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佔 白评报告 195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六年十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 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3335 12人才培养目标…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22教育教学水平 23教师教学投入 88012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2.5问题与对策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222 3.2教学设施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34课程资源… 28 3.5社会资源 3.6问题与对策 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42课堂教学 43实践教学 44第二课堂.… 45国际化教育 46问题与对策
I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1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3 1 定位与目标 ..........................................................................................................................3 1.1 办学定位........................................................................................................................3 1.2 人才培养目标................................................................................................................5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6 2 师资队伍 ..............................................................................................................................8 2.1 数量与结构....................................................................................................................8 2.2 教育教学水平..............................................................................................................10 2.3 教师教学投入..............................................................................................................11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12 2.5 问题与对策..................................................................................................................14 3 教学资源 ............................................................................................................................21 3.1 教学经费......................................................................................................................21 3.2 教学设施......................................................................................................................21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24 3.4 课程资源......................................................................................................................28 3.5 社会资源......................................................................................................................30 3.6 问题与对策..................................................................................................................32 4 培养过程 ............................................................................................................................37 4.1 教学改革......................................................................................................................37 4.2 课堂教学......................................................................................................................42 4.3 实践教学......................................................................................................................44 4.4 第二课堂......................................................................................................................47 4.5 国际化教育...................................................................................................................53 4.6 问题与对策...................................................................................................................54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54就业与发展 55问题与对策 6778 6质量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2质量监控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64质量改进 65问题与对策 第三部分人才培养特色 999 1.“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薪传不息 2.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附表 表1本科专业一览表(含专业方向) 表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一览表 表3“十二五”以来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一览表 表4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览表 表5国家、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表6部分国际化办学项目一览表 表7教学管理制度一览表 表8近年我校各省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差值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92015届毕业生主要目标市场就业情况一览表 表10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实践报告单 表11近年获国家级、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II 5 学生发展 ............................................................................................................................62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62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64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67 5.4 就业与发展..................................................................................................................70 5.5 问题与对策...................................................................................................................73 6 质量保障 ............................................................................................................................82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82 6.2 质量监控......................................................................................................................87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88 6.4 质量改进......................................................................................................................90 6.5 问题与对策..................................................................................................................91 第三部分 人才培养特色......................................................................................................97 1.“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薪传不息..........................................................97 2. 强化实践,突出创新,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101 附表 .............................................................................................................................................106 表 1 本科专业一览表(含专业方向) 表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一览表 表 3 “十二五”以来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一览表 表 4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览表 表 5 国家、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表 6 部分国际化办学项目一览表 表 7 教学管理制度一览表 表 8 近年我校各省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差值情况统计一览表 表 9 2015 届毕业生主要目标市场就业情况一览表 表 10 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实践报告单 表 11 近年获国家级、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创建于1952年10月,诞生于抗美援朝的战 火中,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髙等院校。1978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 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11 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髙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实施重点共建。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 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 显著的研究型大学。2011年,学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特 别优秀学校”称号。 学校现有明故宫、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76亩,建筑面积11万平 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6亿元。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44个各类科研机构,形 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航天学 院位于明故宫校区,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 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位于将军路校区。此外 学校还建有研究生院、无人机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 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方向)3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5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期工程)6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重点(培育)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34个。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900多人,其中本科生18600多人,研究 生8500多人,留学生5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088人,专任教师1819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32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千人计划”10人,“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 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400多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2人
1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创建于 1952 年 10 月,诞生于抗美援朝的战 火中,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1978 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 年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 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建设序列,2011 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实施重点共建。建校 60 多年来,学校已 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航空、航天和民航特色 显著的研究型大学。2011 年,学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办学水平提升工程“特 别优秀学校”称号。 学校现有明故宫、将军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2076 亩,建筑面积 111 万平 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40.6 亿元。学校设有 16 个学院和 144 个各类科研机构,形 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航天学 院位于明故宫校区,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 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位于将军路校区。此外, 学校还建有研究生院、无人机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 个、国防重点专业5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方向)3个、工信部重点专业8个、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25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9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一 期工程)6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 重点(培育)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34个。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7900多人,其中本科生18600多人,研究 生8500多人,留学生5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088人,专任教师1819人;其中, 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232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0人,“千人计划”10人,“长 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1 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400多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2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 形成了鲜明的航空航天民航办学特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 要贡献。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 名专业人才,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 机制改革,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了符 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具有南航特色的人才培 养体系,并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建设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国 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 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中,七次蝉联“优胜杯”。学校髙度重视科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 关、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1978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省部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443项,其中国家级奖73项。学校因航空而立、伴航空而长、 因航空而强。60多年来,学校几乎参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硏制工作,获得了 “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等10余个中国航 空科技史上的第一。学校在做大、做强航空的基础上,不断向航天、民航、信息 等领域拓展,成为全国唯一建有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民航人才培养和学 科专业体系的高校。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 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50余所著名 高校及一批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 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面向“十三五”,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人才为使命, 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髙水平研 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到建校100周年(2052年)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重要国际 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2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 形成了鲜明的航空航天民航办学特色,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 要贡献。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 15 万余 名专业人才,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 机制改革,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了符 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与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具有南航特色的人才培 养体系,并取得了一批优秀的建设成果。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8 项,国 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6 门。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 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近七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中,七次蝉联“优胜杯”。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 关、武器装备研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1978 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省部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1443 项,其中国家级奖 73 项。学校因航空而立、伴航空而长、 因航空而强。60 多年来,学校几乎参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研制工作,获得了 “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等 10 余个中国航 空科技史上的第一。学校在做大、做强航空的基础上,不断向航天、民航、信息 等领域拓展,成为全国唯一建有从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民航人才培养和学 科专业体系的高校。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立了一 批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 50 余所著名 高校及一批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服务航空航 天民航、服务江苏,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 面向“十三五”,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流人才为使命, 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高水平研 究型大学建设步伐,为到建校 100 周年(2052 年)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重要国际 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 1定位与目标 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 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 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恪守培养人才、硏究学术、发展航空航天民航事业 的核心使命,紧扣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高 素质公民与未来开拓者”。 1.1办学定位 11.1历史积淀,形成“三航”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 1952年10月,南航应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而诞生, 1957年,学校开始建系发展,全校建立了4个系、5个专业,即航空机械工程系 (一系),设航空机械制造专业;发动机系(二系),设发动机设计专业;飞机 系(三系),设飞机设计专业;航空特设系(四系),设仪表自动化、电气2 个专业。1992年,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有关航天单位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宇 航学院。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中国民航总局联办南航民航学院。世 纪之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我校实施重点共建,2001 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创建具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 景目标。2011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三个为本、三个促进”(坚持 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坚持学术为本,促进学术繁荣;坚持航空为本,促 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要求,立足学校发展历史与现实基 础,学校形成并坚持以下发展定位 学校类型定位: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科发展定位:以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一流工科为主,理工结合 理、经、管、文、法、哲、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 服务面向定位:突出“三航”、服务“三化”;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着眼 未来,走向世界
3 第二部分 本科教学工作 1 定位与目标 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 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 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恪守培养人才、研究学术、发展航空航天民航事业 的核心使命,紧扣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努力培养“高 素质公民与未来开拓者”。 1.1 办学定位 1.1.1 历史积淀,形成“三航”特色鲜明的办学格局 1952 年 10 月,南航应国家航空工业发展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而诞生。 1957 年,学校开始建系发展,全校建立了 4 个系、5 个专业,即航空机械工程系 (一系),设航空机械制造专业;发动机系(二系),设发动机设计专业;飞机 系(三系),设飞机设计专业;航空特设系(四系),设仪表自动化、电气 2 个专业。1992 年,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有关航天单位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宇 航学院。1993 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中国民航总局联办南航民航学院。世 纪之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我校实施重点共建,2001 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创建具有国防科技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远 景目标。2011 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确立了“三个为本、三个促进”(坚持 育人为本,促进人才辈出;坚持学术为本,促进学术繁荣;坚持航空为本,促 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要求,立足学校发展历史与现实基 础,学校形成并坚持以下发展定位: 学校类型定位: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科发展定位:以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一流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工、 理、经、管、文、法、哲、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 服务面向定位:突出“三航”、服务“三化”;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着眼 未来,走向世界
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我国服务“三航”事业发展的一所特色鲜 明的大学,创建了在国内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的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学科和专 业体系,为航空、航天和民航领域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 孕育了一大批航空、航天和民航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为“三航”事业的发展做 出了杰出贡献,实现了“三航在哪里,南航人就在那里;哪里有三航,那里就有 南航的贡献。” 112立足高远,追求一流大学的发展定位 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南航人总是主动把握国家需求、敢想敢干。南航自创建 伊始就怀揣着发展成为一流大学的梦想,也一直在脚踏实地地把伟大的宏图转变 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与进步。1957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一个新型 的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性航空院校。1963年,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要把南航 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校。从此,“创建一流大学”就成为激励南航人奋力 拼搏的一面旗帜。20世纪70年代末,学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80年代初,学校 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 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理、经、 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科技大学”,完成了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 转变。2001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把南航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 知名的研究型大学”。2011年,学校正式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 建设高校。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即把南航建设成为特 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启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十三五”开局,“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充分保障“一流学科”建设 的龙头地位,在总结“十二五”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大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学校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特色彰显、南航文化传承创 新的新局面。 (1)“十二五”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定数量 的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培育了若干学术创新团队,管理队伍水平明显提升; 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核心竞争力
4 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我国服务“三航”事业发展的一所特色鲜 明的大学,创建了在国内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的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学科和专 业体系,为航空、航天和民航领域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 孕育了一大批航空、航天和民航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为“三航”事业的发展做 出了杰出贡献,实现了“三航在哪里,南航人就在那里;哪里有三航,那里就有 南航的贡献。” 1.1.2 立足高远,追求一流大学的发展定位 在办学目标定位上,南航人总是主动把握国家需求、敢想敢干。南航自创建 伊始就怀揣着发展成为一流大学的梦想,也一直在脚踏实地地把伟大的宏图转变 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与进步。1957 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一个新型 的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性航空院校。1963 年,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要把南航 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校。从此,“创建一流大学”就成为激励南航人奋力 拼搏的一面旗帜。20 世纪 70 年代末,学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80 年代初,学校 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6 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 建设高校行列。2000 年,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以工科为主体,工、管、理、经、 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科技大学”,完成了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 转变。2001 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把南航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 知名的研究型大学”。2011 年,学校正式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 建设高校。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即把南航建设成为特 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启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 “十三五”开局,“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充分保障“一流学科”建设 的龙头地位,在总结“十二五”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分阶段制定发展目标,大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学校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特色彰显、南航文化传承创 新的新局面。 (1)“十二五”建设成效 “十二五”期间,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定数量 的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培育了若干学术创新团队,管理队伍水平明显提升; 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科核心竞争力
显著增强,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了一定数量的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学校教育质量和学 术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末,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特色鲜明的研 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2)“十三五”发展目标 到2020年,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一批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拥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能够担当 国家战略需求重任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拥有若干处于国内 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流学科,形成航空、航天、民航特色 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建成一批髙水平、开放式、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基地, 取得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原创 性成果,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的能 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办学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学校在若干 局部领域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大学文化作用彰显,综合 改革成效显著,形成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软实力不 断增强。 (3)建校100周年发展目标 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办学总体实力,进一步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实现“三航” 优势学科群整体提升。到建校100周年(2052年),实现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 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向一流大学迈进 12人才培养目标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牵引,立 足航空、航天、民航系统,致力于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 2011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正式确立了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 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写入学校大学章程。“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 培养目标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我校专业及创新教育的统一。培养“高素质 公民”是学校的基本使命,是指着力培养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胸怀、有追求、 有学识、有体魄的学生,为学生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未来开拓者
5 显著增强,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了一定数量的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学校教育质量和学 术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末,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特色鲜明的研 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 (2)“十三五”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一批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拥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能够担当 国家战略需求重任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拥有若干处于国内 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流学科,形成航空、航天、民航特色 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开放式、跨学科的科技创新基地, 取得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原创 性成果,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升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的能 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办学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学校在若干 局部领域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大学文化作用彰显,综合 改革成效显著,形成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软实力不 断增强。 (3)建校 100 周年发展目标 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办学总体实力,进一步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实现“三航” 优势学科群整体提升。到建校 100 周年(2052 年),实现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 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向一流大学迈进。 1.2 人才培养目标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牵引,立 足航空、航天、民航系统,致力于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 2011 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正式确立了培养“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 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写入学校大学章程。“高素质公民和未来开拓者”的人才 培养目标体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我校专业及创新教育的统一。培养“高素质 公民”是学校的基本使命,是指着力培养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胸怀、有追求、 有学识、有体魄的学生,为学生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未来开拓者
是学校的理想追求,即着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系统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未来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各专业遵循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学科优势,把握前沿趋势,根据国 家和社会需求,在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中,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规范与要求。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从组织领导、发展规划、政策制度、 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保障教学,通力为教学服务,确保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 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髙, 13领导重视教学 学校领导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立校之本,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生命线。每年学 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讨论本科教学工作,每年党委全委扩大会议,都 会对人才培养、本科教学进行专题总结、专题讨论和专题部署。第十五届党委常 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聚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提出要深化人 才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抓好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教师教学 发展、学生考核评价等八个方面的工作。第十五届党委常委会第六十二次、六十 三次会议专题部署了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和教育部审核评估事宜,第六 十七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与建设方案》。校长办公 会专题审议了《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成果奖设置与评审办法》等多项重 要教学文件。2013年,时任校党委书记崔锐捷在《光明日报》发表专题文章, 指明了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2014年,聂宏校长在第十五届党委第 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要以提升责任意识、系统 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六方面要素为目标,切实提高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13.2制度规范教学 学校从规划上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力求用制度规范教学、保障教学、 提升教学。2011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先后修订或制定了《教 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与激励实施办法(试行)》、《教 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监督制度体系
6 是学校的理想追求,即着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系统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未来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各专业遵循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学科优势,把握前沿趋势,根据国 家和社会需求,在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中,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规范与要求。 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从组织领导、发展规划、政策制度、 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保障教学,通力为教学服务,确保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 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1.3.1 领导重视教学 学校领导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立校之本,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生命线。每年学 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讨论本科教学工作,每年党委全委扩大会议,都 会对人才培养、本科教学进行专题总结、专题讨论和专题部署。第十五届党委常 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聚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提出要深化人 才培养机制改革,重点抓好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教师教学 发展、学生考核评价等八个方面的工作。第十五届党委常委会第六十二次、六十 三次会议专题部署了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和教育部审核评估事宜,第六 十七次会议专题研究审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与建设方案》。校长办公 会专题审议了《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教学成果奖设置与评审办法》等多项重 要教学文件。2013 年,时任校党委书记崔锐捷在《光明日报》发表专题文章, 指明了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2014 年,聂宏校长在第十五届党委第 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要以提升责任意识、系统 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六方面要素为目标,切实提高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1.3.2 制度规范教学 学校从规划上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力求用制度规范教学、保障教学、 提升教学。2011 年以来,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先后修订或制定了《教 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与激励实施办法(试行)》、《教 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监督制度体系
为系统谋划“一流本科教育”建设,2013年以来,学校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提 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本科课程 建设管理办法》、《本科生导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本科教学工作指明了 建设方向,确立了建设重点,提供了制度保障。 133经费保障教学 学校努力开拓筹资渠道,保障教育事业经费优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加大教 学日常运行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步增长;大幅增加本 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确保教学改革、建设与日常运行需要。近五年来,学校 投入本科教学专项建设经费3.16亿元,重点支持专业水平提升、教师教学发展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七个专项建设。此外,学校还投入近3亿元用于教学楼 维修、教室多媒体更新、体育场地改善、图书馆建设等,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和条件 134管理服务教学 学校历来强调各项工作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各职能部门把服务教学工 作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氛围。机关职能部门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切实落实首问负 责制。教务处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宣传部门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微信、 微博等各类媒体,在校内外广泛宣传教学成果、办学特色等,自2015年起在教 师节期间集中宣传报道“本科教学建设先锋”先进事迹,大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文化氛围。工会大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每年举办“师德标兵”和“师德 先进个人”的评选,广泛宣传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7 为系统谋划“一流本科教育”建设,2013 年以来,学校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提 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本科课程 建设管理办法》、《本科生导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本科教学工作指明了 建设方向,确立了建设重点,提供了制度保障。 1.3.3 经费保障教学 学校努力开拓筹资渠道,保障教育事业经费优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加大教 学日常运行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步增长;大幅增加本 科教学建设与改革经费,确保教学改革、建设与日常运行需要。近五年来,学校 投入本科教学专项建设经费 3.16 亿元,重点支持专业水平提升、教师教学发展、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七个专项建设。此外,学校还投入近 3 亿元用于教学楼 维修、教室多媒体更新、体育场地改善、图书馆建设等,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和条件。 1.3.4 管理服务教学 学校历来强调各项工作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各职能部门把服务教学工 作落到实处,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大力营造“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氛围。机关职能部门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切实落实首问负 责制。教务处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宣传部门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微信、 微博等各类媒体,在校内外广泛宣传教学成果、办学特色等,自 2015 年起在教 师节期间集中宣传报道“本科教学建设先锋”先进事迹,大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文化氛围。工会大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每年举办“师德标兵”和“师德 先进个人”的评选,广泛宣传教书育人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