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胜色
领会诗歌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紧紧相连,我 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 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把握山水田园诗歌的主题。 ①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自由 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歌颂劳动生活,反映农村生活; ③怀才不遇,厌弃官场黑暗,寄情山水田园,表达 自己鄙视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领会诗歌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和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紧紧相连,我 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 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中所表现出的情感。 把握山水田园诗歌的主题。 ①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自由、 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歌颂劳动生活,反映农村生活; ③怀才不遇,厌弃官场黑暗,寄情山水田园,表达 自己鄙视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山水诗的三种艺术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水的这类作品往往随物赋形,着意描写自然山 的千姿百态。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白居易《暮江吟》)。以上作品虽不能说是纯 模山范水之作,但作者在创作中主要还是将自 然山水作为客观事物加以描摹表现的,仅略流 露某种情绪倾向,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山水诗的三种艺术境界。 ▪ 这类作品往往随物赋形,着意描写自然山 水的千姿百态。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 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白居易《暮江吟》)。以上作品虽不能说是纯 模山范水之作,但作者在创作中主要还是将自 然山水作为客观事物加以描摹表现的,仅略流 露某种情绪倾向,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1、“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一境界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 二境界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 观感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 因此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 而异。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 “山牵别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在满怀喜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 我开眉”(《二十三日即事》);在亡国遗民 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色正愁人”(《二 砺》)
2、“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山水诗的第 二境界。 ▪ 这类作品所绘之景,完全是从作者的主 观感情出发的,而不是客观现实中的景物。 因此诗人所怀感情不同,自然景物也就随之 而异。以山为例,在与友分离的罗隐笔下是 “山牵别恨和肠断”(《绵谷回寄蔡氏昆 仲》);在满怀喜悦的张耒笔下是“好山如为 我开眉”(《二十三日即事》);在亡国遗民 郑思肖笔下是“满山秋色正愁人”(《二 砺》)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髙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江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凤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从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宽水不是水 界
▪ 再看一首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上高 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在首句点明,自己登上咸阳城楼时就怀有 无限忧愁。带着忧愁之情纵目远眺,所见景物 当然全染上了凄凉的色彩:乱云飞渡,斜日西 沉;秋风袭人,山雨欲来;秦苑汉宫,野草丛 生;黄叶萧萧,晚蝉悲鸣;渭水无语,悠悠东 流。 ▪ 以上作品虽能寓意,但还只是诗人感情投 注的结果,在人情与物理之间,未能获得一种 泯然无迹的契合,这就是佛家参禅时“见山不 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三境 界 这是一种悟境,在作品中诗人的心灵与自 然界景象已物我两忘,融为一体。试看王维的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在凝神观照大自然时, 面对空山人语响和青苔返照的刹那间所呈现的 静趣,忽然有所体悟,从而审美主体的精神意 识与审美客体的形态色调有了无间的妙合,我 们从作品清远静谧的景物中,自能见出诗人雅 洁幽独的心境与超然隐逸的理想。这种以描绘 审美客体为主但又能从中折射出审美主体精神 气质之诗境,就达到了佛家参禅时“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的境界
3、“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山水诗的第三境 界。 ▪ 这是一种悟境,在作品中诗人的心灵与自 然界景象已物我两忘,融为一体。试看王维的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在凝神观照大自然时, 面对空山人语响和青苔返照的刹那间所呈现的 静趣,忽然有所体悟,从而审美主体的精神意 识与审美客体的形态色调有了无间的妙合,我 们从作品清远静谧的景物中,自能见出诗人雅 洁幽独的心境与超然隐逸的理想。这种以描绘 审美客体为主但又能从中折射出审美主体精神 气质之诗境,就达到了佛家参禅时“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的境界
中国古典山水诗中,以第一、二种境 界最为常见,以第三种境界为最难得。但 三种境界各有其美,第一种传形传神,娱 目润心;第二种情移景中,婉曲不尽;第 三种寄兴深微,不着色相,因而适应了各 种层次欣赏着的需要
▪ 中国古典山水诗中,以第一、二种境 界最为常见,以第三种境界为最难得。但 三种境界各有其美,第一种传形传神,娱 目润心;第二种情移景中,婉曲不尽;第 三种寄兴深微,不着色相,因而适应了各 种层次欣赏着的需要
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请(je),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礼 今山西祁县),迁至浦州(今山西省永 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 镧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中有诗子以m水进成为最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德著有《王 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从竹、山 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第一(即状元)
王维生平简介 ▪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 (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 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 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 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 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 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 科第一(即状元)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相思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