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何人? 老子何人也? 《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 (徐按:主天道之职。藏室相 当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 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 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 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 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於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 子,其犹龙邪! 路聚【明
老子何人? 老子何人也? 《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徐按:主天道之职。藏室相 当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 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 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 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 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 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 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 子,其犹龙邪!
老子何地人?《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郦道元《水经注》:“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存,藏乡之东,祸水处其阳。”“祸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苦县在毫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毫州真源县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老子,楚相县人也。 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祸水处其阳。”《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 581年)的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 也有《老君庙》诗一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二首诗将“祸水处其阳”,有“九 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很明白。 老子故宅,在祸水之北,祸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老子庙东,必有九井。这些特征缺一不可。安徽祸阳 今“天静宫”之地,建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旁的武家河(古谷水) 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祸阳县正是 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 老子是“宋国相人”、“楚苦县”人、“沛”人等说法,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祸阳县祸河北老子 庙之基。 结论:今安徽涡阳县涡河北的天静宫之地,相县(苦县)就是老子故里! 如图所示
v 老子何地人?《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郦道元《水经注》:“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存,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涡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v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老子,楚相县人也。 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 581年)的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 也有《老君庙》诗一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二首诗将“涡水处其阳”,有“九 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很明白。 v 老子故宅,在涡水之北,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老子庙东,必有九井。这些特征缺一不可。安徽涡阳 今“天静宫”之地,建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旁的武家河(古谷水) 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 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是 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 老子是“宋国相人”、“楚苦县”人、“沛”人等说法,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涡河北老子 庙之基。 v 结论:今安徽涡阳县涡河北的天静宫之地,相县(苦县)就是老子故里! v 如图所示
武家河(古谷水) 鹿邑县⊙ 西太清宫 毫州 A相氏祖坟(相老家,古相每、苦每) 涡河 △老子庙(古镇乡】小、天静宫(中太清宫) △东太清宫 涡阳县+回 A △庄子庙 范露西施墨 蒙城县⊙
渭阳太清宫地理位置示意国 鹿邑西太清宫 毫州 包河 丹城铺○ (宿州) 涌河 式家河 南 真源县(义门)© △古相县 孔子何礼现 (相老家) △中太清宫(天静宫) 百减河 △ 涡阳 东太清宫 范鑫西施基 蒙就 △庄子调 (XINMUATUO
老子何书? 1、书成: 《史记》: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 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中 於是老字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2、传说(存疑) 《史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 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 周合,合五百岁而离, 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了或白儋即老子,或曰 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 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老子何书? v 1、书成: 《史记》: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 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 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v 2、传说(存疑) 《史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 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 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 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 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老子版本和基本评价 ·现在流行本: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 “德篇”,下篇为“道篇”。 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最完整。甲本文字,不 避汉高祖刘邦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 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以前抄 写的。 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 2426字, 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东汉时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 德经44章,河上本复于每章章次之首冠以“章题”二字。 王弼《老子注》,只分81章,并无章题名称。 唐初傅奕校定《道德经古本篇》。 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项羽妾本迄今仍有 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老子版本和基本评价 v 现在流行本: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v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 “德篇” ,下篇为“道篇” 。 v 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最完整。甲本文字,不 避汉高祖刘邦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 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以前抄 写的。 v 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 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v 东汉时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 德经44章,河上本复于每章章次之首冠以“章题”二字。 v 王弼《老子注》,只分81章,并无章题名称。 v 唐初傅奕校定《道德经古本篇》。 v 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项羽妾本迄今仍有 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老子地位初论 。老子》作为中国第一本哲学书,对儒学的影响。《庄子·寓言》篇中说:“孔子行年六十而 六十化,始时说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夫受才乎大本, 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道关系。 《庄子》、《史记》等都记载孔子见老子后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三日不语,称老子是 人中之龙,主要是受到了高屋建瓴的哲学思想的冲击。 孔子晚年读《周易》而“韦编三绝”,恐怕就是为了给他信奉的政治理念寻找到哲理基础。 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给《周易》写《系辞》、《象辞》、《彖辞》、《文言》 、 《说卦》等十篇注解文章(世称“十翼”、“易大传”)表现出来的。《周易》通过孔子 的注释,才由一部含有朴素的哲理的占卜书,上升成一部哲学书。从“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语,就可以看到《老子》提出的哲学概念对孔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思 想体系时的决定性影响
老子地位初论 v 老子》作为中国第一本哲学书,对儒学的影响。《庄子·寓言》篇中说: “孔子行年六十而 六十化,始时说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夫受才乎大本, 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道关系。 v 《庄子》、《史记》等都记载孔子见老子后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三日不语,称老子是 人中之龙,主要是受到了高屋建瓴的哲学思想的冲击。 v 孔子晚年读《周易》而“韦编三绝”,恐怕就是为了给他信奉的政治理念寻找到哲理基础。 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给《周易》写《系辞》、《象辞》、《彖辞》、《文言》、 《说卦》等十篇注解文章(世称“十翼”、“易大传”)表现出来的。《周易》通过孔子 的注释,才由一部含有朴素的哲理的占卜书,上升成一部哲学书。从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语,就可以看到《老子》提出的哲学概念对孔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思 想体系时的决定性影响
老子地位论 对法家影响:司马迁说:“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 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 老子深远矣。” 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源于道德 “的。韩非为人口吃,但善于著书,在《韩非子》一书中有 两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 韩非“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是他相信老子的“大 道无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韩非却没有从 根本理解老子的苦心。老子之无情是相对于人心只对私心私 欲私情的“看似有情最无情”而言的。这一点与佛家的“大 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殊途同归的
老子地位初论 v 对法家影响:司马迁说: “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 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 老子深远矣。 ” v 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源于道德 “的。韩非为人口吃,但善于著书,在《韩非子》一书中有 两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 韩非“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 ,是他相信老子的“大 道无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是韩非却没有从 根本理解老子的苦心。老子之无情是相对于人心只对私心私 欲私情的“看似有情最无情”而言的。这一点与佛家的“大 慈大悲、普渡众生”是殊途同归的
必 西汉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精神专,动谷无形,、瞻足方物。,其为术也,因阴 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汉书·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 祸福、古今之道 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 术 西汉王阜 《老子圣母碑》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 艺元,孚游六虚,出入幽寞,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宋分
v 西汉 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 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汉书·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 术…… 西汉 王阜 《老子圣母碑》: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 之元,孚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东汉王弼 《老子指略》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己矣。 唐玄宗李隆基 《御制道德经真疏》: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 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 赵光曦 《宋朝事实》: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 欧阳修: 老子艺书,其言若虚若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v 东汉 王弼 《老子指略》: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玄宗 李隆基 《御制道德经真疏》: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 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 赵光曦 《宋朝事实》: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 欧阳修: 老子之书,其言若虚若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