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4一课内文言文答题指导 班级 姓名 、题型:1、解释词义2分;2、翻译句子2分;3、回答问题2分 方法:平时识记1—6册课内文言文课后注释、译文和课后问题,重要指定要考的16篇文章,又重点突出《株 洲中考》上选出的重点语段的题。 三、过关16篇课内中考文言文课后习题 《论语》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按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验,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7年株洲中考题: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溶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D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童子六七人,浴乎沂()②风乎舞零,咏而归( 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普者而从之 24.第二则点的话描绘了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得到孔子的赞许,这里表明他们的生活态度 《鱼我所欲也》 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 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着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蹴尔画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画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注意节奏。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划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散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提出的论点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士,出则无敌国外戀者( 2000年株洲中考题 21、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B、劳其/筋骨C、必先/苦其/心志D、空乏/其身 22、翻译:所以动心忍性 23、本文的中心论点 《曹刿论战》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谷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1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1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 4—课内文言文答题指导 班级 姓名 一、题型:1、解释词义 2 分;2、翻译句子 2 分;3、回答问题 2 分 二、方法:平时识记 1——6 册课内文言文课后注释、译文和课后问题,重要指定要考的 16 篇文章,又重点突出《株 洲中考》上选出的重点语段的题。 三、过关 16 篇课内中考文言文课后习题 《论语》 一、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5、士不可以不弘毅( )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 体验,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07 年株洲中考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②风乎舞雩,咏.而归(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 第 二 则 点 的 话描 绘 了 春风 和 煦 、人 群 活 动 的祥 和 情 景, 得 到 孔 子的 赞 许 ,这 里 表 明他 们 的 生 活态 度 是 。 《鱼我所欲也》 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 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讨论一下。 二、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中有不少排比句,读时要注意节奏。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划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提出的论点?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 ) 2.困于心,衡于虑(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2000 年株洲中考题 21、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拂/乱其/所为 B、劳其/筋骨 C、必先/苦其/心志 D、空乏/其身 22、翻译:所以动心忍性—— 23、本文的中心论点—— 《曹刿论战》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雄〔 )) 2005年株洲中考题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A、公将鼓之( B、乃入见 25、翻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6、盲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两方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熟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窺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塑于齐() 2010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妾私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22、翻译下面的句子。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 )的结论。 《出师表》 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语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划分: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 说”为题写段作文 2003年株洲中考题:19、解释:臣本布衣 以当世之享 20、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酃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隐含的一个成语( 《桃花源记》 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2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005年株洲中考题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A、公将鼓之( ) B、乃入见( ) 25、翻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6、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两方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孰视之(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4.朝服衣冠,窥镜(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 2010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臣之妻私.臣(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 )的结论。 《出师表》 一、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诵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划分: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 说”为题写段作文 2003 年株洲中考题: 19、解释:臣本布衣(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20、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鄙——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隐含的一个成语( ) 《桃花源记》 一、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二、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 样的理想? 三、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古今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第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峡》 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峰夏水襄陵乘奔御风素溢绿潭绝蟾飞激清荣峻茂 )。襄()()。奔( 淄(),( )。 巘(), )。激(),()。峻(),()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08年株洲中考题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测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3.翻译下面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的特点:文章第⑨段与诗中 )一句相对应。 《马说》 背语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遑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 的看法。 《陋室铭》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胺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 意义一—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独爱莲之出游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013年株洲中考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腰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 回答他? 《小石潭记》 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渾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渾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3 四、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作解释(古今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三峡》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 峻茂 嶂( ),( )。 襄( ),( )。 奔( ),( )。 湍( ),( )。 巘( ),( )。 漱( ),( )。峻( ),(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08年株洲中考题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 )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 )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 )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 ( )一句相对应。 《马说》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 的看法。 《陋室铭》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 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 2013年株洲中考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斯.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有人说:“既然‘斯是陋室’,不管怎么说,陋室就是陋室,怎么可能‘何陋之有’呢?”如果你是刘禹锡,如何 回答他? 《小石潭记》 一、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岳阳楼记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语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着之为”两句中的“异” 分别指什么内容 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视也(观:)4.去国怀乡,优谗畏讥(去: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 )6.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你怎样看待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2011年株洲中考题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与人佣耕 B.现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不以物喜何以战 D.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 22翻译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 23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醉翁亭记》 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001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野差发而幽香 )朝而往,蕃而归( 22、翻译:日出而林乖开,云归而岩穴暝 23、找出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爱莲说》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记承天寺夜游》 2006年株洲中考题 25、解释:怀民亦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6、翻译:念无与为乐着,遂至承天寺寺张怀民 27、文中“闲人”反映了诗人既 又 的心态。 2012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含无与为乐者 2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升序》 、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稚逾约。( 3.既加冠,益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 方式? 2009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4 二、仔细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种景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三、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岳阳楼记》 一、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 分别指什么内容。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乃: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 )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偕: ) 6.微斯人,吾谁与归( ) 三、你怎样看待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2011 年株洲中考题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与人佣耕 B. 或异二者之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不以.物喜\何以.战 D. 吾谁与归.\云归.而岩穴暝 22.翻译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 23.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醉翁亭记》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001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野芳发而幽香( ) 朝而往,暮而归( ) 22、翻译: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3、找出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 《爱莲说》 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记承天寺夜游》 2006年株洲中考题 25、解释:怀民亦未寝(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6、翻译: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寺张怀民—— 27、文中“闲人”反映了诗人既 又 的心态。 2012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2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送东阳马升序》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 方式? 2009 年株洲中考题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5一过关《株洲中考》文言文 班级 姓名 (一)三峡(考标P76,2008年中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洲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激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越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嘴,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A、考标上的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 (1)重岩迭嶂,隐天蔽日嶂:(1)(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2)逆流而上 (08年考)(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3)快(08年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職月—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08年考)一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狼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谷: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P08:1、解词:襄()属()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你会联想哪位诗人的诗 B、补充识记: 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重岩蟾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惠陵襄:上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洲绿潭滥:急流5、不见墮月:阳光,这里指太阳7、飞激其 间飞激:冲刷8、属引窭异属:连接;引:延长,属引:连续不断9、或王命急宜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御:驾;以:认为,1、良多趣味真,实在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 极高的山峰绝:极13、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斷开、缺口 二、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3、紊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悬泉瀑布,飞激其间译文: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文: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7、常高狼长啸,属引凄异译文:有时高处的狼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京 三、回谷以下问题 1、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受邮,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囔月(侧面)。表现水流急速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事到江陵。表现春冬水清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润肃, 高狼长啸,属引查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2、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二)鱼我所欲也(P7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着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着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着不 可得兼,會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荷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息有所 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着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息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胖戀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考标上的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屋合俨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进亦忧,退亦忧D.同會生皆被绮绣是故所欲有甚于生着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作者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會生取 义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殿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贤着”这个词合义相同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感而有不为也—翻译: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背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5 冲刺中考语文复习过关 5—过关《株洲中考》文言文 班级 姓名 (一)三峡(考标 P76,2008 年中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A、考标上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 (1)重岩迭嶂,隐天蔽日 嶂:(1)(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2)逆流而上。 (08 年考)(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3)快(08 年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08 年考)——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山:连绵不断、高耸峻拔。水: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P108:1、解词:襄( ) 属( )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你会联想哪位诗人的诗 B、补充识记: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襄: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7、飞漱其 间 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属引:连续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御:驾;以:认为,11、良多趣味真,实在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极高的山峰 绝:极 13、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 二、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7、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文: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三、回答以下问题 1、 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 表现水流急速 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表现春冬水清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 (二)鱼我所欲也(P7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 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考标上的题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⑴作者将 生 比作鱼,将 义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 义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贤者”这个词含义相同。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翻译: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4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 明其气节的名句。答:文天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补充识记 重点词语含义:1、二者不可得同时得到2、故塵有所不塵也息;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甚于生假如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耳;罢了 二、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着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會生而取义比喻 2、本文主要赞扬什么?批判什么?费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三、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 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选取大义了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三)岳阳楼记(2011年考)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 年九月十五日 (四)出师表(P79,2003年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志趣“淡泊名利”)。先帝不以臣卑邮,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A、考标上的题:1、解释:咨( 驱驰 2、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酃,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4、诸葛亮自叙“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用意? P120:1、解词:崩()光 )不毛 2、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受命以来B、属予作文以寄之C、必以倌D、托臣讨贼以兴复之效 3、翻译:侍卫之臣来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益州疲弊”与提出出师涨伐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 B、补充识记: 卑酃: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倾摄:后来遇到兵败。尔来:那时以来。躬耕亲自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于是;答应二十有一年“有”通“又”表余数 译文: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媒我身 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 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率命出使,从那时到 现在二十年了。 问题:1、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的观点,表达自己报先帝 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2、文中作着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是什么?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三顾茅庐出山效命临危受命委以重任临崩寄大事。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 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 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3、选文主要内容(段意):自叙本志及“三顾茅庐”之恩 《爱莲说》(P79)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濫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6 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4.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 明其气节的名句。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补充识记 一、重点词语含义: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耳:罢了 二、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舍生而取义 比喻 2、本文主要赞扬什么?批判什么? 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三、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 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 而选取大义了。……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三)岳阳楼记(2011 年考)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 年九月十五日。 (四)出师表 (P79,2003 年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志趣“淡泊名利”)。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A、考标上的题: 1、解释:咨( ) 驱驰( ) 2、翻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4、诸葛亮自叙“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用意? P120:1、解词:崩( ) 光( ) 不毛( ) 驽钝( ) 2、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受命以来 B、属予作文以寄之 C、必以信 D、托臣讨贼以兴复之效 3、翻译:侍卫之臣来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4、“益州疲弊”与提出出师涨伐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 B、补充识记: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猥( ):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尔来:那时以来。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有.一年 “有”通“又”,表余数 译文: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 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 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 现在二十一年了。 问题:1、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事_的观点,表达自己报先帝 而忠陛下__的真挚感情和_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2、文中作者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历程是什么?在全文的作用如何理解? 三顾茅庐 出山效命 临危受命 委以重任 临崩寄大事。作用:追述先帝殊遇,说明进言属忠谏,叫后主舒心;鼓励 后奋发图强;以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叫后主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前功尽弃;劝后主效法先帝;自表心态, 让后主放心,并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3、选文主要内容(段意):自叙本志及“三顾茅庐”之恩。 《爱莲说》(P79)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南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可远观而不可裘玩焉 A、考标上的题:1解释:蕃() 鲜() 2、翻译:(1)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原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B、补充识记 译: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 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 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 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 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 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 者不暮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注释:之:的,可:值得。者:的花。蕃:通“繁”多独:只,唯独。自:自从。予(y):我。莲之出:之,助 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灌(zhu6) 洗涤。清涟(1i6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李 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直:挺立。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 蔓(mh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香远益 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益:更,更加。亭亭 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近:靠近,走近(形容词)。可 只能。衰(xie):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 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 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 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n):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1、问题: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答:莲,花之君子着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着对追名遂利、趋炎附势的世态 的邮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 是反面衬托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 5.子曰:“由,诲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ng)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教,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考标上的题 1、《论语》是僵家经典着作之一,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解释:日()女( 3、翻译:(1)见贤思齐 (2)三人行,必有我师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隐喻的方法谈社会现象,意思是 5、选择其中的一则,结合自身谈谈收获 B、补充识记 :1、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 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7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A、考标上的题:1、解释:蕃( ) 鲜( ) 2、翻译:(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原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B、补充识记: 译: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 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 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 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 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 爱,人该是很多了。 特点: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 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注释:之:的,可:值得。者:的花。蕃:通“繁”多 独:只,唯独。自:自从。予(yú):我。莲之出:之,助 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 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 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 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 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亭亭 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词)。 可: 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 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 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 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乎:当然。宜:应当。众:多。 1、 问题: 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 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 是反面衬托。 《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考标上的题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解释:日( ) 女( ) 3、翻译:(1)见贤思齐焉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隐喻的方法谈社会现象,意思是 5、选择其中的一则,结合自身谈谈收获。 B、补充识记 译文:1、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 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管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 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筐,这也是聪明 啊。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贵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 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递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 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注释:3、时习:经常地复习。4、说():“悦”的古字,愉快。5、愠():生气、发怒。6、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吾:人称代词,我。8、日:每天。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 省。三,泛指多次。10、信:真诚,诚实。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 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4殆:有謇。15、女:通“汝”, 人称代词,你。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和他看齐。18、弘毅:刚强,勇毅。19、凋:凋谢。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问题: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 2.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3.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学习他优点;如 果别人有缺点,那么自己也有就反省,并改正 4.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答: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略 《狼》(P103)对着考标过关 公输盘》(P125)(对着考标过关)《陋室铭》(P134)(2013年已考) 《桃花源记》(P139)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dn)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萋子邑(y1)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考标上的题:1、解词:要()咸( )妻子()具言所闻 2、翻译:乃不知有汉,无论就晋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怎样评价这种社会理想? B、补充识记: 1、译文: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闻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提酒杀鸡做饭菜。村 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暴是朝时候的桐乱,带领妻子几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 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 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要部感叹惋情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 告辞高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2、释词:要 通“邀”,邀请。威来问讯戚: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妻子儿女绝境 与世隔 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复:再无论魏晋无论:更不必说舊至其家延:邀请具言:详细地说出。 3、问题:(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答: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哪些?答:村中闻有此人,戚来问讯 (3)、“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什么?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宜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6)、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 (刀)、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 居乐业。 (8)作着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 向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8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 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3、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 啊。”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 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 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注释: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 ):“悦”的古字,愉快。 5、愠( ):生气、发怒。6、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 省。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 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15、女:通“汝”, 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问题: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 2.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3.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学习他优点;如 果别人有缺点,那么自己也有就反省,并改正。 4.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答: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略。 《狼》(P103)对着考标过关 《公输盘》(P125)(对着考标过关) 《陋室铭》(P134)(2013 年已考) 《桃花源记》(P139)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考标上的题: 1、解词:要( ) 咸( ) 妻子( )具言所闻( ) 2、翻译: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怎样评价这种社会理想? B、补充识记: 1、译文: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 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 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 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 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2、释词:要( ):通“邀”,邀请。咸来问讯 咸: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 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复:再无论魏晋 无论: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延:邀请 具言:详细地说出。 3、问题:(1)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答: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哪些?答: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什么?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6)、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 (7)、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 居乐业。 (8)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 向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2007年:课内《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②风乎舞雩,咏而归()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24.第二则点的话描绘了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得到孔子的赞许,这里表明他们的生活 态度是 果外:姚崇奏请捕蝗 唐)开元中,山东蝗灾。(宰相)姚崇奏请遣使分蝗。上曰:“蝗,天灾也,由朕不德而致焉 卿请捕之,无乃违天乎?”崇曰:“捕蝗之术,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行之所以安农除害。国 之大事也,陛下熟思之!”上曰:“事既师古,用可救时,朕之心也。”遂行之。是时朝内外咸以为不可。 上谓左右曰:“与贤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后所司结奏,捕蝗十分去八。 25、解释下面的句中加点的词。 ①姚崇奏请遣使分蝗 ②陛下熟思之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时朝内外咸以为不可 27、姚崇治蝗给我们什么启示?答: 四、作文:惊喜 2008年:课内(一)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紊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激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遊阻绝(逆流而上)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 长时间才消失。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两岸狼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 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课外: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 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2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三易马而三后(换,更换) ②先则恐逮于臣(被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答: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 27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答:示例: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做事不能 取得预期效果 四、作文:温暖 2009年:课内《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9 2007 年:课内《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②风乎舞雩,咏.而归( )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第二则点的话描绘了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得到孔子的赞许,这里表明他们的生活 态度是 。 课外:姚崇奏请捕蝗 (唐)开元中,山东蝗灾。(宰相)姚崇奏请遣使分蝗。上曰:“蝗,天灾也,由朕不德而致焉。 卿请捕之,无乃违天乎?”崇曰:“捕蝗之术,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行之所以安农除害。国 之大事也,陛下熟思之!”上曰:“事既师古,用可救时,朕之心也。”遂行之。是时朝内外咸以为不可。 上谓左右曰:“与贤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敢议者死。”后所司结奏,捕蝗十分去八。 25、解释下面的句中加点的词。 ①姚崇奏请遣使.分蝗 ②陛下熟思之.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时朝内外咸以为不可 27、姚崇治蝗给我们什么启示?答: 四、作文:惊喜 2008 年:课内(一)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3.翻译下面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24.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 ④段与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相对应。 课外: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 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25.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①三易马而三后(换,更换) ②先则恐逮于臣(被)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答: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 27.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示例: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做事不能 取得预期效果。 四、作文:温暖 2009 年:课内《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 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编写人文伟彬 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课外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 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 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日:“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 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 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三)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岀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②凌云:直冲云霄。③始道:才说。 27.“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的精神 28.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 四、作文: 的魅力 2010年:课内《邹忌讽齐王讷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妆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偏爱) ②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如今齐国疆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2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课外:欧阳修论文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 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 ②乘间:乘机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达到) ②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指文章毛病)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答: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26、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请用原句回答) (三)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 27、“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塞外春天牧马晚归)图景 28、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间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 飞遍关山,这种竟境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造的对家乡思念的)愿望 四、作文:我在中 成长 2011年:课内《岳阳楼记》
株洲湘渌实验学校初三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编写人 文伟彬 10 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3.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课外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 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 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 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人有市.鸟枪归者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26.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以现代人的眼 光看,他的缺点是: 。(各写出一点即可。) (三)小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时人:指普通的人。 ②凌云:直冲云霄。 ③始道:才说。 27.“刺头”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小松 的精神。 28.联系韩愈的《马说》,诗中“时人不识凌云木”意为时人不 识 。 四、作文: 的魅力 2010 年:课内《邹忌讽齐王讷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妆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偏爱) ②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答:如今齐国疆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23、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课外:欧阳修论文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 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 ②乘间:乘机。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达到) ②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指文章毛病)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答: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26、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请用原句回答) (三)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7、“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塞外春天牧马晚归)图景。 28、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戍楼间,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间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 飞遍关山,这种竟境表达了诗人(无法排遣的对家乡思念的)愿望。 四、作文:我在中 成长 2011 年:课内《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