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季惠安广海中学九年级语文每周一练(第9周) (满分70分完卷45分钟) 命题:李志奎黄俊霞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背诵、积累(27分) 根据课文默写(每空1分) (1)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5)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 (6)《回乡偶书》中,表明作者离家时间长的句子 (7)《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8)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9)《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 (10)《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句是: (1)《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12)《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1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 孔子的话 (14)《三峡》中郦道元用 ”的语句比喻夏 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渲染秋猿的悲 凉之声 (15)朱自清《春》一文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 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 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 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 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査了半天, 竞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 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 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 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1 2007 年秋季惠安广海中学九年级语文每周一练(第 9 周) (满分 70 分 完卷 45 分钟) 命题:李志奎 黄俊霞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背诵、积累(27 分) 根据课文默写(每空 1 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5)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回乡偶书》中,表明作者离家时间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 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淮上与友人别》中,点明送别时间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观沧海》一诗中写山岛之上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江南春》写景的诗句是: , 。 (12)《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典的句子: , 。 (1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 孔子的话: , 。 (14)《三峡》中郦道元用“ , ”的语句比喻夏 水的急速,引用渔者之歌“ , ”渲染秋猿的悲 凉之声。 (15)朱自清《春》一文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9 分)。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 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 2000 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 3000 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 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 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 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 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 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 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 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 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 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 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査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 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 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 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 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 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有什么好处?(4分)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4分)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3分)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 什么?(4分)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6-12题。(24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 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 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騙,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 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 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 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 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 40 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 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 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 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 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 年第 3 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1.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有什么好处?(4 分) 2.“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 字左右)(4 分)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3 分) 4.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 什么?(4 分)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 分)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 6—12 题。(24 分) 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 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 ....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 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2分) 7.文中加点词“脊梁”是_ 意思,“状元宰相”是指 (4分) 8.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别指出。(4分) a.中国人 b.中国人: 9.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 所批驳的观点是 10.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2分) A.捏造事实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D.以小见大 11.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总的特点是 作者用一个比喻句 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和品格,这个句子是 (4分) 12.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点词语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4分) A.讽刺B.赞颂C.自豪D.愤慨 ①我们从古以来……( ②所谓“正史” ③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④那简直是诬蔑
3 6.“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 分) 7.文中加点词“脊梁”是___________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8.文中划线的 ab 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别指出。(4 分) 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0.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2 分) A.捏造事实 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 D.以小见大 11.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一个比喻句 集中称赞他们的业绩和品格,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12.鲁迅的语言饱蘸感情。请选择恰当的分析项说明下列加点词语分别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4 分) A.讽刺 B.赞颂 C.自豪 D.愤慨 ①我们从古以 ...来.……( ) ②所谓..“正史”( ) ③他们在前仆后继 ....的战斗( ) ④那简直是诬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