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第十中学专用教学设计(初二语文) 授课|授课 马说 备课人 闫萍 题 时间|班级 3.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尝|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 并默写课文 3.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古文知识,特别是上期学习过《爱莲说》,大体了解了“说”这种文体, 2但还需进一步熟练、巩固加深。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 情|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 分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 析|的表现手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点 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1、朗读法 2、“三读一批注”预习法 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过写作 学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 法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学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PPT课件
1 铁力市第十中学专用教学设计(初二语文) 课 题 马说 备课人 闫萍 授 课 时间 授课 班级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其、以”的用法。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短文阐明的道理;背诵 并默写课文。 3.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3.1 2.1 2.2 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基本具备一定的阅读古文知识,特别是上期学习过《爱莲说》,大体了解了“说”这种文体, 但还需进一步熟练、巩固加深。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学生由读到悟,由悟到明,了解古代人才被埋没 的根本原因,从而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在这堂课中,让学生了解“说”这种古文体裁, 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认识、学习、运用“托物寓意” 的表现手法 重 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难 点 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 法 1、 朗读法; 2、“三读一批注”预习法; 3、 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 法 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通过写作 练习,使学生明白以多种角度、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得景物描写具体生动,增添文章文采,突出 文章主题思想的好处。 教 学 准 教 师 准备多媒体设备和 PPT 课件
学生学生练习朗读,查阅资料 内 时间|备注 第一课时 课前口语交际训练 培养口语交际|3 能力 课前检测: 知识回顾 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流水》。 激发学生探求5 (2)由伯乐的故事、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典故引入新课。Ppt2 知识的好奇心, (3)解题(联系《爱莲说》解释“说”多媒体展示: 引发学习兴趣 教|四、作者知识及背景介绍 1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 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 学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 题解 谈马、论马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了解作者 或“说说千里马的题 2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程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 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 (运用多媒体 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听配乐朗诵,在 音乐和图片的 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帮助下,认真体15 五、预习及自主探究:按照“三读一批注”的要求自学教材(圈点会作者的语言, 进而体会作者 归纳中心、理清脉络。) 的情感。) 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 2、教师点拨并明确个别词语的含义 学生对重点名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子不能独立完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成老师点拔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生合作 3、教师读语句,学生翻译。 整体感知 读,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2
2 备 学 生 学生练习朗读,查阅资料。 教 学 流 程 内 容 意图 时间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交际训练: 二、课前检测: 三、导入新课:(1)播放《高山流水》。 (2)由伯乐的故事、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典故引入新课。Ppt2 (3)解题(联系《爱莲说》解释“说”多媒体展示: 四、作者知识及背景介绍: 1 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 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说可以发表议论, 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 谈马、论马。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题。” 2 作者: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 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 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 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五、预习及自主探究:按照“三读一批注”的要求自学教材(圈点、 归纳中心、理清脉络。) 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 2、教师点拨并明确个别词语的含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而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教师读语句,学生翻译。 三读,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培养口语交际 能力 知识回顾 激发学生探求 知识的好奇心, 引发学习兴趣。 题解 了解作者 (运用多媒体 听配乐朗诵,在 音乐和图片的 帮助下,认真体 会作者的语言, 进而体会作者 的情感。) 学生对重点名 子不能独立完 成老师点拔 师生合作 整体感知 3 2 5 5 15 5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千里马未遇伯乐的悲惨遭遇 2本文主旨 教会“三读一批 本文通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注”的学习方法 人才的现状,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四练习 注意生字词,夯5 1、请填写出本文中写“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 实字词基础 (1)表现“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 (2)表现“千里马”因不能受到正常对待而无法发挥自己才能的痛苦 巩固知识 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 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分层作业 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 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 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 教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 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 的痛惜之情 学五作业 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 流(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2.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程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培养口语交际 、课前口语交际训练: 能力 知识回顾 、课前检测: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预设问题出示 在合作学习中25 1、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去理解内容 2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问题设计时学 3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4千里马的悲慘遭遇 生可能会有疑 5痛诉食马者的无知妄说 问:本文用千里 6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 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马的用意?
3 教 学 流 程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千里马未遇伯乐的悲惨遭遇 2 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 人才的现状,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四练习 1、请填写出本文中写“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 (1)表现“千里马”终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 (2)表现“千里马”因不能受到正常对待而无法发挥自己才能的痛苦 小结:文章一开篇就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见解, 这就说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即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的作用, 因为除伯乐以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 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就具有必然性了,不少的千里马不仅 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牧马人,而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 小人的气,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然成双成对地死于槽枥之间, 其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非笔墨所能形容,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 的痛惜之情。 五作业 1.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2.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一、课前口语交际训练: 二、课前检测: 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预设问题出示: 1、文中的千里马有什么特征? 2 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3 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4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5 痛诉食马者的无知妄说 6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遭遇的字 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 教会“三读一批 注”的学习方法 注意生字词,夯 实字词基础 巩固知识 分层作业 培养口语交际 能力 知识回顾 在合作学习中 去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时学 生可能会有疑 问:本文用千里 马的用意? 5 5 5 25
丰富的“也”字上 7谁应当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对这些人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怎样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8文中哪句话对伯乐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 9那为什么韩愈还要如此肯定自己的观点?结合背景来思考。 四拓展延伸 深入理解内容5 《马说》结合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揭 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以“人才 发展"为话题,结合现今社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情况,试着从多个角学以致用 度,谈谈你对“人才发展”的看法 五总结 六作业 巩固练习 1日记:阅读文章其实也就是在与作者心灵的在交流,在《马说》中 我们感受到了韩愈的无限委屈,那就请你给韩愈写几句话,来宽慰 下他 2测试A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 B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拓展训练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D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 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 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 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 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 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 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
4 丰富的“也”字上 7 谁应当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对这些人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怎样读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8 文中哪句话对伯乐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 9 那为什么韩愈还要如此肯定自己的观点?结合背景来思考。 四拓展延伸 《马说》结合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揭 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以“人才 发展”为话题,结合现今社会的状况及自己身边的情况,试着从多个角 度,谈谈你对“人才发展”的看法 五总结 六作业 1 日记:阅读文章其实也就是在与作者心灵的在交流,在《马说》中, 我们感受到了韩愈的无限委屈,那就请你给韩愈写几句话,来宽慰 一下他 2 测试 A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B.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D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 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作者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 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 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 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 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 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又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 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屏幕显示版书) 深入理解内容 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拓展训练 5 5 5
意图:揭露统治者 板 祗辱于…称也痛惜侧 马 不识人才、埋没人 托以才、摧残人才的愚 千里马]马的长食马者一外见[愤怒 物马味与昏 书 寓喻 情感:抒发作者 写意人怀才不遇、壮志 说 策之不…无马嘲讽 难酬的愤懑之情 设 食马者 伯乐不常有一一不以千里称也(痛惜) 托 马说食马者不知—一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物 其真无马邪一一其真不知马也(嘲讽)意
5 板 书 设 计 马 说 伯 乐 千里马 食马者 千里 马的 遭 遇 食马者······外见 祗辱于······称也 策之不······无马 侧 面 描 写 以 马 喻 人 托 物 寓 意 意图:揭露统治者 不识人才、埋没人 才、摧残人才的愚 昧与昏庸。 情感:抒发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 难酬的愤懑之情。 痛惜 愤怒 嘲讽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托 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 物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意
教学感悟与反思
6 教学感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