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湿阻证() 湿阻证:是指湿邪致病所表现的一类证候。 形成:气候潮湿 涉水淋雨 居住潮湿 饮食不洁 酒醴肥甘 饥饱失常
第三节 湿阻证(一) 湿阻证:是指湿邪致病所表现的一 类证候。 形成:气候潮湿 涉水淋雨 居住潮湿 饮食不洁 酒醴肥甘 饥饱失常
临床表现: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 屈伸不利,腹胀腹泻, 食欲不振,苔滑,脉濡。 治疗法则:祛除湿邪
临床表现: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 屈伸不利,腹胀腹泻, 食欲不振,苔滑,脉濡。 治疗法则:祛除湿邪
常用中药 藿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应用:湿阻中焦证 用量用法:3-10克
常用中药 藿 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应用:湿阻中焦证。 用量用法:3-10克
苍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湿阻中焦证; 风寒湿痹证 用量用法:5-10克
苍 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湿阻中焦证; 风寒湿痹证。 用量用法:5-10克
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应用:脾胃湿阻; 脾虚气滞;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3-6克。入汤剂宜后下
砂 仁 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应用:脾胃湿阻; 脾虚气滞; 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3-6克。入汤剂宜后下
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脾、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湿证; 脾虚体倦。 用量用法:10-15克
茯 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脾、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应用:水湿证; 脾虚体倦。 用量用法:10-15克
泽泻 性味归经: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泻热。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带下、痰饮 用量用法:5-10克
泽 泻 性味归经: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泻热。 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 带下、痰饮。 用量用法:5-10克
茵陈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 应用:黄疸。 用量用法:10-30克
茵 陈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 应用:黄疸。 用量用法:10-30克
车前子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应用:湿热下注。 用量用法:15-30克,包煎
车 前 子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肾、肝、肺经。 功效:利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 应用:湿热下注。 用量用法:15-30克,包煎
薏苡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脾虚湿盛; 风湿痹痛; 肺痈咳吐脓痰; 肠痈
薏 苡 仁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 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脾虚湿盛; 风湿痹痛; 肺痈咳吐脓痰; 肠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