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设计:1、课文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简介3、听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到中唐白居 读全文4、重点词语解析5、情节结构划分 易、元稹等人,更大力提倡,一时作者众多,形成 6、主体情节分析7、听《梁祝》8、文学评论 个“新乐府运动”,成为宣传政治改革的有力武器。白 课文说明 居易所作《新乐府》五十首,因事立题,内容多为讽 1.文体知识 乐府诗 喻朝政,针泛时弊,体制上“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府原(《新乐府序》),三、五、七言错综运用,活泼自由, 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通俗易懂,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影响。 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 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 《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 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 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乐府。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 府诗根据入乐情况和所配曲调的不同,习惯上分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 辞、清商曲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等类别。郊庙歌、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 燕射歌都是贵族特制的朝会祭祀乐章,歌辞专事歌功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 颂德,文学价值不大。鼓吹曲、横吹曲是从西域和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 方传人的少数民族音乐,多用于军旅征伐和田猎、出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 巡。相和歌、清商曲、杂曲是汉族各地的俗乐,歌辞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 多是民间的里巷歌谣,数量众多,题材广泛,艺术性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也最高。 作家 以民歌俗曲为主体的乐府诗,形式上有鲜明的特点, 徐陵(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 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 “歌行吟”曲”等,如《陇头歌》、《蒿里行》、《白头有口辩。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入陈, 吟》、《西洲曲》,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还有“艳ˆ解”、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 “乱、“趋”等名目,“艳”多用于乐歌前奏,“解”用于乐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 歌分段,“乱”是乐歌的尾声,趋”是正曲以外,和所加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 套语,和诗义无关。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前边是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 “艳”,以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寿”四解;每解末尾都有“幸至甚哉,歌以永志”的套语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编选。十卷。书成于梁代 从语言句世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 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南朝乐府且多用谐音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 双关的隐语,如“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谐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 “怜”,显示民歌的特色。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 由多样,五言多隔句韵,七言多连句韵,四言的《观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 沧海》四句才押一韵。更不讲究平仄、对仗,纯粹是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 种朴素、自然是节奏美。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见于此书 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3.作品 对话和细节来刻划人物,如《陌上桑》、《木兰辞》、《孔《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 雀东南飞》等 头一篇小 乐府从汉魏至隋唐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汉代乐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 府,大多入乐,每一个篇名各有传统的内容。魏晋以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 后,文人拟作,或依旧曲填新词,或用古题颂时事,后一些。全诗357句, 5字,沈归愚称为“古 有的入乐,有的不入乐;内容上突破原来传统,如《蒿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 里行》本为送葬挽歌,曹操却用来写战乱:在音韵、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节奏上则逐渐趋向整齐化,给五言、七言诗的成立和(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 发展以巨大推动,唐代文人进一步冲破古题、古调藩 千万字。) 篱,另立新题,抒写新事,“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元《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 稹《乐府古题序》),形成一种“新题乐府”,如杜甫的“三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
学习设计:1、课文背景介绍 2、故事情节简介 3、听 读全文 4、重点词语解析 5、情节结构划分 6、主体情节分析 7、听《梁祝》 8、文学评论 一、课文说明 1.文体知识----乐府诗 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府原 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 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 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 《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 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 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乐府。 乐府诗根据入乐情况和所配曲调的不同,习惯上分为 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 辞、清商曲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等类别。郊庙歌、 燕射歌都是贵族特制的朝会祭祀乐章,歌辞专事歌功 颂德,文学价值不大。鼓吹曲、横吹曲是从西域和北 方传人的少数民族音乐,多用于军旅征伐和田猎、出 巡。相和歌、清商曲、杂曲是汉族各地的俗乐,歌辞 多是民间的里巷歌谣,数量众多,题材广泛,艺术性 也最高。 以民歌俗曲为主体的乐府诗,形式上有鲜明的特点, 从 结 构 体 制 看 , 有 专 用 的 诗 题 , 常 见 的 有 “歌”“行”“吟”“曲”等,如《陇头歌》、《蒿里行》、《白头 吟》、《西洲曲》,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还有“艳”“解”、 “乱、“趋”等名目,“艳”多用于乐歌前奏,“解”用于乐 歌分段,“乱”是乐歌的尾声,“趋”是正曲以外,和所加 套语,和诗义无关。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前边是 “艳”,以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 寿”四解;每解末尾都有“幸至甚哉,歌以永志”的套语。 从语言句世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 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南朝乐府且多用谐音 双关的隐语,如“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莲”谐 “怜”,显示民歌的特色。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 由多样,五言多隔句韵,七言多连句韵,四言的《观 沧海》四句才押一韵。更不讲究平仄、对仗,纯粹是 一种朴素、自然是节奏美。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 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 对话和细节来刻划人物,如《陌上桑》、《木兰辞》、《孔 雀东南飞》等。 乐府从汉魏至隋唐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汉代乐 府,大多入乐,每一个篇名各有传统的内容。魏晋以 后,文人拟作,或依旧曲填新词,或用古题颂时事, 有的入乐,有的不入乐;内容上突破原来传统,如《蒿 里行》本为送葬挽歌,曹操却用来写战乱;在音韵、 节奏上则逐渐趋向整齐化,给五言、七言诗的成立和 发展以巨大推动,唐代文人进一步冲破古题、古调藩 篱,另立新题,抒写新事,“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元 稹《乐府古题序》),形成一种“新题乐府”,如杜甫的“三 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到中唐白居 易、元稹等人,更大力提倡,一时作者众多,形成一 个“新乐府运动”,成为宣传政治改革的有力武器。白 居易所作《新乐府》五十首,因事立题,内容多为讽 喻朝政,针泛时弊,体制上“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新乐府序》),三、五、七言错综运用,活泼自由, 通俗易懂,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大影响。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 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 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 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 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 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 “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 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 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 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 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 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 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2.作家 徐陵(507一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 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纵横 有口辩。梁时,官东宫学士,并两次出使北朝。入陈, 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主持朝廷重要 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官体诗 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曾编选《玉台新咏》 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原有集三十 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徐孝穆集》。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编选。十卷。书成于梁代。 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 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 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 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 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 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 见于此书。 3.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 头一篇小 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 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 后一些。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 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 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 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 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
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戏莫相忘(代“我”)⑤誓天不相负(代“你”)③不得便 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相许(代“你”)③登即相许和(代“它”)③蹑履相逢迎 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代“他”)@怅然遥相望(代“他”)③誓不相隔卿(代 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你”,与“卿”复指。) 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诗前小序说: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通盖覆相枝枝⑤仰头相向鸣③黄泉下相见 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亦自缢于庭树。时(一本“时”下有“人”字)伤之。为诗总之,“相”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是很普遍 云尔。 的,用法也很多。只要结合语言环境,就不难分辨 此序是汉以后人的语气,倘作序者并非诗的作者,则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 此诗很可能原是民间创作,后来又经过文人的加工,个单词使用, 才成为徐陵所录的定本的,而作序的人,也可能就是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 加工者。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 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诗中出现 事诗。 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 、情节简介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 男主人公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与其妻刘兰芝感情甚“逼迫有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笃。但焦仲卿的母亲却不喜欢儿媳,焦仲卿又常因公“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不在家,在此期间婆媳矛盾颇为激烈。刘兰芝向丈夫3、本诗中“自”字出现多次,按“自”字除作“自己”讲外 诉苦,说自己忍受不了婆婆的苛刻,焦仲卿去劝说母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本诗中用“自” 亲,却反被母亲骂了一通,并逼他休妻再娶。焦仲卿的处数较多,可作如下解释: 依违于母亲与妻子之间,不免进退维谷,于是他劝刘我自不驱卿(自,本)本自无教训(本自,本是)自 芝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等他办完公事后再来接她。可断来信(自,即) 刘兰芝含泪而别,回到娘家。过了一段日子,县令和葳蕤自生光(自,且,还是)自名秦罗敷(自,其) 太守相继遣媒为子求婚,刘兰芝的哥哥逼迫她答应 自名为鸳鸯(自,其) 刘兰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暗暗下了死的决心。婚好自相扶将(自,亲自)物物各自异(自,助词,无 期前一天,刘兰芝与闻讯赶来的焦仲卿抱头痛哭,约义) 定“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刘兰芝与焦仲4、故大人故嫌迟故作不良计 卿双双自杀,两家将他俩合葬在一起 5、适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吏书 、听读课文 6、令县令遣媒来便言多令才岂合令郎意莫令事不 要求:1、给每个自然节加上序号2、给每个生字词加举令母在后单 上读音3、大体划分情节结构,并给每一部分拟一个7、劳劳、区区、冥冥、奄奄、寂寂 简短的标题 8、见黄泉下相见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 四、重点词语(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老师归纳板书)9、何意致不厚可怜体无双终老不复取谢家来贵门 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新妇起严装 作区别。 却与小姑别不图子自归虽与府吏要渠会永物缘叶 按:“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叶相交通 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多谢后世人汝岂得自由共事二三年主簿通语言本 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自无教训 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五、主题挖掘 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1.问题大征讨 大致可分三类 (1)本诗的内容提要、概括 ①1托物起兴②2兰芝自诉③3-6仲卿求情 )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 ④7-8决心自遣 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①吾已⑤9-10拜别阿母⑥11-12夫妻明誓⑦13兰芝见 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母⑧14-19
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如果说《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虚构性叙事诗的代 表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 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 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诗前小序说: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 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 亦自缢于庭树。时(一本“时”下有“人”字)伤之。为诗 云尔。 此序是汉以后人的语气,倘作序者并非诗的作者,则 此诗很可能原是民间创作,后来又经过文人的加工, 才成为徐陵所录的定本的,而作序的人,也可能就是 加工者。全诗长达三百五十三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 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 事诗。 二、情节简介 《孔雀东南飞》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 男主人公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与其妻刘兰芝感情甚 笃。但焦仲卿的母亲却不喜欢儿媳,焦仲卿又常因公 不在家,在此期间婆媳矛盾颇为激烈。刘兰芝向丈夫 诉苦,说自己忍受不了婆婆的苛刻,焦仲卿去劝说母 亲,却反被母亲骂了一通,并逼他休妻再娶。焦仲卿 依违于母亲与妻子之间,不免进退维谷,于是他劝刘 兰芝回娘家住一段时间,等他办完公事后再来接她。 刘兰芝含泪而别,回到娘家。过了一段日子,县令和 太守相继遣媒为子求婚,刘兰芝的哥哥逼迫她答应, 刘兰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暗暗下了死的决心。婚 期前一天,刘兰芝与闻讯赶来的焦仲卿抱头痛哭,约 定“黄泉下相见”。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刘兰芝与焦仲 卿双双自杀,两家将他俩合葬在一起。 三、听读课文。 要求:1、给每个自然节加上序号 2、给每个生字词加 上读音 3、大体划分情节结构,并给每一部分拟一个 简短的标题。 四、重点词语(学生听录音的过程中老师归纳板书) 1、 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 作区别。 按:“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 看。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 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其次表示互相、 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此外,还可作名词、 动词,如“相貌”“辅助”等。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 大致可分三类: 1 )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 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①吾已 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 戏莫相忘(代“我”)⑤誓天不相负(代“你”)③不得便 相许(代“你”)③登即相许和(代“它”)③蹑履相逢迎 (代“他”)@怅然遥相望(代“他”)③誓不相隔卿(代 “你”,与“卿”复指。) 2) 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 通 盖覆相枝枝 ⑤仰头相向鸣③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总之,“相”字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是很普遍 的,用法也很多。只要结合语言环境,就不难分辨。 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 个单词使用, 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 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 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孔》诗中出现 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如: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勤心养公姥”(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我有亲父母”(偏在“母”) “逼迫有弟兄”(偏在“兄”)“其日牛马嘶”(偏在“马”) “否泰如天地”(偏在“否”) 3、本诗中“自”字出现多次,按“自”字除作“自己”讲外, 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本诗中用“自” 的处数较多,可作如下解释: 我自不驱卿(自,本) 本自无教训(本自,本是) 自 可断来信(自,即) 葳蕤自生光(自,且,还是) 自名秦罗敷(自,其) 自名为鸳鸯(自,其) 好自相扶将(自,亲自) 物物各自异(自,助词,无 义) 4、故 大人故嫌迟 故作不良计 5、适 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吏书 6、令 县令遣媒来 便言多令才 岂合令郎意 莫令事不 举 令母在后单 7、劳劳、区区、冥冥、奄奄、寂寂 8、见 黄泉下相见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 9、 何意致不厚 可怜体无双 终老不复取 谢家来贵门 新妇起严装 却与小姑别 不图子自归 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物缘 叶 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汝岂得自由 共事二三年 主簿通语言 本 自无教训 五、主题挖掘 1.问题大征讨 ⑴本诗的内容提要、概括 ①1 托物起兴 ②2 兰芝自诉 ③3-6 仲卿求情 ④7-8 决心自遣 ⑤9-10 拜别阿母 ⑥11-12 夫妻明誓 ⑦13 兰芝见 母 ⑧14-19
兰芝拒婚 尾声:33节,第五部分 ⑨20-24阿兄逼嫁⑩25-27生人死别28-30仲卿③故事的高潮在哪里? 别母31-32 生人做死别 两人殉情 高潮:涨潮时达到的最高水位:叙事文学中矛盾冲突 33化鸟双飞 发展到最紧张、最尖锐的阶段;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 (2)结构问题 阶段 ①划分文章的结构标准有多种,首先按照事件、时间、(3人物形象问题之 关于刘兰芝 场所划分,本文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 ①诗中有几处写到刘兰芝的肖像?可以看出她的容貌 事件:离婚 殉婚 怎样?描写到她的容貌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描写的方 焦刘家合:成婚 法? 焦家:逼分一一一终分 离分 面容皎好,身材苗条,堪称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貌 刘家:拒婚一一一允婚一一一成婚 ②诗中几次写到刘兰芝自己的出身,从中可以看出她 焦刘家合:别婚 的什么样的家庭状况?她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 公众:谢人。(婚一一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育?自身素养如何? 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会意兼形声。从殷富、贤淑、优良 女,从因,因亦声。本义:女婿家。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③她在焦仲卿家的生活状况如何? 之父。) 悲苦、落寞、辛劳、饱受冤屈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全是④他们夫妻感情如何? 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深笃。 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浓厚,本应白头偕者,但婆婆不⑤她的性情如何? 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温柔、贤慧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⑥面对焦母的刁难和嫌弃,她有是怎样表现的?从中 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我们可以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这部分写三个内容 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自信:及时相遣归,勿复重 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我语。”写仲卿同母亲求情,纷纭 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万一的幻想。有礼、有节、有度:进止敢自专、谓言无大过、留待 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作遗施、兼愧贵家子、不堪母驱使 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与婆婆、有情、有义、有心: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磐石 小姑告别。 无转移 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⑦她听从父兄的安排的思想心态是什么? 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独立、服从家长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高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⑧她徇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个内容:反抗、忠贞、感激和对焦仲卿的软弱无能的失望 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4)人物形象问题之二 焦仲卿 的处境 温情、愚孝、软弱 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看问题,毫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妺妺改嫁。 (5)人物形象问题之三 焦母 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①她嫌弃儿媳的理由是什么?刘兰芝又以为是什么原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因? 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②她嫌弃儿媳还有没有深层是思想根源和心理意识? 烈的愿望)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共事二三年,但太守家没有嫌 ②从故事的结构上讲,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序幕、开端、弃)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部分, 恋子情结 序幕:1节,起兴 ③她对焦、刘的悲剧负什么样的责任?是不是根本责 开端:2节,第一部分 发展:3--12节,第二部分 再发展:13--21节,第三部分。 ④她是利用什么身份、权利破坏了焦、刘的感情和幸 高潮、结局:22--32节,第四部分。 福?从中能不能看出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兰芝拒婚 ⑨20-24 阿兄逼嫁 ⑩25-27 生人死别 28-30 仲卿 别母 31-32 两人殉情 33 化鸟双飞 ⑵结构问题 ①划分文章的结构标准有多种,首先按照事件、时间、 场所划分,本文可以划分为五大部分。 事件:离婚---再婚---殉婚 焦刘家合:成婚 焦家:逼分---终分---离分 刘家:拒婚---允婚---成婚 焦刘家合:别婚 公众:谢人。(婚--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 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妇家)(会意兼形声。从 女,从因,因亦声。本义:女婿家。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 之父。) 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全是 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 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浓厚,本应白头偕者,但婆婆不 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写兰 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这部分写三个内容: 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我语。”写仲卿同母亲求情, 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兰芝回娘家,还抱着万一的幻想。 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写兰芝的个性、神态 和动作,显出她坚决、镇静,忍住内心的痛苦与婆婆、 小姑告别。 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 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高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 芝回家后的遭遇。这部分情节比较复杂。写三个内容: 母亲开始不谅解女儿,经过女儿叙述,终于体谅女儿 的处境。 但是,哥哥坚决不答应。他完全以势利眼看问题,毫 无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写府君家为婚事的铺张。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写兰芝、 仲卿双双殉情,为全诗的高潮。 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表达了诗人强 烈的愿望) ②从故事的结构上讲,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序幕、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部分。 序幕:1 节,起兴 开端:2 节,第一部分。 发展:3--12 节,第二部分。 再发展:13--21 节,第三部分。 高潮、结局:22--32 节,第四部分。 尾声:33 节,第五部分。 ③故事的高潮在哪里? 生人做死别 高潮:涨潮时达到的最高水位;叙事文学中矛盾冲突 发展到最紧张、最尖锐的阶段;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 阶段。 ⑶人物形象问题之一-----关于刘兰芝 ①诗中有几处写到刘兰芝的肖像?可以看出她的容貌 怎样?描写到她的容貌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描写的方 法? 面容皎好,身材苗条,堪称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貌。 ②诗中几次写到刘兰芝自己的出身,从中可以看出她 的什么样的家庭状况?她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 育?自身素养如何? 殷富、贤淑、优良 ③她在焦仲卿家的生活状况如何? 悲苦、落寞、辛劳、饱受冤屈 ④他们夫妻感情如何? 深笃。 ⑤她的性情如何? 温柔、贤慧 ⑥面对焦母的刁难和嫌弃,她有是怎样表现的?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不卑不亢、自尊、自重、自信:及时相遣归,勿复重 纷纭。 有礼、有节、有度:进止敢自专、谓言无大过、留待 作遗施、兼愧贵家子、不堪母驱使 有情、有义、有心: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磐石 无转移。 ⑦她听从父兄的安排的思想心态是什么? 独立、服从家长 ⑧她徇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抗、忠贞、感激和对焦仲卿的软弱无能的失望 ⑷人物形象问题之二----焦仲卿 温情、愚孝、软弱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⑸人物形象问题之三----焦母 ①她嫌弃儿媳的理由是什么?刘兰芝又以为是什么原 因? ②她嫌弃儿媳还有没有深层是思想根源和心理意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共事二三年,但太守家没有嫌 弃) 恋子情结 ③她对焦、刘的悲剧负什么样的责任?是不是根本责 任? ④她是利用什么身份、权利破坏了焦、刘的感情和幸 福?从中能不能看出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 (6)从思想和社会的角度看,造成焦、刘婚姻悲剧的根什么不可以考虑? 源是什么? ⑥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益,反而自觉自愿地带 【三从四德】旧时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指女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 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见《仪礼·丧服.子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 夏传》。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 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 妇功(女工)”。见《周礼·天官.九嫔》。《元曲选关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 汉卿一》:“待妆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 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 【三纲五常】我国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论着。”(鲁迅《祝福》) 三纲: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这正是刘兰芝最可悲的一面!! 夫为妻纲。见汉代班固《白虎通·卷七三纲六纪》,纲,我们只能说兰芝的反抗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可以 提网的总绳,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思。五常:五种常认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颂扬她那纵身一跃的伟大。 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汉代王更不可以盲目效仿对号入座! 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论语.为⑦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婆婆为何要一意休她? 政》:“殷因于夏礼”。三国(魏)何晏集解引汉代马融:有人说,是因为“共事二三年”,尚未生下一男半女。 “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阿Q都懂 )封建思想 但婆婆自己讲出来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 ②家长制 由”。而且,“年始十八九”,的县令公子,和“娇逸未有 ③概括普遍认识:这首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婚”的郡守“五郎”为什么不嫌弃?难道他们不怕绝后 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吗? 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⑧刘兰芝和焦仲卿如此坚贞不渝,有何生活基础? 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既无生死考验在前,何以结成生死之谊?又无恩爱的 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背景,何来忠贞不渝的爱情? 生活的强烈愿望。 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其中生动真挚 ④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的细节描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孔雀东南飞》 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里差不多连一个欢愉的细节都没有,所以刘、焦二人 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的坚贞不渝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⑨两家合葬的可能性有多大? 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要让诗里所描绘的专横的封建家长在棺材面前落泪实 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 在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 这个悲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如果非要给这三个问题一个回答,只能有一个,那就 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憎分明和纯朴美好的愿望 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⑩孔雀为什么东南飞?为什么“自挂东南枝”? 义,并用汉末时已臻于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体六、深化理解 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此诗都在中国文学这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并不是作者对该事件 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为止,它还被不断的任何理性认识的结论,而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 改编为各种剧本,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伟大、更普遍的东西,即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正 (7)歧义认识 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我们感到了灵魂的震动 ①焦母和刘兄都是家长的代表,表面上看似乎是他们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 成了焦、刘的悲剧,但是,太守不也是家长吗? 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 ②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么,她反抗的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人类历史绵延无穷 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社会思想波涛起伏,理性思想不断变化,生活知识有 ③如果说是反抗封建礼教,那么,封建礼教的概念怎广有狭,生活方式代代不同,但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怀 样界定?诗里反抗的主要是哪些方面?对妇女权益则应是始终如一的。没有对人类生命的这种伟大的关 的侵害乃至精神、肉体的摧残? 系,再先进、再伟大的理性信条都会枯黄、萎落、凋 ④焦家摧残她,“心中常悲苦”,可她还要留在焦家。谢、腐烂。而有了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一切 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 理性的限制都会在灵魂的大震动里簌簌剥落,而露出 ⑤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人的生命活力的本体的光辉来。正是因为如此,屈原
⑹从思想和社会的角度看,造成焦、刘婚姻悲剧的根 源是什么? 【三从四德】旧时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指女 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见《仪礼·丧服.子 夏传》。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女工)”。见《周礼·天官.九嫔》。《元曲选·关 汉卿<救风尘>一》:“待妆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 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三纲五常】我国封建时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见汉代班固《白虎通·卷七·三纲六纪》,纲, 提网的总绳,主要的支配地位的意思。五常:五种常 行不变的道德标准,即仁、义、礼、智、信。汉代王 充《论衡·问孔》:“五常之道,仁义礼智信也”,《论语.为 政》:“殷因于夏礼”。三国(魏)何晏集解引汉代马融: “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①封建思想 ②家长制 ③概括普遍认识:这首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 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 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 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 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 生活的强烈愿望。 ④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 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 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 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 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 这个悲剧,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只能听凭别人 决定自己命运的不幸处境,在中国文学史上,作者第 一次从这种悲剧中发现了深刻的人生教训和社会意 义,并用汉末时已臻于成熟的五言诗体作了完美的体 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技巧上,此诗都在中国文学 史上发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为止,它还被不断 改编为各种剧本,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⑺歧义认识 ①焦母和刘兄都是家长的代表,表面上看似乎是他们 造成了焦、刘的悲剧,但是,太守不也是家长吗? ②如果说刘兰芝是一个反抗者的形象那么,她反抗的 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 ③如果说是反抗封建礼教,那么,封建礼教的概念怎 样界定?诗里反抗的主要是哪些方面? 对妇女权益 的侵害乃至精神、肉体的摧残? ④焦家摧残她,“心中常悲苦”,可她还要留在焦家。 试问这是反抗,还是殉葬? ⑤既然是焦家休掉了,且焦“家妇难为”,那么,“窈窕 世无双”的县令五郎,与“娇逸未有婚”的郡守公子,为 什么不可以考虑? ⑥为什么不有效利用自己的权益,反而自觉自愿地带 上“从一而终”的枷锁,难道这就是她的反抗么? 在本质上恐怕有点儿祥林嫂拒绝贺老六之嫌,实不足 称道,只暴露了自身的幼稚、愚昧,没有自我。虽有 种悲壮美,但在读者心里实在掀不起什么风浪,虽有 人慕其名而专一拜读,至多不过“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 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 论着。”(鲁迅《祝福》) 这正是刘兰芝最可悲的一面!! 我们只能说兰芝的反抗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可以 认为她是明智的,也不可以颂扬她那纵身一跃的伟大。 更不可以盲目效仿对号入座! ⑦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婆婆为何要一意休她? 有人说,是因为“共事二三年”,尚未生下一男半女。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阿 Q 都懂。 但婆婆自己讲出来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 由”。而且,“年始十八九”,的县令公子,和“娇逸未有 婚”的郡守“五郎”为什么不嫌弃?难道他们不怕绝后 吗? ⑧刘兰芝和焦仲卿如此坚贞不渝,有何生活基础? 既无生死考验在前,何以结成生死之谊?又无恩爱的 生活背景,何来忠贞不渝的爱情? 林觉民的《与妻书》之所以感人至深,其中生动真挚 的细节描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孔雀东南飞》 里差不多连一个欢愉的细节都没有,所以刘、焦二人 的坚贞不渝实在让人难以认同。 ⑨两家合葬的可能性有多大? 要让诗里所描绘的专横的封建家长在棺材面前落泪实 在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 如果非要给这三个问题一个回答,只能有一个,那就 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爱憎分明和纯朴美好的愿望。 ⑩孔雀为什么东南飞?为什么“自挂东南枝”? 六、深化理解 这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并不是作者对该事件 的任何理性认识的结论,而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 伟大、更普遍的东西,即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正 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我们感到了灵魂的震动, 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 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 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人类历史绵延无穷, 社会思想波涛起伏,理性思想不断变化,生活知识有 广有狭,生活方式代代不同,但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怀 则应是始终如一的。没有对人类生命的这种伟大的关 系,再先进、再伟大的理性信条都会枯黄、萎落、凋 谢、腐烂。而有了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一切 理性的限制都会在灵魂的大震动里簌簌剥落,而露出 人的生命活力的本体的光辉来。正是因为如此,屈原
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鲁庭的解体的,恰恰是封建礼教制度的自身,焦仲卿夫 迅这些过去时代的伟大作家的作品才以各种不同的形妻的悲剧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式、带着自身的不同局限,大踏步地跨进了当代的世在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要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就必 界,跨进了我们当代人的心灵,并以不同的形式为我须肯定它所塑造的正面人物的人格的完美性,这恰恰 们所理解、所同情、所接受。而一些在当代理性信条是我们极难办到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会 上建立起来的作品,却有可能迅速地从我们的心灵中再对同一个人物典型做出同样的道德评价。在我们看 退回去,退到我们的心灵看不见的历史的阴影里去。来,焦仲卿夫妻都不能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焦仲卿 《孔雀东南飞》是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产生的,妻被束缚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中,她是以传统的妇德为 因此,它能够走进我们当代人的心灵 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准则的。焦仲卿更是一个这样道德 也就是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首先是一个人生的主的奴隶,他缺乏起码的个性意识,但这样评价这两个 题,是人的生与死的主题,是人的命运的主题。作者人物,并不会降低《孔雀东南飞》的思想价值。与此 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记录了、再造了焦仲卿相反,我们从中正能看到,当封建礼教扼杀着社会的 夫妻的悲剧故事。这,就是一切。当这个悲剧故事被机制时,同时也扼杀着人的精神的发展。我们在同情 再造成功之后,当它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穿行的时候,焦仲卿夫妻的悲剧的时候,不能再以他们的人格模式 它的各种信息也就可以向人们传递了。不论作者在当塑造自己。 时是怎样具体看待这个故事的,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七、研究学习 的思想高度如何,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我的理1 性标准重建它的主题意义。 主题的重建一——《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 当我们用现代意义上的“爱情”标准看待《孔雀东南飞》王富仁 的悲剧故事时,我认为我们不应再把焦仲卿夫妻生前现在,大概不会有人怀疑《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描写 的关系看作是爱情的关系,作者所描写的实际上是一焦仲卿夫妻的忠贞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了,但我认为, 个没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这个问题仍然是值得细致分析的。 婚姻没有得到爱情关系的有效保障,很轻易地便被封长诗一开始,便是焦仲卿妻对丈夫的一段苦诉文字, 建礼教制度毁灭了。直至焦仲卿夫妻在生离死别的最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不是她实际说了什么,而是她说 后一次会面,彼此的精神仍是严重地隔膜着的,二人这些时的感情的情绪。“ 始终未曾在精神上完全融为一体,所以他们生前的关十二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我们从焦仲卿妻的这 系从基本性质上始终不主要是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段话中听到的是什么呢,听到的是爱情吗?不是!我 系,他们的努力始终主要是维持婚姻关系的努力。事们听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怨诉,在这怨诉里压抑着 实上,当封建礼教制度剥夺了人的尊严,剥夺了人的的是内心深处的愤懑。这种怨诉,这种愤懑是一个对 独立意志之后,两性之间的真正爱情关系也便从根本自我的价值有明确意识的女子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 上被扼杀了。由此可以看出,《孔雀东南飞》不是对已的必然心理反应。我们还能够感到,这种怨诉、这种 建立的爱情关系的歌颂,而是对两性爱情关系的向往。愤懑,绝不仅仅是对其婆母的,同时也是对其丈夫的, 只有在焦仲卿夫妻为维持共同的婚姻关系而殒身之至少,她感到丈夫并没有对她有应有的感情,并没有 后,他们才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建立起了真正的以爱情因这感情而维护她应得的公正的待遇。只有在这种心 为基础的婚姻,爱情才成了他们二人关系的基本性质。情下,只有在这种委曲的感受中,她才不得不向她的 婚姻的主题在我们的眼中与原作者的眼中也不相同丈夫表白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她不得不表白自 了。在原作者的眼中,焦仲卿夫妻为维持自身的婚姻己的价值时,她表白的不是自己对丈夫的爱,对丈夫 契约的努力本身便是可贵的,值得赞颂的。我们则不的爱情,因为在社会上和在她自己的观念中,爱情并 能如此。我们必须承认在两性之间没有爱情基础的时不是婚姻的必要基础,她不能仅仅以爱情为自己的不 候解除婚约是合理与合法的,我们不再会笼统地肯定公正待遇申辩。在这种申诉中,我们分明感到,刘兰 种为维持婚姻契约而做出的努力。但在《孔雀东南芝与其丈夫之间,是没有强烈的爱情关系的,他们之 飞》的悲剧故事中,我们依然能够在我们的理性原则间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夫妻生活。读者只要再 上重建一个新的婚姻主题。它使我们看到,传统的封读一读焦仲卿妻的这一段苦诉的文字,便会感到,不 建礼教本身,恰恰是破坏稳定和谐婚姻关系的重要社但她没有从丈夫身上感到对自己的爱,她自己的这段 会因素。当封建礼教在漠视男女爱情关系的基础上建话也是冷冷的,没有流露出对丈夫的爱的感情。这绝 立封建的婚姻时,当封建礼教将婚姻的构成与焦体的不说明她的无情无义,而是因为一个在夫家遭受虐待 主要权力交给家长的时候,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也便和歧视而又具有自尊心的女子,是不可能产生对丈夫 受到了破坏。传统的封建礼教总是以维护家庭婚姻的的真正感情上的爱的,她充其量只能遵守传统妇德 和谐美满为自己的职责,但真正造成婚姻的不幸和家尽到一个妻子对丈夫应尽的义务。她对自己的表白也
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鲁 迅这些过去时代的伟大作家的作品才以各种不同的形 式、带着自身的不同局限,大踏步地跨进了当代的世 界,跨进了我们当代人的心灵,并以不同的形式为我 们所理解、所同情、所接受。而一些在当代理性信条 上建立起来的作品,却有可能迅速地从我们的心灵中 退回去,退到我们的心灵看不见的历史的阴影里去。 《孔雀东南飞》是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产生的, 因此,它能够走进我们当代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首先是一个人生的主 题,是人的生与死的主题,是人的命运的主题。作者 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记录了、再造了焦仲卿 夫妻的悲剧故事。这,就是一切。当这个悲剧故事被 再造成功之后,当它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穿行的时候, 它的各种信息也就可以向人们传递了。不论作者在当 时是怎样具体看待这个故事的,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 的思想高度如何,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我的理 性标准重建它的主题意义。 当我们用现代意义上的“爱情”标准看待《孔雀东南飞》 的悲剧故事时,我认为我们不应再把焦仲卿夫妻生前 的关系看作是爱情的关系,作者所描写的实际上是一 个没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正是因为如此,这个 婚姻没有得到爱情关系的有效保障,很轻易地便被封 建礼教制度毁灭了。直至焦仲卿夫妻在生离死别的最 后一次会面,彼此的精神仍是严重地隔膜着的,二人 始终未曾在精神上完全融为一体,所以他们生前的关 系从基本性质上始终不主要是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 系,他们的努力始终主要是维持婚姻关系的努力。事 实上,当封建礼教制度剥夺了人的尊严,剥夺了人的 独立意志之后,两性之间的真正爱情关系也便从根本 上被扼杀了。由此可以看出,《孔雀东南飞》不是对已 建立的爱情关系的歌颂,而是对两性爱情关系的向往。 只有在焦仲卿夫妻为维持共同的婚姻关系而殒身之 后,他们才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建立起了真正的以爱情 为基础的婚姻,爱情才成了他们二人关系的基本性质。 婚姻的主题在我们的眼中与原作者的眼中也不相同 了。在原作者的眼中,焦仲卿夫妻为维持自身的婚姻 契约的努力本身便是可贵的,值得赞颂的。我们则不 能如此。我们必须承认在两性之间没有爱情基础的时 候解除婚约是合理与合法的,我们不再会笼统地肯定 一种为维持婚姻契约而做出的努力。但在《孔雀东南 飞》的悲剧故事中,我们依然能够在我们的理性原则 上重建一个新的婚姻主题。它使我们看到,传统的封 建礼教本身,恰恰是破坏稳定和谐婚姻关系的重要社 会因素。当封建礼教在漠视男女爱情关系的基础上建 立封建的婚姻时,当封建礼教将婚姻的构成与焦体的 主要权力交给家长的时候,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也便 受到了破坏。传统的封建礼教总是以维护家庭婚姻的 和谐美满为自己的职责,但真正造成婚姻的不幸和家 庭的解体的,恰恰是封建礼教制度的自身,焦仲卿夫 妻的悲剧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在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要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就必 须肯定它所塑造的正面人物的人格的完美性,这恰恰 是我们极难办到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会 再对同一个人物典型做出同样的道德评价。在我们看 来,焦仲卿夫妻都不能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焦仲卿 妻被束缚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中,她是以传统的妇德为 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准则的。焦仲卿更是一个这样道德 的奴隶,他缺乏起码的个性意识,但这样评价这两个 人物,并不会降低《孔雀东南飞》的思想价值。与此 相反,我们从中正能看到,当封建礼教扼杀着社会的 机制时,同时也扼杀着人的精神的发展。我们在同情 焦仲卿夫妻的悲剧的时候,不能再以他们的人格模式 塑造自己。 七、研究学习 1.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 王富仁 现在,大概不会有人怀疑《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描写 焦仲卿夫妻的忠贞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了,但我认为, 这个问题仍然是值得细致分析的。 长诗一开始,便是焦仲卿妻对丈夫的一段苦诉文字, 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不是她实际说了什么,而是她说 这些时的感情的情绪。“ 十二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我们从焦仲卿妻的这 段话中听到的是什么呢,听到的是爱情吗?不是!我 们听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怨诉,在这怨诉里压抑着 的是内心深处的愤懑。这种怨诉,这种愤懑是一个对 自我的价值有明确意识的女子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 的必然心理反应。我们还能够感到,这种怨诉、这种 愤懑,绝不仅仅是对其婆母的,同时也是对其丈夫的, 至少,她感到丈夫并没有对她有应有的感情,并没有 因这感情而维护她应得的公正的待遇。只有在这种心 情下,只有在这种委曲的感受中,她才不得不向她的 丈夫表白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她不得不表白自 己的价值时,她表白的不是自己对丈夫的爱,对丈夫 的爱情,因为在社会上和在她自己的观念中,爱情并 不是婚姻的必要基础,她不能仅仅以爱情为自己的不 公正待遇申辩。在这种申诉中,我们分明感到,刘兰 芝与其丈夫之间,是没有强烈的爱情关系的,他们之 间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夫妻生活。读者只要再 读一读焦仲卿妻的这一段苦诉的文字,便会感到,不 但她没有从丈夫身上感到对自己的爱,她自己的这段 话也是冷冷的,没有流露出对丈夫的爱的感情。这绝 不说明她的无情无义,而是因为一个在夫家遭受虐待 和歧视而又具有自尊心的女子,是不可能产生对丈夫 的真正感情上的爱的,她充其量只能遵守传统妇德, 尽到一个妻子对丈夫应尽的义务。她对自己的表白也
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的 失望,表现着她对丈夫的绝对蔑视,并且也是她有意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焦仲卿。 刺伤丈夫的心的一席话。但在此之后,她的心理又发 阿母谓府吏:何乃大区区!再拜还入户。”这这生了一个突变。正是在她道出了这个婚姻无可挽回的 里,我们知道,焦仲卿为维持与刘兰芝的婚姻也做出实情之后,正是在她意识到而人即将分离的结局之后 了一定的努力。他企图用终身不娶遏止母亲,但他的她开始对这个懦弱、无能的丈夫感到真正的同情了。 努力也仅止于此!当母亲槌床大怒,指责其公然在母、她开始可怜他,因为他到底不是她自己被遣的主使者, 妻之间偏袒妻子的时候,他便无计可施了。在这里 他到底没有虐待和欺负过她,并且是真诚希望维持与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而在于他自己她的婚姻的。即使这时,焦仲卿妻仍然并不是真正爱 到底认为谁是谁非。当他明知其妻无辜而其母无理的这个无能的丈夫,但她慰安这颗懦弱的心灵的愿望却 情况下,他却没有表现出稍微坚决的态度维护妻子的是真诚的。她的同情与焦仲卿对她的同情并不一样 利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封建礼法的束缚,但即使这焦仲卿这个懦弱的灵魂只想找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种束缚也说明焦仲卿对其妻的爱情没有强烈到地平线安慰安慰对方,也安慰安慰自己,焦仲卿妻这个富有 上。爱情与一般的同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自尊心的女子却是在正视事实的前提下用真正的宽恕 激情,这种激情使其可以失去理智而狂热地为实现自和谅解对待他。“妾有绣腰懦”以下的话,表现了她对 己的追求而努力,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丈夫的真正的安慰,表现了她对他的真正理解。她使 上,恰恰正是这种激情的形式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丈夫感到她对他并不是绝情的,两相对比,我认为焦 缚,特别是在爱情的愿望实际受阻的情况下。对焦仲仲卿妻这个人物是光彩照人的。 卿,她的妻子是不会产生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的,这“出门登车去,……二情同依依。”在这时,焦仲卿夫 不仅仅因为她对母亲的态度,而在于他的软骨病,在妻在精神的沟通上达到了最高的程度,两个人的情感 于他的对任何强者的那种唯唯诺诺的奴隶性,甚至也表现也是很强烈的,两个人的实际分离和两个人共同 包括他在其妻面前表现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窝囊态的受压抑的境遇使他们的精神都感觉到了震动。我们 度。“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这样的话里,包含应当注意的是,焦仲卿在这时说的这段话仍然重复着 着她对丈夫何等的蔑视呵!她根本没有提到他丈夫在“报府”、“回归”之类的话,说明他还不可能找到挽回残 其中可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她根本不相信他局的有效的方法,但这时的话却不再是模糊的敷衍和 会发生什么实际的作用。 空洞的慰安,而表现出了一种真切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这虽然是一句安慰妻子是他的真情实感的表现。这说明当妻的悲剧已成事实 的话,但却是一个自居于卑屈地位的弱者的安慰话。时,他的懦弱的灵魂到底进发出了一点有力有光的东 在这里,他有意无意推卸了自己的责任,并且为自己西,这种真情实感也在焦仲卿妻的心灵上得到了呼应 的失职找到了辩护的理由。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此之前,她是从未向他诉述过自己内心的真实痛苦 不但在他的妻子的话里,即使在他自己的话里,他自的,因为她厌恶丈夫那种没有独立人格的窝囊相。当 己也总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名词,这反映了他在世丈夫表现出了真诚的感情时,她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 界上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卿但暂还家.…:慎真勿违吾但露出来了。因此,我们说他们这时候很可能萌发着 语。”很可能有的读者当真把这里的话视作焦仲卿对他种属于爱情的东西,不是没有心理根据的。但在同 的妻子的爱情表现,如若如此,可就与原意大相径庭时,两性爱情的发生,是在两颗自由的心灵中产生的, 了。下文我们看到,甚至连他的妻子,在走投无路的因为只有在心灵自由的时刻,两性才会产生灵肉一致 情况下,就没有把他的这席话当作有实际意义的东西。的那种情爱感情,而现在的焦仲卿夫妻都首先沉入到 际上,这些话除了有点安慰他的妻子的意思外,只了困难的感受当中。在困难中产生的情感更多的是同 是在自欺欺人的心理支配下说出的一席空洞言词。他舟共济的友情关系,是同性关系中也常常建立起来的 根本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话的实际价值,他也并没有深厚友谊关系、同病相怜时的彼此同情的关系。我国 认真地思考过如何挽救这个被毁灭了的婚姻。他只不古代的文学作品常常把婚姻前提下的两性感情当作主 临时找了几句话来安慰妻子也安慰安慰自己罢了。要描写对象,故而更多地描写夫妻同舟共济的友情关 试想,如果连他自己也不能在母亲面前为坚持公道而系,“五四”后人们往往便把这种友情与西方的爱情等 说句有力的话,官府又如何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呢? 同起来。在《孔雀东甫飞》的这段描写里,有多少属 对这一点,他的妻子是再清楚不过了:“勿复重纷于两性间的爱,有多少属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纭!何言复来还!”这是何等冷峻的语言啊!在结婚必曾相识”的那种友情,是极难分辨的 之后的岁月中,她辛苦操持、守节尽礼,仍难以避免《孔雀东南飞》与其它爱情诗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 被驱遣的命运,现在已被驱遣归家,还有什么可能被在于:它没有二人分别之后描写二人间的思念之情, 重新召回呢?焦仲卿妻这段话实际揭露了丈夫的话的作者接着便以大量的笔墨叙述焦仲卿妻的婚姻过程, 自欺欺人的性质。在这里,透露着她对丈夫的极端的这说明了以下两点:一、作者始终着眼于主人公的婚
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焦仲卿。“ 阿母谓府吏:‘何乃大区区!……再拜还入户。’”这这 里,我们知道,焦仲卿为维持与刘兰芝的婚姻也做出 了一定的努力。他企图用终身不娶遏止母亲,但他的 努力也仅止于此!当母亲槌床大怒,指责其公然在母、 妻之间偏袒妻子的时候,他便无计可施了。在这里,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而在于他自己 到底认为谁是谁非。当他明知其妻无辜而其母无理的 情况下,他却没有表现出稍微坚决的态度维护妻子的 利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封建礼法的束缚,但即使这 种束缚也说明焦仲卿对其妻的爱情没有强烈到地平线 之上。爱情与一般的同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 激情,这种激情使其可以失去理智而狂热地为实现自 己的追求而努力,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 上,恰恰正是这种激情的形式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 缚,特别是在爱情的愿望实际受阻的情况下。对焦仲 卿,她的妻子是不会产生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的,这 不仅仅因为她对母亲的态度,而在于他的软骨病,在 于他的对任何强者的那种唯唯诺诺的奴隶性,甚至也 包括他在其妻面前表现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窝囊态 度。“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这样的话里,包含 着她对丈夫何等的蔑视呵!她根本没有提到他丈夫在 其中可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她根本不相信他 会发生什么实际的作用。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这虽然是一句安慰妻子 的话,但却是一个自居于卑屈地位的弱者的安慰话。 在这里,他有意无意推卸了自己的责任,并且为自己 的失职找到了辩护的理由。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到, 不但在他的妻子的话里,即使在他自己的话里,他自 己也总是一个毫无实际意义的名词,这反映了他在世 界上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卿但暂还家……慎勿违吾 语。”很可能有的读者当真把这里的话视作焦仲卿对他 的妻子的爱情表现,如若如此,可就与原意大相径庭 了。下文我们看到,甚至连他的妻子,在走投无路的 情况下,就没有把他的这席话当作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实际上,这些话除了有点安慰他的妻子的意思外,只 是在自欺欺人的心理支配下说出的一席空洞言词。他 根本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话的实际价值,他也并没有 认真地思考过如何挽救这个被毁灭了的婚姻。他只不 过临时找了几句话来安慰妻子也安慰安慰自己罢了。 试想,如果连他自己也不能在母亲面前为坚持公道而 说句有力的话,官府又如何有助于事情的解决呢? 对这一点,他的妻子是再清楚不过了:“勿复重纷 纭!”“何言复来还!”这是何等冷峻的语言啊!在结婚 之后的岁月中,她辛苦操持、守节尽礼,仍难以避免 被驱遣的命运,现在已被驱遣归家,还有什么可能被 重新召回呢?焦仲卿妻这段话实际揭露了丈夫的话的 自欺欺人的性质。在这里,透露着她对丈夫的极端的 失望,表现着她对丈夫的绝对蔑视,并且也是她有意 刺伤丈夫的心的一席话。但在此之后,她的心理又发 生了一个突变。正是在她道出了这个婚姻无可挽回的 实情之后,正是在她意识到而人即将分离的结局之后, 她开始对这个懦弱、无能的丈夫感到真正的同情了。 她开始可怜他,因为他到底不是她自己被遣的主使者, 他到底没有虐待和欺负过她,并且是真诚希望维持与 她的婚姻的。即使这时,焦仲卿妻仍然并不是真正爱 这个无能的丈夫,但她慰安这颗懦弱的心灵的愿望却 是真诚的。她的同情与焦仲卿对她的同情并不一样, 焦仲卿这个懦弱的灵魂只想找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安慰安慰对方,也安慰安慰自己,焦仲卿妻这个富有 自尊心的女子却是在正视事实的前提下用真正的宽恕 和谅解对待他。“妾有绣腰懦”以下的话,表现了她对 丈夫的真正的安慰,表现了她对他的真正理解。她使 丈夫感到她对他并不是绝情的,两相对比,我认为焦 仲卿妻这个人物是光彩照人的。 “出门登车去,……二情同依依。”在这时,焦仲卿夫 妻在精神的沟通上达到了最高的程度,两个人的情感 表现也是很强烈的,两个人的实际分离和两个人共同 的受压抑的境遇使他们的精神都感觉到了震动。我们 应当注意的是,焦仲卿在这时说的这段话仍然重复着 “报府”、“回归”之类的话,说明他还不可能找到挽回残 局的有效的方法,但这时的话却不再是模糊的敷衍和 空洞的慰安,而表现出了一种真切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是他的真情实感的表现。这说明当妻的悲剧已成事实 时,他的懦弱的灵魂到底迸发出了一点有力有光的东 西,这种真情实感也在焦仲卿妻的心灵上得到了呼应。 在此之前,她是从未向他诉述过自己内心的真实痛苦 的,因为她厌恶丈夫那种没有独立人格的窝囊相。当 丈夫表现出了真诚的感情时,她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露出来了。因此,我们说他们这时候很可能萌发着 一种属于爱情的东西,不是没有心理根据的。但在同 时,两性爱情的发生,是在两颗自由的心灵中产生的, 因为只有在心灵自由的时刻,两性才会产生灵肉一致 的那种情爱感情,而现在的焦仲卿夫妻都首先沉入到 了困难的感受当中。在困难中产生的情感更多的是同 舟共济的友情关系,是同性关系中也常常建立起来的 深厚友谊关系、同病相怜时的彼此同情的关系。我国 古代的文学作品常常把婚姻前提下的两性感情当作主 要描写对象,故而更多地描写夫妻同舟共济的友情关 系,“五四”后人们往往便把这种友情与西方的爱情等 同起来。在《孔雀东甫飞》的这段描写里,有多少属 于两性间的爱,有多少属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的那种友情,是极难分辨的。 《孔雀东南飞》与其它爱情诗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 在于:它没有二人分别之后描写二人间的思念之情, 作者接着便以大量的笔墨叙述焦仲卿妻的婚姻过程, 这说明了以下两点:一、作者始终着眼于主人公的婚
姻关系,而并非情感联系;二、从情感联系而言,焦简评:本文的观点新颖,需要辩证地看问题,不可偏 仲卿夫妻间一直处于“相见日常稀”的状况,并且二人执一词。 之间没有撕扯不开的亲密感情,故这时焦仲卿妻更关2.无情·生情·殉情——刘兰芝心路历程解读 注的是娘家人对她的态度。如果娘家人不把她视为累林怀宇 赘,她原本是可以平心静气地等待丈夫实现复婚。三、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描述了汉未建安年间一对 焦仲卿在夫妻分离中感到的,主要是良心上的责备 青年夫妇焦仲卿和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遭逢 是妻子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故而分离后他感到的不的悲剧命运。这首现实主义风格的长诗所具有的强烈 是失去妻子后的孤独、寂寞和痛苦,而是如何实现复的批判精神使得人们的注意力总被牵引到作品的思想 婚,使自己的良心得到安宁。而在这时,他仍难有违意义上,人们几乎想当然地把刘兰芝与焦仲卿看作是 抗母亲意志的勇气,所谓报府求归的想法也只不过是对自始至终忠贞不渝的恩爱夫妻,其实这是一个阅 走投无路时设想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方法,故他现在读上的盲点。长诗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刘兰芝 仍然是東手无策、空自悲哀的。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这是我们深刻地理解这首古代 的关系主要是一种遵守诺言的情义关系,不是失恋关乐府经典诗篇,对人性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点 系 我们不能忽略诗中的第一个情节—“自请遣归”,我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焦仲卿妻的死是不以丈夫的死们不能不注意,首先提出要休回娘家的并不是刻薄的 为前提的,因为她寻找的是自己的尊严,她过去的经焦母,而是刘兰芝自己!人们对此一般都理解为这是 历已经使她失望于人生了,她的被遣和被改嫁已经构表现了刘兰芝的性格刚强。其实结合人物生存的时代 成了她自杀的前提。因为她在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实现背景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自请遣归的举动不仅是 的愿望。她要那些蔑视她的人知道她的价值,让婆母性格的表瑰,更是其思想情感的流露 和丈夫知道她不是因嫁不到一个更为富贵的人家而自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婚前根本不认识,奉父母之命, 杀的,不是为了他们没有重新召回她而自杀的。她要媒妁之言而成婚,刘兰芝与焦仲卿概莫能外。而婚后 向那些视她为累赘的人表明,她完全可以不做他们的的生活怎样呢?刘兰芝这样表达了她的内心感受:“十 累赘而生活下去!她完全可以获得他们垂涎三尺的富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可见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 贵生活。她不是为贫穷、为得不到富贵而自杀的 觉很不好。焦仲卿做一个小官吏,经常不在家,刘兰 她要向这些人报复,报复这凉薄的人生!在精神上施芝抱怨“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抱怨“鸡鸣入机织, 行报复!让他们感到一点精神上的不安,让她的怨魂夜夜不得息”、抱怨婆婆待她很苛刻、抱怨“君家妇难 永远跟随着他们!而且,无论焦仲卿是否意识到,我为”,对丈夫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要求, 们都要注意,焦仲卿的死也不主要是为了殉妻情而死,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她对婚姻生活的失望,也表现出她 而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而死。他在自己的家庭里,对焦仲卿这时并没有什么感情,因为爱一个人就会努 在自己生活的人世间,已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力包容与他有关的一切,而刘兰芝自请遣归的举动正 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他只有在死亡中才能向自己与此截然相反。 的母亲,向这个世界,也向投水自尽的前妻,证明自现代的人们一提起封建社会,马上就会联想到封建礼 己的自由和独立。 教对女性的压迫。贞操观念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认识 当焦仲卿妻在现世间无法获得人的尊严,当焦仲卿在的误区。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漫长的历史,这期间礼教 现世间失去了人的自由意志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爱情统治的松紧程度有很大的变化。考察汉代历史,可以 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 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 显而易见,作者在这个悲剧故事里,有意突出的是婚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 姻的主题。在这时,我们也相应认识到,反对封建礼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教也不是该诗的自觉的主题。事实上,焦仲卿夫妻都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 是恪守封建札教的,焦仲卿妻甚至可说是这方面的模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 范。她更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而不象林黛玉。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 焦仲卿则更象巴金《家》中的觉新,而不是觉慧。大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 概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同情他们,把他们的命运视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由此可见当 为一种悲剧。假若焦仲卿妻象鲁迅《离婚》中的爱姑,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 焦仲卿象郁达夫《沉沦》中的于质夫,作者还会同情按生活的常理推测,一个自请遣归的妻子绝对不会回 他们吗?也就是说,仅就作者理性追求的目标而言,娘家之后再为丈夫守节,而是重新寻找配偶,重新建 与其说《孔雀东南飞》是反封建礼教的,不如说它是立家庭。当时的社会环境完全有让她重新选择的机会, 维护封建礼教的,与其说是歌颂爱情的,不如说是维长诗情节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由刘兰芝的自 护封建婚姻的合法性的 请遣归我们可以明确地断定,刘兰芝这时并不爱焦仲
姻关系,而并非情感联系;二、从情感联系而言,焦 仲卿夫妻间一直处于“相见日常稀”的状况,并且二人 之间没有撕扯不开的亲密感情,故这时焦仲卿妻更关 注的是娘家人对她的态度。如果娘家人不把她视为累 赘,她原本是可以平心静气地等待丈夫实现复婚。三、 焦仲卿在夫妻分离中感到的,主要是良心上的责备, 是妻子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故而分离后他感到的不 是失去妻子后的孤独、寂寞和痛苦,而是如何实现复 婚,使自己的良心得到安宁。而在这时,他仍难有违 抗母亲意志的勇气,所谓报府求归的想法也只不过是 在走投无路时设想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方法,故他现在 仍然是束手无策、空自悲哀的。在这种情况下,二人 的关系主要是一种遵守诺言的情义关系,不是失恋关 系。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焦仲卿妻的死是不以丈夫的死 为前提的,因为她寻找的是自己的尊严,她过去的经 历已经使她失望于人生了,她的被遣和被改嫁已经构 成了她自杀的前提。因为她在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实现 的愿望。她要那些蔑视她的人知道她的价值,让婆母 和丈夫知道她不是因嫁不到一个更为富贵的人家而自 杀的,不是为了他们没有重新召回她而自杀的。她要 向那些视她为累赘的人表明,她完全可以不做他们的 累赘而生活下去!她完全可以获得他们垂涎三尺的富 贵生活。她不是为贫穷、为得不到富贵而自杀的。 她要向这些人报复,报复这凉薄的人生!在精神上施 行报复!让他们感到一点精神上的不安,让她的怨魂 永远跟随着他们!而且,无论焦仲卿是否意识到,我 们都要注意,焦仲卿的死也不主要是为了殉妻情而死, 而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而死。他在自己的家庭里, 在自己生活的人世间,已经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 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他只有在死亡中才能向自己 的母亲,向这个世界,也向投水自尽的前妻,证明自 己的自由和独立。 当焦仲卿妻在现世间无法获得人的尊严,当焦仲卿在 现世间失去了人的自由意志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爱情 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 显而易见,作者在这个悲剧故事里,有意突出的是婚 姻的主题。在这时,我们也相应认识到,反对封建礼 教也不是该诗的自觉的主题。事实上,焦仲卿夫妻都 是恪守封建札教的,焦仲卿妻甚至可说是这方面的模 范。她更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而不象林黛玉。 焦仲卿则更象巴金《家》中的觉新,而不是觉慧。大 概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会同情他们,把他们的命运视 为一种悲剧。假若焦仲卿妻象鲁迅《离婚》中的爱姑, 焦仲卿象郁达夫《沉沦》中的于质夫,作者还会同情 他们吗?也就是说,仅就作者理性追求的目标而言, 与其说《孔雀东南飞》是反封建礼教的,不如说它是 维护封建礼教的,与其说是歌颂爱情的,不如说是维 护封建婚姻的合法性的。 简评:本文的观点新颖,需要辩证地看问题,不可偏 执一词。 2.无情·生情·殉情——刘兰芝心路历程解读 林怀宇 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描述了汉未建安年间一对 青年夫妇焦仲卿和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遭逢 的悲剧命运。这首现实主义风格的长诗所具有的强烈 的批判精神使得人们的注意力总被牵引到作品的思想 意义上,人们几乎想当然地把刘兰芝与焦仲卿看作是 一对自始至终忠贞不渝的恩爱夫妻,其实这是一个阅 读上的盲点。长诗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刘兰芝 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这是我们深刻地理解这首古代 乐府经典诗篇,对人性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点。 我们不能忽略诗中的第一个情节——“自请遣归”,我 们不能不注意,首先提出要休回娘家的并不是刻薄的 焦母,而是刘兰芝自己!人们对此一般都理解为这是 表现了刘兰芝的性格刚强。其实结合人物生存的时代 背景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自请遣归的举动不仅是 性格的表瑰,更是其思想情感的流露。 封建时代的青年男女婚前根本不认识,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而成婚,刘兰芝与焦仲卿概莫能外。而婚后 的生活怎样呢?刘兰芝这样表达了她的内心感受:“十 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可见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 觉很不好。焦仲卿做一个小官吏,经常不在家,刘兰 芝抱怨“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抱怨“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抱怨婆婆待她很苛刻、抱怨“君家妇难 为”,对丈夫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要求, 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她对婚姻生活的失望,也表现出她 对焦仲卿这时并没有什么感情,因为爱一个人就会努 力包容与他有关的一切,而刘兰芝自请遣归的举动正 与此截然相反。 现代的人们一提起封建社会,马上就会联想到封建礼 教对女性的压迫。贞操观念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认识 的误区。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漫长的历史,这期间礼教 统治的松紧程度有很大的变化。考察汉代历史,可以 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 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 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 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 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 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 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由此可见当 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 按生活的常理推测,一个自请遣归的妻子绝对不会回 娘家之后再为丈夫守节,而是重新寻找配偶,重新建 立家庭。当时的社会环境完全有让她重新选择的机会, 长诗情节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由刘兰芝的自 请遣归我们可以明确地断定,刘兰芝这时并不爱焦仲
卿,她决意要离开焦家。离开焦仲卿重新寻找自己的而还没有“共死”的决定。 幸福。 让刘兰芝最后选择了殉情的原因是她在即将再嫁前夕 长诗接着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的过与焦仲卿的会面,我们看到这时刘兰芝的神态和动作 是焦仲卿对她的爱感动了她,也激发了她是“蹑履”、“怅然”、“嗟叹”,刘兰芝先说了一番话:“自 内心深处的爱情。焦仲卿一直一往情深地爱着刘兰芝,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诗篇中对此做了很多描述。如一开始他向母亲表白“儿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己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由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心态是无奈,是痛苦,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女行无偏斜”、“今若遣此这是一种屈服于现实,做违心的事情。过违心的日子 妇,终老不复取”。在被迫休妻时,他向刘兰芝表达自的痛苦。而焦仲卿对着即将要嫁给别人的刘兰芝,道 己的心迹:“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出:“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我们要注意在两个 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分离的时候,人的这段对话中,焦仲卿是后开口的,但是却先提出 更是温情抚慰,山盟海誓,他发出了爱的誓言:“誓不了殉情的意愿,而且是要独自去殉情!这是“独”字表 相隔卿”、“誓天不相”。刘兰芝渐渐被打动了。在丈夫明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情不仅是强烈、专注的,更是 一边被逼无奈服从母亲的旨意要休弃她,一边又真心不求回报、不讲条件的。这让刘兰芝深深感动,“何意 劝慰她时,她虽有所感动,但仍说:“勿复重纷坛”、“何出此言!”把刘兰芝的这句回答理解成她抱怨焦仲卿不 言复来还”’,细数了自己嫁到焦家来的嫁妆之后,她这理解她的处境和苦恼不够准确,它表明刘兰芝没有想 样说道:“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做遗施,于到焦仲卿对她的爱会是如此执著忘我,这种真爱震撼 今无会因。”可见当时她的心理仍然是夫妻将要分道扬了她,感染了她,激起了她要与他同赴黄泉的决心 镳,各自过自己的生活。第二天,在她被遣归回娘家最终定下了“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盟誓。 的路上,焦仲卿来到车里发出的誓言深深打动了她,分析刘兰芝对焦仲卿产生爱情并逐渐加深的过程,我 情感有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变化。她说:“感君区区们不禁要为《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对人物思 怀!”此时她的心弦才被丈夫的爱真正拨动。她说:“君想心理变化过程细致深入的刻画而折服。回头看长诗 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开始有了对未来两人团聚。的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们就会感受到 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也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它不仅是为长诗笼罩上凄恻缠绵的气氛,更象征着主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以这样说:人公刘兰芝心路历程上的一次次转折。刘兰芝的精神 这一对本来一直过着平淡的婚姻生活的夫妻,感情原境界非常通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最后的自杀是 本并不深厚,正是突然的变故——别离,使他们真正为爱而献身,而不是遵守封建礼教,“不事二夫”。她 相爱了。 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努力要按自己的意愿来 随着情节的发展,刘兰芝回到娘家后不断地有媒人上生活,当无法忍受婆婆的专制又不爱丈夫时她毅然自 门提亲,于是刘兄要刘兰芝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其请遣归,要重新选择生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而 实这里刘兄的行为举止算不上什么“逼嫁”,与焦母相当她爱上焦仲卿时则对他充满依恋,并把自己的命运 比,可说相当平和。他只是听说妹妹拒绝婚事时“怅然与他紧紧相连,以至最后“举身赴清池”,用生命来表 心中烦”,以兄长的口气开导教训了妹妹一番。而刘兰达自己的真爱。这真是一个敢于张扬自我,有着赤子 芝对兄长的活没有一点反抗,而是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之心的美女子! 婚事:“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八.语言揣摩 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刘兰芝为什么不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向哥哥求情?原因自然是因为她了解他作为一家之评析:这句兼用“比”和“兴”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 长,“性情暴如雷”,没有商量的余地。在答应婚事的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 时候,她清醒地看清了现实,心中充满无奈和伤感,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 但此时并没有萌发死志,还没有殉情的决断。否则以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 她那刚烈的个性,决不会顺从地去准备嫁衣 左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 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心的良苦。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 然后“宴宴日欲瞑,愁思出门啼。”此时她还没有什么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 抗争的打算和力量,没有要为焦仲卿殉情的心理准备。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这是因为她与焦仲卿是在被拆散时,在分离时才真正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开始相爱的,在爱的激情中,在“举手长劳劳,二情同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行动表 依依”的缠绵中,他们共同憧憬的未来是美好的团聚 情作了简单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 是幸福的生活,并没有切实地思虑将来的情境,如果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将事与愿违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他们有“同生”的心愿,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卿,她决意要离开焦家。离开焦仲卿重新寻找自己的 幸福。 长诗接着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的过 程----是焦仲卿对她的爱感动了她,也激发了她 内心深处的爱情。焦仲卿一直一往情深地爱着刘兰芝, 诗篇中对此做了很多描述。如一开始他向母亲表白“儿 己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女行无偏斜”、“今若遣此 妇,终老不复取”。在被迫休妻时,他向刘兰芝表达自 己的心迹:“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 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分离的时候, 更是温情抚慰,山盟海誓,他发出了爱的誓言:“誓不 相隔卿”、“誓天不相”。刘兰芝渐渐被打动了。在丈夫 一边被逼无奈服从母亲的旨意要休弃她,一边又真心 劝慰她时,她虽有所感动,但仍说:“勿复重纷坛”、“何 言复来还”,细数了自己嫁到焦家来的嫁妆之后,她这 样说道:“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做遗施,于 今无会因。”可见当时她的心理仍然是夫妻将要分道扬 镳,各自过自己的生活。第二天,在她被遣归回娘家 的路上,焦仲卿来到车里发出的誓言深深打动了她, 情感有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变化。她说:“感君区区 怀!”此时她的心弦才被丈夫的爱真正拨动。她说:“君 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开始有了对未来两人团聚。 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也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以这样说: 这一对本来一直过着平淡的婚姻生活的夫妻,感情原 本并不深厚,正是突然的变故——别离,使他们真正 相爱了。 随着情节的发展,刘兰芝回到娘家后不断地有媒人上 门提亲,于是刘兄要刘兰芝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其 实这里刘兄的行为举止算不上什么“逼嫁”,与焦母相 比,可说相当平和。他只是听说妹妹拒绝婚事时“怅然 心中烦”,以兄长的口气开导教训了妹妹一番。而刘兰 芝对兄长的活没有一点反抗,而是干脆利落地答应了 婚事:“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 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刘兰芝为什么不 向哥哥求情?原因自然是因为她了解他作为一家之 长,“性情暴如雷”,没有商量的余地。在答应婚事的 时候,她清醒地看清了现实,心中充满无奈和伤感, 但此时并没有萌发死志,还没有殉情的决断。否则以 她那刚烈的个性,决不会顺从地去准备嫁衣---“左 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然后“宴宴日欲瞑,愁思出门啼。”此时她还没有什么 抗争的打算和力量,没有要为焦仲卿殉情的心理准备。 这是因为她与焦仲卿是在被拆散时,在分离时才真正 开始相爱的,在爱的激情中,在“举手长劳劳,二情同 依依”的缠绵中,他们共同憧憬的未来是美好的团聚, 是幸福的生活,并没有切实地思虑将来的情境,如果 将事与愿违该怎么办。也就是说他们有“同生”的心愿, 而还没有“共死”的决定。 让刘兰芝最后选择了殉情的原因是她在即将再嫁前夕 与焦仲卿的会面,我们看到这时刘兰芝的神态和动作 是“蹑履”、“怅然”、“嗟叹”,刘兰芝先说了一番话:“自 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由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心态是无奈,是痛苦, 这是一种屈服于现实,做违心的事情。过违心的日子 的痛苦。而焦仲卿对着即将要嫁给别人的刘兰芝,道 出:“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我们要注意在两个 人的这段对话中,焦仲卿是后开口的,但是却先提出 了殉情的意愿,而且是要独自去殉情!这是“独”字表 明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情不仅是强烈、专注的,更是 不求回报、不讲条件的。这让刘兰芝深深感动,“何意 出此言!”把刘兰芝的这句回答理解成她抱怨焦仲卿不 理解她的处境和苦恼不够准确,它表明刘兰芝没有想 到焦仲卿对她的爱会是如此执著忘我,这种真爱震撼 了她,感染了她,激起了她要与他同赴黄泉的决心, 最终定下了“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盟誓。 分析刘兰芝对焦仲卿产生爱情并逐渐加深的过程,我 们不禁要为《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对人物思 想心理变化过程细致深入的刻画而折服。回头看长诗 的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我们就会感受到 它不仅是为长诗笼罩上凄恻缠绵的气氛,更象征着主 人公刘兰芝心路历程上的一次次转折。刘兰芝的精神 境界非常通透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最后的自杀是 为爱而献身,而不是遵守封建礼教,“不事二夫”。她 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努力要按自己的意愿来 生活,当无法忍受婆婆的专制又不爱丈夫时她毅然自 请遣归,要重新选择生活、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而 当她爱上焦仲卿时则对他充满依恋,并把自己的命运 与他紧紧相连,以至最后“举身赴清池”,用生命来表 达自己的真爱。这真是一个敢于张扬自我,有着赤子 之心的美女子! 八.语言揣摩 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句兼用“比”和“兴”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 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 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 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 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 心的良苦。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 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 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行动表 情作了简单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 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 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 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 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 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 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 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 了质的飞跃。\"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 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 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 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 歌》) 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 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 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 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 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本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 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 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 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 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 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 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 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要注意留心 体会 作者邮箱:sjlqf@vip.com.cn 文章来源:网络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 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 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 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 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 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 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 了质的飞跃。\"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 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 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 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 歌》) 4.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 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 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 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 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本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 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 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 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 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 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 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 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要注意留心 体会。 作者邮箱: sjlqf@vip.com.cn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