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 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 (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 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 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 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 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 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 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 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3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 歌的整体情境。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 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3、常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 或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艺术手法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 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篇章结构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 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 4、常见的情感、主旨 (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 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更多的常见术语归类见下表: 归类具体表述举例 忧国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伤时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 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 (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 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 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 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 上青天”中的“白鹭” “青天”)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 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 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 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 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3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 歌的整体情境。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 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3、常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或 艺术手法 或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 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 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 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 4、常见的情感、主旨 (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 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更多的常见术语归类见下表: 归类 具体表述 举例 忧国 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杜牧《过华清宫》 杜甫《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杜甫《登楼》 担忧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建功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 报国山河沦丧的痛苦 愁滋味》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屈原《涉江》 羁旅愁思 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思乡 生死两茫茫》 怀人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活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杂感告慰平生的喜悦 有》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叹 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感怀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 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 词语 5、常见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 畅、笔调婉约 具体解说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 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 担忧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登楼》 杜甫《兵车行》 建功 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 情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 少年不识 愁滋味》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屈原《涉江》 思乡 怀人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 年生死两茫茫》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 捣衣声) 生活 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 叹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 有》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 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送别 感怀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④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 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等等 词语 5、常见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 畅、笔调婉约…… 具体解说: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 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 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 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 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李商 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 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 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 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 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 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岀芙蓉,天然去雕饰”。 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 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具体说来, 可分为三步: 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①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 ②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 能为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③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 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④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 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 2、审题要细化。 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 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还是只涉 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 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 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 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 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平淡首推陶渊明。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李商 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比如《钱 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不绕弯子, 一语道破,一语中的。 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 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 的词。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 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 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具体说来, 可分为三步: 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例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①对杜甫的生平思想我们比较熟悉,故完全可以“知人论诗” ②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年老多病。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始终关注国运民生,希图 能为国建功立业,“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志。 ③ 此诗既有自我的评价(或者说是自嘲),如“乾坤一腐儒”;有心志的抒发, 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④抓住几个典型的意象,如“片云”“孤月”“落日”“秋风”,意象中有实有 虚,有的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有喻义。 2、审题要细化。 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根据要求寻找 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还是只涉 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如上例题目的要求是这样的: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我们看第一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必须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 3、答题要条理化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 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解题技巧 当然,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问题也可以千变万化,学生即使能够掌握这些基 本知识,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在具体的答题中还是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 “言传”。怎样才能在答题中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又没有遗漏呢?下面我们试着分 类列出解题格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 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⑧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 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⑴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我们看第一题,是对诗歌“意象”“意境”的赏析,涉及诗歌鉴赏最基本的常识。 第二题,涉及对诗歌思想的评价,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有理有据,必须结 合诗歌内容分析。 3、答题要条理化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一 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 三、解题技巧 当然,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问题也可以千变万化,学生即使能够掌握这些基 本知识,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在具体的答题中还是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 “言传”。怎样才能在答题中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又没有遗漏呢?下面我们试着分 类列出解题格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 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 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 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 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岀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 骤三)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 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 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 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 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 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 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 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 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 目己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 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 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 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 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 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06年全国卷 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 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05年全国卷 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 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 1 分,画面描绘 2 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 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 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
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 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 吴国二女一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 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 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 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 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 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 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 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 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 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 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 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 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 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 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 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 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 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 “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 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 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 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 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 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援红杏蕊。斗鸭阑干独 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处。 (4分)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 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 眼”,并加以简析。(4分) 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 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 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闲。开头的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 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 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 内心的惆怅和空虚。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 古典诗歌的内容纷繁复杂,很难完全分类,为了讲解和训练的方便,也为了让学 生能对诗歌内容有个大纲式的认识,现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 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在训练时,学生可以借助诗歌的内容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但在具体应答时,还应 仔细审题,辨清题目是本文第二部分“解题技巧”中的提示规范、全面的答题。 、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 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 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 的代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 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 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 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 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 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 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妙处。 (4 分)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 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 眼”,并加以简析。(4 分) (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 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 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闲。开头的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 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 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 内心的惆怅和空虚。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 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二) 古典诗歌的内容纷繁复杂,很难完全分类,为了讲解和训练的方便,也为了让学 生能对诗歌内容有个大纲式的认识,现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 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在训练时,学生可以借助诗歌的内容更准确地理解诗歌,但在具体应答时,还应 仔细审题,辨清题目是本文第二部分“解题技巧”中的提示规范、全面的答题。 一、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 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 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 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 的代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 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 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 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学生训练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 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题解】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 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 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 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 自生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 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 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 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 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 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 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 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 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学生训练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 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题解】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 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 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 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 自生。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 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 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 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 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 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如李白《赠汪伦》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王昌龄的《别刘胥》(“身在江海上,云 连京国深。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抒发自己“天生贤才”,却终未被 用的激愤;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重在 对友人的劝勉;而柳永的《雨霖铃》则重在抒发离愁别恨。鉴赏这类诗必须仔细 体味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类型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学生训练题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 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答 答案:(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 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 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学生训练题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 潺湲( chan yuan):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 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孤烟:炊烟。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 明。这是诗人自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 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学生训练题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 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 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诗歌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 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 答: 答案: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 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三、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 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学生训练题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 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 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转苍翠:一作“积苍翠”。转,转为,变为。苍翠,青绿色。 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声。这里指水流缓慢的样子,当作为“缓慢地流 淌”解。 听暮蝉:聆听秋后的蝉儿的鸣叫。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 渡头:渡口。 孤烟:炊烟。 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 明。这是诗人自比。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值,遇到。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接舆是春秋时 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五柳,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