小人物开心”。他常说 句名言:“不可能大师满街走!”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胡同四合院里转悠的 介平民,甚至在听到记者唤自己“大师”时,两夜睡不安稳。 他担任八年的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他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荣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然而, 当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问于是之:“表演艺术家、演员,你中意哪一个?”他斩钉 截铁地回答:“演员。”在他递上的工作名片上,没有诸如“一级”、“院长” 之类的修饰语,只有普普通通的五个大字:“演员于是之”。 作为演员,于是之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紧接地气的角色,也创造了中国话剧艺术 个很难超越的高峰:《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茶馆》 中的王利发,《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太平湖》中的 老舍……他一生塑造的29个经典人物折服、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他说过 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 度,什么也掩盖不住……因此,热爱生活、爱憎分明很重要。”直至今日,人艺 人仍然喜欢引用他说的那句话:“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 演不好的。 人艺演员吕中回忆道:多年后和剧院的老师们谈起《太平湖》这个戏,看过的人 寥寥,却有一个故事一直被流传下来,说是当年在排练厅走戏,于是之从上场门 上来,走到台中间,然后转身往前走,一直走到台口,一句话没说,坐在底下看 的吕中等一干人,就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是何等的修为,无法亲见,却已经可以 在心里默默上演千百回。 而在排练场看着于是之的表演,宋丹丹脱口而出“太伟大了”,后来濮存昕问她 伟大在何处,宋丹丹的回答是“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使各种招数的时候,于是之 不用”。慢慢濮存昕才体会到了这种表演境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舞台上 生活,已经分不清是自己还是演员,进入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 这就是于是之。他作为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他作为艺术大师对戏的认真
投以冷眼, 骑士,莫止步! 对这个墓志铭,傅浩在他的传记《叶芝》一书中写道:“这是一程完满人生之旅 的象征:勤勉一生而无悔的诗人安息在给他童年以欢乐、给他诗歌以灵感的故乡 的土壤之中,而他的灵魂依然驾着飞马珀伽索斯,超越生死,驰向永恒。” 舒伯特:“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1828 年 10 月,舒伯特带病前往艾森城凭吊海顿的陵墓。回到维也纳以后就病了, 住在兄长费迪南家中。在病情日趋严重时,他仍坚持谱写乐曲。 1828 年 11 月 16 日,医生诊断舒伯特患的是斑疹伤寒。19 日下午 3 时,舒伯特告别人世,这 位艺术歌曲之王只活了 31 岁。 11 月 21 日,舒伯特的葬礼在法尔教堂举行。他哥哥按照他的遗言,将其灵柩送 往威灵格墓地,葬在贝多芬的墓旁,与他一生敬仰的乐圣为邻。朋友们募捐为舒 伯特建立了墓碑,他的朋友、诗人格里尔帕采尔为舒伯特撰写了墓志铭: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当人们来到这座墓前,请你脱帽致敬。 演员于是之 他是富于北京味和平民气质的人艺风格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他被观众誉为“话剧 界的梅兰芳”。一代宗师。然而,他淡然一笑说“这是拿小人物开心”。他常说 一句名言:“不可能大师满街走!”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在胡同四合院里转悠的一 介平民,甚至在听到记者唤自己“大师”时,两夜睡不安稳。 他担任八年的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他 1985 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06 年荣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9 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然而, 当戏剧评论家童道明问于是之:“表演艺术家、演员,你中意哪一个?”他斩钉 截铁地回答:“演员。”在他递上的工作名片上,没有诸如“一级”、“院长” 之类的修饰语,只有普普通通的五个大字:“演员于是之”。 作为演员,于是之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紧接地气的角色,也创造了中国话剧艺术一 个很难超越的高峰:《龙须沟》中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茶馆》 中的王利发,《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洋麻将》中的魏勒,《太平湖》中的 老舍……他一生塑造的 29 个经典人物折服、感动了一批又一批观众。他说过: “演员在台上一站,你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艺术水平以及对角色的创造程 度,什么也掩盖不住……因此,热爱生活、爱憎分明很重要。”直至今日,人艺 人仍然喜欢引用他说的那句话:“玩世不恭的演员,大约是连玩世不恭的角色也 演不好的。” 人艺演员吕中回忆道:多年后和剧院的老师们谈起《太平湖》这个戏,看过的人 寥寥,却有一个故事一直被流传下来,说是当年在排练厅走戏,于是之从上场门 上来,走到台中间,然后转身往前走,一直走到台口,一句话没说,坐在底下看 的吕中等一干人,就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是何等的修为,无法亲见,却已经可以 在心里默默上演千百回。 而在排练场看着于是之的表演,宋丹丹脱口而出“太伟大了”,后来濮存昕问她 伟大在何处,宋丹丹的回答是“所有人都在八仙过海使各种招数的时候,于是之 不用”。慢慢濮存昕才体会到了这种表演境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舞台上 生活,已经分不清是自己还是演员,进入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 这就是于是之。他作为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他作为艺术大师对戏的认真
谈到“敬业”,老舍之子舒乙说:“他敬业到什么程度,比如他晚上有戏,下午 就来剧院早早地化好装,躲在小旮旯里头,泡一壶茶,不说话,默戏去了,一直 到开幕。有戏的一天他基本上也不活动,都在准备着晚上演出。现在演员在这方 面和他差距非常大,经常是跳着蹦着就来了,说着唱着就上戏了。”“哪怕是演 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那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他念叨角 色、念叨台词。”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回忆说 但于是之的伟大并非只是演技。正如童道明评价的那样:“人的一生,能像他那 样精彩的演戏,精彩的做人,是非常罕见的。”剧作家郭启宏深有感触:“一个 新剧本,他不通读两遍,是绝不肯向作者提意见的。提意见的时候,他也从不在 原稿上修改,而是用铅笔做出标注。保护和尊重作者,到了这种地步。”而童道 明说:“于是之的长处是正直。他这种做人的方正真的让人吃惊,他能够做一些 事情让你非常佩服,然后承认自己做不到。所以你只好佩服他,仰望他,他的用 功、谦虚和善良。因为他不会掩饰自己,会得罪人,所以他有朋友也有敌人。他 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有文人气质、文人风骨的人。他不会拉关系,也不会讨好 别人。” 尽管钟爱表演和人艺,但于是之被升为第一副院长之后,也曾有过畏难情绪 后来组织上曾有意调他去文化部当副部长,被他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我管 个剧院都很吃力,文化部的事我管不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很实 事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对了就做对了,做不对自己还勇于承认。”顾威 于是之先生一生传奇。但晚年患病,饱受折磨 1992年7月16日,是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王利发。在此之前,于是之 演王利发已经超过400场,熟得不能再熟了。但那时候他患上腭部神经病已有两 年,嘴巴总像嚼口香糖一样不停地动。而且演岀的时候也开始忘词了。整场演出 下来,他说错了四处台词。这令他懊丧不已。 但是热情的观众并未在乎这些一一他们打出了“戏剧之魂”的横幅;他们穿上印 有“《茶馆》纪念演出”字样的白色圆领衫……于是之眼睛开始湿润,最后,那 个观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瘦弱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 底,颤巍巍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此时剧场楼上一位女孩儿突然用童声 回答道:“王掌柜!永别了 她的喊声牵动了几百个人的神经,像是一根无声的指挥棒发出了命令,一大群人 用真挚的泪雨为孩子的纯情协奏,压倒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于是之有些踉跄地 走回化妆间,险些撞在门上。舞台上幕布已合,只是台上的人不愿告别,台下的 人不忍离去。 而从那个时候起,他和无意识的生命流逝,抗争了整整17年。 2013年1月20日。人艺本轮上演《骆驼祥子》的最后一场。“今天大寒,于老 下午五点离世,今天也是最后一场,冥冥中老马谢幕!”谢幕时,祥子的主演于 震代表所有演员为于是之哀悼。中国话剧界一个时代的谢幕 “那一代的人艺演员真的是用生命在表演啊。”一位观众对记者感叹,“今天是 大寒,北京下了大雪,又看了人艺的最后一场《骆驼祥子》。我觉得老天都哭了 有些人和事,忘了就忘了;有些人和事,想忘也忘不了……” ■热议锐评: 演员,是门入心入命的职业。人们对一出戏和对一名演员的期待,是现今太多创 作者无法参透或不懂去寻觅的高远。戏剧,是将现实生活这一袭或浮夸或简朴的
谈到“敬业”,老舍之子舒乙说:“他敬业到什么程度,比如他晚上有戏,下午 就来剧院早早地化好装,躲在小旮旯里头,泡一壶茶,不说话,默戏去了,一直 到开幕。有戏的一天他基本上也不活动,都在准备着晚上演出。现在演员在这方 面和他差距非常大,经常是跳着蹦着就来了,说着唱着就上戏了。”“哪怕是演 了一辈子的王掌柜,他还一直在琢磨这个人物。那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他念叨角 色、念叨台词。”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回忆说。 但于是之的伟大并非只是演技。正如童道明评价的那样:“人的一生,能像他那 样精彩的演戏,精彩的做人,是非常罕见的。”剧作家郭启宏深有感触:“一个 新剧本,他不通读两遍,是绝不肯向作者提意见的。提意见的时候,他也从不在 原稿上修改,而是用铅笔做出标注。保护和尊重作者,到了这种地步。”而童道 明说:“于是之的长处是正直。他这种做人的方正真的让人吃惊,他能够做一些 事情让你非常佩服,然后承认自己做不到。所以你只好佩服他,仰望他,他的用 功、谦虚和善良。因为他不会掩饰自己,会得罪人,所以他有朋友也有敌人。他 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有文人气质、文人风骨的人。他不会拉关系,也不会讨好 别人。” “尽管钟爱表演和人艺,但于是之被升为第一副院长之后,也曾有过畏难情绪。 后来组织上曾有意调他去文化部当副部长,被他坚决拒绝了。理由是,‘我管一 个剧院都很吃力,文化部的事我管不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对自己很实 事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对了就做对了,做不对自己还勇于承认。”顾威 说。 于是之先生一生传奇。但晚年患病,饱受折磨。 1992 年 7 月 16 日,是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王利发。在此之前,于是之 演王利发已经超过 400 场,熟得不能再熟了。但那时候他患上腭部神经病已有两 年,嘴巴总像嚼口香糖一样不停地动。而且演出的时候也开始忘词了。整场演出 下来,他说错了四处台词。这令他懊丧不已。 但是热情的观众并未在乎这些——他们打出了“戏剧之魂”的横幅;他们穿上印 有“《茶馆》纪念演出”字样的白色圆领衫……于是之眼睛开始湿润,最后,那 个观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瘦弱身影,在舞台中央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 底,颤巍巍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此时剧场楼上一位女孩儿突然用童声 回答道:“王掌柜!永别了!” 她的喊声牵动了几百个人的神经,像是一根无声的指挥棒发出了命令,一大群人 用真挚的泪雨为孩子的纯情协奏,压倒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于是之有些踉跄地 走回化妆间,险些撞在门上。舞台上幕布已合,只是台上的人不愿告别,台下的 人不忍离去。 而从那个时候起,他和无意识的生命流逝,抗争了整整 17 年。 2013 年 1 月 20 日。人艺本轮上演《骆驼祥子》的最后一场。“今天大寒,于老 下午五点离世,今天也是最后一场,冥冥中老马谢幕!”谢幕时,祥子的主演于 震代表所有演员为于是之哀悼。中国话剧界一个时代的谢幕。 “那一代的人艺演员真的是用生命在表演啊。”一位观众对记者感叹,“今天是 大寒,北京下了大雪,又看了人艺的最后一场《骆驼祥子》。我觉得老天都哭了, 有些人和事,忘了就忘了;有些人和事,想忘也忘不了……” ■热议锐评: 演员,是门入心入命的职业。人们对一出戏和对一名演员的期待,是现今太多创 作者无法参透或不懂去寻觅的高远。戏剧,是将现实生活这一袭或浮夸或简朴的
外套缝合上最后一道针脚的工艺,非细密讲究、齐整紧实不行。创作者若非不晓 得匍匐在地的虔诚,是奢谈成就事业和感染人心的 斯人已去,感觉舞台上、内心里,忽然空出一大片白茫茫的虚无。我想,此刻 我们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夜,拿出他的作品,看一遍,卸 下所有对眼下戏剧的奢望和鄙夷,抛开一切对评论和话语权的欲望,单纯地体验 一种朴素的审美和付出。它们是:《龙须沟、《骆驼祥子》、《名优之死》、《茶 馆》、《洋麻将》……他们是程疯子、老马、左宝奎、王掌柜、魏勒……他们都 是,于是之。(吕彦妮,《京华时报》) ■话题拓展: 谢幕;艺术人生;精彩的演戏,精彩的做人;大师风范;戏骨与风骨;敬业与热 爱;对职业的尊重和自豪;境界:人格的魅力;忘记与永恒… 像珊瑚虫一样活着 据海洋生物学家介绍,珊瑚虫是一种很小的海洋生物,它们用自己的骨骼和遗骸 堆积岀土地。珊瑚虫积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就成为硕大的珊瑚礁石和 珊瑚岛了。珊瑚礁能供人居住,珊瑚虫的遗骨坚硬,可以开采,当作砖石或者烧 制石灰。珊瑚虫的骨骼也可制作工艺品,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珊瑚虫很弱小,只有颗粒大小。为了在广阔的海洋中生存下去,珊瑚虫必须要互 相紧紧地团结起来,抱成一团,依靠集体的力量,使自己生存下来。它们的子孙, 就在父辈的遗骸中,继续繁衍生息。如果珊瑚虫脱离了集体,将很快地被海浪卷 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珊瑚虫看似纤弱,但是,它们的集体力量却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凝聚成一个坚 如磐石的岛礁,不能不说,这是珊瑚虫的智慧和聪明。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漫漫尘世间,总是显得形单影只,像一叶扁舟,随时就有 可能被大浪掀翻。如果融合在一个团队中,就能够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像珊瑚 虫一样,你加我我加你,紧紧地团结起来,就是一种强大和无畏。 团结是一种力量,团结是一种信心,团结是一种强大。人生中,可怕的不是自己 的弱小,可怕的是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像珊瑚虫一样,哪怕自己再弱小,大家只 要抱成团,同呼吸,共命运,就能成为汪洋中一块巨大的打不垮、摧不烂的礁石。 胡适的豁达与固执 1921年,梁启超将自己所著的《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作序。胡适写了一篇 长文,文章中赞扬了梁氏对墨子研究的贡献,然后直率地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梁启超阅读之后有些不快,在统排书稿时,故意把胡适写的序放在末尾,而把自 己反驳的文章放在书前。 对梁启超的这种孩子气的做法,胡适没有计较,反而一笑置之,并在日记里这样 评价和梁启超之间的这次学术交锋:“这都表示他的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 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 寥寥数语,却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胡适对长者的一种尊重,因为梁启超比他大18 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标示了胡适做人的理念,那就是豁达。 在人际交往中,豁达可以使一个人保持心灵的宁静,让别人生产安全感,更容易 获得良好的口碑,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这正是一代大师胡适性情中迷人的一面 胡适也有固执的时候。1929年,他的族叔胡近仁在上海开了一家“程裕新茶 号”,生意一直不太景气。有人建议胡近仁利用胡适的名气来做广告,于是,他
外套缝合上最后一道针脚的工艺,非细密讲究、齐整紧实不行。创作者若非不晓 得匍匐在地的虔诚,是奢谈成就事业和感染人心的。 斯人已去,感觉舞台上、内心里,忽然空出一大片白茫茫的虚无。我想,此刻, 我们能为他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安静的夜,拿出他的作品,看一遍,卸 下所有对眼下戏剧的奢望和鄙夷,抛开一切对评论和话语权的欲望,单纯地体验 一种朴素的审美和付出。它们是:《龙须沟、《骆驼祥子》、《名优之死》、《茶 馆》、《洋麻将》……他们是程疯子、老马、左宝奎、王掌柜、魏勒……他们都 是,于是之。(吕彦妮,《京华时报》) ■话题拓展: 谢幕;艺术人生;精彩的演戏,精彩的做人;大师风范;戏骨与风骨;敬业与热 爱;对职业的尊重和自豪;境界;人格的魅力;忘记与永恒…… 像珊瑚虫一样活着 据海洋生物学家介绍,珊瑚虫是一种很小的海洋生物,它们用自己的骨骼和遗骸 堆积出土地。珊瑚虫积沙成塔,由小到大,年深月久,就成为硕大的珊瑚礁石和 珊瑚岛了。珊瑚礁能供人居住,珊瑚虫的遗骨坚硬,可以开采,当作砖石或者烧 制石灰。珊瑚虫的骨骼也可制作工艺品,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珊瑚虫很弱小,只有颗粒大小。为了在广阔的海洋中生存下去,珊瑚虫必须要互 相紧紧地团结起来,抱成一团,依靠集体的力量,使自己生存下来。它们的子孙, 就在父辈的遗骸中,继续繁衍生息。如果珊瑚虫脱离了集体,将很快地被海浪卷 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珊瑚虫看似纤弱,但是,它们的集体力量却非常强大,强大到可以凝聚成一个坚 如磐石的岛礁,不能不说,这是珊瑚虫的智慧和聪明。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漫漫尘世间,总是显得形单影只,像一叶扁舟,随时就有 可能被大浪掀翻。如果融合在一个团队中,就能够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像珊瑚 虫一样,你加我我加你,紧紧地团结起来,就是一种强大和无畏。 团结是一种力量,团结是一种信心,团结是一种强大。人生中,可怕的不是自己 的弱小,可怕的是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像珊瑚虫一样,哪怕自己再弱小,大家只 要抱成团,同呼吸,共命运,就能成为汪洋中一块巨大的打不垮、摧不烂的礁石。 胡适的豁达与固执 1921 年,梁启超将自己所著的《墨经校释》四卷送请胡适作序。胡适写了一篇 长文,文章中赞扬了梁氏对墨子研究的贡献,然后直率地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 梁启超阅读之后有些不快,在统排书稿时,故意把胡适写的序放在末尾,而把自 己反驳的文章放在书前。 对梁启超的这种孩子气的做法,胡适没有计较,反而一笑置之,并在日记里这样 评价和梁启超之间的这次学术交锋:“这都表示他的天真烂漫,全无掩饰,不是 他的短处,正是可爱之处。” 寥寥数语,却让人充分感受到了胡适对长者的一种尊重,因为梁启超比他大 18 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标示了胡适做人的理念,那就是豁达。 在人际交往中,豁达可以使一个人保持心灵的宁静,让别人生产安全感,更容易 获得良好的口碑,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这正是一代大师胡适性情中迷人的一面。 胡适也有固执的时候。1929 年,他的族叔胡近仁在上海开了一家“程裕新茶 号”,生意一直不太景气。有人建议胡近仁利用胡适的名气来做广告,于是,他
将自己所卖的茶叶定名为“胡博士茶”,并拟定了一则广告寄给胡适过目,里面 说胡适早年服用过此茶,于是“沉疴遂得痊愈”,还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 文学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等,希望胡适“友情出演”。 出乎胡近仁意料的是,胡适断然拒绝了为其做广告的要求,回信说广告“措词甚 俗气、小气”,所谓“沉疴遂得痊愈”是骗人的话等等。在他看来,族叔如果有 困难,他大可以伸手进行援助,但以假广告损害他人,以个人的人格操守为代价, 则是断然行不通的。 胡适的固执并不是一种自私,而是因为对方的要求超出了自己做人的底线。在人 际交往中,豁达固然重要,但这样的有所不为,同样值得大家的尊重和理解 懂得 曹聚仁与鲁迅曾有过这样的对话:“为您写传我肯定不是最适当的人,因为我不 姓许。”鲁迅听后哈哈大笑:“就凭你这句话,你是懂得我的人。 一句“你是懂得我的人”,可看出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就是这位自称“不是最 适当的人”,于1956年在香港写成并出版了《鲁迅评传》。 在民国历史上,像曹聚仁与鲁迅之间这样互相“懂得”的人,还有很多。 1939年夏,19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遍的《沈从文小说选》,顺利考入西 南联大中文系。关于个中缘由,他后来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好像命中注定要 当沈从文先生的学生…”从此以后,汪曾祺就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上文 坛,而后成为“京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他是最懂沈从文的人,在行军过程中,只带了沈从文的书,只想听这个人说话。 而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 好 丰子恺崇拜李叔同,两人的师徒之情天高地厚。1918年李叔同出家做了和尚 而为了回报恩师对他的培育和引领,丰子恺用自己的画笔、46年的时间和一段 坎坷艰危的道路,实现了一个宏大的誓愿,这就是直到现在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六集《护生画集》。丰子恺懂得李叔同。所以,有生死之约,一个写,一个画, 后来李叔同仙逝,剩下的一个,继续画 国学大师陈寅恪晩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予学生蒋天枢。这被 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蒋天枢是懂得陈寅恪的人,他也 值得这种信赖。1958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 恪,69岁,师生关系,无党派……”这在当时来说,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文人之间的“懂得”是一种千古知己的情怀,是一种“斯世同怀视之”的默契, 如清风之于明月,虽无形,却自有一股清辉耀人寰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能懂得别人是一种境界! 梁启超的答案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 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 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任公自己给出的答案,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他 说但凡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数理化、史地、国文、英语,乃至哲学、文学、农 工商等等,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要成一个人,总要具备三达德一一智 仁、勇,实现了的状态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无论是教育家 教育学生,还是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皆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将自己所卖的茶叶定名为“胡博士茶”,并拟定了一则广告寄给胡适过目,里面 说胡适早年服用过此茶,于是“沉疴遂得痊愈”,还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 文学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等,希望胡适“友情出演”。 出乎胡近仁意料的是,胡适断然拒绝了为其做广告的要求,回信说广告“措词甚 俗气、小气”,所谓“沉疴遂得痊愈”是骗人的话等等。在他看来,族叔如果有 困难,他大可以伸手进行援助,但以假广告损害他人,以个人的人格操守为代价, 则是断然行不通的。 胡适的固执并不是一种自私,而是因为对方的要求超出了自己做人的底线。在人 际交往中,豁达固然重要,但这样的有所不为,同样值得大家的尊重和理解。 懂得 曹聚仁与鲁迅曾有过这样的对话:“为您写传我肯定不是最适当的人,因为我不 姓许。”鲁迅听后哈哈大笑:“就凭你这句话,你是懂得我的人。” 一句“你是懂得我的人”,可看出两人非同一般的关系。就是这位自称“不是最 适当的人”,于 1956 年在香港写成并出版了《鲁迅评传》。 在民国历史上,像曹聚仁与鲁迅之间这样互相“懂得”的人,还有很多。 1939 年夏,19 岁的汪曾祺怀揣着已读了多遍的《沈从文小说选》,顺利考入西 南联大中文系。关于个中缘由,他后来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好像命中注定要 当沈从文先生的学生……”从此以后,汪曾祺就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上文 坛,而后成为“京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他是最懂沈从文的人,在行军过程中,只带了沈从文的书,只想听这个人说话。 而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 好。” 丰子恺崇拜李叔同,两人的师徒之情天高地厚。1918 年李叔同出家做了和尚, 而为了回报恩师对他的培育和引领,丰子恺用自己的画笔、46 年的时间和一段 坎坷艰危的道路,实现了一个宏大的誓愿,这就是直到现在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六集《护生画集》。丰子恺懂得李叔同。所以,有生死之约,一个写,一个画, 后来李叔同仙逝,剩下的一个,继续画。 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在病榻上将编定的著作整理出版全权授予学生蒋天枢。这被 后辈学人视为他一生学问事业的“性命之托”。蒋天枢是懂得陈寅恪的人,他也 值得这种信赖。1958 年,他在其履历表“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写道:“陈寅 恪,69 岁,师生关系,无党派……”这在当时来说,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文人之间的“懂得”是一种千古知己的情怀,是一种“斯世同怀视之”的默契, 如清风之于明月,虽无形,却自有一股清辉耀人寰。 有人懂得是一种幸福,能懂得别人是一种境界! 梁启超的答案 1922 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 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 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任公自己给出的答案,求学问为的是学做人。他 说但凡一个人在学校里所学,数理化、史地、国文、英语,乃至哲学、文学、农 工商等等,皆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要成一个人,总要具备三达德——智、 仁、勇,实现了的状态便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无论是教育家 教育学生,还是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皆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事实上,梁启超亦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他虽然疲于政治、忙于学术,却时时 关爱着自己的九个儿女。他关心孩子的身体,关注他们的思想,留意他们的职业, 更为他们筹划未来,奠定立身之本。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公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 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 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贡献。我 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 最大毒菌。生当现在的中国人,悲观的资料太多了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梁启超堪称是一位极为负责任的父亲,他并不为子女展示虚幻的未来,他告诉他 们生而为人的忧思与世界的混乱,要他们以德性涵养的功夫和理性的训练去行 动。而且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够获得内在的快乐,这颇有以无生的彻悟做有 生事业的味道。他像苏格拉底一样,训练年轻人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力杰出 或成为“成功者”,而是启发他们的尊崇和节制,学习和创造,同时又不乏生之 乐趣 这是一个元气淋漓的父亲,一心想让孩子们实现健旺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拥有一种豁达的态度;而儿女们此后的人生也分明投射着父亲谆谆以求的影 子。卡莱尔曾说即将到来的时代已孕育在业已到来的时代之中。那么,一个孩子 可见的未来,恐怕也孕育在父亲(包括母亲)的决定和形塑之中。在业已过去和 正在行进的时代里,政治诡谲和消费至上的轰鸣,让人们忘记了身边这种安静而 持久的力量。父母们被大潮席卷,把本该自己担承的一部分责任,扔给了大大小 小的机构,忘记了社会只是我们生活的居所,却并非生活本身。 余英时先生认为现代中国最流行的错误观念之一便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政治 变迁上一一无论是革命式的或是改良式的。是该放下对行政(政治)力量无限信 任的时候了。一方面要努力争进,争取更合理和文明的制度:一方面是退,退回 到最小的单位一一父母与子女。退而结网,自我教育和教育儿女,各自成为一种 不惑不忧不惧的人。在时髦概念充斥的今天,这样一种朴素的观念,有可能是现 在和未来的链接点之一。而从历史的观点看,这种退或许才是最大的进取。 法国人的自我检错法 刚到法国时,去朋友家做客,吃饭时朋友8岁的孩子用一小块面包逗小狗玩,狗 跳起来撞翻了他手中的盘子,盘子碎成几块。男孩对父母说:“你们看见了,是 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母亲说盘子确实是小狗撞翻的,可是你有没有 错?男孩大叫:“是小狗的错,不是我的错。”父亲过来叫男孩离开餐桌到他自 己的房间里,要他好好想想自己究竟有没有错。几分钟后男孩走出房间说:“小 狗有错,我也有错,我不该在吃饭时逗小狗,这是你们多次对我说过的。”父亲 笑了:“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收拾餐桌,并拿出零用钱赔这只 盘子。”男孩同意了。 我在法语学院读书时,每个星期四晚上有课,下课后必须跑步赶地铁回家,否则 就得在车站空等一个小时。某天晚上赶到地铁站,见车已进站。我急忙在打票机 上打了票并且清楚地听到“咔嚓”一声。车到终点站时遇上査票员,我取出车票 来顿时傻了眼,刚才那台打票机并没有在我的车票上留下任何印记。查票员不容 辩解便对我以逃票处置,罚款150法郎,我大喊冤枉,因为我确实打了票,一定
事实上,梁启超亦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他虽然疲于政治、忙于学术,却时时 关爱着自己的九个儿女。他关心孩子的身体,关注他们的思想,留意他们的职业, 更为他们筹划未来,奠定立身之本。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公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 在想他作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馁,尽自己能 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贡献。我 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 最大毒菌。生当现在的中国人,悲观的资料太多了。”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 梁启超堪称是一位极为负责任的父亲,他并不为子女展示虚幻的未来,他告诉他 们生而为人的忧思与世界的混乱,要他们以德性涵养的功夫和理性的训练去行 动。而且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够获得内在的快乐,这颇有以无生的彻悟做有 生事业的味道。他像苏格拉底一样,训练年轻人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力杰出 或成为“成功者”,而是启发他们的尊崇和节制,学习和创造,同时又不乏生之 乐趣。 这是一个元气淋漓的父亲,一心想让孩子们实现健旺的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拥有一种豁达的态度;而儿女们此后的人生也分明投射着父亲谆谆以求的影 子。卡莱尔曾说即将到来的时代已孕育在业已到来的时代之中。那么,一个孩子 可见的未来,恐怕也孕育在父亲(包括母亲)的决定和形塑之中。在业已过去和 正在行进的时代里,政治诡谲和消费至上的轰鸣,让人们忘记了身边这种安静而 持久的力量。父母们被大潮席卷,把本该自己担承的一部分责任,扔给了大大小 小的机构,忘记了社会只是我们生活的居所,却并非生活本身。 余英时先生认为现代中国最流行的错误观念之一便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政治 变迁上——无论是革命式的或是改良式的。是该放下对行政(政治)力量无限信 任的时候了。一方面要努力争进,争取更合理和文明的制度;一方面是退,退回 到最小的单位——父母与子女。退而结网,自我教育和教育儿女,各自成为一种 不惑不忧不惧的人。在时髦概念充斥的今天,这样一种朴素的观念,有可能是现 在和未来的链接点之一。而从历史的观点看,这种退或许才是最大的进取。 法国人的自我检错法 刚到法国时,去朋友家做客,吃饭时朋友 8 岁的孩子用一小块面包逗小狗玩,狗 跳起来撞翻了他手中的盘子,盘子碎成几块。男孩对父母说:“你们看见了,是 小狗打碎了盘子,不是我的错。”母亲说盘子确实是小狗撞翻的,可是你有没有 错?男孩大叫:“是小狗的错,不是我的错。”父亲过来叫男孩离开餐桌到他自 己的房间里,要他好好想想自己究竟有没有错。几分钟后男孩走出房间说:“小 狗有错,我也有错,我不该在吃饭时逗小狗,这是你们多次对我说过的。”父亲 笑了:“那么今天你就该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收拾餐桌,并拿出零用钱赔这只 盘子。”男孩同意了。 我在法语学院读书时,每个星期四晚上有课,下课后必须跑步赶地铁回家,否则 就得在车站空等一个小时。某天晚上赶到地铁站,见车已进站。我急忙在打票机 上打了票并且清楚地听到“咔嚓”一声。车到终点站时遇上查票员,我取出车票 来顿时傻了眼,刚才那台打票机并没有在我的车票上留下任何印记。查票员不容 辩解便对我以逃票处置,罚款 150 法郎,我大喊冤枉,因为我确实打了票,一定
是打票机出了故障。査票员打电话询问那个车站,结果不出我所料,有一台打票 机的油墨干了。可是査票员对我说:“打票机坏了是车站的责任,但您该问问自 己有没有责任。”我说奇怪我有什么责任?我只是为了赶车打票后没多看一眼而 已。査票员说这就是您的错,因为站台上有四台打票机,而另外三台是正常的, 当时您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错误,但是现在您必须为这个小小的错误付出代价一 罚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同学去爬山,见山顶上有一座异常豪华的城堡,城堡的 大门敞开着,受好奇心驱使,我们一行人便走进了属于城堡的花园,这时整座城 堡警铃声大作,一些法国军人冲过来将我们团团包围,我们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件 并不许离开城堡。我和大伙一起表示抗议,理由是我们不知道这儿属于军事区域, 也没有看到城堡外面那块“闲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一个士兵说:“那块牌子己 经挂了很多年,也许以后应该换块看上去更醒目的,但是请问你们各位有没有错 并不是所有上山的人都会闯进城堡来的。”于是我们几个被“囚禁”了一个多小 时,直至查清了每个人的身份后才被允许下山。 搬入新的宿舍楼后我安装了电话,第一个月的账单来了,我发现多列出一栏租电 话机的费用19法郎,而我并没有租机。我拿着账单找到了电话局营业室,接待 我的女职员说也许是往电脑里输入数字的工作人员疏忽了,打错了房间号码。我 学着法国人的样子问这位女职员:“作为用户我们只有权与营业室联系,无法找 到那个出错的人,请问您和营业室有没有错呢?”几天后我又收到营业室的一封 信,代表电话局向我道歉,同时减少我的部分电话费作为对我无故跑了一趟电话 局的赔偿,并承认营业室的工作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法国很少听到诸如学生因考试迟到而抱怨天气或堵车,也没有见过谁不小心踩 上了狗屎而责怪邻居为什么在这儿遛狗。法国人认为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再去强调 客观已于事无补,而这时扪心自问有没有错则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旅法 多年,从未见过法国人在公共场合吵架,看来这个民族长期奉行的自我检错习惯, 真不啻为一种润滑剂,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际交往中的摩擦 医院的另一种功能 那天黄昏,我去普林斯顿大学的附属医院。它在普林斯顿老镇的西头,很新的 幢大楼。门口的一条防腐木长椅上,坐着一个戴黑礼帽的老太太,旁边放着一个 轮椅,一个身穿白衣、脖子上吊着听诊器的男医生,正躬身向老太太说着什么。 起初以为是真人,走近一看,原来是雕塑,心想医院门前有这样别致的雕塑,真 不多见。 走进医院,走廊蜿蜒,通向各个诊室和病房。让我叹为观止的是,两边的墙壁上, 竟然挂满了一个个画框,镜框里面装裱着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而且全部是真品。 在有些医院里,倒是常见一些印刷品的宣传画,也有挂几幅美术作品的,甚至是 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但都是复制品,纯粹作为装饰点缀用的,而这里却像是 个美术展览的画廊。也许是少见多怪,我还真没有见过一家医院的走廊里,满 满当当地陈列着如此丰富的画作。 我凑近观看,每幅画作下面或旁边,都有一方小纸卡,写着作者的名字,都是一 些陌生的名字。这些画作和那些美术馆里见到的名画相比,显得稚嫩,甚至差距 天壤。但再仔细一看,纸卡上还有一行小字,是对作者简单的介绍,才忽然醒悟, 原来这些画全都是残障人的作品。小字介绍了他们的病情,或小儿麻痹,或先天 脑残,有的已经治愈,有的尚在治疗中,有的则是无法根治。无论哪一个人,他
是打票机出了故障。查票员打电话询问那个车站,结果不出我所料,有一台打票 机的油墨干了。可是查票员对我说:“打票机坏了是车站的责任,但您该问问自 己有没有责任。”我说奇怪我有什么责任?我只是为了赶车打票后没多看一眼而 已。查票员说这就是您的错,因为站台上有四台打票机,而另外三台是正常的, 当时您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错误,但是现在您必须为这个小小的错误付出代价—— 罚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与同学去爬山,见山顶上有一座异常豪华的城堡,城堡的 大门敞开着,受好奇心驱使,我们一行人便走进了属于城堡的花园,这时整座城 堡警铃声大作,一些法国军人冲过来将我们团团包围,我们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件 并不许离开城堡。我和大伙一起表示抗议,理由是我们不知道这儿属于军事区域, 也没有看到城堡外面那块“闲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一个士兵说:“那块牌子已 经挂了很多年,也许以后应该换块看上去更醒目的,但是请问你们各位有没有错, 并不是所有上山的人都会闯进城堡来的。”于是我们几个被“囚禁”了一个多小 时,直至查清了每个人的身份后才被允许下山。 搬入新的宿舍楼后我安装了电话,第一个月的账单来了,我发现多列出一栏租电 话机的费用 19 法郎,而我并没有租机。我拿着账单找到了电话局营业室,接待 我的女职员说也许是往电脑里输入数字的工作人员疏忽了,打错了房间号码。我 学着法国人的样子问这位女职员:“作为用户我们只有权与营业室联系,无法找 到那个出错的人,请问您和营业室有没有错呢?”几天后我又收到营业室的一封 信,代表电话局向我道歉,同时减少我的部分电话费作为对我无故跑了一趟电话 局的赔偿,并承认营业室的工作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法国很少听到诸如学生因考试迟到而抱怨天气或堵车,也没有见过谁不小心踩 上了狗屎而责怪邻居为什么在这儿遛狗。法国人认为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再去强调 客观已于事无补,而这时扪心自问有没有错则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旅法 多年,从未见过法国人在公共场合吵架,看来这个民族长期奉行的自我检错习惯, 真不啻为一种润滑剂,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际交往中的摩擦。 医院的另一种功能 那天黄昏,我去普林斯顿大学的附属医院。它在普林斯顿老镇的西头,很新的一 幢大楼。门口的一条防腐木长椅上,坐着一个戴黑礼帽的老太太,旁边放着一个 轮椅,一个身穿白衣、脖子上吊着听诊器的男医生,正躬身向老太太说着什么。 起初以为是真人,走近一看,原来是雕塑,心想医院门前有这样别致的雕塑,真 不多见。 走进医院,走廊蜿蜒,通向各个诊室和病房。让我叹为观止的是,两边的墙壁上, 竟然挂满了一个个画框,镜框里面装裱着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而且全部是真品。 在有些医院里,倒是常见一些印刷品的宣传画,也有挂几幅美术作品的,甚至是 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但都是复制品,纯粹作为装饰点缀用的,而这里却像是 一个美术展览的画廊。也许是少见多怪,我还真没有见过一家医院的走廊里,满 满当当地陈列着如此丰富的画作。 我凑近观看,每幅画作下面或旁边,都有一方小纸卡,写着作者的名字,都是一 些陌生的名字。这些画作和那些美术馆里见到的名画相比,显得稚嫩,甚至差距 天壤。但再仔细一看,纸卡上还有一行小字,是对作者简单的介绍,才忽然醒悟, 原来这些画全都是残障人的作品。小字介绍了他们的病情,或小儿麻痹,或先天 脑残,有的已经治愈,有的尚在治疗中,有的则是无法根治。无论哪一个人,他
们在绘画方面所呈现的天赋,都与常人无异;而且,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 世界的关注、对于未来的向往,更是和我们常人一样,所有的感情,或细腻,或 奔放,或抽象,或形象,墨渍水晕,色彩淋漓,渲染在我的面前,使我仿佛能够 触摸到他们怦怦跳动的心。 我不由得一阵愧疚,为刚才以为和那些名画有天壤之别的感觉。眼前的这些画作 所表现的心情与情感,岂是那些名画所能比的?它们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存在 的另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别具特色,并不因为作者残障而逊色,相反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头,那些色彩、线条、画面和意境,因此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魅力和震撼 力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为这些残障者的画作专门提供展览,和他们的心思是相 同的。如果说那些画作体现的是自身的意志和才华,那么,医院体现的则是爱心 和责任。关于医院,这一点对残障者,是和对患者救死扶伤同等重要的承担和意 义。特别是我知道这里陈列的所有画作,一部分是作者的捐赠,其余的都是医院 出资购买的。实在没有想到医院居然还有这样的功能,对于医院这样富有艺术眼 光和气质的善举,我心里充满敬意,联想到门外那别出心裁的雕塑,便觉得一点 儿也不意外了。 于是,我更加仔细地观看起每一幅画作:那些油画、水彩、水粉、剪贴、雕塑, 特别是一幅大提琴手和海上风景的水彩画,还有用各种材料组装起的一只如我们 的凤凰一样的神鸟浮雕,一幅用各种树叶拼贴成一个可爱小姑娘的艳丽拼贴画, 实在比我们常人还要手巧、有才华。真的,我们并不比他们强到哪儿去,甚至不 如他们 走出医院,满天繁星怒放在头顶瓦蓝的天空。初秋的普林斯顿,因有这样的医院, 有这样的画作,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并不是每天夜晚的天空都会出现星星, 这样不期而遇的情景,是我的缘分,也是我的福分。 见美思齐 跟一位书法家学书法。看他为我示范写那个“女”字。他运笔自如,行云流水, 信手而书的“女”字令人赏心悦目。为了给我讲清方块字的字形特点,他用毛笔 笔尖将“女”字外围的五个点连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五边形。他为我讲圆融,讲 方正,讲软软的毛笔如何与软软的宣纸“较劲”。他说:“在我眼里,汉字是有 生命的。就说这个女字,写它的时候,我总是想到自己最在意的女人一一母亲, 妻子,女儿。想她们在好山好水间盘坐的样子。想着想着,这个字就活了。想不 写好它都没有办法啊!” 我由衷赞道:“您说的真好!” 他说:“其实,汉字本身就生得美,把它写难看,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有 人偏偏知难而进,挖空心思地把汉字往难看里写,他们以为这样省力,殊不知, 有一种叫做‘违逆’的破坏往往需要动用更大的蛮劲!在我看来,把字写好,是 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赚的事。我常说,写一手好字,有‘三受用’。首先 是字受用一一让字待得舒服些,这很重要,你看这个女字,若是写好了,多么顺 眼,多么俏丽!它美美地坐在纸上,简约,但不简单;其次是写字的人受用 字写得好看,本身就是对写字人的一种最髙奖赏;最后是看字的人受用一一说出 来你可能不信,第一回见到柳公权的书法真迹,我被准许用指头直接触摸字迹, 我一下子晕了头,手也发起抖来……写一手好字,对字、对己、对人都是一种莫 大的安慰与鼓舞。字是你灵魂的活画像,字如其人,字如其面,字如其心
们在绘画方面所呈现的天赋,都与常人无异;而且,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 世界的关注、对于未来的向往,更是和我们常人一样,所有的感情,或细腻,或 奔放,或抽象,或形象,墨渍水晕,色彩淋漓,渲染在我的面前,使我仿佛能够 触摸到他们怦怦跳动的心。 我不由得一阵愧疚,为刚才以为和那些名画有天壤之别的感觉。眼前的这些画作 所表现的心情与情感,岂是那些名画所能比的?它们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存在 的另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别具特色,并不因为作者残障而逊色,相反别有一番滋 味在心头,那些色彩、线条、画面和意境,因此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魅力和震撼 力。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医院,为这些残障者的画作专门提供展览,和他们的心思是相 同的。如果说那些画作体现的是自身的意志和才华,那么,医院体现的则是爱心 和责任。关于医院,这一点对残障者,是和对患者救死扶伤同等重要的承担和意 义。特别是我知道这里陈列的所有画作,一部分是作者的捐赠,其余的都是医院 出资购买的。实在没有想到医院居然还有这样的功能,对于医院这样富有艺术眼 光和气质的善举,我心里充满敬意,联想到门外那别出心裁的雕塑,便觉得一点 儿也不意外了。 于是,我更加仔细地观看起每一幅画作:那些油画、水彩、水粉、剪贴、雕塑, 特别是一幅大提琴手和海上风景的水彩画,还有用各种材料组装起的一只如我们 的凤凰一样的神鸟浮雕,一幅用各种树叶拼贴成一个可爱小姑娘的艳丽拼贴画, 实在比我们常人还要手巧、有才华。真的,我们并不比他们强到哪儿去,甚至不 如他们。 走出医院,满天繁星怒放在头顶瓦蓝的天空。初秋的普林斯顿,因有这样的医院, 有这样的画作,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并不是每天夜晚的天空都会出现星星, 这样不期而遇的情景,是我的缘分,也是我的福分。 见美思齐 跟一位书法家学书法。看他为我示范写那个“女”字。他运笔自如,行云流水, 信手而书的“女”字令人赏心悦目。为了给我讲清方块字的字形特点,他用毛笔 笔尖将“女”字外围的五个点连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五边形。他为我讲圆融,讲 方正,讲软软的毛笔如何与软软的宣纸“较劲”。他说:“在我眼里,汉字是有 生命的。就说这个女字,写它的时候,我总是想到自己最在意的女人——母亲, 妻子,女儿。想她们在好山好水间盘坐的样子。想着想着,这个字就活了。想不 写好它都没有办法啊!” 我由衷赞道:“您说的真好!” 他说:“其实,汉字本身就生得美,把它写难看,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有 人偏偏知难而进,挖空心思地把汉字往难看里写,他们以为这样省力,殊不知, 有一种叫做‘违逆’的破坏往往需要动用更大的蛮劲!在我看来,把字写好,是 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赚的事。我常说,写一手好字,有‘三受用’。首先 是字受用——让字待得舒服些,这很重要,你看这个女字,若是写好了,多么顺 眼,多么俏丽!它美美地坐在纸上,简约,但不简单;其次是写字的人受用—— 字写得好看,本身就是对写字人的一种最高奖赏;最后是看字的人受用——说出 来你可能不信,第一回见到柳公权的书法真迹,我被准许用指头直接触摸字迹, 我一下子晕了头,手也发起抖来……写一手好字,对字、对己、对人都是一种莫 大的安慰与鼓舞。字是你灵魂的活画像,字如其人,字如其面,字如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