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优化测控 11邓稼先 、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可歌可泣()开拓() 难堪 选聘 罗布泊() 筹()划 奠()基 颤()抖 彷()徨() 妇孺 )皆知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元xun() yin()育 草ku( Zhi 仰mu 3.解释下列词语 层马截家 出革然喻歌芒 不裹不户可 4简答 在“我不能走”一段文字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5在下段文字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 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 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 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 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 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 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 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 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课文优化测控 11 邓稼先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可歌可泣.( ) 开拓.( ) 难堪.( ) 选聘.( ) 罗布泊.( ) 筹.( )划 奠.( )基 颤.( )抖 彷.( )徨.( ) 妇孺.( )皆知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shǔ( )名 元xūn( ) yùn( )育 yáo( )言 pénɡ( )断 草kū( ) qiān( )字 zhì( )友 仰 mù(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层出不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革裹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截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家喻户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可歌可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锋芒毕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 在“我不能走”一段文字中,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5.在下段文字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 )粗估( )参数的时候( )要有物理直觉( )昼夜不断地筹划 计算时( )要有数学见地( )决定方案时( )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 断( )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 字的时候( )手有没有颤抖(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 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 1945 年自 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 年到 1950 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 乘船回国,1950 年 10 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 年 8 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 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 28 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 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 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 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 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 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 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 的友谊,亲如兄弟 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 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 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 人,奧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 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一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奧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 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 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 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 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 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 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 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 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 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 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 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 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 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 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 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 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 的新生日子! 1967 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 年 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 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 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 5 月邓稼 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月 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 年到 1937 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 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 年 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 年到 1966 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 17 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 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 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 5 个 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 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 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 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 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 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 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 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 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 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 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 1967 年 6 月成功地制成了 氢弹。 1971 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 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 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 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 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 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 22 年的稼先。在那以 前,也就是 1964 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 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 年 3 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
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武器试验室做费米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 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 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 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 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 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 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6.“两弹元勋”一节文字中,列举了许多时间及这期间邓稼先的主要经历,根据你的 解说说列举这些有何作用? 7你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来历吗?请你谈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8联系生活你能列举出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例子吗?请你详细谈谈好吗?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奧本海默对比着写? 10.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对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 的作风?请说说你的理由。 1l你认为“他说他觉得没有”一句中“觉得”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邓稼先为什么对于“谣言”仍然亲自调查清楚,你认为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13.你认为杨振宁流泪是因为友情,还是因为民族感情? 写作 14给自己熟悉的人写一篇简短的传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优化测控 11邓稼先 1. qi tuo k an pin po chou dian chanpang huang r u 2.署勋孕谣蓬枯签挚慕 3①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②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③形 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划然分明的样子。④家家户户都知道。⑤形容事迹英 勇悲壮,感人极深。⑥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锋芒,刀剑等的刃口和尖端 4.描写了罗布泊环境的恶劣,突出了邓稼先为了中国的国防事业,在这样的凶险环境 中努力工作而不动摇的崇高品质。 、6突出他为中国国防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突出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爱国精神 7诸葛亮小心翼翼,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才停止。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 敬、谨慎。瘁,劳累。已,停止 8周恩来一生为党为人民,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危难之中忍辱负重,做到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质,突出说明邓稼先是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喜欢邓稼先,做人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邓稼先的作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
工程,(寒春曾于 40 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武器试验室做费米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 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1971 年 8 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 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 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 年 8 月 16 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 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 除了最早于 1959 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 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6.“两弹元勋”一节文字中,列举了许多时间及这期间邓稼先的主要经历,根据你的 理解说说列举这些有何作用? 7.你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来历吗?请你谈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8.联系生活你能列举出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例子吗?请你详细谈谈好吗? 9.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10.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对于“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你更喜欢谁 的作风?请说说你的理由。 11.你认为“他说他觉得没有”一句中“觉得”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2.邓稼先为什么对于“谣言”仍然亲自调查清楚,你认为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13.你认为杨振宁流泪是因为友情,还是因为民族感情? 三、写作 14.给自己熟悉的人写一篇简短的传记,3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文优化测控 11 邓稼先 一、1.qì tuò kān pìn pō chóu diàn chànpánɡ huánɡ rú 2.署 勋 孕 谣 蓬 枯 签 挚 慕 3.①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②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③形 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划然分明的样子。④家家户户都知道。⑤形容事迹英 勇悲壮,感人极深。⑥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锋芒,刀剑等的刃口和尖端。 4.描写了罗布泊环境的恶劣,突出了邓稼先为了中国的国防事业,在这样的凶险环境 中努力工作而不动摇的崇高品质。 5.“”,;,;,。。,? 二、6.突出他为中国国防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突出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爱国精神。 7.诸葛亮 小心翼翼,竭尽全力去效劳,一直到死才停止。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 敬、谨慎。瘁,劳累。已,停止。 8.周恩来 一生为党为人民,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危难之中忍辱负重,做到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质,突出说明邓稼先是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喜欢邓稼先,做人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邓稼先的作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
表现。喜欢奥本海默,做人应该善于张扬自我,表现自己。 11.不能,去掉就成了肯定,语气变了 12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3.当杨振宁得知是中国人独自完成的时候,他既为朋友而自豪,他的流泪,更是强 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 的、21思路指导:不同于一般记叙文的写法,要注意以时间为脉络,并凸现人生 大事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弥()高 硕()果 校()补 赫()然 迭 起 )越 澎()湃()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潜()心贯注 兀()兀穷年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k ang( 淋漓 气冲d6u()牛 e()而不舍 1i()尽心血 jong()乎不同 shuo()果 无xid()及此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气冲斗牛: ②迥乎不同 ③锲而不舍 ④兀兀穷年 4选词填空,并说说理由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 (看顾谈窥)园,足不下楼。 理由 5用下列词语造句 而 不 舍 迥 乎 不 慨 潜 贯 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表现。喜欢奥本海默,做人应该善于张扬自我,表现自己。 11.不能,去掉就成了肯定,语气变了。 12.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3.当杨振宁得知是中国人独自完成的时候,他既为朋友而自豪,他的流泪,更是强 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现。 三、21.思路指导:不同于一般记叙文的写法,要注意以时间为脉络,并凸现人生 中的大事。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弥.( )高 硕.( )果 校.( )补 赫.( )然 迭.( )起 卓.( )越 澎.( )湃.( ) 锲.( )而不舍 炯.( )炯目光 沥.( )尽心血 目不窥.( )园 迥.( )乎不同 潜.( )心贯注 兀.( )兀穷年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shuāi( )微 kānɡ( )kǎi( )淋漓 气冲 dǒu( )牛 qiè( )而不舍 lì( )尽心血 jiǒnɡ( )乎不同 shuò( )果 无xiá( )及此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气冲斗牛: ②迥乎不同: ③锲而不舍: ④兀兀穷年: 4.选词填空,并说说理由。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________(看 顾 谈 窥)园,足不下楼。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锲而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迥 乎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慷慨淋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潜心贯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 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 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 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 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 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 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 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 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 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 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 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 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 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 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6你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一句中“深刻印象”指的是什么? 7请你谈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什么? 8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 9你知道“目不窥园”的来历吗?请你联系课文说说它在这儿的作用。 10.“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 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故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 用意?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 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 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 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 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 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 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 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 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 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 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 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 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 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 价的。 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 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 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6.你认为“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一句中“深刻印象”指的是什么? 7.请你谈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什么? 8.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闻一多先生在钻研古代典籍时的情形。 9.你知道“目不窥园”的来历吗?请你联系课文说说它在这儿的作用。 10.“一月不梳头”出自杜甫诗句“百年深得醉,一月不梳头”,说明杜甫奔波一生, 难得在成都草堂有较安定的生活,故疏懒得一月不梳头。你认为文中用这个典故,有何 用意?
lL请你结合课文说说第7、8自然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10自然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1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何相同之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 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 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 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 主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 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 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 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 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 越流越低。(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 也回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 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 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 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 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 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 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 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 昂首做人 14.文中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15文中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16第④段中(A)、(B)两句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17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 18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写作 19.以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 mi shuo jiao he die zhuo peng paiqie jiong li k ui jiong qian w 2.衰慷慨斗锲沥迥硕暇 3①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②很不一样。迥,差得远。③比 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④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
11.请你结合课文说说第 7、8 自然节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2.第 10 自然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是指声音的高低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1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哪些主要特点?有何相同之 处? (二)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 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 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 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 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 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 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 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 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 越流越低。(A)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B)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 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 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 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 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 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 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 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 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 昂首做人。 14.文中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A)、(B)两句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17.年轻人打了主考官,反而被录用了,为什么? 18.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写作 19.以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短文,300 字左右。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1.mí shuò jiào hè dié zhuó pénɡ pàiqiè jiǒnɡ lì kuī jiǒnɡ qián w ù 2.衰 慷 慨 斗 锲 沥 迥 硕 暇 3.①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②很不一样。迥,差得远。③比 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④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
终年,一年到头 4窥“窥”字既能巧妙地表现闻一多先生忙于工作的神情,又与原文在语气、风格 等方面相符合。 5略 (一)6.研究古代文学的目的和不畏艰辛的精神 7.古代典籍 8废寝忘食 9.《汉书·董仲书传》中写董仲舒因专心致志学习,“三年不窥园”。这里用来形容闻 一多先生钻研文化宝藏精神的惊人的毅力 10反衬闻一多先生钻研古籍时孜孜以求,日夜不懈的精神 11第7自然节总结上文,第8自然节开启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不是,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民主战士,开始他仅仅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不满 于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从小声到大声,反映了其思想的转变过 13.前期:专心于钻研,“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期:“说”了“做 共同点:对于认谁了的事情勇往直前,不懈追求,决不中途倒退。 (二)14.谦虚 15唯唯诺诺、忍让一切或逆来顺受、低声下气 16.不能。因为这两句话与第③段中的前两句存在前后承接关系。 17因为年轻人没有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18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三、19.思路指导:要注意联系原文与联系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应阐明自己的观点。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字的注音。 门槛() 弹()奏 惹()人注目 重荷() 含蓄() 清晰( 可闻 深邃() 下颏() 踌()躇() 沉郁()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peng()勃 rong()岩 pon()石 深sui( 小心yi(yi(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杂乱无章 ②小心翼翼 ③踌躇: 4文中对贝多芬的穿着和外貌特征进行了描写,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描写一个你最熟悉 的同学的外貌,看谁写得最传神。 、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
终年,一年到头。 4.窥 “窥”字既能巧妙地表现闻一多先生忙于工作的神情,又与原文在语气、风格 等方面相符合。 5.略 二、(一)6.研究古代文学的目的和不畏艰辛的精神。 7.古代典籍 8.废寝忘食 9.《汉书·董仲书传》中写董仲舒因专心致志学习,“三年不窥园”。这里用来形容闻 一多先生钻研文化宝藏精神的惊人的毅力。 10.反衬闻一多先生钻研古籍时孜孜以求,日夜不懈的精神。 11.第 7 自然节总结上文,第 8 自然节开启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不是,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者、民主战士,开始他仅仅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不满 于反动派的统治。后来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从小声到大声,反映了其思想的转变过 程。 13.前期:专心于钻研,“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后期:“说”了“做”。 共同点:对于认谁了的事情勇往直前,不懈追求,决不中途倒退。 (二)14.谦虚 15.唯唯诺诺、忍让一切或逆来顺受、低声下气 16.不能。因为这两句话与第③段中的前两句存在前后承接关系。 17.因为年轻人没有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18.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三、19.思路指导:要注意联系原文与联系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应阐明自己的观点。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字的注音。 门槛.( ) 弹.( )奏 惹.( )人注目 重荷.( ) 含蓄.( ) 清晰.( )可闻 深邃.( ) 下颏.( ) 踌.( )躇.( ) 沉郁.( )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pénɡ( )勃 rónɡ( )岩 pán( )石 喧xiāo( ) 深 suì( ) 含xù( ) 清xī( ) 小心 yì( )yì(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杂乱无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贝多芬的穿着和外貌特征进行了描写,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描写一个你最熟悉 的同学的外貌,看谁写得最传神。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 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 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女 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钢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 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 就会弄得凌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 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 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一瞧,他下来了,我希 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 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 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 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 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 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 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 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 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 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 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 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 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 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 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 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 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 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女 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钢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 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 就会弄得凌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 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 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 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 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 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 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 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 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 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 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 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 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 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 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 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 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 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 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 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 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 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 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 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 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 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 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 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贝多芬的形象。 6.为什么贝多芬看到客人写的几句话后,“一滴泪”在他“眼里闪光”? 7你认为画横线的议论句子有何作用? 8.通过对贝多芬的描写,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9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是怎样理解的? 10.除贝多芬外,你还知道哪些遭遇不幸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请你举一例简述 其事迹。 写作 1l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片段,不少于200字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I k an tan re he xu xi sui ke choucha yu 2.蓬熔磐嚣邃蓄晰翼翼 3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②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③犹豫 4那个长得白白胖胖,下身穿着富有时代气息的牛仔裤、旅游鞋,上身穿一件运动服 标准的中学生形象的就是… 5能根据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概述即可 6因为客人没有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厌世者,他想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贝多芬感到 遇到了知音。 7突出了贝多芬所遭遇的不幸,赞扬了贝多芬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仍然不懈地努力 为人们留下了“永恒”一一不朽的音乐作品。 幽默、和蔼可亲、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事业、有顽强的毅力 9.“我将永远听不到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作为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10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作家,一岁半时 因患病而变成聋哑盲人,后来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触觉学习发音、识字。 凭着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她不仅读完了大学课程,通晓五种语言,而且开始文学 创作。她一生写过十四部著作,包括一本自传《我生活的故事》。 、11.思路指导:要学习本文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方法,用外貌体现一个人的性格 特征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 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 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 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 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 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 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 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 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 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5.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贝多芬的形象。 6.为什么贝多芬看到客人写的几句话后,“一滴泪”在他“眼里闪光”? 7.你认为画横线的议论句子有何作用? 8.通过对贝多芬的描写,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9.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是怎样理解的? 10.除贝多芬外,你还知道哪些遭遇不幸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就的人?请你举一例简述 其事迹。 三、写作 11.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片段,不少于 200 字。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1.kǎn tán rě hè xù xī suì kē chóuchú yù 2.蓬 熔 磐 嚣 邃 蓄 晰 翼翼 3.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②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③犹豫。 4.那个长得白白胖胖,下身穿着富有时代气息的牛仔裤、旅游鞋,上身穿一件运动服 ——标准的中学生形象的,就是…… 二、5.能根据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概述即可。 6.因为客人没有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厌世者,他想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贝多芬感到 遇到了知音。 7.突出了贝多芬所遭遇的不幸,赞扬了贝多芬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仍然不懈地努力, 为人们留下了“永恒”——不朽的音乐作品。 8.幽默、和蔼可亲、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事业、有顽强的毅力。 9.“我将永远听不到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作为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10.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作家,一岁半时 因患病而变成聋哑盲人,后来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触觉学习发音、识字。 凭着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她不仅读完了大学课程,通晓五种语言,而且开始文学 创作。她一生写过十四部著作,包括一本自传《我生活的故事》。 三、11.思路指导:要学习本文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方法,用外貌体现一个人的性格 特征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积 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 装饰() 鉴()赏 魅()力 白皙() 钦()佩 滑稽() 口吻 气氛() 荒谬() 戏谑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书j( n()佩 轮k tdo()醉 荒mi() 义愤填ying()滑j()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戏谑: ②鉴赏 ③魅力 义愤填膺: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肖像 语言 福楼拜 屠格涅夫 左拉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 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 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 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 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 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 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 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 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 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 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 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 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 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 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 ) 装饰.( ) 鉴.( )赏 魅.( )力 白皙.( ) 钦.( )佩 滑稽.( ) 口吻.( ) 气氛.( ) 荒谬.( ) 戏谑.( ) 2.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书 jí( ) qīn( )佩 轮kuò( ) táo( )醉 荒 miù( ) 和ǎi( ) 义愤填 yīnɡ( ) 滑 jī(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戏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肖像 语言 行动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 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 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 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 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 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 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 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 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 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 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 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 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 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 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