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教师版 饶纯刚 【学习目标】 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 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 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4.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观、学习观 【学习难点】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学, 基本掌握全文内容结构 2、课前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勾画出疑点以备课堂讨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走近作者 加来道雄,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发明者之一。美籍日 裔理论物理学家,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 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 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 (1)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 力和弱核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 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 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 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 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髙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髙)理论 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 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 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 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 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 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 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 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合谐的)
1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导学案教师版 饶纯刚 【学习目标】 1.了解加来道雄和他的作品; 2.体会加来道雄所说的怀疑精神、兴趣、毅力等基本精神品质对人成长的作用; 3.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4.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所说的童年趣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观、学习观 【学习难点】 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通读课文,标注段落序号,圈出文中生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学, 基本掌握全文内容结构 2、 课前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用红笔勾画出疑点以备课堂讨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走近作者 加来道雄,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的发明者之一。美籍日 裔理论物理学家,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 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 子场论》、《超弦导论》。 二、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 (1)统一场论 根据现代物理学知识,将我们的宇宙结合起来的力有四种:引力、电磁力、强核 力和弱核力。物理学家运用量子力学,已经把后三种力统一起来(美籍华裔物理 学家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杨一米尔斯场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被称为 “标准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因为计算繁复无比而让人头疼),但是引力仍然游 离在外。爱因斯坦毕终生之力想寻求四种力的统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理论,最 终也没有实现。 (2)高维空间 现代理论物理学认为,统一四种力的前景,在于高维空间(如十维或更高)理论 的确立。比如对于古人来讲,风暴是怎样产生的,风暴会袭击什么地方,什么时 候袭来,什么时候结束,他们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坦的大地上,只 能靠肉眼从近似于二维平面的角度来观察,即使有简单的预报,也都是靠经验来 推测的。现在有了气象卫星,从太空这样三维角度观察地球,在地面上看来神秘 莫测的风暴被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精准地预报风暴的动向。同样,理论物理学家 认为,传统的四维(空间三维加上时间)理论太“小”,不能解释宇宙中的四种 力。当他们超越四维而在更高维(如十维或更高)中寻求统一这四种力时,就能 得到一种简单、漂亮的解决模型(科学家认为宇宙应该是简单、合谐的)
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10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 宙,四维宇宙暴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大爆炸 后10秒,大统一力分开。但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 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现在髙维空间理论只 能是“理论” 基础知识梳理: 1、字音辨识 杜撰( zhuan)惊诧(cha)令人目眩(xuan) 鱼鳍(q 贪婪(an)撒手人寰(huan) 湮没(yan)畏葸不前(x) 2.给下列各组字注音、组词(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遐暇瑕 遐(遐想 斓阑(斑潮 诞(荒诞 暇(闲暇) 澜(波澜) 瑕(瑕不掩瑜) 谰(谓言) 涎(垂涎三尺) 3.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2)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3)在所不辞:决不推辞 (4)遐想: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5)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6)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7)畏葸不前:畏惧,害怕 4.本文题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文章通过记述作者在自己成长过程 中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说明了他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阅读 全文,完成下表(整体感知) 课题 段落段落大意结构 第1段 总提两件趣事对“我”的教育作总 用 名物理学家 的教育历程第2-11段 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 局限 分 第12~18段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研究 5.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 神内涵阅读全文,说说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 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 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 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嘴境
2 高维空间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后 10-43秒,十维宇宙分解成四维宇宙和六维宇 宙,四维宇宙暴胀,经过近一百五十亿年,演变成今天我们生活的宇宙。大爆炸 后 10-35秒,大统一力分开。但是高维空间理论很难在实验室中得到证实,因为 要模拟当时的环境,需要的能量太大,根本无法做到,所以现在高维空间理论只 能是“理论”。 三、基础知识梳理: 1、字音辨识 杜撰.(zhuàn) 惊诧.(chà) 令人目眩.(xuàn) 鱼鳍.(qí) 贪婪.(lán) 撒手人寰.(huán) 湮.没(yān) 畏葸.不前(xǐ) 2.给下列各组字注音、组词(目标: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遐 ( 遐想 ) 斓 ( 斑斓 ) 诞 ( 荒诞 ) 暇 ( 闲暇 ) 澜 (波澜 ) 瑕 ( 瑕不掩瑜 ) 谰 ( 谰言 ) 涎 (垂涎三尺 ) 3.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目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1)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2)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3)在所不辞:决不推辞 (4)遐想: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5)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6)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7)畏葸不前:畏惧,害怕 4.本文题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文章通过记述作者在自己成长过程 中起了重大作用的两件童年趣事,说明了他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阅读 全文,完成下表(整体感知) 课 题 段 落 段 落 大 意 结 构 一名物理学家 的教育历程 第 1 段 总提两件趣事对“我”的教育作 用 总 第 2 ~ 11 段 由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推知人类认识的 局限 分 第 12 ~ 18 段 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与研究 5.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 神内涵阅读全文,说说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 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 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 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
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 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 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 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 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 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 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 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6、了解文章结构: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象) L>实验c→《理论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故事(理论)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重点阅读文章第二段至第九段,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二段中说“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其中“我”遐想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段在节选的这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我”遐想的主要内容是: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第二 段在节选的这部分中起总领作用。 2.作者设想的那个被抓出水池的鲤鱼“科学家”看到了怎样的“我们”? 答案:鲤鱼“科学家”看到我们这种生物一点儿也不像鱼,没有鳍,但还是能 够运动。 3.请你总结一下,作者设想的鲤鱼“科学家”是怎样认识鱼池以外的世界的? 答案:(1)鯉鱼“科学家”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 鱼冷嘲热讽 (2)它们认为雨对睡莲的冲刷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起作用。 (3)被抓出水池后认识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自己的世界 4.由鲤鱼对人类世界认识的无知,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由鱼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可以推知我们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局限性, 我们人类对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的学习与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点阅读文章第十二段至第十四段,回答以下问题: 5.选文第二段中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温暖如春” 答案:“这种记忆”是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 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
3 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 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 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 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 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 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 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 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 6、了解文章结构: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 重点阅读文章第二段至第九段,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二段中说“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其中“我”遐想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段在节选的这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我”遐想的主要内容是: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第二 段在节选的这部分中起总领作用。 2.作者设想的那个被抓出水池的鲤鱼“科学家”看到了怎样的“我们”? 答案:鲤鱼“科学家”看到我们这种生物一点儿也不像鱼,没有鳍,但还是能 够运动。 3.请你总结一下,作者设想的鲤鱼“科学家”是怎样认识鱼池以外的世界的? 答案:(1)鲤鱼“科学家”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 鱼冷嘲热讽。 (2)它们认为雨对睡莲的冲刷是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起作用。 (3)被抓出水池后认识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自己的世界。 4.由鲤鱼对人类世界认识的无知,你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由鱼认识外部世界的局限性,可以推知我们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局限性, 我们人类对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的学习与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点阅读文章第十二段至第十四段,回答以下问题: 5.选文第二段中说“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这种记忆”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温暖如春”? 答案:“这种记忆”是指“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 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说它“温暖如春”,是因为作者一开始便被爱因斯坦
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时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 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来的无穷乐趣 6.选文第二段中说“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 心”,爱因斯坦是作者迷恋崇拜的对象,这里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 相比,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我认为合适。因为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孩子眼中,谋杀故事 无疑是最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的,在此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更 能突出强调爱因斯坦的故事对作者的强大吸引力,所以说用得很合适。 7.如何理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 理学家也在所不辞”的含意? 【提示】这句话说明了两层含意。一是理论物理学家工作的艰苦。作者认为,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 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 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二是作者对爱 因斯坦的研究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强烈的执著的兴趣,并为此树立了自己的终生 志向。 8、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兴趣对志向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示例从文中来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引起了作者的强烈持久的兴趣,并促 使他树立了研究相关课题的远大坚定的志向。结合我个人实际来看,我对历史 非常感兴趣,它让我树立了一个志向:做一个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因此我 认为,兴趣对一个人的志向有着直接的正面的并且是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整体思考: 1.本文题目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既为历程,一般当以时间为序,从 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来写。那为什么本文只选取童年两件趣事和高中建立 实验室的事件来写呢? 在作者这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写的事件,但本文不仅仅是简 单地向大家讲述其成长故事的,它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在作者看来,想象力、 兴趣和实验精神对科学家的成长成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者便打破常 规方式,只选择三个能够很好体现这三层内涵的事件来写。 2.对自然界的好奇和科学探究的热情洋溢在整篇文章中,请从文中找出几个具 体语句 【提示】①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②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 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会怎样呢?③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的论文 的内容是什么?……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 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4 的故事迷住了,阅读他的书,是为了寻找答案,童年时的作者对科学充满了强 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并享受到了求知带来的无穷乐趣。 6.选文第二段中说“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 心”,爱因斯坦是作者迷恋崇拜的对象,这里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 相比,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我认为合适。因为这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在孩子眼中,谋杀故事 无疑是最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的,在此将爱因斯坦的故事和谋杀故事相比,更 能突出强调爱因斯坦的故事对作者的强大吸引力,所以说用得很合适。 7.如何理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 理学家也在所不辞”的含意? 【提示】 这句话说明了两层含意。一是理论物理学家工作的艰苦。作者认为,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 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 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二是作者对爱 因斯坦的研究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强烈的执著的兴趣,并为此树立了自己的终生 志向。 8、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兴趣对志向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示例)从文中来看,爱因斯坦的故事引起了作者的强烈持久的兴趣,并促 使他树立了研究相关课题的远大坚定的志向。结合我个人实际来看,我对历史 非常感兴趣,它让我树立了一个志向:做一个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因此我 认为,兴趣对一个人的志向有着直接的正面的并且是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整体思考: 1.本文题目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既为历程,一般当以时间为序,从 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来写。那为什么本文只选取童年两件趣事和高中建立 实验室的事件来写呢? 在作者这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写的事件,但本文不仅仅是简 单地向大家讲述其成长故事的,它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在作者看来,想象力、 兴趣和实验精神对科学家的成长成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者便打破常 规方式,只选择三个能够很好体现这三层内涵的事件来写。 2. 对自然界的好奇和科学探究的热情洋溢在整篇文章中,请从文中找出几个具 体语句。 【提示】 ①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②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 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会怎样呢?③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的论文 的内容是什么?……④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 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