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控制 第五节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六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第二节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吸光度的测量及误差控制 第五节 吸光光度分析法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吸光光 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及紫外吸光光 度法及红外光谱法等
特点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 104%~105%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波长选择调零 换挡开关
• 特点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10-4%~10-5%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 (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E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使用玻璃仪器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E11%~5% 灵敏度高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需要特殊的仪器 例:含Fe约0.05%的样品,称0.2g,则m(Fe)01mg 重量法mFe2O3≈0.14mg,称不准 容量法V(K2Cr2O2)≈0.02mL,测不准 光度法结果0048%~0.052%,满足要求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g, 则m(Fe)≈0.1mg 重量法 m(Fe2O3 )≈0.14mg, 称不准 容量法 V(K2Cr2O7 )≈0.02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0.1%~0.2%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准确度高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1%~5% 灵敏度高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第一节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的基本性质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Esh-=hy h-普朗克常数6.63×1034J·s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λ一波长 c一速度 频率 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一)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c E h h = = h-普朗克常数 6.63×10-34 J·s 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 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 λ-波长 c-速度 -频率 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近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真空紫外) 10nm~200mm200nm400nm750nm25m50m 400nm~750nm~25 50 ~300m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真空紫外) 10nm~200nm 200nm ~400nm 400nm ~ 750nm 750 nm ~ 2.5 m 2.5 m ~ 50 m 50 m ~300 m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 一起
不同光谱区间对应的分析方法 表10-1电磁波谱(1m=10m=10°m=100A) 波谱名称 波长范围 分析方法 y射线 0.005~0.17nm 中子活化分析,莫斯鲍尔谱法 X射线 0.1~10nm X射线光谱法 远紫外 10~200nm 真空紫外光谱法 近紫外 200~400nm 紫外光谱法 可见光 400~750nm 比色法,可见吸光光度法(光度法) 近红外 0.75-2.5pm 红外光谱法 中红外 2.5~50gm 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 50~1000m 红外光谱法 微波 1~1000mm 微波光谱法 射频 1~1000m 核磁共振光谱法
不同光谱区间对应的分析方法
v可见光区的光特性:光的互补性 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750|400 Red Violet 630 430 /m颜色互补光 Blue 400-450 450-480 紫蓝 黄绿 黄 590 480 480-490绿蓝 橙 Yellow Green 490-500蓝绿 红 560 500-560绿 红紫 560580黄绿紫 光的互补:蓝<>黄 580610 蓝 610-650 黄橙 绿蓝 650760红 蓝绿
可见光区的光 特性:光的互补性 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 光的互补:蓝➢ 黄 /nm 颜色 互补光 400-450 紫 黄绿 450-480 蓝 黄 480-490 绿蓝 橙 490-500 蓝绿 红 500-560 绿 红紫 560-580 黄绿 紫 580-610 黄 蓝 610-650 橙 绿蓝 650-760 红 蓝绿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热 M+hv今M 基态 激发态 M+荧光或磷光 E (△E)E2 △E=E2-E1=hv 量子化;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M + h ➔ M * M + 热 M + 荧光或磷光 基态 激发态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能否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 0分子轨道之间的能级差; Q外界所提供的能量。 当用频率为v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 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E恰好等于该电磁波 的能量hv时,即有 △E=hv(h为普朗克常数) 微观: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宏观:透射光的强度变小
当用频率为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 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 E恰好等于该电磁波 的能量 h时,即有 △ E = h ( h为普朗克常数) 微观: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宏观:透射光的强度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