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一一本教材之设想 本课程性质为《老庄元典选读》,最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阅读 最原始的经典版本老子和庄子。基于最原始一最符合老子和庄子原 貌这个要求,我选择了黎庶昌从日本藏书楼影印的古逸丛书之王弼注 《道德经》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又参考 帛书版《德道经》和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以及成玄英疏的《南华 真经》和郭庆藩集释的《庄子》等最主要的几个权威版本,在陈鼓应、 马叙伦、曹础基、王叔岷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详加参酌,从中精选其 精华部分,加以注疏评点介绍。 本教材所谓精华选择的考虑。一个学期要大致了解老庄元典的 概貌很不容易,必须精选内容。 首先是老子。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子《道德经》精华部分在 前37章。为何?因为这是《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部分。而从老子“孔 德之容,唯道是从”等论述看,道是德之本源,德则是道化育万物的 过程和结果。所以一般而言,深刻把握了道,对于德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庄子。《庄子》的精华就在其内七篇和第33篇(天下篇)。 为何?因为根据历代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庄子》33篇其实 只有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他则是其门徒所写。那么为何第33 篇为何也选入?因为这一篇是庄子学派评价天下各个学派的主要内 容所在。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庄子学派对各学派的看法,也为我 们了解当时天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 提供了重要线索。 1
1 序 1----本教材之设想 本课程性质为《老庄元典选读》,最基本要求就是帮助学生阅读 最原始的经典版本老子和庄子。基于最原始——最符合老子和庄子原 貌这个要求,我选择了黎庶昌从日本藏书楼影印的古逸丛书之王弼注 《道德经》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又参考 帛书版《德道经》和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以及成玄英疏的《南华 真经》和郭庆藩集释的《庄子》等最主要的几个权威版本,在陈鼓应、 马叙伦、曹础基、王叔岷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详加参酌,从中精选其 精华部分,加以注疏评点介绍。 本教材所谓精华选择的考虑。一个学期要大致了解老庄元典的 概貌很不容易,必须精选内容。 首先是老子。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子《道德经》精华部分在 前 37 章。为何?因为这是《道德经》中关于道的部分。而从老子“孔 德之容,唯道是从”等论述看,道是德之本源,德则是道化育万物的 过程和结果。所以一般而言,深刻把握了道,对于德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是庄子。《庄子》的精华就在其内七篇和第 33 篇(天下篇)。 为何?因为根据历代学者研究得出的一致结论,《庄子》33 篇其实 只有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其他则是其门徒所写。那么为何第 33 篇为何也选入?因为这一篇是庄子学派评价天下各个学派的主要内 容所在。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庄子学派对各学派的看法,也为我 们了解当时天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具有代表意义的观点 提供了重要线索
鉴过去所有版本都没有章旨(老子部分)和篇旨(庄子部分)的介 绍,本人不揣浅陋,潜心元典逻辑结构的分析,尽量用原篇章的关键 词揭示该篇或该章的核心。这一点极为犯险,弄不好很容易误导读者。 因此我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修改加工,务求至当,以方便读者阅 读。我把老子《道德经》前37章加了章旨和阅读提示、参考帛书和 竹简本校定经文、加了尽可能简略准确的译文(博采数十家如陈鼓应、 王弼、宋常星、黄友敬等人的研究成果)、注释和校正以及思考讨论 题目,共分五个部分。取名《道德经*道经精读》;从中华再造善本 丛书《南华真经》选出内篇和天下篇共八篇,组成《庄子内七篇精读》, 《天下篇》仅作附注之组成部分。其结构是经文、译文和考校三大块。 因为庄子所用生僻字词比较多,为读者诵读方便起见,在经文中间对 部分字词做了夹注。其中考校部分有包括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郭庆 藩集释三部分,同时对其他各名家注疏也多有采撷。为了阅读方便, 尽量把重复错讹的部分进行删除或精简,以做到每个字每个词都对理 解经文有帮助,而尽可能减少对经文理解的干扰。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记诵,我还根据自己整理的《老子》朗诵录音、 重新校订的经文,为录音配了字幕,还配置了随着字幕展开而出现的 古典音乐和淡淡古画画面构成的背景,使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子朗 诵视频。这部《老子》朗诵视频之制作主要考虑读者对文字(经文) 和读音的准确性要求。因为如果作为记诵的依据,一旦成功的记诵了, 声音和经文印在了大脑里,印在了心里,这部分经文就会影响好几代 人。所以这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为此本人多次请助教帮助耗 2
2 鉴过去所有版本都没有章旨(老子部分)和篇旨(庄子部分)的介 绍, 本人不揣浅陋,潜心元典逻辑结构的分析,尽量用原篇章的关键 词揭示该篇或该章的核心。这一点极为犯险,弄不好很容易误导读者。 因此我二十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在修改加工,务求至当,以方便读者阅 读。我把老子《道德经》前 37 章加了章旨和阅读提示、参考帛书和 竹简本校定经文、加了尽可能简略准确的译文(博采数十家如陈鼓应、 王弼、宋常星、黄友敬等人的研究成果)、注释和校正以及思考讨论 题目,共分五个部分。取名《道德经*道经精读》;从中华再造善本 丛书《南华真经》选出内篇和天下篇共八篇,组成《庄子内七篇精读》, 《天下篇》仅作附注之组成部分。其结构是经文、译文和考校三大块。 因为庄子所用生僻字词比较多,为读者诵读方便起见,在经文中间对 部分字词做了夹注。其中考校部分有包括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郭庆 藩集释三部分,同时对其他各名家注疏也多有采撷。为了阅读方便, 尽量把重复错讹的部分进行删除或精简,以做到每个字每个词都对理 解经文有帮助,而尽可能减少对经文理解的干扰。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记诵,我还根据自己整理的《老子》朗诵录音、 重新校订的经文,为录音配了字幕,还配置了随着字幕展开而出现的 古典音乐和淡淡古画画面构成的背景,使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子朗 诵视频。这部《老子》朗诵视频之制作主要考虑读者对文字(经文) 和读音的准确性要求。因为如果作为记诵的依据,一旦成功的记诵了, 声音和经文印在了大脑里,印在了心里,这部分经文就会影响好几代 人。所以这是一件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为此本人多次请助教帮助耗
费数个暑假逐字逐句精心制作,力求准确。最终形成了目前这部教材 与朗诵视频配套的教学资料。 序3一老子和老子书 老子何人? 《史记》是这样记载老子的:“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徐按:主天道之职。 除了向最高当局献计献策外,还要充当最高国策顾问。比如要负责说 明各种天象对国家大事决策的意义,要说明历史事件对国家大事决策 的意义。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综合馆长,能 够接触最好的图书、最直接的高度机密档案和最高级的文物。) 司马迁眼中的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是这样的:“孔子適周,将问 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 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增。至於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关于孔子 对老子的这段赞叹,可以结合《庄子*逍遥游》中关于至人“无功”、 “无己”、“无待”等说法来理解。 司马迁时代如此描写老子和孔子的关系,窃以为有如下几个原 因。第一、因为汉初实行黄老政治的缘故,到汉武帝时代老子的影响 3
3 费数个暑假逐字逐句精心制作,力求准确。最终形成了目前这部教材 与朗诵视频配套的教学资料。 序 3——老子和老子书 老子何人? 《史记》是这样记载老子的: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 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徐按:主天道之职。 除了向最高当局献计献策外,还要充当最高国策顾问。比如要负责说 明各种天象对国家大事决策的意义,要说明历史事件对国家大事决策 的意义。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综合馆长,能 够接触最好的图书、最直接的高度机密档案和最高级的文物。) 司马迁眼中的老子和孔子的关系是这样的: “孔子適周,将问 礼於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 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 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 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 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关于孔子 对老子的这段赞叹,可以结合《庄子*逍遥游》中关于至人“无功” 、 “无己” 、 “无待”等说法来理解。 司马迁时代如此描写老子和孔子的关系,窃以为有如下几个原 因。第一、因为汉初实行黄老政治的缘故,到汉武帝时代老子的影响
仍然广泛存在。而且因为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国策,把儒 家独尊为国学,为大一统的王权提供精神资源,像司马迁这样的学人 就特意标榜老子的自由理念。也许在司马迁看来独尊儒术之声甚嚣尘 上之时来一瓢凉水清醒清醒是必要的;第二、秦朝焚书坑儒之后的汉 朝初兴阶段,大家特别怀念秦朝统一之前的学术自由、士风高迈的时 代,对道家的自由精神就特别钟情。司马迁如此标榜老子极有可能就 是当时社会心理积淀的结果。 老子何地人? 《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再参考郦道元《水经注》应该可以大致判断楚国苦县的位置。 郦道元《水经注》:“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 城犹存,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涡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 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 中有九井尚存,在今毫州真源县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 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581年)的 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也有《老君庙》诗一 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两首 4
4 仍然广泛存在。而且因为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国策,把儒 家独尊为国学,为大一统的王权提供精神资源,像司马迁这样的学人 就特意标榜老子的自由理念。也许在司马迁看来独尊儒术之声甚嚣尘 上之时来一瓢凉水清醒清醒是必要的;第二、秦朝焚书坑儒之后的汉 朝初兴阶段,大家特别怀念秦朝统一之前的学术自由、士风高迈的时 代,对道家的自由精神就特别钟情。司马迁如此标榜老子极有可能就 是当时社会心理积淀的结果。 老子何地人? 《史记》记载: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也”。 再参考郦道元《水经注》应该可以大致判断楚国苦县的位置。 郦道元《水经注》: “老子楚相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 城犹存,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涡水又东南屈,迳苦县故城 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 “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 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 165 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 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 “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 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 513~581 年)的 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 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 866 年)也有《老君庙》诗一 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两首
诗将“涡水处其阳”,有“九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 很明白。 老子故宅,在涡水之北,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 老子庙东,必有九井。这些特征缺一不可。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 建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 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 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 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 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 苦县人、沛人等说法,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 涡河北老子庙之基。 结论:今安徽涡阳县涡河北的天静宫之地,就是老子故里! 如图所示 滑阳太清宫地理位置示意图 酱太清宫 州 包河 丹城镇© (宿州) 滿河 式系河 真源县(门)○ △古相县 孔子何礼牌 (相老家) △中太清宫(天静宫) 百减河 润品 P茶太清宫 范西 《老子》何书? 5
5 诗将“涡水处其阳” ,有“九井” 、 “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 很明白。 老子故宅,在涡水之北,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 老子庙东,必有九井。这些特征缺一不可。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 建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 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 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 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 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 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 苦县人、沛人等说法,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 涡河北老子庙之基。 结论:今安徽涡阳县涡河北的天静宫之地,就是老子故里! 如图所示 《老子》何书?
首先来正名。此处说《老子》何书而不说《道德经》何书,是因 为《道德经》这个名字是本经形成数百年后才形成的。甚至几百年后 的汉初帛书还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因此有人认为老子这本书实际 上应该称作《德道经》而非流行本的名称《道德经》。如果根据《管 子》、《墨子》、《孟子》、《韩非子》、《荀子》等书的命名习惯, 命名为《老子》比较合理。 1、《史记》关于于今流行五千言《道德经》成书的说法:“老 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2、比较符合实际的猜想。根据郭沂等人的说法,流行本五千言 《道德经》绝非一时一人之作品,而应该是在当时书写极不方便的条 件下由多代醉心于本经的读者辗转传抄增益的结果。笔者认为此说更 加符合实际情况。 3、传说(存疑)。《史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 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 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 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 太傅,因家于齐焉。”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老子的后代李假在汉文帝时代仍然做官,而 李假之子李解则作为胶西王的太子师傅活跃在上层社会。 6
6 首先来正名。此处说《老子》何书而不说《道德经》何书,是因 为《道德经》这个名字是本经形成数百年后才形成的。甚至几百年后 的汉初帛书还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因此有人认为老子这本书实际 上应该称作《德道经》而非流行本的名称《道德经》。如果根据《管 子》、《墨子》、《孟子》、《韩非子》、《荀子》等书的命名习惯, 命名为《老子》比较合理。 1、《史记》关于于今流行五千言《道德经》成书的说法: “老 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 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於是老子乃著书 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2、比较符合实际的猜想。根据郭沂等人的说法,流行本五千言 《道德经》绝非一时一人之作品,而应该是在当时书写极不方便的条 件下由多代醉心于本经的读者辗转传抄增益的结果。笔者认为此说更 加符合实际情况。 3、传说(存疑) 。《史记》: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 十五篇, 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 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 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 太傅,因家于齐焉。”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老子的后代李假在汉文帝时代仍然做官,而 李假之子李解则作为胶西王的太子师傅活跃在上层社会
老子版本及其基本评价 现在流行本: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 下篇为“道篇”。 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最完整。甲本文字, 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 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以前 抄写的。 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 字,合计5467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东汉时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81章,上篇道经37章, 下篇德经44章,河上本复于每章章次之首冠以“章题”。 王弼《老子注》,只分81章,并无章题名称。 唐初傅奕校定《道德经古本篇》。 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项羽妾本迄今 仍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郭店楚墓竹简本。1993年,湖北荆州郭店楚墓中出土了一套老 子,分为三篇。经考订三篇共有1666个字。郭店墓是战国中期,如 果把战国中期定为(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的中间值大致为公 元前353年。如果从当时条件考察,从成书到流传再到成为教材存入 墓中,还可以上推200多年。郭沂的结论是“竹简《老子》出自春秋 个
7 老子版本及其基本评价 现在流行本: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 篇” , 下篇为“道篇”。 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最完整。甲本文字, 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乙本避刘邦讳,但不 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应是刘邦称帝以后,刘盈、刘恒为帝以前 抄写的。 甲、乙本皆分二篇,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 字,《道》2426 字, 合计 5467 字。甲本尾题残缺不明。两本都不分章次。 东汉时成书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分 81 章,上篇道经 37 章, 下篇德 经 44 章,河上本复于每章章次之首冠以“章题”。 王弼《老子注》,只分 81 章,并无章题名称。 唐初傅奕校定《道德经古本篇》。 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得之:项羽妾本迄今 仍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郭店楚墓竹简本。1993 年,湖北荆州郭店楚墓中出土了一套老 子,分为三篇。经考订三篇共有 1666 个字。郭店墓是战国中期,如 果把战国中期定为(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的中间值大致为公 元前 353 年。如果从当时条件考察,从成书到流传再到成为教材存入 墓中,还可以上推 200 多年。郭沂的结论是“竹简《老子》出自春秋
与孔子同时的老聃”(此考据见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2001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6页),是目前所见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地位论 《老子》作为中国第一本哲学书,对儒学的影响。《庄子·寓言》 篇中说:“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说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 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 律,言而当法。”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孔子看来,本是孝悌, 那么道是什么呢?从孔子一贯思想看,他的道是人道。与老子之道有 很大差别。 孔子晚年读《周易》而“韦编三绝”,恐怕就是为了给他信奉的 政治理念寻找到哲理基础。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给《周易》 写《系辞》、《象辞》、《彖辞》、《文言》、《说卦》等十篇注 解文章(世称“十翼”、“易大传”)表现出来的。《周易》通过孔 子的注释,才由一部含有朴素的哲理的占卜书,上升成一部哲学书。 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语,就可以看到《老子》 提出的哲学概念对孔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时的决定性影响。 对法家的影响。郭沂认为,老子是关中法家的源头。笔者赞同此 说。虽然关系密切,但是关中法家代表人物的境界远不能与老子相比。 司马迁说:“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8 与孔子同时的老聃”(此考据见郭沂《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2001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 26 页),是目前所见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地位论 《老子》作为中国第一本哲学书,对儒学的影响。《庄子·寓言》 篇中说: “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说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 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夫受才乎大本, 复灵以生。鸣而当 律,言而当法。” 孔子说: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孔子看来,本是孝悌, 那么道是什么呢?从孔子一贯思想看,他的道是人道。与老子之道有 很大差别。 孔子晚年读《周易》而“韦编三绝” ,恐怕就是为了给他信奉的 政治理念寻找到哲理基础。 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给《周易》 写《系辞》、《象辞》、《彖辞》、《文言》、 《说卦》等十篇注 解文章(世称“十翼” 、 “易大传”)表现出来的。《周易》通过孔 子的注释,才由一部含有朴素的哲理的占卜书,上升成一部哲学书。 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语,就可以看到《老子》 提出的哲学概念对孔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时的决定性影响。 对法家的影响。郭沂认为,老子是关中法家的源头。笔者赞同此 说。虽然关系密切,但是关中法家代表人物的境界远不能与老子相比。 司马迁说: “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 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司马迁认为: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源于 道德“的。韩非为人口吃,但善于著书,在《韩非子》一书中有两 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韩非“极 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是他相信老子的“天道无亲”,(却忽 略了老子的后半句。在“天道无亲“,后边紧接着是“常与善者”。) 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但 是韩非不了解老子之无情是相对于人心只对私心私欲私情而言的。老 子可能认为,一个圣者,如果大讲仁,就会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出发, 由己及他,由近及远地推行仁。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距离推行者较远 的人可能自己连应得的最基本的仁爱也得不到。这种情况与仁德推行 者的初衷是违背的。所以老子才反对仁,根本原因还是提倡一种源自 自然大道的均衡的爱,这一点与佛家的“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有 殊途同归之趣。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 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 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 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西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老 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孚游 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9
9 司马迁认为: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源于 道德“的。 韩非为人口吃,但善于著书,在《韩非子》一书中有两 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 韩非“极 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 ,是他相信老子的“天道无亲” ,(却忽 略了老子的后半句。在“天道无亲“ ,后边紧接着是“常与善者”。) 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但 是韩非不了解老子之无情是相对于人心只对私心私欲私情而言的。老 子可能认为,一个圣者,如果大讲仁,就会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出发, 由己及他,由近及远地推行仁。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距离推行者较远 的人可能自己连应得的最基本的仁爱也得不到。这种情况与仁德推行 者的初衷是违背的。所以老子才反对仁,根本原因还是提倡一种源自 自然大道的均衡的爱,这一点与佛家的“大慈大悲、 普渡众生”有 殊途同归之趣。 西汉司马迁 《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 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 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汉书·艺文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 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 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 西汉王阜 《老子圣母碑》: “ 老 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孚游 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王弼《老子指略》:“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 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玄宗李隆基 《御制道德经真疏》: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 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赵光义《宋朝事实》:“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 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欧阳修:“老子之书,其言若虚若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二十世纪末,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汹涌澎湃。《道 德经》在世界上的发行量已超过《圣经》,居全球名著之首。《纽 约时报》将老子列在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冠。现在世界上《道德经》 译本、英文83种,德文64种,法文33种,荷兰文19种。 哲人好评如斯。 哲学家温第斯曼:《道德经》是人类原发性智慧最重大的文献 之一,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 数学家陈省身: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 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 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英国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 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 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中国是 科学人道主义最早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儒家提供了人道主义,而道 10
10 王弼 《老子指略》: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 崇本息末而已矣。 ” 唐玄宗李隆基 《御制道德经真疏》: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 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赵光义《宋朝事实》: “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 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欧阳修: “老子之书,其言若虚若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二十世纪末,世界性的“老子热” 、 “大道热”汹涌澎湃。《道 德经》在世界上的发行量已超过《圣 经》,居全球名著之首。《纽 约时报》将老子列在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冠。现在世界上《道德经》 译本、英文83种,德文64种,法文33种,荷 兰文19种。 哲人好评如斯。 哲学家温第斯曼:《道德经》是人类原发性智慧最重大的文献 之一, 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 数学家陈省身: 1943 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 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 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 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英国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 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 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 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中国是 科学人道主义最早发源地之一。在古代,儒家提供了人道主义,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