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41,文件大小:470.4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四匹致学天羚石芯涮∥ 张春林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2015年编印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 教学大纲 张春林编著 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 2015 年编印

目录 课程说明…1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4 专题一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7 专题二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10 专题三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12 专题四清末立宪思潮…15 专题五晚清革命思潮…17 专题六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潮…20 专题七无政府主义思潮…24 专题八国家主义思潮…28 专题九自由主义思潮…32 专题十新儒家政治哲学…36

目 录 课程说明················································································ 1 前言 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4 专题一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 7 专题二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10 专题三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12 专题四 清末立宪思潮···························································· 15 专题五 晚清革命思潮···························································· 17 专题六 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潮··················································· 20 专题七 无政府主义思潮························································· 24 专题八 国家主义思潮···························································· 28 专题九 自由主义思潮···························································· 32 专题十 新儒家政治哲学························································· 36

课程说明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PoliticalThoughtsinChina 课程号:40501027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面向政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 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全面系统的 介绍:2、梳理清楚贯穿于各种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及其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3、 客观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思潮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产生的影响作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背景,对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 认识,对贯窜于各政治思潮中的重要政治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发展有清晰认识,进 而能够深入把握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征。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学时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讲解学习,主要内容 包括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 析,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的立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潮,国家主义思潮,西化自由主义思潮,保守 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近代以来产生的重要政治 思潮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状貌特征有宏观整体 的把握。 三、课程进度表

- 1 - 课程说明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PoliticalThoughtsinChina 课程号:405010272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6 学时;实验学时:0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 面向对象:政治学专业学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面向政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 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全面系统的 介绍;2、梳理清楚贯穿于各种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及其发展演变的脉络线索;3、 客观分析评价这些政治思潮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演变产生的影响作用。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结合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背景,对近现代产生的主要政治思潮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 认识,对贯窜于各政治思潮中的重要政治观念的内涵及其演变发展有清晰认识,进 而能够深入把握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脉络特征。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理论教学:36 学时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近现代以来的主要政治思潮进行讲解学习,主要内容 包括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 析,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的立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无政府主义思潮,国家主义思潮,西化自由主义思潮,保守 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近代以来产生的重要政治 思潮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对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的状貌特征有宏观整体 的把握。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备注 1.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3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 2. 潮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 3 4.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5. 清末的立宪思潮 3 6. 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3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3 8. 无政府主义思潮 3 9. 国家主义思潮 3 10.西化自由主义思潮 3 11.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 12.讨论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的重点是近代以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问题,政治思 想家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努力和理论探索,诸如: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立 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及 国家主义思潮等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难点:力图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进行 细致分析梳理,并对某些重要政治观点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下预读,教师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 教学手段:1.传统讲授:2.课堂研讨:3.多媒体课件。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2

- 2 - 周次 课程内容 学时 备注 1.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3 2.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 潮 3 3. 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 3 4. 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3 5. 清末的立宪思潮 3 6. 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3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3 8. 无政府主义思潮 3 9. 国家主义思潮 3 10. 西化自由主义思潮 3 11. 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 3 12. 讨论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程的重点是近代以来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问题,政治思 想家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努力和理论探索,诸如: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清末立 宪思潮、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五四前后传入中国并产生重要影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及 国家主义思潮等进行重点介绍分析。 难点:力图从政治哲学、政治文化的角度对贯穿于政治思潮中的政治观念进行 细致分析梳理,并对某些重要政治观点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下预读,教师课堂讲授和研讨相结合。 教学手段:1.传统讲授;2.课堂研讨;3.多媒体课件。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30%,期末论文占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以推荐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针对具体内容提供其他相关参阅文献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年)》,吉林教育出版社 4.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执笔:张春林审稿:XXX审定:XX×X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 ,3

- 3 -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 30%,期末论文占 70%。 5、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以推荐的参考书目为主,同时针对具体内容提供其他相关参阅文献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年版 (二)推荐参考书 1.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 年)》,吉林教育出版社 4.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 5.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0 年版 执笔:张春林 审稿:×××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

前言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课程教学目标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政治背景,通过本专题内容学习,使 学生对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思想根源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理解何以在近现 代产生了众多的政治思潮。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一、政治思潮 政治思潮是某一时期具有群体特性的政治思想倾向,对现实政治实践产生了重 大影响,并反映了该时期普遍的民众心理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 政治思潮是对时代主题的反映和表达。 二、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当时 的重大社会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出现出现各种不同的政治一一文化设计,产生各种 不同的政治思潮。 三、社会背景 (一)中国国情 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半殖民半封建 社会:封建文化遭到破环。 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两条主线:救亡与启蒙。 所要解决的社会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二)国际环境 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争夺势力范 围,争夺市场与海外贸易和争夺殖民地。外国侵略者的触角伸入到中国,由武力侵 略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侵略。 四、文化背景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形成“西 学东渐”的两个时期:(一)明末西方传教士所传播的天主教神学和一些西方自然科 学知识。(二)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五四时期,形成西学东渐的热潮。西方的科学技 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也传入中国。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观念也被引 -4

- 4 - 前言 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课程教学目标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政治背景,通过本专题内容学习,使 学生对近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思想根源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理解何以在近现 代产生了众多的政治思潮。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一、政治思潮 政治思潮是某一时期具有群体特性的政治思想倾向,对现实政治实践产生了重 大影响,并反映了该时期普遍的民众心理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意识形态。 政治思潮是对时代主题的反映和表达。 二、近现代以来何以思潮丛生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当时 的重大社会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出现出现各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设计,产生各种 不同的政治思潮。 三、社会背景 (一)中国国情 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半殖民半封建 社会;封建文化遭到破环。 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两条主线:救亡与启蒙。 所要解决的社会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二)国际环境 17 世纪 40 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争夺势力范 围,争夺市场与海外贸易和争夺殖民地。外国侵略者的触角伸入到中国,由武力侵 略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侵略。 四、文化背景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形成“西 学东渐”的两个时期:(一)明末西方传教士所传播的天主教神学和一些西方自然科 学知识。(二)鸦片战争后,特别是五四时期,形成西学东渐的热潮。西方的科学技 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也传入中国。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观念也被引

入。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些不同流派的思想,都对中国的政 治、思想、文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思想根源 (一)国内 “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主张务实和解决实际问题。(洋务运动为典型) (二)国外 进化论思想影响,求变。 科学主义(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影响。 逻辑经验论的影响: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 六、社会根源 (一)传统价值体系破坏和传统价值结构逐渐解体,带来权威丧失 明末清初以来,反思批判思潮出现,近代“心力”思想形成对天命观念的冲击, 今文经学的兴起,冲击传统权威。辛亥革命结束帝制,传统价值系统失去了固有的 物质承当。从戊戌到“五四”,传统儒家社会一一政治价值观与信仰,从被怀疑到 被批判,同时又出现近代社会思潮。 (二)近代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制度的更迭 沿海开放口岸增加和现代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新型知识分 子,即早期资产阶级。 报刊的创办既造就新式知识分子,又传播了新思想观念,有些社会思潮以某种刊 物为其名称。 晚清以来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文馆成立,近代教育起步,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学西学,办西学为主的学堂,教育内容和体制演进,价值观念也在变化。 七、主要政治思潮 1.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 2.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 3.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4.清末的立宪思潮 5.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6.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7.无政府主义思潮 8.国家主义思潮 9.西化自由主义思潮

- 5 - 入。国家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些不同流派的思想,都对中国的政 治、思想、文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思想根源 (一)国内 “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主张务实和解决实际问题。(洋务运动为典型) (二)国外 进化论思想影响,求变。 科学主义(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影响。 逻辑经验论的影响;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 六、社会根源 (一)传统价值体系破坏和传统价值结构逐渐解体,带来权威丧失 明末清初以来,反思批判思潮出现,近代“心力”思想形成对天命观念的冲击, 今文经学的兴起,冲击传统权威。辛亥革命结束帝制,传统价值系统失去了固有的 物质承当。从戊戌到“五四”,传统儒家社会——政治价值观与信仰,从被怀疑到 被批判,同时又出现近代社会思潮。 (二)近代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制度的更迭 沿海开放口岸增加和现代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新型知识分 子,即早期资产阶级。 报刊的创办既造就新式知识分子,又传播了新思想观念,有些社会思潮以某种刊 物为其名称。 晚清以来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文馆成立,近代教育起步,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学西学,办西学为主的学堂,教育内容和体制演进,价值观念也在变化。 七、主要政治思潮 1.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 2.洋务思潮与改良思潮的比较分析 3.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潮 4.清末的立宪思潮 5.晚清的革命思潮及三民主义思想 6.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 7.无政府主义思潮 8.国家主义思潮 9.西化自由主义思潮

10.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思 想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明白为什么近代以来产生了多种政治思湖, 作业 中国近现代以来何以产生了多种政治思潮? 参考书目 1.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年)》,吉林教有出版社 4.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6

- 6 - 10.保守主义思潮(新儒家政治哲学) 学习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思 想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明白为什么近代以来产生了多种政治思潮。 作业 中国近现代以来何以产生了多种政治思潮? 参考书目 1.朱义禄、张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 年版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3.邵德门:《中国政治思潮研究(1840-1920 年)》,吉林教育出版社 4.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5.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 6.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0 年版

专题一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 课程教学目标 本次课内容主要是对近代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贯穿于近代的经世思想进行 介绍学习,通过本专题内容讲解学习,使学生了解革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思考其 “新”在哪里,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观念转型有何启示意义?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一、社会背景 1.清王朝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入侵 2.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3.商品经济发达,思想观念开放 二、地主阶级革新派的共同思想主张 1.对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有清醒的认识,对当时的社会危机进行充分揭露 包世臣抨击封建官僚政治是“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龚自 珍指出当时社会己是衰世,对君主专制制度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对空疏的学风 进行了批判。 2.提出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主张 为挽救社会危机,他们提出减轻赋税、限田、兴修水利、重农桑、利商、便民等一 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主张。 3.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学习西方的长处 林则徐编写《四洲志》,汇编了《华夷事言》等书,成为近代初期最早的研究西 方的著作,魏源把林则徐提出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发展为“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以此作为编写《海国图志》的指导思想, 三、龚自珍、魏源的历史变易论 “奈何不思之更法” 龚自珍提出“自改革”的主张,把一个社会能自觉地进行内部自我改革当成社 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势则日变不可复” 7

- 7 - 专题一 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近代的经世思潮 课程教学目标 本次课内容主要是对近代地主阶级革新派的革新思想及贯穿于近代的经世思想进行 介绍学习,通过本专题内容讲解学习,使学生了解革新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思考其 “新”在哪里,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观念转型有何启示意义?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一、社会背景 1.清王朝的没落和资本主义的入侵 2.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 3.商品经济发达,思想观念开放 二、地主阶级革新派的共同思想主张 1.对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有清醒的认识,对当时的社会危机进行充分揭露 包世臣抨击封建官僚政治是“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龚自 珍指出当时社会已是衰世,对君主专制制度和科举制度进行了批判,对空疏的学风 进行了批判。 2.提出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主张 为挽救社会危机,他们提出减轻赋税、限田、兴修水利、重农桑、利商、便民等一 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主张。 3.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学习西方的长处 林则徐编写《四洲志》,汇编了《华夷事言》等书,成为近代初期最早的研究西 方的著作,魏源把林则徐提出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发展为“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以此作为编写《海国图志》的指导思想, 三、龚自珍、魏源的历史变易论 “奈何不思之更法” 龚自珍提出“自改革”的主张,把一个社会能自觉地进行内部自我改革当成社 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势则日变不可复

魏源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势则日 变不可复”,发展的趋势是后代胜于前代,当今胜于往古。变革之是否必要,以能 否有利于民众为基石。 四、传统夷夏秩序观念受冲击 L.近代人对西方的认识,是从了解世界地理开始的 《海国图志》从地理出发,述及各国历史沿革、行政区域、民情风俗、人口土地 政治制度等。 2.摆脱老大自居的天朝上国的政治文化心态,力图运用西方人眼光去看待西方 魏源对世界政治形势做了研究后,认为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思考题: 革新派的“新”体现在哪里? 五、经世致用思想主张 (一)林则徐的思想主张 1,注重经世致用,关心民情,提出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 2.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提出与工商业者利益一致的“藏富于民”主张: 3.注重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二)魏源的经世思想 1.注重实用与当代 2.注重德性与礼法 3.注重时变 4.提出“以夷攻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 5.积极主张变法、改制 (三)龚自珍的经世思想 1.对封建“末世”的揭露与批判 2.更法、改制的思想 3.读书、治学为经世 学用一致,学为经世,学为参与社会变革。 4.人才观 5.反对外国侵略 六、经世致用思想的实践 主要体现为洋务派的洋务活动中。 (一)曾国藩的经世实践 -8

- 8 - 魏源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势则日 变不可复”,发展的趋势是后代胜于前代,当今胜于往古。变革之是否必要,以能 否有利于民众为基石。 四、传统夷夏秩序观念受冲击 1.近代人对西方的认识,是从了解世界地理开始的 《海国图志》从地理出发,述及各国历史沿革、行政区域、民情风俗、人口土地、 政治制度等。 2.摆脱老大自居的天朝上国的政治文化心态,力图运用西方人眼光去看待西方 魏源对世界政治形势做了研究后,认为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思考题: 革新派的“新”体现在哪里? 五、经世致用思想主张 (一)林则徐的思想主张 1.注重经世致用,关心民情,提出民为邦本的政治思想; 2.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提出与工商业者利益一致的“藏富于民”主张; 3.注重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二)魏源的经世思想 1.注重实用与当代 2.注重德性与礼法 3.注重时变 4.提出“以夷攻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夷” 5.积极主张变法、改制 (三)龚自珍的经世思想 1.对封建“末世”的揭露与批判 2.更法、改制的思想 3.读书、治学为经世 学用一致,学为经世,学为参与社会变革。 4.人才观 5.反对外国侵略 六、经世致用思想的实践 主要体现为洋务派的洋务活动中。 (一)曾国藩的经世实践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1页,可试读14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