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作者 2、掌握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内容 【知识奠基、自学前导】
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及作者 2、掌握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学会赏析名句的方法,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内容 【知识奠基、自学前导】
古诗的分类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汉乐府、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 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诗歌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 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 格律的束缚。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 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 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 通常押平声韵。 观沧海曹操 【涉入话题、导入课文】
古诗的分类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汉乐府、唐诗、 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 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2、诗歌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 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 格律的束缚。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 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 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 通常押平声韵。 观沧海 曹操 【涉入话题、导入课文】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来抒怀的诗作 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观海的名篇《观沧海》。 【预习积累】 1.作者简介: 曹操,字,沛国谯qiao县人(今安徽省亳b6县)。东汉末年家家和 和、合称“三曹” 2.字音检测 碣( )沧 澹 澹( )竦峙( )萧 哉( 3.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参照注释以及小提示,对每句话进行描述)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来抒怀的诗作 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观海的名篇《观沧海》。 【预习积累】 1.作者简介: 曹操,字 ,沛国谯 qiáo 县人(今安徽省亳 bó 县)。东汉末年 家 家和 。 和、 合称“三曹”. 2.字音检测 碣( )沧( ) 澹 澹 ( )竦峙( )萧 瑟 ( ) 哉( ) 3.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参照注释以及小提示,对每句话进行描述)。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听读朗读、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①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听读朗读、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①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一一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一一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 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赏析,质疑问难】 1、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 大的抱负。 3、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 功立业的抱负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 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赏析,质疑问难】 1、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 大的抱负。 3、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 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 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 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 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 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4、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借景抒情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 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 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 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1、《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主旨)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 的画面描述出来。(意境)
难点点拨: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 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 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 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 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 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4、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1、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 3、借景抒情 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 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 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 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1、《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主旨)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 的画面描述出来。(意境)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积累)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7、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分析) 8.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诗作? 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积累)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5、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这首诗描写了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实景和所想虚景? 7、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你感觉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分析) 8.你还知道曹操的哪些诗作?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涉入话题、导入课文】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 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 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 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 一作: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涉入话题、导入课文】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歌是唐代文学艺术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国诗歌 发展的全盛期。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 2300 多,仅《全唐诗》 中收入的唐诗就有 48900 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 130 多年。唐诗的题材 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
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 诗那醉人的风采 【预习思考】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 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补充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 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2.诵读课文,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3.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 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
唐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诗,领略一下唐 诗那醉人的风采。 【 预习思考】 1、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 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补充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 8 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 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2.诵读课文,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 郎/西! 3.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 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 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 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 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 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 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 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 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 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 点之一和优点之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 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 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 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 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 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 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 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 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 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 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 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 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 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 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 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 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 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