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s 课程号:405010422 课程属性:政治学类通识选修误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各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学科的通识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1840年以来中国政治演变的基本线索和逻辑:2、 对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形成比较深入的了解,对重要政治人物做出合理的评 价:3、对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合乎学理的认识,并联系当代中国政治做出 分析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导论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课名诠稻 2。历史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政治史的概 和基本内容 4.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前沿领域 5.中国近现代玫治史中的基本概念辨析 6.课程内容介绍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政治史研究的认识论和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的基本慨念。 作业: 1.和同学讨论存不存在“客观历史” 2。和同学讨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课程英文名称: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s 课程号:405010422 课程属性:政治学类通识选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 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面向对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各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政治学学科的通识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 1840 年以来中国政治演变的基本线索和逻辑;2、 对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形成比较深入的了解,对重要政治人物做出合理的评 价;3、对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合乎学理的认识,并联系当代中国政治做出 分析。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导论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课名诠释 2.历史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政治史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4.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前沿领域 5.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的基本概念辨析 6.课程内容介绍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政治史研究的认识论和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的基本慨念。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存不存在“客观历史”。 2. 和同学讨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3.结合格林的公共承认观念,思考个人道德实践和他人的关联。 知识单元2:民族国家理论与现代中国的历程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帝国与民族国家的认知框架: 2.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 3.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历程 学习目标 1.了解以西方政治发展历史的经验来认识中国历史进程的局限性。 2.认识中国“民族-国家”构建历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业 和同学讨论“中国” 的政治、 文化和法理涵义 2.和同学讨论“中华民族”如何形成。 知识单元3:鸦片战争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天朝体系中的观念、制度与行为 3.鸦片战争的起因与进程。 4.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体系造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掌握天朝体系的含义及其中的政治制度与行为 2,掌握鸦片贸易循环的玫治经济意义。 作业: 1.思考当代中国“天下”观念复兴的意义。 2.和同学讨论治外法权形成的过程 知识单元4:太平天国与同治中兴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对太平天国评价之演变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3.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果 4.同治中兴的成就与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各种动员机制
3. 结合格林的公共承认观念,思考个人道德实践和他人的关联。 知识单元 2:民族国家理论与现代中国的历程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 帝国与民族国家的认知框架。 2. 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 3. 中国“民族-国家”构建的历程。 学习目标: 1.了解以西方政治发展历史的经验来认识中国历史进程的局限性。 2.认识中国“民族-国家”构建历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法理涵义。 2. 和同学讨论“中华民族”如何形成。 知识单元 3:鸦片战争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天朝体系的概念及不同的解读。 2.天朝体系中的观念、制度与行为。 3.鸦片战争的起因与进程。 4.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体系造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天朝体系的含义及其中的政治制度与行为。 2.掌握鸦片贸易循环的政治经济意义。 作业: 1.思考当代中国“天下”观念复兴的意义。 2.和同学讨论治外法权形成的过程。 知识单元 4:太平天国与同治中兴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对太平天国评价之演变。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与机制。 3.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果 4. 同治中兴的成就与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各种动员机制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多样面目。 3.了解同治中兴中的“中兴名臣”的事迹 作业: 1.讨论革命史学与对太平天国评价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2.讨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理由。 知识单元5:甲午战争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对甲午战争的不同视角。 2.甲午战争中中日战争因素的比较。 3清政府中央政争对甲午战争的影时 甲午战争与远东国际格局的转换 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建构与战争结局的关系。 2.掌握甲午战争对远东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 作业 1.讨论如何评论“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这种说法。 2.讨论梁启超“甲午战争使天朝迷梦惊醒”的说法。 知识单元6:戊成变法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戊戌时代的政治情势与思想观念 2,康有为的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 3。慈、袁世凯与戊戌政变 4.对戊成变法的评价与变法失败的后果 学习目标: 1,理解政治人物的政治实践与其思想的关系。 2.理解政治人物的多面性。 作 1.和同学讨论戊成变法失败的原因 2.和同学讨论政治家与政治思想家身份的结合与角色冲突。 知识单元7:庚子事变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多样面目。 3. 了解同治中兴中的“中兴名臣”的事迹 作业: 1. 讨论革命史学与对太平天国评价的演变之间的关系。 2. 讨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理由。 知识单元 5:甲午战争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对甲午战争的不同视角。 2.甲午战争中中日战争因素的比较。 3.清政府中央政争对甲午战争的影响 4. 民族-国家构建与甲午战争 5. 甲午战争与远东国际格局的转换 学习目标: 1. 掌握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民族认同、国家建构与战争结局的关系。 2. 掌握甲午战争对远东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 作业: 1. 讨论如何评论“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这种说法。 2. 讨论梁启超“甲午战争使天朝迷梦惊醒”的说法。 知识单元 6:戊戌变法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戊戌时代的政治情势与思想观念。 2.康有为的政治实践与政治思想。 3.慈禧、袁世凯与戊戌政变。 4.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与变法失败的后果。 学习目标: 1.理解政治人物的政治实践与其思想的关系。 2.理解政治人物的多面性。 作业: 1.和同学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和同学讨论政治家与政治思想家身份的结合与角色冲突。 知识单元 7:庚子事变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庚子事变中涉及的各种政治力量。 2.义和团运动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学习目标: 1.理解教案与民教冲突的发生机制。 2.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事形成的过程。 作业: 1.思考“义和团形象”如何演变? 2.和同学讨论当代中国的宗教治理问题。 知识单元8:清末新政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清末新政的发起背景 2.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与效果。 3.清末新政的后果。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治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2,了解清末宪政改革的内容与步骤 作业 1和同学讨论科举制度废除的后果。 2和同学讨论新军与革命的关系 知识单元9:辛亥革命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 辛亥苹命的历史叙事 辛亥革命的性质 3.辛该革命与中华民国改治制度的构建 学习目标: 1.把握革命史叙事对辛亥革命研究的认识 解中 国政治制度的缺陷 作业: 1,和同学讨论孙中山形象的形成。 2.和同学讨论清末族群关系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庚子事变中涉及的各种政治力量。 2.义和团运动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3.义和团运动的机制。 4.庚子事变中的中外战争及其后果。 学习目标: 1.理解教案与民教冲突的发生机制。 2.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事形成的过程。 作业: 1. 思考“义和团形象”如何演变? 2. 和同学讨论当代中国的宗教治理问题。 知识单元 8:清末新政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清末新政的发起背景。 2.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与效果。 3.清末新政的后果。 学习目标: 1.了解政治改革与革命的关系。 2.了解清末宪政改革的内容与步骤。 作业: 1.和同学讨论科举制度废除的后果。 2.和同学讨论新军与革命的关系。 知识单元 9:辛亥革命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辛亥革命的历史叙事。 2.辛亥革命的性质。 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构建。 学习目标: 1.把握革命史叙事对辛亥革命研究的认识。 2.了解中华民国政治制度的缺陷。 作业: 1.和同学讨论孙中山形象的形成。 2.和同学讨论清末族群关系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知识单元10:国民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国民革命的起源与世界共产主义革命。 2国共合作中的矛后 3.国民苹命的进程 4.国民革命的分裂与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革命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关系 掌握国共矛盾的主要形式。 了解国民革 与共产革命的关系 作业: 1.和同学讨论“帝国主义”概念如何形成 2.和同学讨论国共两党的组织差异。 知识单元11:抗日战争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抗日战争的国际政治背景 2.抗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3。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政治力量 4抗日战争的后果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政治演变的影响 2.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日三方的博弈关系。 作业: 1,和同学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 2.和同学讨论日本右翼史观的基本观点 知识单元12:解放战争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局势。 2。国共内战的讲程。 3.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比较。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共政治分歧的主要方面。 2.掌握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单元 10:国民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国民革命的起源与世界共产主义革命。 2.国共合作中的矛盾。 3.国民革命的进程。 4. 国民革命的分裂与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革命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关系。 2. 掌握国共矛盾的主要形式。 3. 了解国民革命与共产革命的关系。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帝国主义”概念如何形成。 2. 和同学讨论国共两党的组织差异。 知识单元 11:抗日战争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抗日战争的国际政治背景 2.抗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3.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政治力量。 4.抗日战争的后果。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政治演变的影响。 2.掌握抗日战争中国共日三方的博弈关系。 作业: 1.和同学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 2.和同学讨论日本右翼史观的基本观点。 知识单元 12:解放战争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局势。 2.国共内战的进程。 3.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比较。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共政治分歧的主要方面。 2.掌握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作业: 1.和同学讨论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2和同学讨论蒋介石日记的内容。 (二)发言和讨论 参考学时:6学时 内容:每次课都安排学生按照教师命题发言和讨论。 要求:表述知识准确、回答问题敏锐、表达流畅清晰。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备注 1. 导论 3 2. 民族国家理论与现代中国的历程 3 3. 鸦片战年 3 4 太平天国与同治中兴 5. 甲午战争 6. 戊戌变法 3 7. 庚子事变 3 8. 清末新政 3 9. 辛亥革命 3 10.国民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3 11.抗日战争 3 12.解放战争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史专题研究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在于汲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政治史中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 多重面相,正确认识革命史观与多元史观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他们习以为常的政治历史知识发生研究兴趣,如何将学术界的研 究认识与本科阶段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作业: 1. 和同学讨论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2. 和同学讨论蒋介石日记的内容。 (二) 发言和讨论 参考学时:6 学时 内容:每次课都安排学生按照教师命题发言和讨论。 要求:表述知识准确、回答问题敏锐、表达流畅清晰。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导论 3 2. 民族国家理论与现代中国的历程 3 3. 鸦片战争 3 4. 太平天国与同治中兴 3 5. 甲午战争 3 6. 戊戌变法 3 7. 庚子事变 3 8. 清末新政 3 9. 辛亥革命 3 10. 国民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3 11. 抗日战争 3 12. 解放战争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史专题研究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在于汲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政治史中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 多重面相,正确认识革命史观与多元史观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他们习以为常的政治历史知识发生研究兴趣,如何将学术界的研 究认识与本科阶段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历史社会学方法(主要) 2.逻辑分析(主要)。 3.比较 4.交叉学科 教学技术: 1,讲授、侧重介绍参考材料 2.学生规定发言,计分考察 3.课堂讨论 4.学生作业等。 4、实我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无。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课外学习时间至少为15小时,准备发言2小时,准备期中作业2小时,准备期末作业 4小时,阅读大约5小时。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满分100分,发言10分,期中30分,期末60分。 7、作业要求: 见上面知识单元内容。 8、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依据学术界的权威研究结果,结合海内外的参考资料,形成重点突出、材料扎实、观点 可靠的教学方案。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敏材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推荐参考书 1.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店出版社,1999年。 2.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王奇生:《党员 、党权与党争》,中国法治出版社,2009年。 4.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执笔:最露审稿:××X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 委员会 制订时间:2015年10月15日
1. 历史社会学方法(主要)。 2. 逻辑分析(主要)。 3. 比较。 4. 交叉学科。 教学技术: 1.讲授、侧重介绍参考材料。 2.学生规定发言,计分考察。 3.课堂讨论。 4.学生作业等。 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无。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课外学习时间至少为 15 小时,准备发言 2 小时,准备期中作业 2 小时,准备期末作业 4 小时,阅读大约 5 小时。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考核要求:满分 100 分,发言 10 分,期中 30 分,期末 60 分。 7、作业要求: 见上面知识单元内容。 8、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依据学术界的权威研究结果,结合海内外的参考资料,形成重点突出、材料扎实、观点 可靠的教学方案。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 (二)推荐参考书 1.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店出版社,1999 年。 2.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 3.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中国法治出版社,2009 年。 4.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年。 执笔:聂露 审稿:××× 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 委员会 制订时间:2015 年 10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