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石河子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参考资料)电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9,文件大小:477.3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电视 电视(television、TV、video、.于1一少1一)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 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用电的方法 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 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 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儿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 原始图像。各因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工作原理 电视信号从点到面的顺序取样、传送和复现是靠扫描来完成的。各国的电视扫描制 式不尽相同,在中国是每秒25帧,每帧625行。每行从左到右扫描,每帧按隔行从上到下分 奇数行、偶数行两场扫完,用以减少闪烁感觉。扫描过程中传送图像信息。当扫描电子束从 上一行正程结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点前的行逆程回扫线,以及每场从上到下扫完,回到上面 的场逆程回扫线均应予以消隐。在行场消隐期间传送行场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 以准确地重现原始图像。 电视摄像是将景物的光像聚焦于摄像管的光敏(或光导)靶面上,靶面各点的光电子 的激发或光电导的变化情况随光像各点的亮度而异。当用电子束对靶面扫描时,即产生一个 幅度正比于各点景物光像亮度的电信号。传送到电视接收机中使显像管屏幕的扫描电子束随 输入信号的强弱而变。当与发送端同步扫描时,显像管的屏幕上即显现发送的原始图像。 电视信号传输分配的过程,以转播其他城市中的实况为例,一般从摄像机、电视中 心或转播车,再经微波中继线路、发射台,最后到用户电视接收机。此外,电视广播卫星和 电缆电视也分别是全国性和城市区域性电视传输分配的有效手段。 编辑本段电视频段 各因的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如M代表每秒30帧、每帧526行,视频带宽4.2兆赫 加上调频伴音和调幅视频的残留下边带的总高频带宽是6兆赫:D,K代表每秒25帧、每帧

电视 电视 (television 、TV、 video、ティーヴィー)指利用电子技术及设备传送活动 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用电的方法 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 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 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在接收端按相应几何位置显现各微细部分的亮度和色度来重现整幅 原始图像。各国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 工作原理 电视信号从点到面的顺序取样、传送和复现是靠扫描来完成的。各国的电视扫描制 式不尽相同,在中国是每秒 25 帧,每帧 625 行。每行从左到右扫描,每帧按隔行从上到下分 奇数行、偶数行两场扫完,用以减少闪烁感觉。扫描过程中传送图像信息。当扫描电子束从 上一行正程结束返回到下一行起始点前的行逆程回扫线,以及每场从上到下扫完,回到上面 的场逆程回扫线均应予以消隐。在行场消隐期间传送行场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 以准确地重现原始图像。 电视摄像是将景物的光像聚焦于摄像管的光敏(或光导)靶面上,靶面各点的光电子 的激发或光电导的变化情况随光像各点的亮度而异。当用电子束对靶面扫描时,即产生一个 幅度正比于各点景物光像亮度的电信号。传送到电视接收机中使显像管屏幕的扫描电子束随 输入信号的强弱而变。当与发送端同步扫描时,显像管的屏幕上即显现发送的原始图像。 电视信号传输分配的过程,以转播其他城市中的实况为例,一般从摄像机、电视中 心或转播车,再经微波中继线路、发射台,最后到用户电视接收机。此外,电视广播卫星和 电缆电视也分别是全国性和城市区域性电视传输分配的有效手段。 编辑本段电视频段 各国的电视信号扫描制式与频道宽带不完全相同,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 (CCIR)的建议用拉丁字母来区别。如 M 代表每秒 30 帧、每帧 526 行,视频带宽 4.2 兆赫、 加上调频伴音和调幅视频的残留下边带的总高频带宽是 6 兆赫;D,K 代表每秒 25 帧、每帧

625行,视频带宽6兆赫,高频带宽8兆赫。将视频基带的全电视信号连同伴音信号分别调 制到甚高频(W)或超高频(心亚)频段上进行广播发射。 编辑本段彩电制式 除包括相同于黑白电视的扫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来区别的制式内容外,还根据发、 收端对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广播彩色电视制式要求 和黑白电视兼容,也就是黑白电视机能收彩色电视广播,彩色电视机也能收黑白电视广播, 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图像和伴音。为此,彩色电视根据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 合成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色光的原理,同时为了兼容和压缩传输频带,一般将红(®)、绿(G)、 蓝(B)三个基色信号组成亮度信号()和蓝、红两个色差信号(B-Y)、(R-Y),其中亮度信号可 用来传送黑白图像,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相组合可还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因此, 兼容制彩色电视除传送相同于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和伴音信号外,还在同一视频频带内同时 传送色度信号。色度信号是由两个色差信号对视频频带高频端的色副载波进行调制而成的。 为防止色差信号的调制过载,将蓝、红色差信号(B-Y)、(R-Y)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蓝、红 色差信号用U、V表示。 1.NTSC制1954年美国正式广播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也用于加拿大、日本等 国。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这 种制式根据人眼分辨蓝、品红之间颜色细节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红、黄色之间颜色细节的能 力最强的视觉特性,采用蓝、品红之间的色差信号Q和红、黄之间的色差信号1来代替蓝、 红色差信号U和V。用Q、1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角为33°和123°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 正交平衡调幅,以便于解码分离和抑制副载波,调制后的两个色差信号经混合组成色度信号 为在接收端对色度信号进行同步检波,须在发送端利用行消隐期间送出色同步信号。这种制 式的特点是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 2.PAL制1963年联邦德国为降低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制式,于1967 年正式广播,也用于英国和中国等国。PAL是相位逐行交变(Phase AlternationLine)的缩 写。这种制式用U、V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位为0°和90°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 调幅,并把V分量的色差信号逐行倒相。这样,色度信号的相位偏差在相邻行之间经平均而得 到抵消。这种制式特点是对相位偏差不甚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 响较小

625 行,视频带宽 6 兆赫,高频带宽 8 兆赫。将视频基带的全电视信号连同伴音信号分别调 制到甚高频 (VHF)或超高频(UHF)频段上进行广播发射。 编辑本段彩电制式 除包括相同于黑白电视的扫描、信道等以拉丁字母来区别的制式内容外, 还根据发、 收端对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广播彩色电视制式要求 和黑白电视兼容,也就是黑白电视机能收彩色电视广播,彩色电视机也能收黑白电视广播, 但收到的都是黑白图像和伴音。为此,彩色电视根据相加混色法中一定比例的三基色光能混 合成包括白光在内的各种色光的原理,同时为了兼容和压缩传输频带,一般将红(R)、绿(G)、 蓝(B)三个基色信号组成亮度信号(Y)和蓝、红两个色差信号 (B-Y)、(R-Y),其中亮度信号可 用来传送黑白图像,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相组合可还原出红、绿、蓝三个基色信号。因此, 兼容制彩色电视除传送相同于黑白电视的亮度信号和伴音信号外,还在同一视频频带内同时 传送色度信号。色度信号是由两个色差信号对视频频带高频端的色副载波进行调制而成的。 为防止色差信号的调制过载,将蓝、红色差信号(B-Y)、(R-Y)进行压缩,经压缩后的蓝、红 色差信号用 U、V 表示。 1.NTSC 制 1954 年美国正式广播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也用于加拿大、日本等 国。NTSC 是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这 种制式根据人眼分辨蓝、品红之间颜色细节的能力最弱,而分辨红、黄色之间颜色细节的能 力最强的视觉特性,采用蓝、品红之间的色差信号 Q 和红、黄之间的色差信号 I 来代替蓝、 红色差信号 U 和 V。用 Q、I 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角为 33°和 123°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 正交平衡调幅,以便于解码分离和抑制副载波,调制后的两个色差信号经混合组成色度信号。 为在接收端对色度信号进行同步检波,须在发送端利用行消隐期间送出色同步信号。这种制 式的特点是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 2.PAL 制 1963 年联邦德国为降低 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种制式,于 1967 年正式广播,也用于英国和中国等国。PAL 是相位逐行交变(Phase AlternationLine)的缩 写。这种制式用 U、V 色差信号分别对初相位为 0°和 90°的两个同频色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 调幅,并把 V 分量的色差信号逐行倒相。这样,色度信号的相位偏差在相邻行之间经平均而得 到抵消。这种制式特点是对相位偏差不甚敏感,并在传输中受多径接收而出现重影彩色的影 响较小

3.SECAM制1967年在法国正式广播,也是为改善NTSC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 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还用于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SECM是顺序传送彩色和存储 (Sequential Couleura Memoire)的缩写,是在同时传送亮度、色度信号的情况下,发送端对 红、蓝色差信号分别逐行依次传送。但在接收端解码时,需要同时有亮度和红、蓝色差信号 才能还原出红、绿、蓝三基色信号,因此在接受解码器中利用延迟线将收到的其中一个色差 信号储存一行的时间,再与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己在发端延迟一行)和另一个色差信号一起 组成三个用作解码的信号。色度信号由红、蓝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有一定频率间隔的两个色 副载波调频而成。这种制式的特点是受传输中的多径接收的影响较小。 4.全电视信号电视视频基带内传输图像的复合信号。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包括: 扫描逆程期间的行(水平)、场(垂直)扫描同步和消隐信号、扫描正程时间的黑白亮度信号 其中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以保证接收图像的稳定重现:消隐信号用来消除回扫亮线 干扰:黑白亮度信号供黑白或彩色电视机接收黑白电视图像。 编辑本段系统构成 信号系统 电视信号系统包括公共信号通道、伴音通道和视放末级电路三个部分,它们的主要 作用是对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在荧光 屏上重现出图像,并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由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三部分组 成。 高频放大器作用是选择并放大由接高额调谐器接收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经过混 颜处理得到图像中额信号和伴音中频信号: 中频(第一中频)信号声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图像中放的幅频特性: 预中放的作用:放大信号(20B放大量),补偿声表面滤波器对信号的损耗: 表面滤波器实现高额调谐器与图像中放之间的阻抗匹配。 AC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中放和高放电路的增益,从而保持检波器输出 AGC和ANC的视频信号电压幅度基本稳定: ANC(自动噪声抑制)电路:减小电视外来噪渡信号对电视机的影响和干扰

3.SECAM 制 1967 年在法国正式广播,也是为改善 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而发展的一 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还用于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SECAM 是顺序传送彩色和存储 (Séquential Couleurà Mémoire)的缩写,是在同时传送亮度、色度信号的情况下,发送端对 红、蓝色差信号分别逐行依次传送。但在接收端解码时,需要同时有亮度和红、蓝色差信号 才能还原出红、绿、蓝三基色信号,因此在接受解码器中利用延迟线将收到的其中一个色差 信号储存一行的时间,再与下一行收到的亮度(已在发端延迟一行)和另一个色差信号一起 组成三个用作解码的信号。色度信号由红、蓝两个色差信号分别对有一定频率间隔的两个色 副载波调频而成。这种制式的特点是受传输中的多径接收的影响较小。 4.全电视信号 电视视频基带内传输图像的复合信号。黑白电视的全电视信号包括: 扫描逆程期间的行(水平)、场(垂直)扫描同步和消隐信号、扫描正程时间的黑白亮度信号。 其中同步信号使收发的扫描同步,以保证接收图像的稳定重现;消隐信号用来消除回扫亮线 干扰;黑白亮度信号供黑白或彩色电视机接收黑白电视图像。 编辑本段系统构成 信号系统 电视信号系统包括公共信号通道、伴音通道和视放末级电路三个部分,它们的主要 作用是对接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包括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最终在荧光 屏上重现出图像,并在扬声器中还原出伴音。由高频放大器、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三部分组 成。 高频放大器作用是选择并放大由接高额调谐器接收到的高频电视节目信号,经过混 频处理得到图像中额信号和伴音中频信号; 中频(第一中频)信号声表面的作用是形成图像中放的幅频特性; 预中放的作用:放大信号(20 dB 放大量),补偿声表面滤波器对信号的损耗; 表面滤波器实现高额调谐器与图像中放之间的阻抗匹配。 AC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中放和高放电路的增益,从而保持检波器输出 AGC 和 ANC 的视频信号电压幅度基本稳定; ANC(自动噪声抑制)电路:减小电视外来噪渡信号对电视机的影响和干扰

四d 电视三片集成电路 扫描系统 电视扫描系统包括同步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显像管及其供电电路。扫 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 幅度分离电路利用同步信号在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特点,把复合同步信号取出 来积分电路利用场同步信号的宽度远远大于行同步信号宽度的特点,将场同步信号从复合同 步信号中分离出来,去控制场扫描电路,实现电视场扫描同步。 积分电路的分离方式也称宽度分离AFC电路作用是自动实现行同步。原理是将行同 步信号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取出,与本机行输出级反馈回来的行频锯齿镀信号进行比较,然后 输出误差控制电压去调整行扫描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行电视同步电路。 电源电路 电视电源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视提供的220V交流电压进行变压(降压),然后经整流、 滤波、稳压,得到符合要求的稳定直流电压供给各部分电路。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1883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 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 础

电视三片集成电路 扫描系统 电视扫描系统包括同步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显像管及其供电电路。扫 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显像管的荧光屏上形成正常的光栅。 幅度分离电路利用同步信号在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特点,把复合同步信号取出 来积分电路利用场同步信号的宽度远远大于行同步信号宽度的特点,将场同步信号从复合同 步信号中分离出来,去控制场扫描电路,实现电视场扫描同步。 积分电路的分离方式也称宽度分离 AFC 电路作用是自动实现行同步。原理是将行同 步信号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取出,与本机行输出级反馈回来的行频锯齿镀信号进行比较,然后 输出误差控制电压去调整行扫描的频率和相位,实现行电视同步电路。 电源电路 电视电源电路的作用是将电视提供的 220 V 交流电压进行变压(降压),然后经整流、 滤波、稳压,得到符合要求的稳定直流电压供给各部分电路。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1883 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 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 24 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 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 础

1923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 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 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 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 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 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 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 转播。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 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1940年 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23 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 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 年 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 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 30 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 5 次扫过扫描区,画 面本身仅 2 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 年 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 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 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 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 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 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 25 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 年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 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 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 年 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 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 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 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 电视接收机。 1972年 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 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 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 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 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

1949 年 12 月 17 日 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 年 美国 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 年 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 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 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 电视接收机。 1972 年 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 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 年 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 年 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 年 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 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 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 2.5 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 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 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 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 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 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4行9 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 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年 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传 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比目前的525条多出 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为127 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 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重 量为280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 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 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 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发展史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 3.6 米,高 4.62 米,相当于 210 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 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 年 3 月 17 日 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 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 40 米、高 25 米,面积达 1000 平方米,整个建筑有 14 层楼房那么高。 相当一台 1857 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 36 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 1 吨,厚 1.8 米 4 行 9 作品共有 45 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 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 年 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 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 年 11 月 25 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 1125 条,比目前的 525 条多出 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 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 9:12 为 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 平机视角从 10 度扩展到 30 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 28 万个增加 为 127 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 4 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 屏高的 7 倍而是 3 倍,且伴音逼真,采用 4 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 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 ,重 量为 280 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 5.5 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 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 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 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 60 厘米、宽 38 厘米,而厚度只有 3.7 厘米,重量仅 1.7 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编辑本段在中国的发展史

1958年9月2日 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 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有线电视的起源 起因: 4100 1055 0 163 为 1300 28 初期电视事业 (1)克服地形对电视信号的干扰:(2)商业方面赢利动机 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比较的特点: (1)图像清晰度很高 (2)频道多,选择性强 (3)内容多样又单一,广播转化为窄播 (4)可以双向服务,观念可以反馈、参与。 卫星电视事业的出现 ()在它的覆盖区内,可以有很多条线路,直接和各个地面发生联系,传送信息: (2)它与各地面站的通讯联系不受距离的限制,其技术性能和操作费用也不受距离 远近的影响: (3)卫星与地面站的联系,可按实际需要提供线路,因为卫星本身有许多线路可以 连接任何两个地面站

1958 年 9 月 2 日 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 年 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有线电视的起源 起因: 初期电视事业 (1)克服地形对电视信号的干扰;(2)商业方面赢利动机。 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比较的特点: (1)图像清晰度很高 (2)频道多,选择性强 (3)内容多样又单一,广播转化为窄播 (4)可以双向服务,观念可以反馈、参与。 卫星电视事业的出现 (1)在它的覆盖区内,可以有很多条线路,直接和各个地面发生联系,传送信息; (2)它与各地面站的通讯联系不受距离的限制,其技术性能和操作费用也不受距离 远近的影响: (3)卫星与地面站的联系,可按实际需要提供线路,因为卫星本身有许多线路可以 连接任何两个地面站

编辑本段电视专利 随着1875年电话发明以及无线电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很多科技人员着手研究图像传 送技术,想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对静止或活动的景物、影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将电信号传送 出去使其他地方能即时重现画面。首先发明和实现这样电视系统的是英国工程师JL.贝尔德 (John Logie Baird)。贝尔德于1923年7月26日向英国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通过有线或 无线电波通信方式,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系统”,并于1924年10月9日获得授权,专 利号为GB222604。 的、 电视机电路图 该系统与其说是电子式的还不如说是机械式的。它是基于德国柏林的俄裔德国人P?尼普 可夫(Paul Niphow)。名称为“电子望远镜”的1884年的德国DE30105号专利,“电子望远 镜”包括两个相同的旋转盘,一个设于发送机上,另一个设于接收机上。每个盘有24个方孔, 还有传输图像的光电管。它出于这样的运动图像的构思,即一系列静止图像变换得足够快的 时候,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活动画面的效果。但是,由于技术上原因,该专利并未实施。 贝尔德上述专利提示了一种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方法和系统,将景物的每一区 域接连地投射到光敏元件上,并且接收机利用该光敏元件引起的电流变化点亮设置成屏幕的 一系列小灯,在屏幕上这些小灯变化的照明度形成了再现原画面。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 一步说明该发明:要传送的场景或目标A通过一透镜B聚焦在旋转盘D上,形成成像C,该 盘D上穿有一系列按螺旋线排列的小孔。成像C可以是1英时×1英时的,盘上的孔直径可 以是1/18英时(或1/32英时)。这些孔圆周地分布约1英时,第2孔比第1孔离中心近1/18 英时(或1/32英时),第3个孔比第2个孔离中心近1/18英时(或1/32英时),以此类推直 到第18个孔(或第32个孔),以致于在盘D转动时,要输送的画面的每个部分接连地通过

编辑本段电视专利 随着 1875 年电话发明以及无线电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很多科技人员着手研究图像传 送技术,想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对静止或活动的景物、影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将电信号传送 出去使其他地方能即时重现画面。首先发明和实现这样电视系统的是英国工程师 J.L.贝尔德 (John Logie Baird)。贝尔德于 1923 年 7 月 26 日向英国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通过有线或 无线电波通信方式,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系统”,并于 1924 年 10 月 9 日获得授权,专 利号为 GB222604。 电视机电路图 该系统与其说是电子式的还不如说是机械式的。它是基于德国柏林的俄裔德国人 P?尼普 可夫(Paul Niphow)。名称为“电子望远镜”的 1884 年的德国 DE30105 号专利,“电子望远 镜”包括两个相同的旋转盘,一个设于发送机上,另一个设于接收机上。每个盘有 24 个方孔, 还有传输图像的光电管。它出于这样的运动图像的构思,即一系列静止图像变换得足够快的 时候,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活动画面的效果。但是,由于技术上原因,该专利并未实施。 贝尔德上述专利提示了一种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方法和系统,将景物的每一区 域接连地投射到光敏元件上,并且接收机利用该光敏元件引起的电流变化点亮设置成屏幕的 一系列小灯,在屏幕上这些小灯变化的照明度形成了再现原画面。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 一步说明该发明:要传送的场景或目标 A 通过一透镜 B 聚焦在旋转盘 D 上,形成成像 C,该 盘 D 上穿有一系列按螺旋线排列的小孔。成像 C 可以是 1 英吋×1 英吋的,盘上的孔直径可 以是 1/18 英吋(或 1/32 英吋)。这些孔圆周地分布约 1 英吋,第 2 孔比第 1 孔离中心近 1/18 英吋(或 1/32 英吋),第 3 个孔比第 2 个孔离中心近 1/18 英吋(或 1/32 英吋),以此类推直 到第 18 个孔(或第 32 个孔),以致于在盘 D 转动时,要输送的画面的每个部分接连地通过一

个1/18英时的孔(或1/32英时的孔)。在盘的后面有一个光敏元件E,通过穿孔M不同的光 照到该光敏元件上,导致从电池F流过光敏元件电流变化,并该变化电流经过诸如热离子真 空管等放大后,通过导线或元件输送到接收机,接收机装有一个与发送机的盘D完全同步旋 转的臂G,该臂端头有电刷并与一系列触头H相通,每个触头与一个小灯相连接,而这些灯 以行列排列形成一个屏幕K。每个孔扫过画面的一个条带,并在接收屏上通过一列灯将条带 再现,这样每孔有其相应的列的灯与其对应,可使用很多灯,灯越多再现画面越好。如果相 应瞬时孔对着画面明亮部分,灯会很亮:如果那瞬间孔对着画面黑的部分灯就会暗淡;屏幕 上灯的不同明暗度再现了画面,由此构成一幅幅图像。 贝尔德生于1888年。他曾在拉奇菲尔德高等学校、皇家技术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学 习,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辍学。他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开始投入研究工作时,他很贫 困,没有经费,他只好利用茶叶箱、饼干盒、导线、腊等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做实验装置, 连旋转盘都是用卡片纸板做的,画面从顶到底30线,每秒传输10次。 1924年,他成功地在儿米范围内发射了马耳他十字小画面。 显像管原理图 1925年10月2日,他终于成功地使年轻勤杂人员威廉·台英顿(Wi1 lian Taynton)的 脸出现在电视机上。他与百货公司签订了以电视传送表现获取酬金的合同,并不断地改进系 统。 1928年,贝尔德开始将其电视系统正式播送,并且开始研究和试验彩色电视。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邵C)与贝尔德签订许可合同,采用他的发明试验性播出电 视。 1936年,BBC利用无线电,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定时电视广播。但是,贝尔德的电 视采用机械式技术路线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了。尽管他作了很大努力,但是传送的画面质量

个 1/18 英吋的孔(或 1/32 英吋的孔)。在盘的后面有一个光敏元件 E,通过穿孔 M 不同的光 照到该光敏元件上,导致从电池 F 流过光敏元件电流变化,并该变化电流经过诸如热离子真 空管等放大后,通过导线或元件输送到接收机,接收机装有一个与发送机的盘 D 完全同步旋 转的臂 G,该臂端头有电刷并与一系列触头 H 相通,每个触头与一个小灯相连接,而这些灯 以行列排列形成一个屏幕 K。每个孔扫过画面的一个条带,并在接收屏上通过一列灯将条带 再现,这样每孔有其相应的列的灯与其对应,可使用很多灯,灯越多再现画面越好。如果相 应瞬时孔对着画面明亮部分,灯会很亮;如果那瞬间孔对着画面黑的部分灯就会暗淡;屏幕 上灯的不同明暗度再现了画面,由此构成一幅幅图像。 贝尔德生于 1888 年。他曾在拉奇菲尔德高等学校、皇家技术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学 习,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辍学。他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开始投入研究工作时,他很贫 困,没有经费,他只好利用茶叶箱、饼干盒、导线、腊等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做实验装置, 连旋转盘都是用卡片纸板做的,画面从顶到底 30 线,每秒传输 10 次。 1924 年,他成功地在几米范围内发射了马耳他十字小画面。 显像管原理图 1925 年 10 月 2 日,他终于成功地使年轻勤杂人员威廉·台英顿(Willian Taynton)的 脸出现在电视机上。他与百货公司签订了以电视传送表现获取酬金的合同,并不断地改进系 统。 1928 年,贝尔德开始将其电视系统正式播送,并且开始研究和试验彩色电视。 1929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贝尔德签订许可合同,采用他的发明试验性播出电 视。 1936 年,BBC 利用无线电,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定时电视广播。但是,贝尔德的电 视采用机械式技术路线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了。尽管他作了很大努力,但是传送的画面质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