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3卷第2期2010年2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3 No. 2 Feb. 2010 理论研究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 平段晓华梁吉春 (1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北京100084;2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黄帝内经;藏象;五脏 中图分类号:R22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成书植根于 一是土主季夏。《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令》中央土附于季夏之末,不言土之主时。《淮南子 分之一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时则训》明确将季夏配以土德,土主季夏(六月),四时 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梳被明确划分为五时,与五行是对一的关系。 理先秦及西汉早期诸子著作有关藏象学说的内容, 二是土与木火金水平分1年,各主72日。这种 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认识《内经》藏象学说 说法最早见于《管子·五行》。 1脏名 三是四季为土,不独主时,《管子·四时》认为 《内经》非成书于一时一人之作,《内经》中提到土不独主时,言:“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 脏,有四脏、五脏、八脏、九脏、十一脏、十二脏之说。风雨。”戴望注曰:“王在四时之季,与之入出”,言春 《素问·五脏别论篇》有“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夏秋冬“四时皆土之所辅成也”。3 为脏,或以为腑”的记载,说明当时脏腑之说尚 四是土主四季月之末,各18日寄治。这种主时 有争辩,五脏概念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制,最早见于东汉初年《白虎通·五行》篇。 从先秦及汉初著作中可以找到痕迹 《内经》中五时-五脏配属的争议也在于脾土 先秦著作对人体脏腑名早有记载,《诗经》有心之主时。《内经》亦采纳了诸子的土之四种主时制 肺肠脾之名,《尚书·盘庚》有心腹肾肠之名。《庄而以脾主季夏(或长夏)这一主时制为主。 子》有五脏、六脏、六腑之说,见于《齐物论》《骈拇》 《内经》并没有解决先秦诸子遗留下来的脾土 《在宥》《列御寇》等篇,但未列具体名目。《淮南子》配时问题其原因在于四季与五行在数字模型上的 中有关人体之脏亦说法不一,如《地形训》列五脏,分不对应 别为肝、心、肺、肾、胃,五脏中无脾。而《精神训》列五3五行-五脏配属 脏:“人有四肢、五脏、九窍……胆为云,肺为气,肝为 五行与五脏的配属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 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别。《管子·水地》的五行-五脏配属异于今文经学 主。”12∞所言五脏实际是六脏,此处脏无胃,而增和古文经学,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见于文献记载的五 加了脾和胆。从上述文献看,在西汉早期,五脏的具行-五脏配属方法。《管子·水地》有“五味者何? 体名目仍存在不同的说法,五脏之名并未完全定型。曰五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 2五时一五脏模型 13)五味与五行的配属在先秦文献中是固定的《管 五时一五脏模型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模型,子·幼官》《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中均 其思想渊源肇始于五时-五行模型。《管子·四为酸木、苦火、甘土、辛金、咸水。所以《管子》的五行 时》《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 五脏配属为脾木、肝火、心土、肾金、肺水。 时则训》均有春配木、夏配火、秋配金、冬配水、土居 今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方法为肝木、心火、脾 中的记载。木火金水之主时是固定的,其争议者在土、肺金、肾水。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记载见于 于土之主时。诸子土之主时主要有四种学说。 《淮南子·地形训》:东方主肝,南方主心,西方主 潘秋平女博士,现在清华大学博土后流动站工作 万方数据
·8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3卷第2期2010年2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01.33 No.2 Feb.2010 ·理论研究· 《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汪 潘秋平1 段晓华2 梁吉春2 (1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北京100084;2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黄帝内经;藏象;五脏 中图分类号:R221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成书植根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之一是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 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梳 理先秦及西汉早期诸子著作有关藏象学说的内容, 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认识《内经》藏象学说。 1脏名 《内经》非成书于一时一人之作,《内经》中提到 脏,有四脏、五脏、八脏、九脏、十一脏、十二脏之说。 《素问·五脏别论篇》有“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 为脏,或以为腑”【t 3167的记载,说明当时脏腑之说尚 有争辩,五脏概念的确定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这 从先秦及汉初著作中可以找到痕迹。 先秦著作对人体脏腑名早有记载,《诗经》有心 肺肠脾之名,《尚书·盘庚》有心腹肾肠之名。《庄 子》有五脏、六脏、六腑之说,见于《齐物论》《骈拇》 《在宥》《列御寇》等篇,但未列具体名目。《淮南子》 中有关人体之脏亦说法不一,如《地形训》列五脏,分 别为肝、心、肺、肾、胃,五脏中无脾。而《精神训》列五 脏:“人有四肢、五脏、九窍……胆为云,肺为气,肝为 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 主。”[2]219—220所言五脏实际是六脏,此处脏无胃,而增 加了脾和胆。从上述文献看,在西汉早期,五脏的具 体名目仍存在不同的说法,五脏之名并未完全定型。 2五时一五脏模型 五时一五脏模型是中医藏象学说的主要模型, 其思想渊源肇始于五时一五行模型。《管子·四 时》《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 时则训》均有春配木、夏配火、秋配金、冬配水、土居 中的记载。木火金水之主时是固定的,其争议者在 于土之主时。诸子土之主时主要有四种学说。 潘秋平,女,博士,现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一是土主季夏。《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 令》中央土附于季夏之末,不言土之主时。《淮南子· 时则训》明确将季夏配以土德,土主季夏(六月),四时 被明确划分为五时,与五行是一对一的关系。 二是土与木火金水平分1年,各主72日。这种 说法最早见于《管子·五行》。 三是四季为土,不独主时,《管子·四时》认为 土不独主时,言:“中央日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 风雨。”戴望注日:“王在四时之季,与之入出”,言春 夏秋冬“四时皆土之所辅成也”。∞Js47 四是土主四季月之末,各18日寄治。这种主时 制,最早见于东汉初年《白虎通·五行》篇。 《内经》中五时一五脏配属的争议也在于脾土 之主时。《内经》亦采纳了诸子的土之四种主时制, 而以脾主季夏(或长夏)这一主时制为主。 《内经》并没有解决先秦诸子遗留下来的脾土 配时问题,其原因在于四季与五行在数字模型上的 不对应。 3五行一五脏配属 五行与五脏的配属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 别。《管子·水地》的五行一五脏配属异于今文经学 和古文经学,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见于文献记载的五 行一五脏配属方法。《管子·水地》有“五味者何? 日五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 口J815五味与五行的配属在先秦文献中是固定的,《管 子·幼官》《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中均 为酸木、苦火、甘土、辛金、咸水。所以《管子》的五行 一五脏配属为脾木、肝火、心土、肾金、肺水。 今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方法为肝木、心火、脾 土、肺金、肾水。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记载见于 《淮南子·地形训》:东方主肝,南方主心,西方主 万方数据
第2期 潘秋平等《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 81 肺,北方主肾,中央主胃。五脏中无脾,以胃配土。而肾在下,夏位在前而肺在上。春位小前,故祭先 《地形训》中今文经学五行-五脏配属方法是脾;秋位小却,故祭先肝。肾也、脾也俱在膈下,肺 直接从方位导入,概括的是五脏与五方的通应关系,也、心也、肝也,俱在膈上。祭者必三,故有先后焉 由物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推论,运用的是象数思不得同五行之气。”肾在下,肺在上,心居中,左脾 维。象数思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对右肝,古文经学五行-五脏配属是实体的五脏、形态 中国传统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的五脏。测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用轻体、重象轻 象”包含符号之象(意象)和事物之象(物象)。古形等特征,中医思维模型具有符号性、功能性、超形 人对藏象的认识,从发生学角度解释是多元的而其体性等特性4。《内经》五行-五脏配属所采用的 类的方式在思维过程中对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出发的,是功能的五脏,气化的五脏功能属性 中重要一点无疑是象数思维的运用,即通过取象比是今文经学的五行-五脏配属方法。是 在某些方面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属性、规律、特质进 五行配属五脏是五行学说向医学渗透的产物 行充分关联类比,找出共同的特征、根本的内涵,以不管是古文经学配属方法还是今文经学配属方法,最 象”为工具进行标志、归类,以达到模拟、领悟、认终为医学所接受就不仅仅是理论思辩的产物,必定 识客体为目的的方法40 还要与医学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指导医学的 《地形训》有云:“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发展。在医学以今文经学配属为定论之前杂合2种 出。……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南方配属方法,也是有的。《内经》中部分篇章就可以看 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窍通于耳,血脉属焉,出古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的痕迹。有学者专门撰 赤色主心。……西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文探讨《内经》中心配土说。田氏以《淮南子·时则 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北方幽晦训篇》的五行五官配属与《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五 不明,天之所闭也,寒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也。脏五官比较认为《灵兰秘典论》有很隐晦的心配土 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中央四说即是古文经学五行五脏配属方法。 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窍通于口,肤4五脏系统 肉属焉,黄色主胃。”121416肝应东方,心应南方肺 《管子·水地》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描述五脏系 应西方,肾应北方,胃应中央。肝为人体气化之始,统的文献,“五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膈,肺生骨, 具有藏血之功肝之功能与“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 之所出”的特点正相符合所以以肝配属东方。心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 主一身之阳气,心阳对全身脏腑具有温煦作用,心主 《淮南子·地形训》描述了肝心肺肾胃的生理 血,与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的特点相吻合。功能:肝主筋,窍通于目;心主血脉,窍通于耳;肺主 肺为华盖,五脏中位置最高,主气,窍通于鼻,与“西皮革窍通于鼻;肾主骨干,窍通于阴;胃主肤肉,窍 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的特点相应。肾藏通于口。同样的描述亦见于《内经》,只是《内经》中 精,为封藏之本,与“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寒五脏无胃,而以脾代之,脾主身之肌肉,开窍于口 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的特点相应。胃主肤肉, 对于五脏与情志的关系,诸子已经认识到五脏 受纳水谷,上接食管,开窍于口,下通小肠,与“中央同心一样具有主管思维和情感的功能。《庄子》中 四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的特点相应。今文有“愁其五脏”“五脏之情”的记载,《淮南子》有“焦 经学五行-五脏配属着眼处在于五脏的功能。 心怖肝”“内愁五脏”之语。《淮南子·精神训》解释 古文经学五行-五脏配属方法为脾木、肺火、心说五脏藏精血气,精血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土、肝金、肾水。在《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只有精气充足,血气充盈而不妄行,人才能神清气 令》《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记载。唐代孔颖达《礼旺,耳聪目明。《内经》在“形俱而神生”观念指 记正义·月令疏》说:“《异义》云:今文《尚书》欧阳导下发展了五脏藏神理论。 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 诸子对五脏功能的描述,最全面的是对心脏功 古《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能的认识。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是先秦就有的认 肾,水也。许慎按,《月令》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识。《管子·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位也l1 心,秋祭肝,冬祭肾,与古《尚书》同。郑驳之云:月《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 令祭四时之位,及其五脏之上下次之耳。冬位在后君。”《荀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 万方数据
第2期 潘秋平等《黄帝内经》藏象学说渊源考证 ·81· 肺,北方主肾,中央主胃。五脏中无脾,以胃配土。 《地形训》中今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方法是 直接从方位导入,概括的是五脏与五方的通应关系, 由物象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推论,运用的是象数思 维。象数思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对 中国传统科学,尤其是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象”包含符号之象(意象)和事物之象(物象)。古 人对藏象的认识,从发生学角度解释是多元的,而其 中重要一点无疑是象数思维的运用,即通过取象比 类的方式,在思维过程中对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 在某些方面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属性、规律、特质进 行充分关联类比,找出共同的特征、根本的内涵,以 “象”为工具进行标志、归类,以达到模拟、领悟、认 识客体为目的的方法H1290。 《地形训》有云:“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之所 出。……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南方 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窍通于耳,血脉属焉, 赤色主心。……西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入焉。 ……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北方幽晦 不明,天之所闭也,寒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也。 ……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中央四 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窍通于口,肤 肉属焉,黄色主胃。”[2]1伽146肝应东方,心应南方,肺 应西方,肾应北方,胃应中央。肝为人体气化之始, 具有藏血之功,肝之功能与“东方川谷之所注,日月 之所出”的特点正相符合,所以以肝配属东方。心 主一身之阳气,心阳对全身脏腑具有温煦作用,心主 血,与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的特点相吻合。 肺为华盖,五脏中位置最高,主气,窍通于鼻,与“西 方高土,川谷出焉,日月人焉”的特点相应。肾藏 精,为封藏之本,与“北方幽晦不明,天之所闭也,寒 水之所积也,蛰虫之所伏”的特点相应。胃主肤肉, 受纳水谷,上接食管,开窍于口,下通小肠,与“中央 四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的特点相应。今文 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着眼处在于五脏的功能。 古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方法为脾木、肺火、心 土、肝金、肾水。在《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 令》《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记载。唐代孔颖达《礼 记正义·月令疏》说:“《异义》云:今文《尚书》欧阳 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 古《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 肾,水也。许慎按,《月令》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 心,秋祭肝,冬祭肾,与古《尚书》同。郑驳之云:月 令祭四时之位,及其五脏之上下次之耳。冬位在后 而肾在下,夏位在前而肺在上。春位小前,故祭先 脾;秋位小却,故祭先肝。肾也、脾也俱在膈下,肺 也、心也、肝也,俱在膈上。祭者必三,故有先后焉, 不得同五行之气。”【51肾在下,肺在上,心居中,左脾 右肝,古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是实体的五脏、形态 学的五脏。【4]294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用轻体、重象轻 形等特征,中医思维模型具有符号性、功能性、超形 体性等特性H】4。《内经》五行一五脏配属所采用的 是今文经学的五行一五脏配属方法。是从功能属性 出发的,是功能的五脏,气化的五脏H1294。 五行配属五脏是五行学说向医学渗透的产物。 不管是古文经学配属方法还是今文经学配属方法,最 终为医学所接受,就不仅仅是理论思辩的产物,必定 还要与医学l|缶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指导医学的 发展。在医学以今文经学配属为定论之前,杂合2种 配属方法,也是有的。《内经》中部分篇章就可以看 出古文经学五行一五脏配属的痕迹。有学者专门撰 文探讨《内经》中心配土说。田氏以《淮南子·时则 训篇》的五行五官配属与《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五 脏五官比较,认为《灵兰秘典论》有很隐晦的心配土 说,即是古文经学五行五脏配属方法。旧1 4五脏系统 《管子·水地》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描述五脏系 统的文献,“五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膈,肺生骨, 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 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口埔16 《淮南子·地形训》描述了肝心肺肾胃的生理 功能:肝主筋,窍通于目;心主血脉,窍通于耳;肺主 皮革,窍通于鼻;肾主骨干,窍通于阴;胃主肤肉,窍 通于口。同样的描述亦见于《内经》,只是《内经》中 五脏无胃,而以脾代之,脾主身之肌肉,开窍于口。 对于五脏与情志的关系,诸子已经认识到五脏 同心一样具有主管思维和情感的功能。《庄子》中 有“愁其五脏”“五脏之情”的记载,《淮南子》有“焦 心怖肝”“内愁五脏”之语。《淮南子·精神训》解释 说五脏藏精血气,精血气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只有精气充足,血气充盈而不妄行,人才能神清气 旺,耳聪目明。《内经》在“形俱而神生”…309观念指 导下发展了五脏藏神理论。 诸子对五脏功能的描述,最全面的是对心脏功 能的认识。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是先秦就有的认 识。《管子·心术上》:“心之在体,君之位也。”H门鲫 《苟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 君。"[7]309《苟子-解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 万方数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3卷 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7m首次提出了“心为地,土之别名也此于五行最尊,故自居部职也。 神明之主”的命题。《淮南子》明确提出了“心为五心为君主之官,形之主,主神明,协调全身各脏 脏之主”的命题,认识到心为形之主,身之本,神为腑的功能活动,与土德总于四行,辅四时的功能是相 心宝,心主血脉,流行血气。 似的。 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认为形体是生命的物质5小结 本体,先有形后有神,形具而神生。在对形神关系的 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千余年来争讼 认识上却认为精神是生命的主宰,“神者,生之制不已,迄今仍无定论。近现代学者对《内经》成书年 也”2,神于身体如此重要,所以古人会产生神为代的意见仍不一,但已有从先秦推后为秦汉甚至东 君主之官—心所主的认识 汉的趋势4”。先秦及汉初诸子著作为《内经》提供 先秦及汉初诸子对心与九窍关系有较多论述,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是显而易见的,诸子著作 认为心主人的形体与九窍。《管子·九守》:“心不对五时-五行配属、五行-五脏配属、人体生理功能 为九窍,九窍治。1l《荀子·天论》:“耳目鼻口等的认识也为《内经》藏象学说的发展和完善提供 形态,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了借鉴。 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7《鬼谷子·符言》 心为九窍之治。”《郭店楚简》:“耳目鼻口手足六 参考文献 者,心之役也。心曰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1]郭靄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深,莫敢不深;浅,莫敢不 社,1992. 浅。和则同同则善。”(淮南子·主术训》曰:“心[2]刘文典.《准南鸿烈》集解[M].冯逸,乔华点校北京 之于九窍四肢也,不能一事焉,然而动静听视皆以为 中华书局,1989 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21318 3]黎翔风.管子校注[M].梁运华整理.北京:中华书 局,2004 说法。《素问·五脏别论篇》认为鼻也与心关系4]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 2004 切,“故五气人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5]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54 利也”11m。诸子对心与形体九窍关系的认识可以 丰富《内经》对心功能的认识。 [6]田树仁,高兰莉《灵兰秘典论》与心配土说[门]陕西中 诸子对心生理功能的认识与心为土脏的认识是 医学院学报,1996,19(4):6-7 分不开的。《淮南子·精神训》:“人……以与天地[7]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相参也,而心为之主。”高诱注曰:“心,土也,故为四[8]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行之主。”2五行中土最贵,水火金木非土不成 土于五行最尊的思想,产生于西周,被后世沿用。如 [9]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 《乐记》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者。 (收稿日期:200-10-1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缩辑质量奖”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年会于2009年11月20~25 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年会期间公布了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结果,《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开展的209年 度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优秀编辑工作者、优秀编辑学论著(简称“三优”)评比工作,既顺应了 国家期刊质量评估的要求,也是提高编辑质量提高科技期刊学研究水平的重大举措。通过专家评审,共评 出2009年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79名、优秀编辑工作者267名、优秀编辑学论著147篇(部)。《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能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说明我刊的办刊质量得到了上级 和专家的认可,这不仅是我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也是多年来广大作者和读者一直支持、鼓励我们 的结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以回报大家。 万方数据
·82·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3卷 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7]狮首次提出了“-tb为 神明之主”的命题。《淮南子》明确提出了“心为五 脏之主”的命题,认识到心为形之主,身之本,神为 心宝,心主血脉,流行血气。 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认为形体是生命的物质 本体,先有形后有神,形具而神生。在对形神关系的 认识上却认为精神是生命的主宰,“神者,生之制 也”L2J67,神于身体如此重要,所以古人会产生神为 君主之官——心所主的认识。 先秦及汉初诸子对心与九窍关系有较多论述, 认为心主人的形体与九窍。《管子·九守》:“心不 为九窍,九窍治。”【3]1044《苟子·天论》:“耳目鼻El 形态,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 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J309《鬼谷子·符言》: “心为九窍之治。”《郭店楚简》:“耳目鼻口手足六 者,心之役也。心日唯,莫敢不唯;诺,莫敢不诺;进, 莫敢不进;后,莫敢不后;深,莫敢不深;浅,莫敢不 浅。和则同,同则善。”【81《淮南子·主术训》日:“心 之于九窍四肢也,不能一事焉,然而动静听视皆以为 主者,不忘于欲利之也。”[2J3『1s 《内经》中心之窍有“舌”“耳”“目”3种不同的 说法。《素问·五脏别论篇》认为鼻也与心关系密 切,“故五气人鼻,藏于一tb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 利也”[1]170 o诸子对心与形体九窍关系的认识可以 丰富《内经》对心功能的认识。 诸子对心生理功能的认识与心为土脏的认识是 分不开的。《淮南子·精神训》:“人……以与天地 相参也,而心为之主。”高诱注日:“心,土也,故为四 行之主。”【2j220五行中土最贵,水火金木非土不成。 土于五行最尊的思想,产生于西周,被后世沿用。如 《乐记》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者。 地,土之别名也,此于五行最尊,故自居部职也。” 心为君主之官,形之主,主神明,协调全身各脏 腑的功能活动,与土德总于四行,辅四时的功能是相 似的。 5小结 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千余年来争讼 不已,迄今仍无定论。近现代学者对《内经》成书年 代的意见仍不一,但已有从先秦推后为秦汉甚至东 汉的趋势一1。先秦及汉初诸子著作为《内经》提供 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是显而易见的,诸子著作 对五时一五行配属、五行一五脏配属、人体生理功能 等的认识也为《内经》藏象学说的发展和完善提供 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2. [2]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冯逸,乔华点校.北京: 中华书局,1989. [3]黎翔凤.管子校注[M].梁运华整理.北京:中华书 局,2004. [4]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2004. [5]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54— 1355. [6]田树仁,高兰莉.《灵兰秘典论》与心配土说[J].陕西中 医学院学报,1996,19(4):6—7. [7]王先谦.苟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8]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80. [9]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 (收稿日期:2009—10-12) ·—卜-·-一-+-+-+-+·+-+一+—+-+—+-—卜—+-—卜-+-—}—·+-+一+-+-+—+-+-+-—卜-+——}—·+—+—+-+一+-+-—卜——+一——}——_——+——卜-+-+—+—+-+-+·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3次年会于2009年11月20—25日 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年会期间公布了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结果,《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开展的2009年 度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优秀编辑工作者、优秀编辑学论著(简称“三优”)评比工作,既顺应了 国家期刊质量评估的要求,也是提高编辑质量、提高科技期刊学研究水平的重大举措。通过专家评审,共评 出2009年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279名、优秀编辑工作者267名、优秀编辑学论著147篇(部)。《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能荣获2009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说明我刊的办刊质量得到了上级 和专家的认可,这不仅是我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也是多年来广大作者和读者一直支持、鼓励我们 的结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以回报大家。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