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 么表达的。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1、交流导入图片赏析 2、简介作者与背景 3、赏析题目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 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 (2)认识骆驼队(1-3自然段) 深入课文,体悟情感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1)找出关键句“哪句话描绘出骆驼咀嚼的画面?”投影齐读 (2)品读句子:换一种形式读: 瞧,作者看得多 啊!脸 咀嚼时牙 、大鼻孔 白沫子 看得多 啊!自己的牙齿也 (3)体会情感:喜爱骆驼;我的天真可爱 、小组合作学习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1)找到相关语句ppt出示齐读 (2)小组合作想象人物心理、神态并练习朗诵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我 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爸爸 我 说:“不是的,爸!…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爸爸会想什么?“笑笑”有什么含义?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 么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交流导入 图片赏析 2、简介作者与背景 3、赏析题目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 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 (2)认识骆驼队(1-3自然段) 二、深入课文,体悟情感 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1)找出关键句“哪句话描绘出骆驼咀嚼的画面?” 投影 齐读 (2)品读句子:换一种形式读: 瞧,作者看得多 啊!脸 ,咀 嚼时牙 、大鼻孔 、白沫子 ;看得多 啊!自己的牙齿也 …… (3)体会情感:喜爱骆驼;我的天真可爱 2、小组合作 学习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1)找到相关语句 ppt出示 齐读 (2)小组合作 想象人物心理、神态并练习朗诵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我 问? “ 骆 驼 很怕 狼 ,戴 上 了铃 铛 ,狼 听见 铃 铛的 声 音, 就 不敢 侵 犯了 。 ”爸 爸 答。 我 说:“不是的,爸!……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爸爸会想什么?“笑笑”有什么含义?
(3)理解我诗意、丰富的想象力和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对我的呵护、宽容 3、朗读中学习: (1)看骆驼脱毛: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2)追问骆驼去处: 角色朗读,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学习最后两段,体会眷恋之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 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怀念) 5、总结全文 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作者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怀念。回想起童年,总抹不 掉那清脆的驼铃声。回想起童年,嘴角总会浮起一丝微笑。也许,这就是童年的乐 趣 6、延伸:了解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阅读诗歌《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4) 想象驼铃用处(5-9) 想替骆驼剪毛(10) 怀念、眷恋童年 追问骆驼去处(11-14)
(3)理解我诗意、丰富的想象力和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对我的呵护、宽容 3、朗读中学习: (1)看骆驼脱毛: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2)追问骆驼去处: 角色朗读,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 4、学习最后两段,体会眷恋之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 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理解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怀念) 5、总结全文 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作者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怀念。回想起童年,总抹不 掉那清脆的驼铃声。回想起童年,嘴角总会浮起一丝微笑。也许,这就是童年的乐 趣。 6、延伸:了解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阅读诗歌《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4) 想象驼铃用处 (5—9) 想替骆驼剪毛 (10) 追问骆驼去处 (11—14) }怀念、眷恋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