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architecture and political idea 课程号:4050106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 政治学专业 开课院/部(宝/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基本目标,通过分析公共建筑提高 对政治思想的认识和领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的联系 参考学时:10学时 学习内容 1.公共建筑的构成 2.意义与象征 3.时空变换与大事件 4.谁的视角 5.公共建筑与公民教有 学习目标:了解掌握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联 知识单元2:天安门广场的政治象征 参考学时:10学时 学习内容 1.设计者的争论 2.内涵的变迁 3.广场政治 学习目标:以天安门广场为研究个案,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
《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 课程英文名称: public architecture and political idea 课程号:40501069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原理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基本目标,通过分析公共建筑提高 对政治思想的认识和领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的联系 参考学时:10 学时 学习内容: 1.公共建筑的构成 2.意义与象征 3. 时空变换与大事件 4. 谁的视角 5. 公共建筑与公民教育 学习目标:了解掌握公共建筑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联 知识单元 2:天安门广场的政治象征 参考学时:10 学时 学习内容: 1.设计者的争论 2.内涵的变迁 3.广场政治 学习目标:以天安门广场为研究个案,分析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
知识单元3:美国国会山 参考学时:10学时 学习内容: 1.设计者的初衷 2.建设与修茸 3.重大事件 4。比较人民大会微与国会 学习目标:以美国国会山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政治思想发展的脉终 知识单元4:拉霍亚社区活动中心 参考学时:8学时 学习内容: 1.社区活动中心的公共功能 学习目标:以小规模建筑为研究个案,分析美国民众的政治精神状态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学 备注 时 1 公共建筑概述 2 2. 公共建筑的构成 3. 意义与象征 2 4. 研究视角 2 5. 公共建筑与公民教有 6. 天安门广场的设计者们 7. 设计中的寓意 8. 天安门周边 2 9. 天安门的广场政治 2 10. 美国国会上的设计意图 11. 修缮与变化 2 12.比较国会山与人民大会堂 13. 拉霍亚社区活动中心的百年历史 2 14. 运营与活动 15.社会公共生活 2
知识单元 3:美国国会山 参考学时:10 学时 学习内容: 1.设计者的初衷 2.建设与修葺 3.重大事件 4.比较人民大会堂与国会山 学习目标:以美国国会山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政治思想发展的脉络 知识单元 4:拉霍亚社区活动中心 参考学时:8 学时 学习内容: 1.社区活动中心的公共功能 2.百年历史 3.日常运行 学习目标:以小规模建筑为研究个案,分析美国民众的政治精神状态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公共建筑概述 2 2. 公共建筑的构成 2 3. 意义与象征 2 4. 研究视角 2 5. 公共建筑与公民教育 2 6. 天安门广场的设计者们 2 7. 设计中的寓意 2 8. 天安门周边 2 9. 天安门的广场政治 2 10. 美国国会上的设计意图 2 11. 修缮与变化 2 12. 比较国会山与人民大会堂 2 13. 拉霍亚社区活动中心的百年历史 2 14. 运营与活动 2 15. 社会公共生活 2
16。自由讨论 2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后续课程: 2、课程敦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共津筑所表达的政治思相 难点:对比美国国会山与中国人民大会堂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学生报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 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多媒体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察 老核要求, 7入、作业要求:随堂布置 8、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由教师提供阅读材料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二)推荐参考书 Rudolf The Dynamics of Architecture Forms(University of Califomia,1978) Rudolf Arnheim :Revealing vision Rudolf Arnheim: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Amos Rapoport's The Meaning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Sage Publication,1982)
16. 自由讨论 2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 后续课程: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共建筑所表达的政治思想 难点:对比美国国会山与中国人民大会堂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学生报告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后辅导 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多媒体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察 考核要求: 7、作业要求:随堂布置 8、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由教师提供阅读材料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二)推荐参考书 Rudolf Arnheim: The Dynamics of Architecture For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8) Rudolf Arnheim :Revealing vision Rudolf Arnheim: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 Amos Rapoport’s The Meaning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 (Sage Publication, 1982)
执笔:郑红审稿:XX×审定:XXXX学院/牧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年10月10日
执笔:郑红 审稿:××× 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 年 10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