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篮球 Basketball》精品课程教学资源(题库)第三部分 篮球运动战术教学与训练_是非(含答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三部分篮球运动战术 、是非题 (一)试题 篮球战术是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 组织形式。 2.任何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方队员的技术、制约对方,力争 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争取比赛的胜利 3.篮球战术的运用,必须根据比赛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变换。() 4.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自然发展形成的,没必要有意培养。 5.位置、路线、任务、要求和时间,是组成篮球战术的五个要素 6.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只有通过合理的战术组织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 发挥和发展。 篮球比赛中,攻防战术都包括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 8.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行动是否合理,要看他是否按照比赛的实际情 况运用技术。 9.个人战术行动就是队员的独立行动,并不受全队战术的制约。 10.篮球技术的发展与战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11.在全队战术教学中,应先组织完整的战术练习,再进行阶段分位练习。 12.在战术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步骤:(1)掌握战术方法,(2)掌握战术 的综合变化,(3)在比赛中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 3.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是组成全队战术的基础,包括两人与三人间配合两种 方式。 14.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是五个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的协调行动。( 15.传切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组成的全队战术配合。 16.突分配合是持球队员突破后利用传球与同伴配合的方法 17.掩护队员到冋伴的身后做掩护,称为后掩护;到同伴的体侧做掩护,称 为侧掩护。 18.掩护配合是指掩护队员给同伴做掩护时,要面向或侧向同伴,两膝微屈, 两脚开 立,两臂自然下垂,上体稍前倾,距离对方半步左右 19.交换防守是为了破坏进攻者的传切配合。 20.“关门”配合是临近两名防守队员协同防守一名进攻队员投篮的配合。 21.夹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对方手中抢获球。 22.让同伴从自己身后过去继续防守自己的对手,这是穿过配合。 23.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与规则修订是紧密相关的。 24.在比赛中发动快攻机会最多的是跳球和掷界外球。 25.在比赛中由攻转守时,首先要组织力量阻止对方发动快攻。 26.人盯人防守战术是每名防守队员盯住一名进攻队员的全队战术。() 27.人盯人防守战术的缺点是较容易被对方在局部范围内各个击破。() 28.半场盯人防守的基本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 29.区域联防是指队员由攻转守迅速退回后场,以个人防守为基础,综合运

第三部分 篮球运动战术 二、是非题 (一) 试题 1. 篮球战术是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相互协同配合的 组织形式。 ( ) 2. 任何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方队员的技术、制约对方,力争 掌握比赛的主动权,争取比赛的胜利。 ( ) 3. 篮球战术的运用,必须根据比赛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变换。( ) 4. 篮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自然发展形成的,没必要有意培养。 ( ) 5. 位置、路线、任务、要求和时间,是组成篮球战术的五个要素。( ) 6.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只有通过合理的战术组织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 发挥和发展。 ( ) 7. 篮球比赛中,攻防战术都包括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 ( ) 8.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行动是否合理,要看他是否按照比赛的实际情 况运用技术。 ( ) 9. 个人战术行动就是队员的独立行动,并不受全队战术的制约。 ( ) 10. 篮球技术的发展与战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 ) 11. 在全队战术教学中,应先组织完整的战术练习,再进行阶段分位练习。 ( ) 12. 在战术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步骤:(1)掌握战术方法,(2)掌握战术 的综合变化,(3)在比赛中提高运用战术的能力。 ( ) 13. 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是组成全队战术的基础,包括两人与三人间配合两种 方式。 ( ) 14. 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是五个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的协调行动。( ) 15. 传切配合是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组成的全队战术配合。 ( ) 16. 突分配合是持球队员突破后利用传球与同伴配合的方法。 ( ) 17. 掩护队员到同伴的身后做掩护,称为后掩护;到同伴的体侧做掩护,称 为侧掩护。 ( ) 18. 掩护配合是指掩护队员给同伴做掩护时,要面向或侧向同伴,两膝微屈, 两脚开 立,两臂自然下垂,上体稍前倾,距离对方半步左右。 ( ) 19. 交换防守是为了破坏进攻者的传切配合。 ( ) 20. “关门”配合是临近两名防守队员协同防守一名进攻队员投篮的配合。 ( ) 21. 夹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对方手中抢获球。 ( ) 22. 让同伴从自己身后过去继续防守自己的对手,这是穿过配合。 ( ) 23. 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与规则修订是紧密相关的。 ( ) 24. 在比赛中发动快攻机会最多的是跳球和掷界外球。 ( ) 25. 在比赛中由攻转守时,首先要组织力量阻止对方发动快攻。 ( ) 26. 人盯人防守战术是每名防守队员盯住一名进攻队员的全队战术。( ) 27. 人盯人防守战术的缺点是较容易被对方在局部范围内各个击破。( ) 28. 半场盯人防守的基本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 ( ) 29. 区域联防是指队员由攻转守迅速退回后场,以个人防守为基础,综合运

用挤过、穿过、换防等基础配合所组成的全队战术。 30.区域紧逼防守是以防守进入自己防区的进攻队员和球的转移为重点。 31.全场区域紧逼战术的运用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向球转动、积 极追堵、控制中区、逼走边角。 32.快攻战术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快攻意识,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 作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熟练的技术。 33.长传快攻是队员在后场获球后,立即将球传给迅速超越对手向对方篮下 移动的同伴进行投篮的一种配合方法 34.快攻接应的种类有固定区、固定人,固定人、不固定区,固定区、不固 定人和机动接应四种。 35.短传快攻形式比较灵活多变,较容易创造快攻战机。 36.快攻结束阶段,在以多攻少时,可利用传切、掩护配合来完成攻击 37.防守对方快攻,首先应提高积极快速的退守能力。 38.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是对付外围投篮较准而篮下攻击力量较弱的一种 有效防守战术 39.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战术,一般是用于对付外围投篮较准、突破与篮下 攻击能力强、控制球与支配球能力较强的队。 40.由于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是与对方在全场展开激烈争夺,因而防守 力量分散,难以发挥集体协防的力量。 41.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一名队员采用中场逆时针补防,其他队员则 应用顺时针方向轮转补位。 42.进攻人盯人战术是由各种掩护、策应、传切和突破分球等基础配合组成 的全队战术。 43.移动进攻法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配合路线和攻击点,没有固定进攻位 置,机动性大。 44.应在较熟练地掌握一种区域联防战术队形的基础上学习区域联防的队 形变化 45.区域联防的发展和队形变化有区域对位防守、混合防守和半场紧逼。 46.区域联防战术的特点是,防守队员随球的转移而积极地移动,选择有利 的防守位置,监视自己防区内进攻队员的活动,并与同伴紧密地配合。() 47.区域联防是对付中近距离投篮不太准而内线威胁较大的对手时采用的 种有效的防守形式。 48.在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中,首先应以1-3-1区域联防为重点。( 49.进攻区域联防的有效方法是待对方落好位之后再组织进攻。() 50.把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的防守方法 就是混合防守。 51.一人盯人、四人联防的混合防守战术,是针对对方有一名投篮特别准确 的队员,或是组织、攻击能力特别强的核心队员时运用的。 52.区域紧逼防守战术兼有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的特点。 53.区域紧逼防守根据比赛的需要和本队条件,可以在半场、全场四分之三 和全场防守中运用

用挤过、穿过、换防等基础配合所组成的全队战术。 ( ) 30. 区域紧逼防守是以防守进入自己防区的进攻队员和球的转移为重点。 ( ) 31. 全场区域紧逼战术的运用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向球转动、积 极追堵、控制中区、逼走边角。 ( ) 32. 快攻战术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快攻意识,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 作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熟练的技术。 ( ) 33. 长传快攻是队员在后场获球后,立即将球传给迅速超越对手向对方篮下 移动的同伴进行投篮的一种配合方法。 ( ) 34. 快攻接应的种类有固定区、固定人,固定人、不固定区,固定区、不固 定人和机动接应四种。 ( ) 35. 短传快攻形式比较灵活多变,较容易创造快攻战机。 ( ) 36. 快攻结束阶段,在以多攻少时,可利用传切、掩护配合来完成攻击。 ( ) 37. 防守对方快攻,首先应提高积极快速的退守能力。 ( ) 38. 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是对付外围投篮较准而篮下攻击力量较弱的一种 有效防守战术。 ( ) 39. 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战术,一般是用于对付外围投篮较准、突破与篮下 攻击能力强、控制球与支配球能力较强的队。 ( ) 40. 由于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是与对方在全场展开激烈争夺,因而防守 力量分散,难以发挥集体协防的力量。 ( ) 41. 在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时,一名队员采用中场逆时针补防,其他队员则 应用顺时针方向轮转补位。 ( ) 42. 进攻人盯人战术是由各种掩护、策应、传切和突破分球等基础配合组成 的全队战术。 ( ) 43. 移动进攻法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配合路线和攻击点,没有固定进攻位 置,机动性大。 ( ) 44. 应在较熟练地掌握一种区域联防战术队形的基础上学习区域联防的队 形变化。 ( ) 45. 区域联防的发展和队形变化有区域对位防守、混合防守和半场紧逼。 ( ) 46. 区域联防战术的特点是,防守队员随球的转移而积极地移动,选择有利 的防守位置,监视自己防区内进攻队员的活动,并与同伴紧密地配合。( ) 47. 区域联防是对付中近距离投篮不太准而内线威胁较大的对手时采用的 一种有效的防守形式。 ( ) 48. 在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中,首先应以 1-3-1 区域联防为重点。 ( ) 49. 进攻区域联防的有效方法是待对方落好位之后再组织进攻。 ( ) 50. 把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的防守方法 就是混合防守。 ( ) 51. 一人盯人、四人联防的混合防守战术,是针对对方有一名投篮特别准确 的队员,或是组织、攻击能力特别强的核心队员时运用的。 ( ) 52. 区域紧逼防守战术兼有人盯人防守和区域联防的特点。 ( ) 53. 区域紧逼防守根据比赛的需要和本队条件,可以在半场、全场四分之三 和全场防守中运用。 ( )

54.快攻中三攻二而两名防守队员平行站立防守时,左右两侧的进攻队员要 拉开,中间队员可利用中路突破上篮或利用突破后分球 55.快攻中三攻二而两名防守队员重叠站立防守时,则两侧空虚,这时可以 从两边强行突破上篮,或突破后分球,在某一区域内造成人数上的优势。( 56.2-3区域联防的优点在于加强了对外围的中远投的防守,不利于抢篮板 球 57.3-2区域联防的优点在于加强了外围防守,但不利于防守外围中距离投 篮和抢断球发动快攻 58.1-3-1区域联防的优点,主要是加强了正面、罚球区和两侧的防守,有 利于分割进攻队员前后左右之间的联系,造成进攻队员之间传接球的困难,有利 于防止正面、罚球区和两侧的投篮与抢篮板球发动快攻。 59.区域联防队形变化有多种多样,但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 种,以中锋为轴轮转换位变化队形;第二种,防守队员上下移动变化队形。( 60.进攻区域联防采用1-3-1进攻队形,队员分布面广、攻击点多,便于内 外联系、左右配合,但不利于组织抢篮板球和保持攻守平衡。 (二)参考答案 2.√ 4. 7.√ 8.√ 9. 10.√11.√ 13.√14.×15.×16.+√17.×18. 19.×20.× 21.√ 22. 23.√ 24. × 27.√ 37.×38.×39.×40.√41. 43.√ 44.√ 45.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60

54. 快攻中三攻二而两名防守队员平行站立防守时,左右两侧的进攻队员要 拉开,中间队员可利用中路突破上篮或利用突破后分球。 ( ) 55. 快攻中三攻二而两名防守队员重叠站立防守时,则两侧空虚,这时可以 从两边强行突破上篮,或突破后分球,在某一区域内造成人数上的优势。( ) 56. 2-3 区域联防的优点在于加强了对外围的中远投的防守,不利于抢篮板 球。 ( ) 57. 3-2 区域联防的优点在于加强了外围防守,但不利于防守外围中距离投 篮和抢断球发动快攻。 ( ) 58. 1-3-1 区域联防的优点,主要是加强了正面、罚球区和两侧的防守,有 利于分割进攻队员前后左右之间的联系,造成进攻队员之间传接球的困难,有利 于防止正面、罚球区和两侧的投篮与抢篮板球发动快攻。 ( ) 59. 区域联防队形变化有多种多样,但在实践中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 种,以中锋为轴轮转换位变化队形;第二种,防守队员上下移动变化队形。( ) 60. 进攻区域联防采用 1-3-1 进攻队形,队员分布面广、攻击点多,便于内 外联系、左右配合,但不利于组织抢篮板球和保持攻守平衡。 ( ) (二)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