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统计调查 2.1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调查的基本形式和收集 数据的具体技术;问卷设计的原则、程序、问题的形式、设计调查问 卷的技巧、问卷结构以及注意事项:次级数据信息的搜集的来源及特 点等。 【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习者掌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重点掌握是 据调查的基本形式:普査、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査和典型调 查,几个字的特点:掌握数据的具体技术。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程 序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的技巧、问卷的结构等;了解次级数据的收集来 源和特点 【本章内容】 2.1.1、数据的计量 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对 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对统计数据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标示 和计算,称为统计计量或统计量度。例如,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统 计,对居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也可以说是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计量, 对居民生活水平的计量,如此等等。由于客观事物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 较复杂,有的特征和属性是可见的(如人的外貌体征),有的则是不可见的 (如人的偏好和信仰,有的表现为数量差异,有的表现为品质差异。因此, 统计计量也就有定性计量和定量计量的区别,并且可分不同的层次。美国 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史蒂文斯( S.S. Stevens)1968年按照变量的性质和数 学运算的功能特点,将统计计量划分为四个层次或四种计量尺度。 定类尺度 将数字作为现象总体中不同类别或不同组别的代码,这是最低层
第 2 章 统计调查 2.1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调查的基本形式和收集 数据的具体技术;问卷设计的原则、程序、问题的形式、设计调查问 卷的技巧、问卷结构以及注意事项;次级数据信息的搜集的来源及特 点等。 【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习者掌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重点掌握是 据调查的基本形式: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 查,几个字的特点;掌握数据的具体技术。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程 序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的技巧、问卷的结构等;了解次级数据的收集来 源和特点。 【本章内容】 2.1.1、数据的计量 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对 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对统计数据的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标示 和计算,称为统计计量或统计量度。例如,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统 计,对居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也可以说是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计量, 对居民生活水平的计量,如此等等。由于客观事物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 较复杂,有的特征和属性是可见的(如人的外貌体征),有的则是不可见的 (如人的偏好和信仰),有的表现为数量差异,有的表现为品质差异。因此, 统计计量也就有定性计量和定量计量的区别,并且可分不同的层次。美国 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史蒂文斯(S.S.Stevens)1968 年按照变量的性质和数 学运算的功能特点,将统计计量划分为四个层次或四种计量尺度。 1. 定类尺度 将数字作为现象总体中不同类别或不同组别的代码,这是最低层
次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数字仅表示不同类(组)别的品质 差别,而不表示它们之间量的顺序或量的大小。这种尺度的主要数学 特征是“=”或“≠”。例如将国民经济按其经济类型,可以分为国 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类,并用(01)代码表示 国有经济,(02)表示集体经济,(03)表示私营经济,(04)表示个体 经济。并且用(011)代表国有经济中的国有企业,(012)代表国有联 营企业:用(021)表示集体经济中集体企业,(022)表示集体联营企 业;用(031)表示私营经济中的私营独资企业,(032)表示私人合伙 企业,(033)表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用(041)表示个体经济中的个 体工商户,(042)表示个人合伙等等。其中两位代码表示经济大类 而三位代码则表示各类中的构成。不同代码反映同一水平的各类(组) 别,并不反映其大小顺序。各类中虽然可以计算它的单位数,但不能 反映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位等等。 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不但可以用数表示量的不同类(组)别,而且也反映量 的大小顺序关系,从而可以列出各单位、各类(组)的次序。这种尺 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例如对合格产品按其性能和好坏 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等。这种尺度虽然也不能表明一个单 位一等品等于几个单位二等品,但却明确表示一等品性能高于二等品, 而二等品性能又高于三等品等等。定序尺度除了用于分类(组)外, 在变量数列分析中还可以确定中位数、四分位数、众数等指标的位置 3.定距尺度 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计量, 它通常使用自然或度量衡单位作为计量尺度。定距尺度是比定序尺度 高一层次的计量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 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例如,学生某门课程的 考分,可以从高到低分类排序,形成90分、80分、70分,直到零分 的序列。它们不仅有明确的高低之分,而且可以计算差距,90分比80 分高10分,比70分高20分等等。定距尺度的计量结果表现为数值, 可以进行加或减的运算,但却不能进行乘或除的运算,其原因是在等 级序列中没有固定的、有确定意义的“零”位。例如,学生甲得分90 分,学生乙得0分,可以说甲比乙多得90分,却不能说甲的成绩是乙 的90倍或无穷大。因为“0”分在这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并不意 味着乙学生毫无知识。恰如我们不能说40℃比20℃暖和2倍一样。没
次的尺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数字仅表示不同类(组)别的品质 差别,而不表示它们之间量的顺序或量的大小。这种尺度的主要数学 特征是“=”或 “≠”。例如将国民经济按其经济类型,可以分为国 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类,并用(01)代码表示 国有经济,(02)表示集体经济,(03)表示私营经济,(04)表示个体 经济。并且用(011)代表国有经济中的国有企业,(012)代表国有联 营企业;用(021)表示集体经济中集体企业,(022)表示集体联营企 业;用(031)表示私营经济中的私营独资企业,(032)表示私人合伙 企业,(033)表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用(041)表示个体经济中的个 体工商户,(042)表示个人合伙等等。其中两位代码表示经济大类, 而三位代码则表示各类中的构成。不同代码反映同一水平的各类(组) 别,并不反映其大小顺序。各类中虽然可以计算它的单位数,但不能 反映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位等等。 2. 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不但可以用数表示量的不同类(组)别,而且也反映量 的大小顺序关系,从而可以列出各单位、各类(组)的次序。这种尺 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例如对合格产品按其性能和好坏, 分成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等。这种尺度虽然也不能表明一个单 位一等品等于几个单位二等品,但却明确表示一等品性能高于二等品, 而二等品性能又高于三等品等等。定序尺度除了用于分类(组)外, 在变量数列分析中还可以确定中位数、四分位数、众数等指标的位置。 3. 定距尺度 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计量, 它通常使用自然或度量衡单位作为计量尺度。定距尺度是比定序尺度 高一层次的计量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 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例如,学生某门课程的 考分,可以从高到低分类排序,形成 90 分、80 分、70 分,直到零分 的序列。它们不仅有明确的高低之分,而且可以计算差距,90 分比 80 分高 10 分,比 70 分高 20 分等等。定距尺度的计量结果表现为数值, 可以进行加或减的运算,但却不能进行乘或除的运算,其原因是在等 级序列中没有固定的、有确定意义的“零”位。例如,学生甲得分 90 分,学生乙得0分,可以说甲比乙多得 90 分,却不能说甲的成绩是乙 的 90 倍或无穷大。因为“0”分在这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并不意 味着乙学生毫无知识。恰如我们不能说 40℃比 20℃暖和 2 倍一样。没
有确定的标准的“零”位,但有基本的确定的测量单位,如学生成绩 的测量单位是1分,质量价差的测量单位量1元,温度的测量单位是1℃ 等等,这是定距尺度的显著特点。 4.定比尺度 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可以作为比较的基数,将 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新的相对数,用以反映现象的构成、 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由于它是在比较基数上形成的尺度, 所以能够显示更加深刻的意义。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例如将某地区人口数和土地面积对比计算人口密度指标,说明 人口相对的密集程度。甲地区人口可能比乙地区多,但甲地区的土地 更广阔,用人口密度指标就可以说明相对说来甲地区人口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又如将一个国家(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国(地区) 居民对比。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国家(地区)的综合经 济能力。199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12%,排列世 界第七位,堪称世界经济大国,但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2%,如 果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在世界各国中又居于比较落后的位次, 说明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 精确逐步递进的。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具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性, 但不能反过来。显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高层次计量尺度的测量结 果转化为低层次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比如将考试成绩的百分制转化 为五等级分制。在统计分析中,一般要求测量的层次越高越好,因为 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包含更多的数学特性,所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越多 分析时也就越方便,因此应尽可能使用高层次的计量尺度。 2.12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是采用某种计量尺度对事物进行计量的结果,采用不同 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从上述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的 结果来看,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定类数据一一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 成的。 定序数据一一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 定距数据—一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是由定距尺度计 量形成的。 定比数据—一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由定
有确定的标准的“零”位,但有基本的确定的测量单位,如学生成绩 的测量单位是 1 分,质量价差的测量单位量1 元,温度的测量单位是 1℃ 等等,这是定距尺度的显著特点。 4. 定比尺度 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可以作为比较的基数,将 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新的相对数,用以反映现象的构成、 比重、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由于它是在比较基数上形成的尺度, 所以能够显示更加深刻的意义。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例如将某地区人口数和土地面积对比计算人口密度指标,说明 人口相对的密集程度。甲地区人口可能比乙地区多,但甲地区的土地 更广阔,用人口密度指标就可以说明相对说来甲地区人口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又如将一个国家(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国(地区) 居民对比。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国家(地区)的综合经 济能力。199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生产总值的 12%,排列世 界第七位,堪称世界经济大国,但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21.2%,如 果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在世界各国中又居于比较落后的位次, 说明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 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 精确逐步递进的。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具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性, 但不能反过来。显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高层次计量尺度的测量结 果转化为低层次计量尺度的测量结果,比如将考试成绩的百分制转化 为五等级分制。在统计分析中,一般要求测量的层次越高越好,因为 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包含更多的数学特性,所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越多, 分析时也就越方便,因此应尽可能使用高层次的计量尺度。 2.1.2 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是采用某种计量尺度对事物进行计量的结果,采用不同 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从上述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的 结果来看,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 成的。 定序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 定距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是由定距尺度计 量形成的。 定比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由定
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前两类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不能用数据表示,其结果 均表现为类别,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 Qualitative data):后两类 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来表现,因此也称为定量 数据或数量数据( Quantitative data)。由于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属于同 测度层次,所以可以把后两种数据看作是同一类数据,统称为定量 数据或数值型数据。 区分测量的层次和数据的类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不同类型的 数据将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比如,对定类数据,通常 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计算其众数和异众比率,进行列联表分析 和x2检验等;对定序数据,可以计算其中位数和四分位差,计算等级 相关系数等非参数分析:对定距或定比数据还可以用更多的统计方法 进行处理,如计算各种统计量、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等。我们所处理 的大多为数量数据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适用于低层次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也 适用于较高层次的测量数据,因为后者具有前者的数学特性。比如: 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时,对定类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定序数据 通常是计算中位数,但对定距和定比数据同样也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 数。反之,适用于高层次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则不能用于较低层次 的测量数据,因为低层次数据不具有高层次测量数据的数学特性。比 如,对于定距和定比数据可以计算平均数,但对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 据则不能计算平均数。理解这一点,对于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是十分有 用的 2.2原始数据的搜集 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利用统计数据,那么应从哪里 获得必要的统计数据呢?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 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试验。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 于两种渠道:一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对使用者来说,这 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称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来源于 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称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本节从使用者的角度讲述统计数据的 搜集方法
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前两类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不能用数据表示,其结果 均表现为类别,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Oualitative data);后两类 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来表现,因此也称为定量 数据或数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由于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属于同 一测度层次,所以可以把后两种数据看作是同一类数据,统称为定量 数据或数值型数据。 区分测量的层次和数据的类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不同类型的 数据将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比如,对定类数据,通常 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计算其众数和异众比率,进行列联表分析 和 x 2 检验等;对定序数据,可以计算其中位数和四分位差,计算等级 相关系数等非参数分析;对定距或定比数据还可以用更多的统计方法 进行处理,如计算各种统计量、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等。我们所处理 的大多为数量数据。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适用于低层次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也 适用于较高层次的测量数据,因为后者具有前者的数学特性。比如: 在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时,对定类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定序数据 通常是计算中位数,但对定距和定比数据同样也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 数。反之,适用于高层次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则不能用于较低层次 的测量数据,因为低层次数据不具有高层次测量数据的数学特性。比 如,对于定距和定比数据可以计算平均数,但对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 据则不能计算平均数。理解这一点,对于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是十分有 用的。 2.2 原始数据的搜集 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利用统计数据,那么应从哪里 获得必要的统计数据呢?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 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试验。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 于两种渠道:一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对使用者来说,这 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称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来源于 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称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本节从使用者的角度讲述统计数据的 搜集方法
2.2.1数据调查的组织形式 普查 (1)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 以搜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 政策提供依据,如人口普査、科技人员普査、工业普査、物资库存普 查等。普查多半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经常的、 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物 资等时点的数据。 (2)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 大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 种是利用调査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 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査等。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 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 “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报的表格越过 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例如:我国采取第 种方式普查的有: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私营商业及 饮食业普查,1964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售货员普查,1977年全民所有制 单位实际用工人数普查,1978年全国科技人员普查,1982年第三次全 国人口普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等, 采取上述第二种方式普查的有:1954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木材库 存普查,1954年以后所进行的多次物资库存普查,1985年第二次全国 工业普查等。 (3)普查特点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普査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 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 般每隔10年进行一次。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年至2000年共进 行了五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字为 “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每逢“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每 逢“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每逢“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每逢 “1”或“6”的年份进行统计基本单位普查 ②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标准时点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 据的统一时点。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的这一时点上的状况,以
2.2.1 数据调查的组织形式 1. 普查 (1)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 以搜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 政策提供依据,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员普查、工业普查、物资库存普 查等。普查多半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经常的、 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物 资等时点的数据。 (2)普查的方式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 大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另一 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 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 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 “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报的表格越过 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例如:我国采取第 一种方式普查的有:1953 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 年私营商业及 饮食业普查,1964 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售货员普查,1977 年全民所有制 单位实际用工人数普查,1978 年全国科技人员普查,1982 年第三次全 国人口普查,1990 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等, 采取上述第二种方式普查的有:1954 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木材库 存普查,1954 年以后所进行的多次物资库存普查,1985 年第二次全国 工业普查等。 (3)普查特点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 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 一般每隔 10 年进行一次。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从 1953 年至 2000 年共进 行了五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字为 “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每逢“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每 逢“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每逢“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每逢 “1”或“6”的年份进行统计基本单位普查。 ②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标准时点是指对被调查对象登记时所依 据的统一时点。调查资料必须反映调查对象的这一时点上的状况,以
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 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 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 日0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査期限。在普査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査点尽可 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 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査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 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 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 历次调査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 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⑥普査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 作。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2.抽样调查 抽样调査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 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査,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 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关于抽样调查的理论及 应用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介绍 3.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 门根据统计法规,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由 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 查方式。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搜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 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 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一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 制发,用以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 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
避免调查时因情况变动而产生重复登记或遗漏现象。例如,我国第五 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00 年 11 月 1 日零时,就是要反映这一时 点上我国人口的实际状况;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定为普查年份的 1 月 1 日 0 时。 ③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 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 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④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 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 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 历次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⑤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 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⑥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广泛性的群众工 作。我国历次人口普查都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因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2..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是从调查对象的 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 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关于抽样调查的理论及 应用将在第六章中详细介绍。 3.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一种以全面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 门根据统计法规,以统计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布置,而后由 企、事业单位自下而上层层汇总上报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的一种调 查方式。它的任务是经常地、定期地搜集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 本情况的资料,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及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服务。 统计报表按其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如下几种分类。 (1)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 和地方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报表——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 制发,用以搜集全国性的经济和社会基本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基 建、物资、商业、外贸、劳动工资、财政等方面最基本的统计资料
部门统计报表一一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 表。地方统计报表——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 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 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 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 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 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 等非全面调查所采用。 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 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即原始记录分 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 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査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 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②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 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 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 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统计报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作为一种全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经过调整和改进,同 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 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统计执行其“信息、咨询和监督” 基本职能的主要手段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它不仅要求各基层单位有 完善的原始记录、台账和内部报表等良好的基础,而且要有一支熟悉 业务的专业队伍。因此,它占用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总结历史的经验 教训,要很好地发挥统计报表制度的积极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 规办事,实行系统内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报表要力求精简,既要防止 多、乱、滥发报表,又要防止虚报、瞒报和漏报。这样,才能保证统
部门统计报表——为了适应各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而制定的专业技术报 表。地方统计报表——针对地区特点而补充制定的地区性统计报表, 是为本地区的计划和管理服务的。 (2)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周期短的,要求资料上报迅速,填报的项目比较少;周期长的,内容 要求全面一些;年报具有年末总结的性质,反映当年中央政府的方针、 政策和计划贯彻执行情况,内容要求更全面和详尽。 (3) 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统计报表和综合统计报表。基层统 计报表是由基层企、事业单位填报的报表,综合统计报表是由主管部 门或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报表。 统计报表主要用于搜集全面的基本情况,此外,也常为重点调查 等非全面调查所采用。 统计报表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优点。 (1)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周密设计的统 计信息系统,从基层单位日常业务的原始记录和台账(即原始记录分 门别类的系统积累和总结)到包含一系列登记项目和指标,都可以力 求规范和完善,使调查资料具有可靠的基础,保证资料的统一性,便 于在全国范围内汇总、综合。 (2)它是依靠行政手段执行的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 和程序上报,因此,具有 100%的回收率;而且填报的项目和指标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完整地积累形成时间序列资料,便于进行历史对 比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 (3)它既可以越级汇总,也可以层层上报、逐级汇总,以便满足各 级管理部门对主管系统和区域统计资料的需要。 统计报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曾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组 成部分。作为一种全面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方式,经过调整和改进,同 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计划 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政府统计执行其“信息、咨询和监督” 基本职能的主要手段。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它不仅要求各基层单位有 完善的原始记录、台账和内部报表等良好的基础,而且要有—支熟悉 业务的专业队伍。因此,它占用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总结历史的经验 教训,要很好地发挥统计报表制度的积极作用,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 规办事,实行系统内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报表要力求精简,既要防止 多、乱、滥发报表,又要防止虚报、瞒报和漏报。这样,才能保证统
计数字的质量,降低统计的社会成本 4.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査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个别 的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 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 就能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 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 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 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的指标, 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 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 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 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的结果来推算 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重点多少,要根据调 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 体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 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 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 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 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 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 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当然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 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以有利于统计调查的实施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 计报表,由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指用 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
计数字的质量,降低统计的社会成本。 4. 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个别 的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这些单位虽然少,但它们调 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调查, 就能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和宝钢等 特大型钢铁企业,虽然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只是少数,但它们的产量却 占全国钢铁产量的绝大比重。对这些重大企业进行调查,便能省时省 力而且及时地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满足调查任务的要求。 重点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的指标, 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及时的资料,使用较少的人力和时间,取得 较好的效果,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 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但必须指出,由于 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的差别较大,通常不能由重点调查的结果来推算 整个调查对象的总体指标。 (2)重点单位的选择 重点调查的关键问题是确定重点单位,首先重点多少,要根据调 查任务确定。一般来说,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些,而其标志值在总 体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些,其基本标准是所选出的重点单位的标志 必须能够反映研究总体的基本情况。其次选择重点单位时,要注意重 点是可以变动的,即要看到,一个单位在某一问题上是重点,而在另 一问题上不一定是重点;在某一调查总体上是重点,在另一调查总体 中不一定是重点,在这个时期是重点,在另一时期不一定是重点,因 此,对不同问题的重点调查,或同一问题不同的重点调查,要随着情 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重点单位。当然选中的单位应是管理健全、统计 基础工作较好的单位,以有利于统计调查的实施。 重点调查主要采取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 计报表,由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 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指用 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也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 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 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只要客观地、正确地选 择典型单位,通过对典型单位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既搜集详细的第 手数字资料,又掌握生动具体的情况,就可以获得对总体本质特征的 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典型调查可以 了解得更深入、更具体、更详尽。 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 社会问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 新问题,探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 通过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进行对策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此外,在总体内部差别不大,或分类后各类型内部差别不大的情 况下,典型单位的代表性很显著,也可用典型调查资料来补充和验证 全面调查的数字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典型单位。选择典型单位必 须依据正确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它不 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根据不 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典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 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 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 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 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 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 对总体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 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 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型调查通常是为了研究某种特殊问题而专门组织的非全面的 次性调査。但是,有时为了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系统地 总结经验,也可对选定的典型单位连续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例
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其中有 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是指那些最 充分、最集中地体现总体某方面共性的单位。只要客观地、正确地选 择典型单位,通过对典型单位的深入细致的调查,既搜集详细的第一 手数字资料,又掌握生动具体的情况,就可以获得对总体本质特征的 深刻认识,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典型调查可以 了解得更深入、更具体、更详尽。 典型调查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的作用。 (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 社会问题。通过对典型单位深入细致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新情况、 新问题,探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科学的预见。 (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例如, 通过调查可以区别先进事物与落后事物,分别总结它们的经验教训, 进一步进行对策研究,促进事物的转化与发展。 此外,在总体内部差别不大,或分类后各类型内部差别不大的情 况下,典型单位的代表性很显著,也可用典型调查资料来补充和验证 全面调查的数字。 典型调查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正确选择典型单位。选择典型单位必 须依据正确的理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主观片面性和随意性;它不 仅要求调查者有客观的、正确的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根据不 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有以下三种选典方法。 (1)“解剖麻雀”的方法。这种选典方法适用于总体内各单位差别 不太大的情况。通过对个别代表性单位的调查,即可估计总体的一般 情况。 (2)“划类选典”的方法。总体内部差异明显,但可以划分为若干 个类型组,使各类型组内部差异较小。从各类型组中分别抽选一两个 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称为划类选典。这种调查既可用于分 析总体内部各类型特征,以及它们的差异和联系,也可综合各种类型 对总体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3)“抓两头”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的需要出 发,可以分别从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中选择典型,以便总结经验和教 训,带动中间状态的单位,推动整体的发展。 典型调查通常是为了研究某种特殊问题而专门组织的非全面的一 次性调查。但是,有时为了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系统地 总结经验,也可对选定的典型单位连续地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例
如,对新生事物或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的研究,就适宜采用这种定点 的跟踪调查 以上调查组织形式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调查的时间 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不 断的经常性的登记,一次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的情况进行 调查,同类的调查以后在某一时点可以再次进行,也可以不再进行。 按调查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 所有单位毫无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登记,非全面调查则是只对调查对 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按调查的组织形式还可以分为统计报 表制度和专门调查等。 2.22、搜集数据的具体技术 实际中,为研究一些特定的社会经济问题,还需要进行一些特定 的调査,如市场调査机构进行的市场调查等。这些调查也是取得直接 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查越来越 被人们所重视,一些企业已逐步把市场调查作为取得企业所需生产和 经营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调查中,搜集数据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 访问调查 访问调查又称派员调查,它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地交 谈从而得到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访问调查的方式有标准式访问和非 标准式访问两种。标准式访问又称结构式访问,它是按照调查人员事 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标准化问卷,有顺序地依次提问,并由受 访者作出回答;非标准式访问又称非结构式访问,它事先不制作统 的问卷或表格,没有统一的提问顺序,调查人员只是给一个题目或提 纲,由调查人员和受访者自由交谈,以获得所需的资料。 2.邮寄调查 邮寄调査是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将调査问卷送至被调查者,由被 调查者填写,然后将问卷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点的一种调查方法 邮寄调查是一种标准化调查,其特点是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没有直接 的语言交流,信息的传递完全依赖于问卷。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 有邮寄、宣传媒介传送、专门场所分发三种 邮寄调查的基本程序是:在设计好问卷的基础上,先在小范围内 进行预调查,以检查问卷设计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纠正,然后选择
如,对新生事物或处于萌芽状态的事物的研究,就适宜采用这种定点 的跟踪调查。 以上调查组织形式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调查的时间 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不 断的经常性的登记,一次性调查是对调查对象在某一时点的情况进行 调查,同类的调查以后在某一时点可以再次进行,也可以不再进行。 按调查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 所有单位毫无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登记,非全面调查则是只对调查对 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登记。按调查的组织形式还可以分为统计报 表制度和专门调查等。 2.2.2、搜集数据的具体技术 实际中,为研究一些特定的社会经济问题,还需要进行一些特定 的调查,如市场调查机构进行的市场调查等。这些调查也是取得直接 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查越来越 被人们所重视,一些企业已逐步把市场调查作为取得企业所需生产和 经营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调查中,搜集数据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 1. 访问调查 访问调查又称派员调查,它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地交 谈从而得到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访问调查的方式有标准式访问和非 标准式访问两种。标准式访问又称结构式访问,它是按照调查人员事 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标准化问卷,有顺序地依次提问,并由受 访者作出回答;非标准式访问又称非结构式访问,它事先不制作统一 的问卷或表格,没有统一的提问顺序,调查人员只是给一个题目或提 纲,由调查人员和受访者自由交谈,以获得所需的资料。 2. 邮寄调查 邮寄调查是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将调查问卷送至被调查者,由被 调查者填写,然后将问卷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点的一种调查方法。 邮寄调查是一种标准化调查,其特点是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没有直接 的语言交流,信息的传递完全依赖于问卷。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 有邮寄、宣传媒介传送、专门场所分发三种。 邮寄调查的基本程序是:在设计好问卷的基础上,先在小范围内 进行预调查,以检查问卷设计中是否存在问题,以便纠正,然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