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chi zha风云浑身xie数尽态极yan 不齐 2.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恰当的成语。(4分) (1)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3)形容威力极大。( (4)比喻全身的本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1)因为忙,不能一一回信,就在此 作简单的答复。 (2)为了搞好工作,他们 了许多好的建议 (3)我们走过许多弯路,但错误常常是正确的 (4)本书还是摘要性质,未必 A.择要搜集向导完备B.摘要收集先导完善 C.摘要搜集向导完善D.择要收集先导完备 4.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1分)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 5.不能表达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园”的一项是( (1分) A.在平桥村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B.平桥村有丰富的生活情趣。 C.陪“我”玩耍的小朋友年龄相仿,彼此平等。 D.出嫁但未当家的女儿夏间大抵到母亲家去消夏 6.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1分)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B.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D.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7.填人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通过学习来成才:二看有没有毅 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学习下去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 分) chì zhà 风云 浑身 xiè 数 尽态极 yán cēn cī 不齐 2.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写出恰当的成语。(4 分) (1)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 (2)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 ) (3)形容威力极大。 ( ) (4)比喻全身的本领。 (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1)因为忙,不能一一回信,就在此 作简单的答复。 (2)为了搞好工作,他们 了许多好的建议。 (3)我们走过许多弯路,但错误常常是正确的 。 (4)本书还是摘要性质,未必 。 A.择要 搜集 向导 完备 B.摘要 收集 先导 完善 C.摘要 搜集 向导 完善 D.择要 收集 先导 完备 4.下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1 分)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5.不能表达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园”的一项是( )。(1 分) A.在平桥村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B.平桥村有丰富的生活情趣。 C.陪“我”玩耍的小朋友年龄相仿,彼此平等。 D.出嫁但未当家的女儿夏间大抵到母亲家去消夏。 6.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1 分)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B.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D.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7.填人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通过学习来成才;二看有没有毅 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学习下去。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C.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D.一个人要能成才,要看以后的态度 8.下面对《口技》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做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描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高,属正面描写。 D.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 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郭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4分)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娜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10.用“不是……恐怕我早己……”的句式将下文中画线部分改写成排比句。(2分)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 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雨光热,恐怕我早己霉烂干瘪苍白憔悴了 世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填空(18分 1.作家作品填空。(8分) (1)《社戏》的作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篇小说《 _》,散文集《朝 花夕拾》,小说集《 》等。《社戏》中的“社”原 指 在绍兴,“社”是 种 (2)《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散文家 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3)《观舞记》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的作品 原名 福建长乐人。我们读过她的《 》等 作品。 (4)《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者是 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 雨一样,是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的风姿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C.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D.一个人要能成才,要看以后的态度 8.下面对《口技》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做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描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高,属正面描写。 D.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 A、B 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 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你告诉郭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4 分) A. 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娜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B. 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10.用“不是……恐怕我早已……”的句式将下文中画线部分改写成排比句。(2 分)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 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不是风雨光热,恐怕我早已霉烂干瘪苍白憔悴了。 世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 世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 二、填空(18 分) 1.作家作品填空。(8 分) (1)《社戏》的作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篇小说《 》,散文集《朝 花夕拾》,小说集《 》《 》等。《社戏》中的“社”原 指 , 在 绍 兴 , “ 社 ” 是 一 种 。 (2)《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散文家 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3)《观舞记》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的作品, 原名 , 福建长乐人。我们读过她的《 》、《 》、《 》等 作品。 (4)《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者是 代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1)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 雨一样,是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的脚步;火花一 样,是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的风姿
(5分) (2)《口技》对声音和听众神情动作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5分) ①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的声音有: ②描述突遭大火时的声音有: ③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 ④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⑤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 其表现 为 、阅读理解《32分》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擰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 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 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 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 变 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 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自 段 要 第2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 (3分)
(5 分) (2)《口技》对声音和听众神情动作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5 分) ①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的声音有: 。 ②描述突遭大火时的声音有: 。 ③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 子是: 。 ④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 ⑤ 在 表 演 者 摹 拟 火 灾 时 , 听 众 “ 如临其境 ” ,其表现 为: 。 三、阅读理解《32 分》 (一)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 , ,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 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 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 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 变 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 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 . 第 1—6 自 然 段 主 要 写 。 (2 分) 2 . 第 2 段中空缺处应填的短语 是 。(3 分)
3.第2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2分 4.第2段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写 6.第10段“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中“不存在任何隐秘”可理解为 7.读第12-14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蹦到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加百千求救声曳 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文中画线句子添加标点。(2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中间()曳屋许许声( 3.对声音的描写特点是()。(1分)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 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人的 (3分) (三) 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 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 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步,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人两支,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击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 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经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3.第 2 段中加点的词语,分别强调的意思是什么?(2 分) 4.第 2 段中画线的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 分) 5 . 第 7 一 12 自然段主要 写 。(2 分) 6.第 lO 段“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中“不存在任何隐秘”可理解为 。(2 分) 7.读第 12—14 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2 分) (二) 忽一人大呼 火起 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 儿哭 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蹦到之声 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又加百千求救声 曳 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 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文中画线句子添加标点。(2 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 分) 中间.( ) 曳.屋许.许声( ) 3.对声音的描写特点是( )。(1 分)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4.本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 描写;而写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于 描写。宾客们“几欲先 走”的情形,烘托了口技人的 。(3 分) (三)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 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 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步,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一人两支,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击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 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经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 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 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 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少年朋友们 的驾船技巧。(2分) 2.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从人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两方面着笔的。人的感觉又从嗅 、触觉 觉等方面来描写: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如 (3分) 3.对第二自然段加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运用比喻,绘形绘色,写出了水乡夜色之美。 B.以静写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的描绘,形象地描写了行船之快 C.以景衬情,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D.以实写虚,反衬出少年朋友们夜航时的愉快心情 4.第三段中“自失”的含义是()。(2分) A.自责,责备自己的某种过失 B.自己不谨慎,失去了某种东西(或感觉) C.(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D.(过分高兴)无法控制自己 5.上面四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少年朋友们夜航去看戏途中的 (1分) 四、作文(30分)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点儿小秘密,如果不涉及你的隐私,你愿意把它写出来 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 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 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少年朋友们 的驾船技巧。(2 分) 2.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是从人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两方面着笔的。人的感觉又从嗅 觉、触觉、 觉、 觉等方面来描写;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如 “ ”。(3 分) 3.对第二自然段加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运用比喻,绘形绘色,写出了水乡夜色之美。 B.以静写动,把静态的山作动态的描绘,形象地描写了行船之快。 C.以景衬情,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D.以实写虚,反衬出少年朋友们夜航时的愉快心情。 4.第三段中“自失”的含义是( )。(2 分) A.自责,责备自己的某种过失 B.自己不谨慎,失去了某种东西(或感觉) C.(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D.(过分高兴)无法控制自己 5.上面四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少年朋友们夜航去看戏途中的 。 (1 分) 四、作文(30 分)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点儿小秘密,如果不涉及你的隐私,你愿意把它写出来 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