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六校20152016学年下学期4月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书写(5) 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3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感 受到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里捕鸟的乐趣;读《黄河颂》让我们感受到力挽狂1an ()的黄河赋予我们的坚强:读《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广东原野上 炽()痛的爱国情怀;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 典籍时qie()而不舍得钻研精神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独坐幽篁里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3、解释下列文言字词。(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贤于材人远矣( (2)愿为市鞍马(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或以钱币乞之 B、于舅家见之贤于材人远矣 C、并自为其名其詩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得为众人而已耶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子 5、名著阅读。(2分)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是_,“我”这次被他无情毒 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 6、语言运用。(3分)
金华市六校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 4 月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书写(5) 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3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 分) 七年级下册的课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感 受到在人迹罕( )至的百草园里捕鸟的乐趣;读《黄河颂》让我们感受到力挽狂 lán ( )的黄河赋予我们的坚强;读《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广东原野上 炽( )痛的爱国情怀;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 典籍时 qìe( )而不舍得钻研精神。 2、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1)独坐幽篁里, 。 (2)夜发清溪向三峡, 。 (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 , 。 , ? 3、解释下列文言字词。(4 分) (1)稍稍宾客..其父 ( ) (2)贤.于材人远矣( ) (2)愿为市.鞍马 ( ) (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4、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或以钱币乞之. B、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C、并自为.其名 其詩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得为众人而.已耶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子 5、名著阅读。(2 分)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 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纵观全书,文中的“他”是 ,“我”这次被他无情毒 打至昏死是因为 (事件) 6、语言运用。(3 分)
你听说过“校园魔鬼词典”吗?它最重要的就是对词语的解释是离奇的、古怪的,超越 了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但细想又很有道理;该词典所有的词目都源于校园,是校园生活的全 方位体现。如:监考老师:我想悄悄蒙上你的眼。考卷:由红与黑组成的,比《红与黑》更 有震撼力的一张纸。请你依照这种样式也写两条,词目从校园生活中选择 、现代文阅读(28分) (一)温暖心窝的话语(14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 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 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 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 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 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 几次。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 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 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 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 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 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 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 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你听说过“校园魔鬼词典”吗?它最重要的就是对词语的解释是离奇的、古怪的,超越 了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但细想又很有道理;该词典所有的词目都源于校园,是校园生活的全 方位体现。如:监考老师:我想悄悄蒙上你的眼。考卷:由红与黑组成的,比《红与黑》更 有震撼力的一张纸。请你依照这种样式也写两条,词目从校园生活中选择。 (1) (2)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温暖心窝的话语(14 分)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 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 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 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 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 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 几次。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 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 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 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 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 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 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 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 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 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 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 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潏湿的目光中朦胧 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 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7、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8、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9、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0、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4 分) (二)蜘蛛(14分) ①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场不算小的雨使走廊与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 子 ②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 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 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③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大小蛛网上 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 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 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④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自己似乎也知道自己正 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⑤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 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 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 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 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 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 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 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7、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 分) 8、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 分) 9、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 分) 10、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4 分) (二)蜘 蛛(14 分) ①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场不算小的雨使走廊与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 子。 ②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 着鼓鼓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 地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③我之所以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大小蛛网上 挂着小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 里的主人不勤于打扫。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 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尽杀绝。 ④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自己似乎也知道自己正 面临生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⑤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 着,顿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
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⑥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 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⑦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 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 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 我找到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它安静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它爬 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感到无比的舒坦 ⑧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新鲜。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 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⑨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 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 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逸而优美的处所 ⑩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弄死的那一只? 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 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 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 图画呢 O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 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 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 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 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文章主体部分以作者对蜘蛛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这一变化过程。 厌恶 理解 (2分) 12、第③段中写“讨厌蜘蛛”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原文回答)(4分) 13、第⑤⑦段写“我”生恻隐之心:作者认为不该伤害它是因为什么?(4分)(用文中的原 句回答)
反而感到不安起来。 ⑥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 难中挣扎的蜘蛛呢? ⑦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 蛛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 吗?它到处结网,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 我找到一根竹竿,把它从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它安静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它爬 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感到无比的舒坦。 ⑧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新鲜。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 心的喜悦,站在走廊上欣赏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⑨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了一个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 明显: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 蛛网便在夕阳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逸而优美的处所。 ⑩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弄死的那一只? 如果是,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 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 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 图画呢。 ○11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 它那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大自然里 隐藏着纯洁和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太阳、 风雨、草叶、昆虫……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 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1、文章主体部分以作者对蜘蛛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这一变化过程。 厌恶—— ——理解—— (2 分) 12、第③段中写“讨厌蜘蛛”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原文回答) (4 分) (1) (2) 13、第⑤~⑦段写“我”生恻隐之心;作者认为不该伤害它是因为什么?(4 分)(用文中的原 句回答)
(1)⑤段中“我”看到它 (2)⑦段中“它” 14、文章第⑩段中“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 优美的图画呢。”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自然物中,选择,种,从不同的角 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分) 示例:气球 第一种眼光: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换一种眼光: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所选事物 第一种眼光 换一种眼光: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浪淘沙九首(其六) 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这里指江河中的陆地。②江隈:江岸弯曲处。 15、诗歌第一句中的“ ”二字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转移 第二句中的 ”字写出了淘金人数的多。(3分) 16、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 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遂与大夫期十日( (2)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3)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4)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1)⑤段中“我”看到它 。 (2)⑦段中“它” 。 14、文章第⑩段中“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 优美的图画呢。”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自然物中 .........,选择一种 ....,从不同的角 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 分) 示例:气球 第一种眼光: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换一种眼光: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 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所选事物: 第一种眼光: 换一种眼光: 四、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浪淘沙九首(其六) 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这里指江河中的陆地。②江隈:江岸弯曲处。 15、诗歌第一句中的“ ”“ ”二字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转移; 第二句中的“ ”字写出了淘金人数的多。(3 分) 16、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 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 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遂与大夫期.十日 ( ) (2)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 (3)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 (4)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
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9、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五、作文(50分) 回首往日岁月,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步入青春花季的你,一定享受过成功 的欢乐: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回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 获。那一段段成长的历程,那一点点深切的感悟,也一定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横线上可填“阅读”“失败”“快乐”“尝 试”等词语 写作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作文 (2)内容具体,立意深刻,有真情实感。 答题卷 、书写(5分) 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共23分) 2、古诗文填空(8分) (2) (4) 3、解释加点的字。(4分) 4、(2分) 5、(2分) 6、(3分) 现代文阅读。(28分)
1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9、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 分) 五、作文(50 分) 回首往日岁月,一个个脚印铺成了你的成长之路。步入青春花季的你,一定享受过成功 的欢乐;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回忆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也一定有着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收 获。那一段段成长的历程,那一点点深切的感悟,也一定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 20、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横线上可填“阅读”“失败”“快乐”“尝 试”等词语。 写作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作文。 (2)内容具体,立意深刻,有真情实感。 答题卷 一、书写(5 分) 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共 23 分) 2、古诗文填空(8 分) (1) 。 (2) 。 (3) , 。 (4) , , ? 3、 解释加点的字。(4 分 ) 4、(2 分) 5、(2 分) 6、(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14分) (4分) (3分) 9 (3分) (4分) (二)(14分) (2分) 12、(1) 13、(1) (2) (4分) 第一种眼光 换一种眼光 (4分)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3分) (2分) 17、解释加点的字。(4分) 18、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2分) (3分) 五、作文(50分)
(一)(14 分) 7、 (4 分) 8、 (3分) 9、 (3分) 10、 (4 分) (二)(14 分) 11、________ (2 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分) 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分) 14、第一种眼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一种眼光 (4 分) 四、古诗文阅读(14 分) 15、____________ (3 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17、解释加点的字。(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8、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2 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 五、作文(50 分)
参考答案 书写(5分) 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han澜 chi锲2、(略)3、以宾客之礼相待超过胜过买只 4、A5、外祖父“我”把白色桌布染了色6(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一)7.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 肯定勉励的话(2分)。 8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二喜 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 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 “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 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10.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 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 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2分) (二)蜘蛛(14分) 11.同情(怜悯)、欣赏(赞赏)(意同即可,每处1分,共2分,错别字扣分) 12.(1)它总是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2)整洁的房子一有蛛网就会令人觉得主人不勤于打扫 (每处2分,共4分,直接用原文也可) 13.(1)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或“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他有生存下去的权利”) (2)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每处2分,共4分) 14.(4分)合理即可,每一种看法满分为2分,语意牵强酌情扣分。(①答出两种角度,但 无象征性晢理,而只是浅层次的描写性的语句的1分;②选择“风筝”有机械地模仿例句的 得1分) 示例:风筝:你的志向在蓝天/飞得再高命运仍然掌握在别人手中。 仙人掌:只有你才能在沙漠中绽放青春的风采/浑身是刺,别人怎么与你相处? 竹子:永远虚心向上/外表再美也不能掩饰胸无点墨的空虚。 筷子: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一辈子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被别人掌握
参考答案 一、书写(5 分) 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hǎn 澜 chì 锲 2、(略) 3、以宾客之礼相待 超过 胜过 买 只 4、A 5、外祖父 “我”把白色桌布染了色 6(略)言之有理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一)7.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 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 肯定勉励的话(2 分)。 8 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二喜 悦、高兴的心情(1 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 到内疚)(1 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 分)。 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 分),表达出 “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 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 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 分)。) 10.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 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 回应前文的伏笔(1 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 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2 分) (二)蜘 蛛(14 分) 11.同情(怜悯)、欣赏(赞赏)(意同即可,每处 1 分,共 2 分,错别字扣分) 12.(1)它总是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2)整洁的房子一有蛛网就会令人觉得主人不勤于打扫。 (每处 2 分,共 4 分,直接用原文也可) 13.(1)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或“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他有生存下去的权利”) (2)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 (每处 2 分,共 4 分) 14.(4 分)合理即可,每一种看法满分为 2 分,语意牵强酌情扣分。(①答出两种角度,但 无象征性哲理,而只是浅层次的描写性的语句的 1 分;②选择“风筝”有机械地模仿例句的 得 1 分) 示例:风筝:你的志向在蓝天/飞得再高命运仍然掌握在别人手中。 仙人掌:只有你才能在沙漠中绽放青春的风采/浑身是刺,别人怎么与你相处? 竹子:永远虚心向上/外表再美也不能掩饰胸无点墨的空虚。 筷子: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一辈子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被别人掌握
四、古诗文阅读 开满 16、这首诗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 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7.约定攻克粮草投降 18.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每对1处给1分。) 19.【(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 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 “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 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 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四、古诗文阅读 15、照 开 满 16、这首诗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 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17.约定 攻克 粮草 投降 18.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每对 1 处给 1 分。) 19.【(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 分)。因为讲 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 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 分)。因为 “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 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 分)。利在讲信用,“攻 原”得卫(1 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 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 分); 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