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武汉大学:《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集与集类Rn中的点集(1.2)映射可数集与基数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249.73KB,团购合买
教学目的 继续介绍集合论的基础内容, 如映射, 基数, 可数集与不 可数集等. 本节要点 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方法贯穿本节的核心.基数的概念.可数 集的讨论,都要用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证明两个不同的集对等, 从而具有相 同的基数, 特别地, 要证明一个集是可数集, 有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因而 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较多的例题和习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映射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我们对函数已经很熟悉. 在数学分析中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是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12映射可数集与基数 教学目的继续介绍集合论的基础内容,如映射,基数,可数集与不 可数集等 本节要点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方法贯穿本节的核心基数的概念可数 集的讨论都要用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证明两个不同的集对等,从而具有相 同的基数,特别地,要证明一个集是可数集,有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因而 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较多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映射在数学分析课程中我们对函数已经很熟悉.在数学分析中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是 R"的子集,值域是实数集或者复数集.若将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换成一般的集,就得到映 射的概念 定义1设X,Y是两个非空集.∫是某一法则,使得按照这个法则,对每个x∈X,有 唯一的的y∈Y与之对应,则称∫为从X到Y的映射,记为 当y与x对应时,称y为x在映射∫下的像,记为y=f(x).称X为∫的定义域 在上述定义中,若Y是实数集或复数集,习惯上仍称∫为函数 设A为X的子集.称Y的子集 {y:存在x∈A,使得y=f(x)} 为A在映射∫下的像,记为∫(A)特别地,称f(X)为∫的值域.设B是Y的子集称X 的子集 {x:f(x)∈B} 为集B在映射∫下的原像,记为f-(B)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研究的函数当然是一种映射.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许多其 它的映射.例如,定积分可以看作是可积函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求导运算可以看作是可导 函数集到函数集的映射,线性代数中的线性变换就是线性空间到线性空间的映射等 设∫X→Y是X到Y的映射.若f(X)=F,则称∫为到上的(或满射)若当 x1≠x2时,f(x1)≠f(x2),则称∫是一一的(或单射)如果∫是X到Y的一一的到上的 映射,有时我们称∫是X与Y之间的一个一一对应 7

7 §1.2 映射 可数集与基数 教学目的 继续介绍集合论的基础内容, 如映射, 基数, 可数集与不 可数集等. 本节要点 一一对应的思想与方法贯穿本节的核心.基数的概念.可数 集的讨论,都要用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证明两个不同的集对等, 从而具有相 同的基数, 特别地, 要证明一个集是可数集, 有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因而 具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较多的例题和习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映射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我们对函数已经很熟悉. 在数学分析中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是 n R 的子集, 值域是实数集或者复数集. 若将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换成一般的集, 就得到映 射的概念. 定义 1 设 X, Y 是两个非空集. f 是某一法则,使得按照这个法则, 对每个 x ∈ X, 有 唯一的的 y ∈Y 与之对应, 则称 f 为从 X 到Y 的映射, 记为 f : X → Y. 当 y 与 x 对应时, 称 y 为 x 在映射 f 下的像, 记为 y = f (x). 称 X 为 f 的定义域. 在上述定义中, 若Y 是实数集或复数集, 习惯上仍称 f 为函数. 设 A 为 X 的子集. 称Y 的子集 {y : 存在x ∈ A, 使得y = f (x)} 为 A 在映射 f 下的像, 记为 f (A). 特别地, 称 f (X ) 为 f 的值域. 设 B 是Y 的子集. 称 X 的子集 {x : f (x) ∈ B} 为集 B 在映射 f 下的原像, 记为 ( ). 1 f B − 在数学分析课程中研究的函数当然是一种映射. 除此之外, 我们还经常会遇到许多其 它的映射. 例如, 定积分可以看作是可积函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求导运算可以看作是可导 函数集到函数集的映射, 线性代数中的线性变换就是线性空间到线性空间的映射等. 设 f : X → Y 是 X 到 Y 的映射. 若 f (X ) = Y, 则称 f 为到上的(或满射). 若当 1 2 x ≠ x 时, ( ) ( ), 1 2 f x ≠ f x 则称 f 是一一的(或单射). 如果 f 是 X 到Y 的一一的到上的 映射, 有时我们称 f 是 X 与Y 之间的一个一一对应

映射的逆与复合设∫是X到Y的一一的到上的映射.则对每个y∈Y,存在唯一的 x∈X使得f(x)=y.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Y到X的映射g如下:对每个y∈Y,令 g(y)=x,其中x是X中的唯一存在的满足∫(x)=y的元.称这样定义的映射g为∫的 逆映射,记为∫-1.显然逆映射是反函数概念的推广.若f是X到Y的一一的到上的映射 则由逆映射的定义知道成立以下等式 f-(f(x)=x,x∈X,f(f(y)=y,y∈F 设∫:X→Y和g:Y→Z分别是X到Y的和Y到Z的映射.令 h(x)=g((x),x∈X 则h是X到Z的映射.称h为∫与g的复合映射,记为gof.显然复合映射是复合函数 概念的推广.利用复合映射的记号,(1)式可以写成 f-。f=ix,f°f 其中ix和l1分别为X和y上的恒等映射 设A是X的子集,∫和∫分别是A到y的和X到Y的映射.若对每个x∈A成立 f(x)=f(x),则称∫是∫在X上的延拓,称∫是在A上的限制记为f=f4 定义2设A,B是两个非空集若存在一个从A到B的一一的到上的映射,则称A与B 是对等的,记为A~B.此外规定⑧~② A与B是对等就是两个集的元素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对等关系具有如下性质 (i).A~A.(反身性) (i).若A~B,则B~A(对称性 (i).若A~B,B~C,则A~C.(传递性) 基数有时我们需要比较两个集的元素的多与少.对于有限集,我们可以通过数出每个 集的元素的个数的方法比较两个集的元素的多与少.两个无限集是否可以比较元素的多与 少?初看起来,既然无限集都有无限多个元素,似乎两个无限集不能比较元素的多与少.现 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来考虑这个问题.在比较两个有限集的元素的多与少的时候还可以采 用另一种方法,即“一一对应”的方法如果A与B之间能建立一个一一对应,则A与B具 有同样多的元素.如果A与B的一个真子集之间能建立一个一一对应,则A的元素比B的 元素少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无限集的情形.先看两个例子 例1数集(0,1)与实数集R对等 对任意x∈(0,1),令9(x)=tan(x-).则q是(0,1)到R的一一对应的映射因

8 映射的逆与复合 设 f 是 X 到Y 的一一的到上的映射. 则对每个 y ∈Y, 存在唯一的 x ∈ X 使得 f (x) = y. 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Y 到 X 的映射 g 如下: 对每个 y ∈Y, 令 g( y) = x, 其中 x 是 X 中的唯一存在的满足 f (x) = y 的元. 称这样定义的映射 g 为 f 的 逆映射, 记为 . −1 f 显然逆映射是反函数概念的推广. 若 f 是 X 到Y 的一一的到上的映射, 则由逆映射的定义知道成立以下等式: ( ( )) , , ( ( )) , . 1 1 f f x = x x ∈ X f f y = y y ∈Y − − 设 f : X → Y 和 g :Y → Z 分别是 X 到Y 的和Y 到 Z 的映射. 令 h(x) = g( f (x)), x ∈ X. 则 h 是 X 到 Z 的映射. 称 h 为 f 与 g 的复合映射, 记为 g D f . 显然复合映射是复合函数 概念的推广. 利用复合映射的记号, (1)式可以写成 , . 1 1 X Y f f = i f f = i − − D D 其中 Xi 和 Yi 分别为 X 和Y 上的恒等映射. 设 A 是 X 的子集, f 和 f ~ 分别是 A 到Y 的和 X 到Y 的映射. 若对每个 x ∈ A 成立 ( ) ( ), ~ f x = f x 则称 f ~ 是 f 在 X 上的延拓, 称 f 是 f ~ 在 A 上的限制, 记为 . ~ A f = f 定义 2 设 A, B 是两个非空集. 若存在一个从 A 到 B 的一一的到上的映射, 则称 A 与 B 是对等的, 记为 A ~ B. 此外规定∅ ~∅. A 与 B 是对等就是两个集的元素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对等关系具有如下性质: (i). A ~ A.(反身性) . (ii).若 A ~ B, 则 B ~ A. (对称性). (iii).若 A ~ B, B ~C, 则 A ~C.(传递性) . 基数 有时我们需要比较两个集的元素的多与少. 对于有限集, 我们可以通过数出每个 集的元素的个数的方法比较两个集的元素的多与少. 两个无限集是否可以比较元素的多与 少? 初看起来, 既然无限集都有无限多个元素, 似乎两个无限集不能比较元素的多与少. 现 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来考虑这个问题. 在比较两个有限集的元素的多与少的时候,还可以采 用另一种方法, 即“一一对应”的方法. 如果 A 与 B 之间能建立一个一一对应, 则 A 与 B 具 有同样多的元素. 如果 A 与 B 的一个真子集之间能建立一个一一对应, 则 A 的元素比 B 的 元素少.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无限集的情形. 先看两个例子. 例 1 数集(0, 1) 与实数集 1 R 对等. 对任意 x ∈ (0, 1), 令ϕ )π 2 1 (x) = tan(x − . 则ϕ 是(0, 1) 到 1 R 的一一对应的映射. 因

此(O,1)~R.、(见图2-1) y=tan(x--)r X 图2 在例1中(0,1)是R的真子集,但(0,1)与R对等.一个集和自己的一个真子集对等 这在有限集是不可能.可以证明这是无限集的一个特征 由于(0,1)与P对等,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可以说,(0,1)与R具有一样多的元素又 如圆周去掉一点后与全直线对等.两个半径不同的圆作为平面上的点集是对等的(图22) X 图2-2 例2数集(0,1)与自然数集N不对等 证明首先注意到,区间(0,1)的实数可以表示为十进制无穷小数 x=0.a1a2a3

9 此(0, 1) ~ 1 R . (见图 2—1). 图 2—1 在例1中,(0, 1) 是 1 R 的真子集, 但(0, 1) 与 1 R 对等. 一个集和自己的一个真子集对等, 这在有限集是不可能. 可以证明这是无限集的一个特征. 由于(0, 1) 与 1 R 对等, 在这个意义下, 我们可以说, (0, 1) 与 1 R 具有一样多的元素.又 如圆周去掉一点后与全直线对等. 两个半径不同的圆作为平面上的点集是对等的(图 2-2). 图 2-2 例 2 数集(0, 1) 与自然数集N 不对等. 证明 首先注意到, 区间(0, 1) 的实数可以表示为十进制无穷小数: x = 0.a1 a2 a3", P x′ X Y O x x x′ O )π 2 1 y = tan(x − X Y y O x 2 1 1

其中a1是0,1,…9中的数字,并且有无限多个a1不为零例如05表示为0.49…,不表示 为0.500…这样,(O0,1)中每个实数的表示是惟一的 用反证法.若(0,1)中的实数可以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则(0,1)的全部实数 可以排序成为一个无穷序列 x,=0. al a7 0 现在考虑小数 0 其中a1是0,1,…,9中的数字,a1≠a,a2≠a2),a3≠a3),…,(例如,若a≠1,令 a1=1.若a=1,则令a1=2)则x0∈(0,1),但是x0≠x1(i=1,2,3,…)(因为至少 x与x的第i位数字不同)这与假设矛盾!因此(O,1)中的实数不能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 的关系 由于自然数集N与区间(01)的一个子集23¨n+1¨?对等,结合例1,我们有 理由说自然数集N比区间(0,1)的元素少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可以比较两个无限集的元素的多与少.下面 我们把这种想法精确化 定义3对于所有相互对等的集,我们称他们给予同一个记号,称为这其中每一个集的 基数.集A的基数记为A 由基数的定义,如果A与B对等,则A=B 规定集{1,2,…,川}的基数为n,空集必的基数为0.用符号@表示自然数集N的基数 实数集R的基数用c表示,称之为连续基数.因此有限集的基数等于该集中元素的个数 这样,集的基数就是有限集的元素个数的推广 定义4设A,B是两个集.若A与B的一个子集对等,则称A的基数小于或等于B的 基数,记为A≤B.若A与B的一个子集对等,但A与B不对等,则称A的基数小于B的 基数,记为A<B 有限集与无限集利用对等的概念,我们可以给出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严格定义.设A

10 其中 ai 是0,1,",9 中的数字, 并且有无限多个 ai 不为零.例如0.5表示为0.499", 不表示 为0.500". 这样, (0, 1) 中每个实数的表示是惟一的. 用反证法. 若(0, 1) 中的实数可以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则(0, 1) 的全部实数 可以排序成为一个无穷序列: (0, 1) { , , , }, = x1 x2 x3 " 0. , (1) 3 (1) 2 (1) x1 = a1 a a " 0. , (2) 3 (2) 2 (2) x2 = a1 a a " 0. , (3) 3 (3) 2 (3) x3 = a1 a a " """"""""". 现在考虑小数 x0 = 0.a1 a2 a3", 其中 ai 是 0,1,",9 中的数字, a1 ≠ a1 (1) , a2 ≠ a2 (2) , a3 ≠ a3 (3) ," . (例如, 若 1 ( ) ≠ i ai ,令 ai = 1. 若 1, ( ) = i ai 则令 ai = 2 ).则 (0, 1) x0 ∈ , 但是 i x ≠ x 0 (i = 1, 2, 3,") (因为至少 0 x 与 i x 的第i 位数字不同).这与假设矛盾! 因此(0, 1) 中的实数不能与自然数建立一一对应 的关系. 由于自然数集N 与区间(0, 1) 的一个子集 , } 1 1 , , 3 1 , 2 1 { " " n + 对等, 结合例 1, 我们有 理由说自然数集N 比区间(0, 1) 的元素少.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 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 可以比较两个无限集的元素的多与少. 下面 我们把这种想法精确化. 定义 3 对于所有相互对等的集, 我们称他们给予同一个记号, 称为这其中每一个集的 基数. 集 A 的基数记为 A. 由基数的定义, 如果 A 与 B 对等, 则 A = B. 规定集{1,2,",n}的基数为 n , 空集∅的基数为0. 用符号ω 表示自然数集 N 的基数. 实数集 1 R 的基数用 c 表示, 称之为连续基数. 因此有限集的基数等于该集中元素的个数. 这样, 集的基数就是有限集的元素个数的推广. 定义 4 设 A, B 是两个集. 若 A 与 B 的一个子集对等, 则称 A 的基数小于或等于 B 的 基数, 记为 A ≤ B. 若 A 与 B 的一个子集对等, 但 A 与 B 不对等, 则称 A 的基数小于 B 的 基数, 记为 A < B. 有限集与无限集 利用对等的概念, 我们可以给出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严格定义. 设 A

是一非空集若存在一个自然数n,使得A与集{1,2,…,n}对等,则称A为有限集.规定空 集是有限集.若A不是有限集,则称A为无限集 下面先讨论一类重要的集一可数集即具有可数基数的集 可数集在无限集中,有一类是以后会经常遇到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下面要讨论的 可数集 定义5与自然数集N对等的集称为可数集 换言之,具有可数基数的集称为可数集.由可数集的定义知道,若A是可数集,B与 A对等,则B是可数集 等价定义:集A是可数集当且仅当A的所有元素可以编号排序成为一个无穷序列(编 号排序必须既无遗漏,也无重复) A 可数集的简单例:自然数集N,整数集Z,奇自然数集,偶自然数集 它们的元素可以分别排序成为无穷序列 {0,1,-1,2,-2,…,n,-n,…} 1,3,5,…,2n-1,…}, {2,4,6,…,2m,…} 由例1知道,区间(0,1)和实数集R都不是可数集 后面我们将要看到更多的可数集,它们的可数性不是这样显而易见的.例如我们马上 要证明有理数集是可数集.以下定理表明,可数集在无限集中具有最小基数 定理1任何无限集必包含一个可数子集换言之,若A为无限集,则O≤A 证明在A中任取一个元,记为a1,假定a12…,an-1已经取定.由于A是无限集,故 A-{a12…,an1}不空.在A-{a12…,an1}中任取一个元,记为an这样一直作下去,就 得到A中的一个无穷序列{an}.令A1={a1,a2…,则A1是A的一个可数子集■ 推论O<C 证明由定理1,@≤C.由例1和例2,c=(0,1)≠O.因此O<c■ 定理2若A是可数集,B是有限集,则A∪B是可数集 证明不妨设A∩B=⑧.若不然,由于A∪B=A∪(B-A)用B-A代替B即可 设A={a1,a2…,B={b1,…,bn}则A∪B得元素可以编号排序为 A∪B= tb, b aj, a 因此A∪B是可数集■ 定理3可数集的任何无限子集还是可数集 证明设A为可数集则A的所有元素可以编号排序成为一个无穷序列

11 是一非空集. 若存在一个自然数 n, 使得 A 与集{1,2,",n}对等, 则称 A 为有限集. 规定空 集是有限集. 若 A 不是有限集, 则称 A 为无限集. 下面先讨论一类重要的集—可数集,即具有可数基数的集. 可数集 在无限集中, 有一类是以后会经常遇到的, 也是最简单的, 就是下面要讨论的 可数集. 定义 5 与自然数集 N 对等的集称为可数集. 换言之, 具有可数基数的集称为可数集. 由可数集的定义知道, 若 A 是可数集, B 与 A 对等, 则 B 是可数集. 等价定义: 集 A 是可数集当且仅当 A 的所有元素可以编号排序成为一个无穷序列 (编 号排序必须既无遗漏, 也无重复.): { , , , , }. A = a1 a2 " an " 可数集的简单例: 自然数集 N , 整数集 Z , 奇自然数集, 偶自然数集. 它们的元素可以分别排序成为无穷序列 {0,1,−1,2,− 2,",n,− n,"}, {1, 3, 5,", 2n −1,"}, {2, 4, 6,", 2n,"}. 由例 1 知道, 区间(0, 1) 和实数集 1 R 都不是可数集. 后面我们将要看到更多的可数集, 它们的可数性不是这样显而易见的. 例如我们马上 要证明有理数集是可数集. 以下定理表明, 可数集在无限集中具有最小基数. 定理 1 任何无限集必包含一个可数子集. 换言之, 若 A 为无限集, 则ω ≤ A. 证明 在 A 中任取一个元, 记为 . 1 a 假定 1 1 , , a " an− 已经取定. 由于 A 是无限集, 故 { , , } A − a1 " an−1 不空. 在 { , , } A − a1 " an−1 中任取一个元, 记为 . an 这样一直作下去, 就 得到 A 中的一个无穷序列{ }. an 令 { , , }, A1 = a1 a2 " 则 A1 是 A 的一个可数子集. ■ 推论 ω < c. 证明 由定理 1, ω ≤ c. 由例 1 和例 2, c = (0, 1 ) ≠ ω. 因此ω < c.■ 定理 2 若 A 是可数集, B 是有限集, 则 A∪ B 是可数集. 证明 不妨设 A ∩ B = ∅. 若不然, 由于 A∪ B = A∪ (B − A), 用 B − A代替 B 即可. 设 { , , }, A = a1 a2 " { , , }. B = b1 " bn 则 A∪ B 得元素可以编号排序为 { , , , , }. A∪ B = b1 "bn a1 a2 " 因此 A∪ B 是可数集.■ 定理 3 可数集的任何无限子集还是可数集. 证明 设 A 为可数集,则 A 的所有元素可以编号排序成为一个无穷序列

设B是A的一个无限子集则B中的元素是上述序列的一个子列 将an与k对应,即知B是可数集■ 定理4若A(n=1,2,…)是一列可数集,则∪4和A都是可数集即可数集的 有限并或可数并还是可数集 证明设An={an,an2,…,am,…},n=12,…是一列可数集 有限并的情形∪m4的元素可以按下面的方式编号排序 可数并的情形:UA1的元素可按如下方式编号排序 a, a A A A 在编号排序时,若碰到前面已编号的重复元素,则跳过去不再编号排序于是A和 ∪An的元素都可以按上述方式编号排序成为一无穷序列所以4和A都是可数 集 定理5若A,(m=12…)是一列有限集,则∪4n是有限集或可数集 证明留作习题

12 , , , , . a1 a2 " an " 设 B 是 A 的一个无限子集. 则 B 中的元素是上述序列的一个子列 , , , . , an1 an2 " ank " 将 nk a 与 k 对应, 即知 B 是可数集. ■ 定理 4 若 A (n = 1, 2,") n 是一列可数集, 则∪ n i Ai =1 和∪ ∞ i=1 Ai 都是可数集. 即可数集的 有限并或可数并还是可数集. 证明 设 { , , , }, 1, 2, , An = an1 an2, " anm " n = " 是一列可数集. 有限并的情形: ∪n i Ai =1 的元素可以按下面的方式编号排序: " """""""""" " " 1 2 3 2 21 22 23 1 11 12 13 An an an an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可数并的情形: ∪ ∞ n=1 An 的元素可按如下方式编号排序: A1 11 a 12 a a13 a14 " A2 21 a ↗ 22 a ↗ a23↗ a24 " A3 a31 ↗ a32 ↗ a33 " A4 41 a ↗ a42 " ………………………………… 在编号排序时, 若碰到前面已编号的重复元素, 则跳过去不再编号排序. 于是 ∪ n i Ai =1 和 ∪ ∞ n=1 An 的元素都可以按上述方式编号排序成为一无穷序列. 所以 ∪ n i Ai =1 和 ∪ ∞ n=1 An 都是可数 集.■ 定理 5 若 A (n = 1, 2,") n 是一列有限集, 则∪ ∞ n=1 An 是有限集或可数集. 证明 留作习题

思考题任意个有限集或可数集的并是否一定是可数集.为什么? 利用可数集的运算性质从一些已知的可数集可以得到更多的可数集 例3有理数集Q是可数集 123 事实上,对每个n=1,2,…,令An={ 则每个An是可数集.由于正 有理数集Q七UA,由定理4知道Q是可数集类似地,可以证明负有理数集Q是 可数集因此Q=QuQ∪{0}是可数集 定理6若A1,…,A是可数集,则它们的乘积集A1×…xA是可数集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当n=1时定理的结论当然成立.假定A1×…×An1是可数集 设An={a1,a2,…+.对每个k≥1,令 Ek=A1×…×A-1×{a4} 则E与A1×…×An-对等,故每个E是可数集由于 A 因此由定理4知道A1×…×A,是可数集图2-3是n=2的情形■ A b2 图2-3 推论设l1…ln是n个可数集.则A={a1…x:1∈l1,…,n∈In}是可数集

13 思考题 任意个有限集或可数集的并是否一定是可数集. 为什么? 利用可数集的运算性质,从一些已知的可数集,可以得到更多的可数集. 例 3 有理数集Q 是可数集. 事实上, 对每个 n = 1, 2,", 令 , }. 3 , 2 , 1 { " n n n An = 则每个 An 是可数集. 由于正 有理数集 + Q = , ∪ 1 ∞ n= An 由定理 4 知道 + Q 是可数集. 类似地, 可以证明负有理数集 − Q 是 可数集. 因此Q = + Q ∪ − Q ∪{0}是可数集. 定理 6 若 A An , , 1 " 是可数集, 则它们的乘积集 A1 ×"× An 是可数集.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 当 n = 1时定理的结论当然成立. 假定 A1 ×"× An−1是可数集. 设 { , , }. An = a1 a2 " 对每个k ≥ 1, 令 { }. Ek = A1 ×"× An−1 × ak 则 Ek 与 A1 ×"× An−1对等, 故每个 Ek 是可数集. 由于 . 1 1 " ∪ ∞ = × × = k A An Ek 因此由定理 4 知道 A1 ×"× An 是可数集. 图 2—3 是 n = 2 的情形.■ 图 2—3 推论 设 n I , ,I 1 " 是 n 个可数集. 则 { : , , } i 1 , ,i 1 1 n n A a i I i I n = " ∈ " ∈ 是可数集. Ek A 1 A2 1 a 2 a a3 ai 1 b b2 bk

证明将a灬与(1,…,n)对应,即知A与1x…×n对等.由定理6,1x…×n是 可数集,故A是可数集口 例4设Q”是R中的有理点(即座标全为有理数的点)的全体所成的集.则 Q=Q×…xQ.由例3和定理6,Q”是可数集 例5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是可数集 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令P是n次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将n次整系数多项式 a+a1x+…+anx"与(ao,a1,…an)对应,即知P-∏Z(其中Z0,…,Zn=Z Zn=Z-{0}).由定理5 ∏ Z,是可数集,故P是可数集再利用定理4,UP是可数 集.即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是可数集■ 实数x称为是一个代数数,若x是某个整系数多项式的根 定理7代数数的全体是可数集 证明由例5,可以设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为{P1,P2,…}.又设 A={x:x是代数数} An={x:x是pn的零点},n=1,2,… 则每个A,是有限集,并且 A=UA 即A可以表示为一列有限集的并.利用定理5,代数数的全体是可数集■ 具有连续基数的集 定理8若A为无限集,B为有限集或可数集,则A∪B=A. 证明不妨设A∩B=②,否则用B-A代替B即可.因为A为无限集,由定理1,A 包含一个可数子集A1由于A1∪B是可数集,故(A1∪B)~A1.又因为 (A-A1)∩(A1∪B)= 因此我们有 A∪B=(4-A1)∪A∪B =(A-A1)∪(A1∪B)~(A-A1)∪A1=A

14 证明 将 n ai , ,i 1 " 与( , , ) 1 n i " i 对应, 即知 A 与 n I ×"× I 1 对等. 由定理 6, n I ×"× I 1 是 可数集, 故 A 是可数集.■ 例 4 设 n Q 是 n R 中的有理点(即座标全为有理数的点)的全体所成的集. 则 .  " n Q = Q × ×Q n 由例 3 和定理 6, n Q 是可数集. 例 5 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是可数集. 证明 对任意自然数 n, 令 Pn 是 n 次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 将 n 次整系数多项式 n n a + a x +"+ a x 0 1 与 ( , , ) a0 a1 "an 对应, 即知 Pn ~ ∏= n i i 0 Z (其中 Z0 ,", Zn−1 = Z , Z = Z −{0} n ). 由定理 5, ∏= n i i 0 Z 是可数集, 故 Pn 是可数集. 再利用定理 4, ∪ ∞ n−0 Pn 是可数 集. 即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是可数集.■ 实数 x 称为是一个代数数, 若 x 是某个整系数多项式的根. 定理 7 代数数的全体是可数集. 证明 由例 5, 可以设整系数多项式的全体为{ , , }. p1 p2 " 又设 A = {x : x是代数数}, { : 是 的零点} n pn A = x x , n = 1, 2,". 则每个 An 是有限集, 并且 . 1 ∪ ∞ = = n A An 即 A 可以表示为一列有限集的并. 利用定理 5, 代数数的全体是可数集.■ 具有连续基数的集 定理 8 若 A 为无限集, B 为有限集或可数集, 则 A∪ B = A. 证明 不妨设 A∩ B = ∅, 否则用 B − A代替 B 即可. 因为 A 为无限集, 由定理 1, A 包含一个可数子集 . A1 由于 A1 ∪ B 是可数集, 故( ) A1 ∪ B ~ A1 . 又因为 ( ) ( ) , A − A1 ∩ A1 ∪ B = ∅ 因此我们有 A ∪ B = (A − A1 ) ∪ A1 ∪ B ( ) ( ) = A − A1 ∪ A1 ∪ B ~ ( ) .. A − A1 ∪ A1 = A

这表明A∪B=A. 由定理8知道,若A的基数是c,则A加上或去掉一个可数集后,其基数不变换言之, 相对应具有连续基数的集而言,可数集是无足轻重的 例6无理数集的基数为C 证明记无理数集为A,有理数集为Q.则由定理8,我们有 A=A∪Q=R 因此无理数集的基数为c■ 设x是一个实数.若x不是代数数,则称x为超越数.若类似于例6可以知道,超越数 的全体具有基数c.这表明超越数是存在的,而且要比代数数多得多 定理9直线上的任何区间的基数都是c 证明由例1知道区间(0,1)具有基数c.由于[0,]=(0,1)∽{0,1},由定理8, [0,1]=(0,1)=c.类似可证区间(0,1和[0,1)都具有基数c令 q:(0,1)→(a,b),g(x)=a+(b-a)x 则一一对应的映射.因此(a,b)=c.类似可证任何有界区间都具有基数c.利用函数 tanx作适当的映射,可以证明任何无界区间都具有基数c■ 思考题试直接给出区间[0,1与(0,1)的元素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从而证明 [0,1] P进制小数设P>1为一自然数,{an}是一个数列,其中an只取O,1,…,P-1为值 则级数 收敛,并且其和x∈[0,1].我们可以把级数(2)的和记为 0.a 称上式的右边为P进制小数.在p进制小数(2)中,若有无穷个an≠0,则称之为无限p进 制小数,否则称之为有限p进制小数.这样,一个无限P进制小数表示区间(0,1]中的一个 实数 引理10无限p进制小数与区间(0,]中的实数一一对应 证明以P=2为例.一般情形是类似的.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无限二进制小数表 示区间(0,1]中的一个实数.反过来,设x∈(0]则存在k1=0或1,使得 k <X≤ k1+1

15 这表明 A∪ B = A. ■ 由定理 8 知道, 若 A 的基数是c, 则 A 加上或去掉一个可数集后, 其基数不变. 换言之, 相对应具有连续基数的集而言, 可数集是无足轻重的. 例 6 无理数集的基数为c. 证明 记无理数集为 A, 有理数集为Q . 则由定理 8, 我们有 . 1 A = A ∪ Q = R = c 因此无理数集的基数为c.■ 设 x 是一个实数. 若 x 不是代数数, 则称 x 为超越数. 若类似于例 6 可以知道, 超越数 的全体具有基数c. 这表明超越数是存在的, 而且要比代数数多得多. 定理 9 直线上的任何区间的基数都是c. 证明 由例 1 知道区间 (0, 1) 具有基数 c. 由于 [0,1] = (0,1) ∪{0,1}, 由定理 8, [0,1] = (0,1) = c. 类似可证区间(0, 1]和[0, 1) 都具有基数c.令 ϕ : (0, 1) → ( a, b), ϕ(x) = a + (b − a)x . 则ϕ 一一对应的映射. 因此 ( a, b) = c. 类似可证任何有界区间都具有基数 c. 利用函数 tan x 作适当的映射, 可以证明任何无界区间都具有基数c.■ 思考题 试直接给出区间 [0, 1] 与 (0, 1) 的元素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 从而证明 [0,1] = c. p 进制小数 设 p > 1为一自然数, { } an 是一个数列, 其中 an 只取 0, 1,", p −1为值. 则级数 + +"+ n n +" p a p a p a 2 2 1 1 (1) 收敛, 并且其和 x ∈[0,1]. 我们可以把级数(2)的和记为 0. . x = a1a2 "an " (2) 称上式的右边为 p 进制小数. 在 p 进制小数(2)中, 若有无穷个 ≠ 0, an 则称之为无限 p 进 制小数, 否则称之为有限 p 进制小数. 这样, 一个无限 p 进制小数表示区间 (0,1]中的一个 实数. 引理 10 无限 p 进制小数与区间(0,1]中的实数一一对应. 证明 以 p = 2为例. 一般情形是类似的.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 一个无限二进制小数表 示区间(0,1]中的一个实数. 反过来, 设 x ∈ (0,1]. 则存在 0 k1 = 或 1, 使得 , 2 1 2 1 1 + < ≤ k x k

令a1=k1,又存在k2=0或1,使得 k2 k 令a2=k2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一个数列{an},其中an=0或1.并且容易知道有无穷 个an=1.显然由这样的数列{an}构成的级数(1)的部分和sn满足 0<x-S.< ≥ 令n→∞得到x= lim s即x是级数(1)的和于是x可以唯一地表示成无限二进制小数 x=0a142…an…■ 二元数列若{an}为一数列,并且每个an只取0或1两个可能的值,则称{an}为二元数 列 定理11(i).二元数列的全体所成的集具有连续基数c (i)设X为一可数集,则由X的全体子集所成的集(X)具有连续基数c 证明()将二元数列的全体所成的集记为A,无限二进制小数的全体记为E.则由引 理10,E=(0,1]=c.对每个自然数n≥1,令 ∈ 0 再令B=UB,则B是可数个有限集的并.由定理4,B是可数集。作映射 f∫:A-B→E,使得 f(a1,a2,…)=0.a4a2 则∫是一一的到上的,故A-B-E.因此A-B=E=c由定理8知道,=A-B=c (i).设X={x1,x2,…,xn,…作P(X)到二元数列的集A的映射q,使得 q(C)=(a1,a2,…),C∈(X) 若xn∈C, 其中 0若xngC. 则q是一一的到上的.故刃(x)~A,因此(X)=A=c 注1从定理11的证明过程知道,集 A={(a1,a2…):a1=0或1,并且有无限多个a1≠0

16 令 . 1 1 a = k 又存在 0 k2 = 或 1, 使得 . 2 1 2 2 2 2 1 2 2 1 2 + + n 再 令 . 1 ∪ ∞ = = n B Bn 则 B 是可数个有限集的并 . 由定理 4, B 是可数集 . 作映射 f : A − B → E, 使得 (( , , )) 0. . f a1 a2 " = a1a2 " 则 f 是一一的到上的, 故 A − B ~ E. 因此 A − B = E = c. 由定理 8 知道, A = A − B = c. (ii).设 { , , , , }. X = x1 x2 " xn " 作P (X ) 到二元数列的集 A 的映射ϕ ,使得 ( ) ( , , ), ϕ C = a1 a2 " C ∈P (X ). 其中    ∉ ∈ = 0 . 1 , x C x C a n n n 若 若 则ϕ 是一一的到上的. 故P (X ) ~ A , 因此P (X ) = A = c.■ 注 1 从定理 11 的证明过程知道, 集 {( , , ) : 0 1, 0} A = a1 a2 " ai = 或 并且有无限多个ai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