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中学2008年八年级(上册)期未复习检测题 (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大体卷上,否则不讼分。 同学们,你是不是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是不是有意识地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是不是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呢?希望你能用下面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 况,祝你成功! 、积累与运用(30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汲(x)取 浓郁(yu) 殉职(xun) 徘徊(hui) B阿谀(y) 狭隘(yi 震慑(she) 记载(zai) C.祈(q1)祷 应和(he) 豢养(jian) 积淀(didn) D.招徕(ai) 贿赂(hui) 倔强(jing) 魅力(me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侃侃而谈委曲求全相形见绌杳无音信 B.举世嘱目无动于忠尾尾动听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大相迳庭出类拔萃不言而渝 D.鬼死神差慷慨急昂川流不息提心掉胆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今天语文课时,尽老师讲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被感染地大笑起来。 D.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4.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体诗是指古代的诗词,近体诗是指近现代的诗词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加热爱青年志愿者组织了。”这句话中,删去“通过”或“使”, 句子便没有语病了。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光彩耀眼的明星) B.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 道。(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C.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 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D.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味道鲜美可口 6.选出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快溜吧,夫人们。你们的孩子都成泥猴了。 ②现在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话都不敢讲。 ③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 ④手能耍十八武艺,嘴能唱南腔北调。 A.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④对偶 B.①比喻②设问③排比④反语 C.①拟人②反问③对比④比喻 D.①拟人②设问③对比④比喻
- 1 - 东江中学 2008 年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检测题 (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大体卷上,否则不计分。) 同学们,你是不是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是不是有意识地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是不是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呢?希望你能用下面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 况,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汲.(xī)取 浓郁.(yù) 殉.职(xùn) 徘徊.(huí) B.阿谀.(yě) 狭隘.(yì) 震慑.(shè) 记载.(zài) C.祈.(qí)祷 应和.(hé) 豢.养(jiàn) 积淀.(diàn) D.招.徕(ái) 贿.赂(huì) 倔强.(jiàng) 魅.力(mè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侃侃而谈 委曲求全 相形见绌 杳无音信 B.举世嘱目 无动于忠 尾尾动听 旁征博引 C.温故知新 大相迳庭 出类拔萃 不言而渝 D.鬼死神差 慷慨急昂 川流不息 提心掉胆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今天语文课时,尽老师讲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被感染地大笑起来。 D.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4.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体诗是指古代的诗词,近体诗是指近现代的诗词。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加热爱青年志愿者组织了。”这句话中,删去“通过”或“使”, 句子便没有语病了。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光彩耀眼的明星) B.但与横空出世 ....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 道。(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C.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 ... 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D.这就是脍炙人口 ....的青海“冰鱼”呀。(味道鲜美可口) 6.选出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3 分) ①快溜吧,夫人们。你们的孩子都成泥猴了。 ②现在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话都不敢讲。 ③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 ④手能耍十八武艺,嘴能唱南腔北调。 A.①比喻 ②夸张 ③排比 ④对偶 B.①比喻 ②设问 ③排比 ④反语 C.①拟人 ②反问 ③对比 ④比喻 D.①拟人 ②设问 ③对比 ④比喻
7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人看不见 (2分) 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或名言(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错、漏、添一字扣0.5分 扣完本小题的分值为止。) (1)写出古诗的上句或下句:浊酒一杯家万里, 箫鼓追随春社近 (2)写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是或在困境中,经过一番努力又发现了新的出路的诗句 (3)写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先人后己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4)写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自己决心以死殉国,决不投降元朝统治的诗句是 (5)写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点明无论国家兴旺衰亡,吃苦受罪的都是老百姓的经典曲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赏析诗歌。(4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本诗选自《 》,作者是近代 家。(1分) 10.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 (1分) 11.这首诗押 韵,韵脚有 (1分) 12.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畎亩(田间水沟)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辅佐) B.曾益(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平衡) C.傅说(人名) 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D.胶鬲(人名) 所以动心忍性(忍受)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既克,公问其故B.入则无法家拂士乃入见 C.人恒过 国恒亡 D.人恒过 以其境过清 15.下面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中所举六位历史名人,都是经过一番磨练后才有所作为的。 B 段告诉 个人能否成才,全凭命运的安排 C.第三段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说明了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有忧患意识。 D.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6.翻译上段文言文中划线句子。(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现代文阅读
- 2 - 7.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 (2 分) 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 8.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或名言(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错、漏、添一字扣 0.5 分, 扣完本小题的分值为止。) ⑴写出古诗的上句或下句:浊酒一杯家万里,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⑵写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是或在困境中,经过一番努力又发现了新的出路的诗句 是 , 。 ⑶写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先人后己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⑷写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自己决心以死殉国,决不投降元朝统治的诗句是 , 。 ⑸写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点明无论国家兴旺衰亡,吃苦受罪的都是老百姓的经典曲 句: , ; , !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赏析诗歌。(4 分)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本诗选自《 》,作者是近代________家、________家。(1 分) 10.诗中最负盛名的诗句是“ , 。”(1 分) 11.这首诗押 韵,韵脚有 。(1 分) 12.本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畎.亩(田间水沟) 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弼、辅佐) B.曾.益(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 (平衡) C.傅说.. (人名) 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D.胶鬲..(人名) 所以动心忍.性(忍受)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既克,公问其故. B.入.则无法家拂士 乃入.见 C.人恒.过 国恒.亡 D.人恒过. 以其境过.清 15.下面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段中所举六位历史名人,都是经过一番磨练后才有所作为的。 B.第二段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全凭命运的安排。 C.第三段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说明了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有忧患意识。 D.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6.翻译上段文言文中划线句子。(4 分)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现代文阅读
(三)(11分)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 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 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 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 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 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已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 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 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 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 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 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 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 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7.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 他是我国近代 者 者。(2分) 18.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19.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2分) 20.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1分) 21.为什么说因不尽责任而引起的苦痛是最大的,而且无法排解呢?请说出你的看法 (2分) 22.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今后准备怎样做?(2分) (四)牵着母亲过马路(10分)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 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 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 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 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 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 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 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 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 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 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 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 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 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 鱼网 23.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2分)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1分)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1分) 24.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 3 - (三)(11 分)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 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 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 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 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 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 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已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 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 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 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 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 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 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 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7.选文节选自《 》,作者是 ,他是我国近代 者、 者。(2 分) 18.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19.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2 分) 20.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1 分) 21.为什么说因不尽责任而引起的苦痛是最大的,而且无法排解呢?请说出你的看法。 (2 分) 22.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今后准备怎样做?(2 分) (四)牵着母亲过马路(10 分)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 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 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 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 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 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 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 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 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 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 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 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 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 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 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 鱼网……… 23.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2 分) ⑴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1 分) ⑵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1 分) 24.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 分)
25.“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2分) 26.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 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7.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 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 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 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 了文章的感染力 写作训练(50分) 题目:“生活需要 ”(宽容、理解、互助、掌声、阳光、理解、感动……)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3)书写要工整,字数不少于500字
- 4 - 25.“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 8 个字)(2 分) 26.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 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 分) 27.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 分)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 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 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 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 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写作训练(50 分) 题目:“生活需要 ”(宽容、理解、互助、掌声、阳光、理解、感动……)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⑵文体不限;⑶书写要工整,字数不少于 5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