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者:叶孟贤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6分) 草堂·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 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 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 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 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 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 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 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 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 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 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 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 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
1 青浦高级中学 2009 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者:叶孟贤 一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6 分) 草堂·诗魂 ①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 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 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 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 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 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 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 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 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④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 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 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 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 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
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 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一要让君王赶上传说 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 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 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 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 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一锦城 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 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 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 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 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 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 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 从生。 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第④⑥段中加点的两个“此”字指代的内容分别是 (2分) 2、根据文意,分析“细雨”一词在以下三段中的作用。(3分) 第①段“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第④段“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第⑦段“细雨依然”: 2
2 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 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⑤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 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 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 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 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 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 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⑥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 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 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 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 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 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 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 丛生。 ⑦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第④⑥段中加点的两个“此”字指代的内容分别是: (2 分)。 2、根据文意,分析“细雨”一词在以下三段中的作用。(3 分) 第①段“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第④段“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第⑦段“细雨依然”:
3、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2分) 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 种写法的好处 (3分)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世家,少有用世之心,但肃宗即位后,难有作为,大志落空 于是他的诗歌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在《天末怀李白》中就写到:“文章憎命达”。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 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 《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 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 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 秋谒圆明园 (1)季节大约是在秋末,同窗约我去圆明园,我答应了。那一夜,隔着绕着爬山虎的窗 子,望着徘徊在云间的明月,我怎么也不能入睡 (2)对于圆明园,我从不敢说游。尽管它仍然叫“园”,也仍然保持着园的地位和声名 但它已经没有了园的姿色。世界上无论哪个园,所保存与呈现的差不多都是人类的文明, 唯独圆明园让人所见的是人类的野蛮、残忍和耻辱。到圆明园不是游览,不是欣赏,也不 是消闲,既不是乘兴而去,也不是兴尽而还。去任何一个园归来,心情都是一种愉悦 种尽日的繁杂与劳顿散释后的轻松,而去圆明园却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 (3)像去朝拜我梦中的圣殿,到圆明园我的情绪就陡然变了。一步步行进,像是走向 处荒芜的墓地。那墓地埋葬的不是别人,似乎正是我的父母兄长,即使过了许多年,那心
3 3、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 (2 分) 4、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 种写法的好处。 (3 分)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6 分) A、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世家,少有用世之心,但肃宗即位后,难有作为,大志落空, 于是他的诗歌充满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在《天末怀李白》中就写到:“文章憎命达”。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 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 《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 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 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2 题。(22 分) 秋谒圆明园 ⑴季节大约是在秋末,同窗约我去圆明园,我答应了。那一夜,隔着绕着爬山虎的窗 子,望着徘徊在云间的明月,我怎么也不能入睡。 ⑵对于圆明园,我从不敢说游。尽管它仍然叫“园”,也仍然保持着园的地位和声名, 但它已经没有了园的姿色。世界上无论哪个园,所保存与呈现的差不多都是人类的文明, 唯独圆明园让人所见的是人类的野蛮、残忍和耻辱。到圆明园不是游览,不是欣赏,也不 是消闲,既不是乘兴而去,也不是兴尽而还。去任何一个园归来,心情都是一种愉悦,一 种尽日的繁杂与劳顿散释后的轻松,而去圆明园却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 ⑶像去朝拜我梦中的圣殿,到圆明园我的情绪就陡然变了。一步步行进,像是走向一 处荒芜的墓地。那墓地埋葬的不是别人,似乎正是我的父母兄长,即使过了许多年,那心
情还是异样地沉重。想写点什么,又一直没敢写。我感觉他伤得太重,我不想轻易地碰他 的伤痕。我怕他疼。 (4)然而等我决心要写一写他的时候,岁月却已经遗落了十数春秋。路怎么走,水怎 绕,桥怎么过,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不过,也有忘不了的,就是那路旁的大杨树与湖畔 的小花草。已经是秋末天气了,湖畔却还开放着那么多的小花草,紫色的最多,间忽也有 红的,蓝的,虽不像春天的花儿大朵大朵地开,却也是毕其全力。还有,就是那秋色斑斓 的杨树叶子,在惨淡的秋云下瑟瑟地响,仿佛在低声地唱歌或是吟诗。像是悲歌,也像颂 欥;说是赞美诗,也像是挽诗。为了谁呢?悲怆为了谁?欢欣又为了谁呢? (5)其实,最使我忘不了的是那些石头。直立着的,横躺着的。仰卧着的,斜依着的, 像一块块骨头,像一条条脊骨,依然散着凛然的豪气,散着千古不息的光芒。穿行在那一 块块石头之间,或依在那一条条脊骨旁边,我总能听到一种声音。不是箫声,也非天籁, 但却是那么地动人心魄。像石头与石头在撞击,像骨关节在活动时发出咯吧咯吧的声响 多种声音汇在一起,像江河滔滔,像风走松林。在那声音的洪流中,我十分细心又十分小 心地分辨过,我想听听哪一种是母亲低声的哀怨与叹息。然而竟没有。完全是母亲随了我 的父兄,挥着拳头,在奔走,在呼号,在呐喊。轰然而响的像是雷声,像是春天的雷声沿 着大地在迅急地滚过。历史走过了一百年,那声音就足足地回响了一百年。那是母亲与父 兄的声音汇在一起,是皇天与厚土的声音汇在一起,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声音汇在一起…… 那才是真正的同仇敌忾!那才是真正的气壮山河! 6)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了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可以掳掠 走我们的财富,却掳掠不了中国人民那一腔豪气。只要有骨头在,只要有那一腔豪气在 我们就不会倒下,我们就还可以创造——我们这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 (7)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风雨之中,明月之下,或踏着青霜,或披着白 露,我的心,我的魂灵,时时在那石头之间穿行。面对那高高的云板,那长长的廊脚,不 是检阅,而是感受:不是感受那份容易让人萌生的孤独,而是感受一块块石头所蕴含的那 种灵性,那种品质,感受那一条条脊骨所禀赋的那种气概,那种精神。目睹那一块块石头
4 情还是异样地沉重。想写点什么,又一直没敢写。我感觉他伤得太重,我不想轻易地碰他 的伤痕。我怕他疼。 ⑷然而等我决心要写一写他的时候,岁月却已经遗落了十数春秋。路怎么走,水怎么 绕,桥怎么过,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不过,也有忘不了的,就是那路旁的大杨树与湖畔 的小花草。已经是秋末天气了,湖畔却还开放着那么多的小花草,紫色的最多,间忽也有 红的,蓝的,虽不像春天的花儿大朵大朵地开,却也是毕其全力。还有,就是那秋色斑斓 的杨树叶子,在惨淡的秋云下瑟瑟地响,仿佛在低声地唱歌或是吟诗。像是悲歌,也像颂 歌;说是赞美诗,也像是挽诗。为了谁呢?悲怆为了谁?欢欣又为了谁呢? ⑸其实,最使我忘不了的是那些石头。直立着的,横躺着的。仰卧着的,斜依着的, 像一块块骨头,像一条条脊骨,依然散着凛然的豪气,散着千古不息的光芒。穿行在那一 块块石头之间,或依在那一条条脊骨旁边,我总能听到一种声音。不是箫声,也非天籁, 但却是那么地动人心魄。像石头与石头在撞击,像骨关节在活动时发出咯吧咯吧的声响。 多种声音汇在一起,像江河滔滔,像风走松林。在那声音的洪流中,我十分细心又十分小 心地分辨过,我想听听哪一种是母亲低声的哀怨与叹息。然而竟没有。完全是母亲随了我 的父兄,挥着拳头,在奔走,在呼号,在呐喊。轰然而响的像是雷声,像是春天的雷声沿 着大地在迅急地滚过。历史走过了一百年,那声音就足足地回响了一百年。那是母亲与父 兄的声音汇在一起,是皇天与厚土的声音汇在一起,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声音汇在一起…… 那才是真正的同仇敌忾!那才是真正的气壮山河! ⑹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了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可以掳掠 走我们的财富,却掳掠不了中国人民那一腔豪气。只要有骨头在,只要有那一腔豪气在, 我们就不会倒下,我们就还可以创造——我们这个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民族 啊! ⑺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风雨之中,明月之下,或踏着青霜,或披着白 露,我的心,我的魂灵,时时在那石头之间穿行。面对那高高的云板,那长长的廊脚,不 是检阅,而是感受;不是感受那份容易让人萌生的孤独,而是感受一块块石头所蕴含的那 种灵性,那种品质,感受那一条条脊骨所禀赋的那种气概,那种精神。目睹那一块块石头
我才真正感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给我们民族的不仅仅是屈辱,也不仅仅是悲愤。只 有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走一走,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世间的崇高与神圣,我才真正懂 得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韧,我才深深地懂得,一个民族的顽强与坚韧能够达到怎样 的高峰。 (8)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 (9)冷风凄凄,微雨打湿了石头却更加晶润。涓涓细流绕着廊脚,在披拂的枯草中流淌。 在那石头与石头之间,雨水积成的小泊池像一面面小镜子,在反看天空中阴云徘徊。委于 泥地上的花草有水珠儿在滴滴下垂,我不知那是那些花儿在秋风中为谁饮泣?当我俯首下 去看时,却见那些饮泣的花花草草原来并不是在为他人伤怀,它们对谁也没有点情分,它 们只是在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红颜薄命。那些表面看上去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像花 却是恶之花:;像肉,却是糜烂之肉。腐朽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阵阵恶心。不 管别人的感觉如何,它们似乎还在高兴,在淫笑,在庆幸自己是与圆明园那一块块石头 起倒下去的。然而,它们错了,它们竟然不明白,它们是可以糜烂的,它们已经完全腐臭 α难怪呀,难怪那大杨树,那小花草,在唱着悲歌,在吟挽诗呢…… ①D而那些石头却是永远也不会腐烂的。不管风雨怎样地剥蚀,不管世事怎样地变迁 不管几经艰险几经劫难,那石头与那石头上的龙凤纹章,只会愈来愈光华夺目。 ω这就是大杨树为什么要唱颂歌的缘故,这就是那些小花草为什么要吟赞美诗的缘 3没有别的,就只有这么一条条烧不断压不弯的脊骨,就只有那种骨气,那种品质 那种精神! a40那直立着的,斜依着的,仰卧着的:那仿佛掮着锄头的,横着大刀的,扛着枪炮的, 握着如椽大笔的……在他们身上,都有龙凤纹饰做标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从日边走 来,从云域走来,从乡间的黄土地上走来。在那有着龙凤纹饰的大石柱下面,那正是精英 的集合,那是伟大灵魂的聚会! ①5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
5 我才真正感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给我们民族的不仅仅是屈辱,也不仅仅是悲愤。只 有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走一走,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世间的崇高与神圣,我才真正懂 得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韧,我才深深地懂得,一个民族的顽强与坚韧能够达到怎样 的高峰。 ⑻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 ⑼冷风凄凄,微雨打湿了石头却更加晶润。涓涓细流绕着廊脚,在披拂的枯草中流淌。 在那石头与石头之间,雨水积成的小泊池像一面面小镜子,在反看天空中阴云徘徊。委于 泥地上的花草有水珠儿在滴滴下垂,我不知那是那些花儿在秋风中为谁饮泣?当我俯首下 去看时,却见那些饮泣的花花草草原来并不是在为他人伤怀,它们对谁也没有点情分,它 们只是在自怨自艾,慨叹自己的红颜薄命。那些表面看上去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像花, 却是恶之花;像肉,却是糜烂之肉。腐朽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一阵阵恶心。不 管别人的感觉如何,它们似乎还在高兴,在淫笑,在庆幸自己是与圆明园那一块块石头一 起倒下去的。然而,它们错了,它们竟然不明白,它们是可以糜烂的,它们已经完全腐臭 了。 ⑽难怪呀,难怪那大杨树,那小花草,在唱着悲歌,在吟挽诗呢…… ⑾而那些石头却是永远也不会腐烂的。不管风雨怎样地剥蚀,不管世事怎样地变迁, 不管几经艰险几经劫难,那石头与那石头上的龙凤纹章,只会愈来愈光华夺目。 ⑿这就是大杨树为什么要唱颂歌的缘故,这就是那些小花草为什么要吟赞美诗的缘 故。 ⒀没有别的,就只有这么一条条烧不断压不弯的脊骨,就只有那种骨气,那种品质, 那种精神! ⒁那直立着的,斜依着的,仰卧着的;那仿佛掮着锄头的,横着大刀的,扛着枪炮的, 握着如椽大笔的……在他们身上,都有龙凤纹饰做标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从日边走 来,从云域走来,从乡间的黄土地上走来。在那有着龙凤纹饰的大石柱下面,那正是精英 的集合,那是伟大灵魂的聚会! ⒂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
依着那岿然直立的石柱,我照了一张相。人说我穿的衣服和我的肤色与那石头没有 多少区别,简直分不清哪儿是石头哪是我。说我整个就是一块石头。我听了,激动得泪水 差不多都要涌出来了。 6、本文题为“秋谒……”,作者不用“秋访”、“秋游”,其用意何在? (2分) 7、作者写去圆明园“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是因为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纵观全文,本文写“秋谒圆明园”有实写,有虚写。请指出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 虚写?(4分) 实写,如 虚写,如 9、文中对圆明园大杨树、小花草的描写,主要是为了 (2分) A、点缀圆明园的秋景,增添色彩。 B、使荒芜的圆明园有一些生气,表现仅有的有生命力的事物。 C、与圆明园中的石头作衬托与对比 D、突出圆明园的石头最使我忘不了 10、第五、七、十四自然段都抒写了由圆明园的石头产生的感受,试比较这三段抒写的角 度有什么不同?(6分) 11、从全文构思的特点看,贯穿全文、体现主旨的语句应该是 (2分) A、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 B、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 C、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 D、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 12、调动你自己的知识储备,简要介绍圆明园。(4分) 6
6 ⒃依着那岿然直立的石柱,我照了一张相。人说我穿的衣服和我的肤色与那石头没有 多少区别,简直分不清哪儿是石头哪是我。说我整个就是一块石头。我听了,激动得泪水 差不多都要涌出来了。 6 、 本 文 题 为 “ 秋 谒 … … ”, 作 者 不 用 “ 秋 访 ”、“ 秋 游 ”, 其 用 意 何 在 ? (2 分) 7、作者写去圆明园“仅有一种无法摆脱的沉重”,是因为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 分) 8、纵观全文,本文写“秋谒圆明园”有实写,有虚写。请指出文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 虚写?(4 分) 实写,如 虚写,如 9、文中对圆明园大杨树、小花草的描写,主要是为了 (2 分) A、点缀圆明园的秋景,增添色彩。 B、使荒芜的圆明园有一些生气,表现仅有的有生命力的事物。 C、与圆明园中的石头作衬托与对比。 D、突出圆明园的石头最使我忘不了。 10、第五、七、十四自然段都抒写了由圆明园的石头产生的感受,试比较这三段抒写的角 度有什么不同?(6 分) 11、从全文构思的特点看,贯穿全文、体现主旨的语句应该是 (2 分) A、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 B、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 C、不管放火的人有多么残忍,烧得圆明园,他却烧不了中华民族的骨头! D、圆明园,民族的精神家园!人类的精神家园! 12、调动你自己的知识储备,简要介绍圆明园。(4 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①、云青青兮欲雨, ,丘峦崩摧。 ,渺沧海之一粟!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问君何能尔? ⑤、尔曹身与名俱灭,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⑦、天行健,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4-16题。(8分) 甲初①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闲居初②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从两首诗的体裁来看,都属于 (1分) 15、甲乙两首诗的标题分别省略了一个字,①处省略了天气状况,②处省略了时令季节, 请补上。① (2分) 16、阅读两首诗后,填写下表。(2分) 甲 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 乙 清幽 17、“娇云浓暖弄微晴”中的“弄”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3分)
7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5 空)。(5 分) 13、①、云青青兮欲雨, 。 ,丘峦崩摧。 ②、 ,渺沧海之一粟! ③、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④、问君何能尔? 。 ⑤、尔曹身与名俱灭, 。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⑦、天行健, 。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 14—16 题。(8 分) 甲 初 ① 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乙 闲居初 ② 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从两首诗的体裁来看,都属于 。(1 分) 15、甲乙两首诗的标题分别省略了一个字,①处省略了天气状况,②处省略了时令季节, 请补上。① ② (2 分) 16、阅读两首诗后,填写下表。(2 分) 境 界 情 感 甲 ① 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 乙 清幽 ② 17、“娇云浓暖弄微晴”中的“弄”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3 分 )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10分)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 之鼠捕且尽。狸猫无所食,饥而嗥。東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 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 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掷而出。 注释:家东西:指住宅周围。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熙熙如,和悦快乐的样子 磔磔:形容声音]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咸无所好( ②、但饥辄嗥() ③、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④、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束氏日市肉啖之 ②、鼠度其无他技 0、上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9分) 越妇言 罗隐(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8 (五)、阅读下文,完成 18—20 题。(10 分)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狸猫,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 之鼠捕且尽。狸猫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 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 推入之。狸猫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掷而出。 [注释:家东西:指住宅周围。 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熙熙如,和悦快乐的样子。 磔磔:形容声音]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①、咸.无所好( ) ②、但.饥辄嗥( ) ③、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 ④、久之.,鼠度其无他技(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束氏日市肉啖之 ②、鼠度其无他技 20、上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1—24 题。(19 分) 越妇言 罗隐(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 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 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 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 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注:买臣:朱买臣,西汉大臣,辞赋家。去妻:前妻。翁子:此处是对朱买臣的称呼] 2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筑室以居之 ②、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4+3) ①、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②、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 23、朱买臣“通达”前后志向完全不同,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 通达前: 通达后: 24、根据文意,分析朱买臣的前妻自尽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6分2+4) 二70分 25、作文: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 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 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 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 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注:买臣:朱买臣,西汉大臣,辞赋家。 去妻:前妻。翁子:此处是对朱买臣的称呼] 2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 ①、筑室以居.之 ( ) ②、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 )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4+3) ①、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②、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 23、朱买臣“通达”前后志向完全不同,请简要加以概括。(4 分) 通达前: 通达后: 24、根据文意,分析朱买臣的前妻自尽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6 分 2+4) 二 70 分 25、作文: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题纸 题号 四 五六作文|总分 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6分) (2分)舍此的“此”指代 从此的“此”指代 2、(3分)第①段中的“细雨” 第④段中的“细雨” 第⑦段中的“细雨”: 3、(2分)“草堂的文化意义”是指(不超过30个字) 4、(3分)举例: 好处 5、(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 6、(2分)用意: 7、(2分)原因: 8、(4分)实写,如 虚写,如 9、(2分) 10、(6分) 11、(2分)
10 答题纸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作文 总分 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5 题。(16 分) 1、(2 分)舍此的“此”指代: 从此的“此”指代: 2、(3 分)第①段中的“细雨”: 第④段中的“细雨”: 第⑦段中的“细雨”: 3、(2 分)“草堂的文化意义”是指(不超过 30 个字) : 4、(3 分)举例: 好处: 5、(6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2 题。(22 分) 6、(2 分)用意: 7、(2 分)原因: 8、(4 分)实写,如 虚写,如 9、(2 分) 10、(6 分) 1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