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中学七年级语文版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文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制卷人:雷鸿英 卷首语 十二三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 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 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 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妯娌( zhou hi天罡( gang)蝉蜕(Sui)煞费苦心(Sha) B、不辍(huo劳作矇胧( mong long)劳碌(u)猝(cu不及防 C、绚xn)丽毛坯(pi)戏谑(Ⅺue)乳臭(xiu未干 D、烦躁(zao)诽(fe谤秕谷(b)人声鼎沸(dng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炫耀真挚 撰文崭露头角 B、尴尬落漠悬念指高气扬 C、执著潦亮 温馨人情世故 D、宽恕憔悴寂寥言简意骇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项是()(2分) A母亲是个好劳动。(喜好劳动) B这两个被嘲笑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傲 慢的气势逼人) C他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让人看了都心疼。(感觉好像丢了什么,形容心情惆 D让许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利的长大。(不好懂 不容易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B他具备了三好学生的水平。 C.人民解放军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D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作记叙文学习,选自散文集《朝 花夕拾》.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世说新语》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6、下列有关四大名著的知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元末明初 B、《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曹雪芹清代 C、《西游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蒲松龄明末清初 D、《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1 金石中学七年级语文版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制卷人:雷鸿英 卷首语: 十二三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 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 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 一、积累与运用(32 分) 1.下面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妯娌(zhóu li) 天罡(gãng) 蝉蜕(suì) 煞费苦心(shà) B、不辍(chuò)劳作 朦胧(móng lóng) 劳碌 (lù) 猝(cù)不及防 C、绚(xùn)丽 毛坯(pī) 戏谑(xuè) 乳臭(xiù)未干 D、烦躁(zào) 诽(fěi)谤 秕谷(bǐ) 人声鼎沸(dǐng)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炫耀 真挚 撰文 崭露头角 B、尴尬 落漠 悬念 指高气扬 C、执著 潦亮 温馨 人情世故 D、宽恕 憔悴 寂寥 言简意骇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2 分) A.母亲是个好劳动。(喜好劳动) B.这两个被嘲笑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傲 慢的气势逼人) C.他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让人看了都心疼。(感觉好像丢了什么,形容心情惆 怅。) D.让许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利的长大。(不好懂, 不容易理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 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B.他具备了三好学生的水平。 C.人民解放军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D.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也可以当作记叙文学习,选自散文集《朝 花夕拾》.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世说新语》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6、下列有关四大名著的知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元末明初 B、《红楼梦》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清代 C、《西游记》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蒲松龄 明末清初 D、《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7根据句意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怡当的一项是()(2分) 拥抱母亲,我们会 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 生命的内涵;拥抱 春天,我们会自然的美好;拥抱阳光,我们会快乐的真谛 A享有丰富领略感悟B感悟享有丰富领略 C.丰富享有感悟领略 D领略感悟享有丰富 8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②数声风笛离亭晚, ,却话巴山夜雨 ④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 ⑤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9.某班有位同学上课总喜欢在同学回答问题时说无关的话,扰乱学习环境。课后小 明以班干部的身份去规劝:“你的父母没有教你尊重别人吗?”但看到小明的父母在 场,发现这么说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话。 1)原先设想的话不合适的原因是 答 (2分) (2)怎么说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 答 (2分) 10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 请你写出两个。(2分) 答2答 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11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分)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19~23题:(10分)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 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干百万人 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 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2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2 7.根据句意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拥抱母亲,我们会 亲情的温暖;拥抱成长,我们会 生命的内涵;拥抱 春天,我们会 自然的美好;拥抱阳光,我们会 快乐的真谛。 A.享有 丰富 领略 感悟 B.感悟 享有 丰富 领略 C.丰富 享有 感悟 领略 D.领略 感悟 享有 丰富 8.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② 数声风笛离亭晚,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⑤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 9.某班有位同学上课总喜欢在同学回答问题时说无关的话,扰乱学习环境。课后小 明以班干部的身份去规劝:“你的父母没有教你尊重别人吗?”但看到小明的父母在 场,发现这么说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话。 (1)原先设想的话不合适的原因是: 答: (2 分) (2) 怎么说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 答: (2 分) 10.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 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 请你写出两个。(2 分) 答: (2) 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 分) 答: (3) 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 分) 答: 11 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 分)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 , 。 二、阅读理解(38 分)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 19~23 题:(10 分)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 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 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 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2.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 分)
13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A.具体生动的记叙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14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15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16划线句子“正是这干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 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24~27题。(10分) 最后一堂课潘炫 ①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②那时候,他教我们的语文,那是一门我认为很枯燥的科目。几堂课下来,我 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做起自己认为有趣的事。 ③-次,他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我的阵沉默后,他铁 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岀幸灾乐祸的“笑脸 甚至还发出了笑声,那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我的心上。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④我抬起脸,硬邦邦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他的脸更红了,一字—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 课你不用上了 ⑥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开始为我担忧。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假 思索地推门而去。 ⑦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 份骄傲与放纵了。这可是一学期快要结束的关键时刻! ⑧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是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⑨他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他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 而后悔不迭,他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 他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⑩那一堂课,老师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①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他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 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老师 ⑩“几天前我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他开门见山的表 白让我无所适从,“几天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 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 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 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仼。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老师深深 地鞠了一躬 ⑩几个月前我是何等的任性与愚蠢!这是第一次认真听他“讲课”,也是最后 一堂课,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选自《读者》杂志
3 13.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 分)( )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14.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 分) 15.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 分) 答: 16.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 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 分) 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 24~27 题。(10 分) 最后一堂课 潘 炫 ①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②那时候,他教我们的语文,那是一门我认为很枯燥的科目。几堂课下来,我 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做起自己认为有趣的事。 ③一次,他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我的一阵沉默后,他铁 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出幸灾乐祸的“笑脸”, 甚至还发出了笑声,那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我的心上。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④我抬起脸,硬邦邦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⑤“有!”他的脸更红了,一字一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 课你不用上了。” ⑥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开始为我担忧。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假 思索地推门而去。 ⑦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 份骄傲与放纵了。这可是一学期快要结束的关键时刻! ⑧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是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⑨他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他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 而后悔不迭,他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 他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⑩那一堂课,老师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⑪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他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 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老师。 ⑫ “几天前我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他开门见山的表 白让我无所适从,“几天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 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一 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 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老师深深 地鞠了一躬。 ⑬几个月前我是何等的任性与愚蠢!这是第一次认真听他“讲课”,也是最后 一堂课,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选自《读者》杂志
17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8.“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课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9文中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20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老师“几天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 的语句。(2分)答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 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B.并自为其名还自扬州 C.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 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C.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翻译下列句子。(2*2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5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 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26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 分)答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7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诗,从结构特征看是言诗。 2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 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9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4 17.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 分) 答: 18.“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课的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19 文中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 分) 答: 20.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老师“几天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 的语句。(2 分)答: (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 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B.并自为其名 还自扬州 C.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自是指物作诗 立就。 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C.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 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翻译下列句子。(2*2 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5.填空。(2 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 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26.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 分)答: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7.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 诗,从结构特征看是 言 诗。 2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 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9.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 分)
答 作文(50分)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 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以《那一次烦 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2、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3、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4、字数不少于600字。 100 200
5 答: , 。 三、作文(50 分)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 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以《那一次烦 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2、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3、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4、字数不少于 600 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6 300 400 500 600
「「「什「「「「「 金石中学七年级语文版上册期中考试答题卷 语 文 5 6.7. 21.22. 28 8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②数声风笛离亭晚,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 ⑤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9(1)原先设想的话不合适的原因是: (2分 (2)怎么说才比较怡当,请你重新设计。 答 (2分) 10(1)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两个。(2分) 答 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答 (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答 11仿写一个句子:(2分)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10分) 12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3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14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15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16划线句子“正是这干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 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分) 答 (二)阅读《最后一堂课》潘炫 17请分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7 1. 2. 3. 4. 5. 6. 7. 13. 21. 22. 28 . 8.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是: , 。 ②数声风笛离亭晚,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⑤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 9.(1)原先设想的话不合适的原因是: (2 分) (2) 怎么说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 答: (2 分) 10.(1)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两个。(2 分) 答: (2) 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 分) 答: (3) 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 分) 答: 11.仿写一个句子:(2 分)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 , 。 二、阅读理解(38 分)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10 分) 12.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 分) 13.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 分)( ) 14.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 分) 15.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 分) 答: 16.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 ...”和“创. 造. 着.”能否对换,为什么?(2 分) 答: (二)阅读《最后一堂课》 潘 炫 17.请分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 分) 金石中学七年级语文版上册期中考试答题卷 语 文
18.“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课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9文中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答 20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老师“几天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 的语句。(2分)答 (三)阅读《伤仲永》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2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翻译下列句子。(2*2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5本文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 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2分) 26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 分)答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7.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 诗,从结构特征看是言诗。(2分) 2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29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答
8 答: 18.“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课的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19.文中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 分) 答: 20.从文中找出能证明老师“几天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 的语句。(2 分)答: (三)阅读《伤仲永》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2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 分) 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24.翻译下列句子。(2*2 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5.本文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 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2 分) 26.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 分)答: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7.从诗的题目看这是一首 诗,从结构特征看是 言 诗。(2 分) 28.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29.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 分) 答: ,
七年级第一学期中考试试 语文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D2、A3、A4、D5、D6C、7A13、C21、A22、C28.B 8、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君向潇湘我向秦;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⑤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9、①语言不得体,规劝要语气委婉,有礼貌;②“李明,父母常教育我们上 课要守纪律。你乱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会影响大家学习,也不礼貌哦,请改正, 好吗? 10、①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②爱迪生先天不足,经过后天努力,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③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勤能补拙是良 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 阅读理解 12、她勤劳一生 13、C 14、民族、人民。 15、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 生活。” 16、“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 就不符逻辑 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內心深深的痛苦和 无助的孤独 18、一是学习到了语文知识,二是当面向老师承认错误,表达深深的歉意;更 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宽容、博爱、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做人美德。 19、是一位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老师
9 七年级第一学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A 3、A 4、D 5、D 6 C、7.A 13、C 21、A 22、C 28.B 8、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君向潇湘我向秦;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④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⑤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9、①语言不得体,规劝要语气委婉,有礼貌;②“李明,父母常教育我们上 课要守纪律。你乱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会影响大家学习,也不礼貌哦,请改正, 好吗?” 10、①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②爱迪生先天不足,经过后天努力,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③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 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1、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 二、阅读理解 12、她勤劳一生。 13、C. 14、民族、人民。 15、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 生活。” 16、“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 就不符逻辑。 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内心深深的痛苦和 无助的孤独。 18、一是学习到了语文知识,二是当面向老师承认错误,表达深深的歉意;更 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宽容、博爱、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做人美德。 19、是一位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老师
20、他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他暗 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21、A 22、C 23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①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纷纷把他(仲永)父亲当做宾客对待;②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先前的名声相当 25、时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不使学”) 26、天資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 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或无论天资好坏都要 重视后天的教育学习,方可成才。)27酬答诗七言律诗 28、B29、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 20、他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他暗 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21、A. 22、C. 23 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 分) 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24、①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纷纷把他(仲永)父亲当做宾客对待;②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先前的名声相当。 25、时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不使学”)。 26、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 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或无论天资好坏都要 重视后天的教育学习,方可成才。)27.酬答诗 七言律诗 28、B 29、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