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习题 时间:120分钟 A型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 题号填入题干后的()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20分) 1.最原始的针刺用具是 A.骨针B.竹针 C.砭石 陶针 E.铜针 2.以下哪一条不是针灸的特点……… A.适应证广B.疗效明显C.手法柔和D.操作方便E.经济安 3.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的依据是………………… A.阴阳学说 卫气营血理论C.五行学说D.经络学说E.脏腑学 4.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 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 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5.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6.足内踝上8寸以下,在前的经脉是…………… A.足太阴经B.足太阳经C.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 足阳明 经 7.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5寸 C.12寸 E.13寸 8.骨度分寸法最早见于 A.《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针灸大成》 E.《黄帝内经》 9.在眼区没有穴位分布的经脉是…… A.手太阳经B.足太阳经C足少阳经D手少阳经E.足阳明经 10.十二经脉中,起于本脏腑的经脉是(A)。 A.手少阴心经B.手太阴肺经 C.手厥阴心包经D足厥阴肝经E.足厥阴肝经 11.下列哪组穴位,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A.会阴,承浆B.长强,龈交C承泣,内庭D.隐白,大包E.天池,中 12.针刺头面、前颈、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腧穴宜选 A.仰靠坐位 B俯伏坐位 C.仰卧位 D俯卧位 E.侧卧 13.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 A.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慢 B.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C.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D.先深后浅,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E.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 14.按“气治病所”原则决定针刺方向是…… A依循行定方向 B依腧穴定方向C依病变部位定方向D依形气定方 E依标本理论定方向 15.下列晕针处理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A.首先全部将针取出B注意通风、保暖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针灸学》习题 时间:120 分钟 一、A 型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是正确答案的 题号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 1 分,共 20 分) 1.最原始的针刺用具是……………………………………………………………………( )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以下哪一条不是针灸的特点……………………………………………………………( ) A.适应证广 B.疗效明显 C.手法柔和 D.操作方便 E.经济安 全 3.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的依据是………………………………………………( ) A.阴阳学说 B.卫气营血理论 C.五行学说 D.经络学说 E.脏腑学 说 4.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理论强调了……………………………………………………( ) A.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 B.上肢与下肢的密切联系 C.前胸与后背的密切联系 D.脏腑与五官的密切联系 E.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5.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 A.十二经脉 B.奇经八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 E.十二经筋 6.足内踝上 8 寸以下,在前的经脉是………………………………………………………( ) A.足太阴经 B.足太阳经 C.足厥阴经 D.足少阴经 E.足阳明 经 7.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 寸 B.15 寸 C.12 寸 D.9 寸 E.13 寸 8.骨度分寸法最早见于……………………………………………………………………( ) A.《难经》 B.《针灸甲乙经》 C.《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针灸大成》 E.《黄帝内经》 9.在眼区没有穴位分布的经脉是…………………………………………………………( ) A.手太阳经 B.足太阳经 C.足少阳经 D.手少阳经 E.足阳明经 10.十二经脉中,起于本脏腑的经脉是(A)。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厥阴肝经 11.下列哪组穴位,不是经脉的起止穴……………………………………………………( ) A.会阴,承浆 B.长强,龈交 C.承泣,内庭 D. 隐白,大包 E.天池,中 冲 12.针刺头面、前颈、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腧穴宜选………………………………( ) A.仰靠坐位 B.俯伏坐位 C.仰卧位 D.俯卧位 E.侧卧 位 13.提插补泻法的补法操作是………………………………………………………………( ) A. 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慢 B.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C. 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D. 先深后浅,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E. 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 14.按“气治病所”原则决定针刺方向是……………………………………………………( ) A.依循行定方向 B.依腧穴定方向 C.依病变部位定方向 D.依形气定方 向 E.依标本理论定方向 15.下列晕针处理方法中,有错误的是……………………………………………………( ) A. 首先全部将针取出 B.注意通风、保暖 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D可灸百会、关元、气海E.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16.三棱针古代称为…… A.镌针 B.铍针 C.大针 D锋针 E.圆利针 17.耳针疗法中的神门穴位于 A.耳甲腔内 B.耳甲艇内 C.三角窝中 D.耳屏内侧面 E.耳舟内 18.在针灸处方时,代表针用补法的符号时… B D O E )))) 19.按八脉交会配穴法治疗肺系、喉咙、胸膈之疾的穴组是…… ……( A列缺、照海B照海、太溪C列缺、临泣D.照海、公孙E.公孙、内 关 20下牙痛,用循经远道取穴法,应首选… 合谷 B内庭 D颊车 E.下关 二、B型选择题(下列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 答案的题号填入该题干后的()。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10分) A.《针灸逢源》 B.《针灸问对》 C.《针灸甲乙经》 D.《外台秘要 E.《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1.确定了349个腧穴的著作是 2.列出了361个经穴的著作是…… A.髓海 B.气海 C.水谷之海 D.血海E.少海 ))) 3.宗气所聚之处为 4.气血生化之处为………………… A.木 B.火 C.土 D 5.阴经的井穴在五行属 6.阳经的井穴在五行属 A.晕针 B.滞针 C.弯针 断针 E.血肿 7.留针后行针提插、捻转,出针困难 8针刺中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汗胸闷………() A.0.1ml以上B.03~0.5mC.0.5~1m以内D.1~2mlE.2~5 9.四肢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10.头面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D型选择题(下列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两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 答案的题号填入该题干后的()。错选、多选、少选该题无分。每题1分,共10分) 1.《十四经发挥》增加循经列穴的经脉是… ()() A.阴、阳脉 B.任脉 C.督脉D.阴、阳维脉E.冲脉 2.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点是…………………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B.无阴阳表里关系 C.无统摄有关经脉气血作用 D.无协调阴阳作用 E.对经脉气血无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出为井 所注为荥C.所溜为输D.所行为经E.所进为 合 4.足阳明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A.牙齿 D.鼻 5.以下为络穴的是………… ()() A.太渊 B.阴陵泉 内关 D.外关 E.三阴交
D.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E.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16.三棱针古代称为…………………………………………………………………………( ) A.镵针 B.铍针 C.大针 D.锋针 E.圆利针 17.耳针疗法中的神门穴位于………………………………………………………………( ) A.耳甲腔内 B.耳甲艇内 C.三角窝中 D.耳屏内侧面 E.耳舟内 18.在针灸处方时,代表针用补法的符号时………………………………………………( ) A.┴ B.│ C.↓ D.○ E.┬ 19.按八脉交会配穴法治疗肺系、喉咙、胸膈之疾的穴组是………………………………( ) A.列缺、照海 B.照海、太溪 C.列缺、临泣 D.照海、公孙 E.公孙、内 关 20 下牙痛,用循经远道取穴法,应首选……………………………………………………( ) A.合谷 B.内庭 C.陷谷 D.颊车 E.下关 二、B 型选择题(下列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 答案的题号填入该题干后的( )。错选、多选该题无分。每题 1 分,共 10 分) A.《针灸逢源》 B.《针灸问对》 C.《针灸甲乙经》 D.《外台秘要》 E.《卫生针灸玄机秘要》 1.确定了 349 个腧穴的著作是……………………………………………………………( ) 2.列出了 361 个经穴的著作是……………………………………………………………( ) A.髓海 B.气海 C.水谷之海 D.血海 E.少海 3.宗气所聚之处为…………………………………………………………………………( ) 4.气血生化之处为…………………………………………………………………………( )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阴经的井穴在五行属……………………………………………………………………( ) 6.阳经的井穴在五行属……………………………………………………………………( ) A.晕针 B.滞针 C.弯针 D.断针 E.血肿 7.留针后行针提插、捻转,出针困难………………………………………………………( ) 8.针刺中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汗胸闷……………………………( ) A.0.1ml 以上 B.0.3~0.5ml C.0.5~1ml 以内 D.1~2ml E.2~5m1 9.四肢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 10.头面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 三、D 型选择题(下列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两个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 答案的题号填入该题干后的( )。错选、多选、少选该题无分。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十四经发挥》增加循经列穴的经脉是…………………………………………( )( ) A.阴、阳蹻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冲脉 2.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同点是………………………………………………( )( ) 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B.无阴阳表里关系 C.无统摄有关经脉气血作用 D.无协调阴阳作用 E.对经脉气血无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出为井 B.所注为荥 C.所溜为输 D.所行为经 E.所进为 合 4.足阳明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 ) A.牙齿 B.胆 C.肝 D.鼻 E.肺 5.以下为络穴的是………………………………………………………………( )( ) A.太渊 B.阴陵泉 C.内关 D.外关 E.三阴交
6.膻中穴………… A.为八脉交会穴之 B.通于任脉 C.为八会穴之 D.为气会穴 E.为络穴 7.呼吸补泻的操作方法是 ()() A.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B.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C.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补 D.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泻E.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8.一般而言,拔罐法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其产生作用的因素为…… A.负压作用B.调节作用C.温热作用D.扩张血管作用E.磁场作 用 9.皮内针法经常采用的穴位除耳穴外,还有……… A.头皮穴位 B.背俞穴 C.胸腹部穴位 D.手足部穴位 E.四肢非关节部穴位 10.禁用耳针的病种为…… ()() A.严重心脏病 B.高血压 C.习惯性流产 D.耳郭有伤面和炎症E.胆石症 四、Ⅹ型选择题(下列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 的题号填入该题干后的()。错选、多选、少选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6分) 1.与肺有联系的经脉有… ()()()()() A.足阳明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少阴肾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厥阴心包经 2.拔罐的基本方法根据吸拔的方式不同包括…………()()()()() A.火罐法B.煮罐法 C.抽气罐法D.药罐法 E.多罐法 3.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有… A.腧穴特性 B.施术手法 C.患者功能状态 D.施术时间 E.针具的种类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 还创用了 穴和指寸法。 2.络脉包括 和难以计数的 3.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应用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 指导 4.腧穴是 之气 的特殊部位。6.脏腑经络输注于体表 5.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 经上,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在 经上,三焦 的下合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 6.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有二条循行线,其距正中线旁开分别是 7.任脉之络从 别出,督脉之络从别出 8.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 两大要素 9.双手进针法可分为: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 10.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部;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六、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 1、奇经八脉: 2、十二经别 3、经穴
6.膻中穴…………………………………………………………………………( )( ) A.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B.通于任脉 C.为八会穴之一 D.为气会穴 E.为络穴 7.呼吸补泻的操作方法是…………………………………………………………( )( ) A.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B.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C.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补 D.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泻 E.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8.一般而言,拔罐法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其产生作用的因素为…………………( )( ) A.负压作用 B.调节作用 C.温热作用 D.扩张血管作用 E.磁场作 用 9.皮内针法经常采用的穴位除耳穴外,还有……………………………………( )( ) A.头皮穴位 B.背俞穴 C.胸腹部穴位 D.手足部穴位 E.四肢非关节部穴位 10.禁用耳针的病种为……………………………………………………………( )( ) A.严重心脏病 B.高血压 C.习惯性流产 D.耳郭有伤面和炎症 E.胆石症 四、X 型选择题(下列各题干都可在本组备选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 的题号填入该题干后的()。错选、多选、少选该题无分。每题 2 分,共 6 分) 1.与肺有联系的经脉有…………………………………………( )( )( )( )( ) A.足阳明胃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少阴肾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厥阴心包经 2.拔罐的基本方法根据吸拔的方式不同包括…………………( )( )( )( )( ) A.火罐法 B.煮罐法 C.抽气罐法 D.药罐法 E.多罐法 3.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有………………………………………( )( )( )( )( ) A.腧穴特性 B.施术手法 C.患者功能状态 D.施术时间 E.针具的种类 五、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 1. 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 ,还创用了 穴和指寸法。 2. 络脉包括 和难以计数的 等。 3. 经络学说在针灸临床应用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 ,指导 。 4. 腧穴是 之气 的特殊部位。6.脏腑经络 输注于体表 5.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 经上,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在 经上,三焦 的下合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 6. 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有二条循行线,其距正中线旁开分别是 寸、 寸。 7. 任脉之络从 别出,督脉之络从 别出。 8. 狭义的刺法量学要素主要包括手法操作的 和 两大要素。 9. 双手进针法可分为:指切进针法、挟持进针法、 、 、 。 10. 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部;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 六、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4 分) 1、 奇经八脉: 2、 十二经别: 3、 经穴: 4、 郄穴:
5、开阖补泻: 得分评卷人 6、穴位注射法: 7、近部取穴: 七、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论述经络的生理作用。 2.请叙述刺法的量学要素中提插所致的轻、中、重度刺激的判定标准 3.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穴位分布线? 4.耳穴的选穴处方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八、病案分析(每小题7分,共14分) 1、尹××,女,72岁,家庭主妇,×年×月×日就诊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鼻鼾息微,四肢逆冷,汗多不止,肢体软瘫, 便自遗,脉细弱 (要求:诊断,辨证,治则,处方,操作) 2、宋××,女,11岁,学生,×年×月×日就诊 自觉睡中遗尿,醒后方觉,每夜1~2次,伴见面色苍白,四肢清冷,神疲乏力,食 欲不振,气短声怯,性格抑郁,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要求:诊断,辨证,治则,处方,操作) 谷案 A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C2.C3.D4.A5.B6.C7.C8.E9.A10.A 11.C12.C13.B14.C15.E16.D17.C18.E19.A20.A 二、B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2.A3.B4.D5.A6.D7.B8.A9.D10.B D型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bC 2. ab 3 AD 4. Ad 5.ce 6cd 7 be 8.ac 9. BE 10 CE 四、X型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 BCD 2. ABC 3. ABC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明堂三人图,阿是2、十五络脉,浮络与孙络3、辨证归经,针灸治疗 4、脏腑经络,输注于体表5、本经,足阳明胃经6、1.5,37、鸠尾,长强 8、强度,时间9、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10、耳垂,耳轮脚周围 六、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4分)
5、 开阖补泻: 6、 穴位注射法: 7、 近部取穴: 七、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1.论述经络的生理作用。 2.请叙述刺法的量学要素中提插所致的轻、中、重度刺激的判定标准。 3.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穴位分布线? 4. 耳穴的选穴处方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八、病案分析(每小题 7 分,共 14 分) 1、 尹××,女,72 岁,家庭主妇,×年×月×日就诊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鼻鼾息微,四肢逆冷,汗多不止,肢体软瘫, 二便自遗,脉细弱。 (要求:诊断,辨证,治则,处方,操作) 2、 宋××,女,11 岁,学生,×年×月×日就诊 自觉睡中遗尿,醒后方觉,每夜 1~2 次,伴见面色苍白,四肢清冷,神疲乏力,食 欲不振,气短声怯,性格抑郁,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 (要求:诊断,辨证,治则,处方,操作) 答案 一、A 型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C 2. C 3. D 4. A 5. B 6. C 7. C 8. E 9. A 10. A 11. C 12. C 13. B 14. C 15. E 16. D 17. C 18. E 19. A 20. A 二、B 型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C 2. A 3. B 4. D 5. A 6. D 7. B 8. A 9. D 10. B 三、D 型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BC 2. AB 3. AD 4. AD 5. CE 6. CD 7. BE 8. AC 9. BE 10. CE 四、X 型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 分) 五、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10 分) 1、明堂三人图,阿是 2、十五络脉,浮络与孙络 3、辨证归经,针灸治疗 4、脏腑经络,输注于体表 5、本经,足阳明胃经 6、1.5,3 7、鸠尾,长强 8、强度,时间 9、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10、耳垂,耳轮脚周围 六、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4 分) 得分 评卷人 1. BCD 2. ABC 3. ABC
1.奇经八脉:即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共8条 2.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3.经穴:是指归属与十二经和任、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 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4.郄穴:“郄”又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 5.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6.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 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择相适应的腧穴和药物,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7.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 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 七、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论述经络的生理作用 由于经络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紧密相连,并通过经络将全身组织和器官联系成一个具有 生命活动的整体,故它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起联系整体的作用。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联系成 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 (2)起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的作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必须通 过经络和经络之气的作用转输运送全身发挥作用 (3)起防御机体的作用。人体之所以能健康生活,少受外邪侵犯,主要依靠将抗御外 邪的物质一一卫气充养到络脉,使肌腠密致,起保卫肌体、抵抗外邪的作用 (4)维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应关系。人体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因此,自然环境的 变化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经络系统在通达内外的基础上,同时与大自然建立了相互适应的关 系,如脉搏四时的变化,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又如一日之内十二经气血流注的情况 每经气血有盛衰时辰,子午流注针法,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人体之所以能适应大 自然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经络的作用。 2.请叙述刺法的量学要素中提插所致的轻、中、重度刺激的判定标准。 当捻转的角度大于900,频率小于60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当捻转的角度在90~180 之间频率在60~90次/分之间时,刺激理为中度;当捻转角度大于1800,频率大于90 分以上时,刺激量为重度。 3.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穴位分布线 答:体表穴位分布线: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一一—循额上行一一夹头顶正中线一一下后 项一一—循后正中线旁开1.5寸、3寸两线下行至臀一一沿大腿后面会合于胭窝一一经小 腿后面一一过外踝后一一经足背外侧一一止于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 4.耳穴的选穴处方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1)按相应部位取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 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 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3)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 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 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 (4)按临床经验取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 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5)按脏腑辨证取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1. 奇经八脉:即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共 8 条。 2.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3. 经穴:是指归属与十二经和任、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 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4. 郄穴:“郄”又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 5. 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6. 穴位注射法:是一种针刺和药物相结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可根据所患疾病,按照穴 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性能,选择相适应的腧穴和药物,发挥其综合效应,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7. 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临近部位的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 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 七、简答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1.论述经络的生理作用。 由于经络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紧密相连,并通过经络将全身组织和器官联系成一个具有 生命活动的整体,故它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 (1)起联系整体的作用。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联系成 为一个统一的生命整体。 (2)起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的作用。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必须通 过经络和经络之气的作用转输运送全身发挥作用。 (3)起防御机体的作用。人体之所以能健康生活,少受外邪侵犯,主要依靠将抗御外 邪的物质——卫气充养到络脉,使肌腠密致,起保卫肌体、抵抗外邪的作用。 (4)维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应关系。人体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因此,自然环境的 变化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经络系统在通达内外的基础上,同时与大自然建立了相互适应的关 系,如脉搏四时的变化,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又如一日之内十二经气血流注的情况, 每经气血有盛衰时辰,子午流注针法,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应用的。人体之所以能适应大 自然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经络的作用。 2.请叙述刺法的量学要素中提插所致的轻、中、重度刺激的判定标准。 当捻转的角度大于 90o,频率小于 60 次/分时,刺激量为轻度;当捻转的角度在 90~180o 之间频率在 60~90 次/分之间时,刺激理为中度;当捻转角度大于 180o,频率大于 90 次/ 分以上时,刺激量为重度。 3.试述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穴位分布线? 答:体表穴位分布线: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循额上行——夹头顶正中线——下后 项——循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3 寸两线下行至臀——沿大腿后面会合于腘窝——经小 腿后面——过外踝后——经足背外侧——止于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 4. 耳穴的选穴处方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1)按相应部位取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 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 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3)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些穴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 “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 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 (4)按临床经验取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 如“外 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5)按脏腑辨证取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八、病案分析(每小题7分,共14分) 1、诊断:中风 辨证:脱症 治则: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神阙 操作:大艾炷灸,直至苏醒 2、诊断:小儿遗尿 辨证:肺脾气虚/脾肾阳虚 治则:健脾益肺,温肾固涩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元 操作:毫针刺,补法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八、病案分析(每小题 7 分,共 14 分) 1、诊断:中风 辨证:脱症 治则:回阳固脱 处方:关元,神阙 操作:大艾炷灸,直至苏醒 2、诊断:小儿遗尿 辨证:肺脾气虚/脾肾阳虚 治则:健脾益肺,温肾固涩 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元 操作:毫针刺,补法加灸, 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