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一中校本课程 历代古文佳作欣赏之十 制作:毕文生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文本】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 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所以不至也。 【译文】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有才能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归附 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 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 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应 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面向南方控制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 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问题探究】 、《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学爱好者 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尝君能得 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务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你认为王安石是怎 样在八十八个字的短文中,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的,结合文本加 以分析。 二、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诗文名作,这是人所共知 的。但是名人的名作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的这篇 《读孟尝君传》就不是好作品。不管你怎么吹捧它“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 势轩昂”,也不管你怎么赞扬它“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 极有气势”,这些看法全是表面的、形式的。问题的实质是这篇翻案文章论证 不稳,站不住脚。结合资料链接中的有关材料,请你为这种观点阐述理由。 【资料链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 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 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 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 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
东明一中校本课程 历代古文佳作欣赏之十一 制作:毕文生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文本】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 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 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 士所以不至也。 【译文】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有才能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归附 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 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 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应 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面向南方控制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 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问题探究】 一、《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学爱好者 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尝君能得 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务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你认为王安石是怎 样在八十八个字的短文中,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的,结合文本加 以分析。 二、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诗文名作,这是人所共知 的。但是名人的名作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的这篇 《读孟尝君传》就不是好作品。不管你怎么吹捧它“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 势轩昂”,也不管你怎么赞扬它“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 极有气势”,这些看法全是表面的、形式的。问题的实质是这篇翻案文章论证 不稳,站不住脚。结合资料链接中的有关材料,请你为这种观点阐述理由。 【资料链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 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 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 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 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
京市)钟山,谥文。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 等 《孟尝君列传》(节选)译文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 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 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 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威家里 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 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 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 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 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 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 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 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 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 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 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 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 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齐湣王二十五年(前299),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 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 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 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 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味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 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 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 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 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 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 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 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 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 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 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 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 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 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 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
京市)钟山,谥文。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 等。 《孟尝君列传》(节选)译文 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孟尝君。 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 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孟尝君每当接待宾客,与 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 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 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 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 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 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 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 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并请求见到孟尝君。孟 尝君准备去秦国,而宾客都不赞成他出行,规劝他,他不听,执意前往。这时 有个宾客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 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 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归回到泥土里。若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 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执意前 往,如果一旦回不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孟尝君听后,悟出了个中道 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备。 齐湣王二十五年(前 299),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 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 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 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 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 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 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 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 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 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 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 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 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 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 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 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 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 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 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
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 法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 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 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 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孟尝君任齐国宰相时,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 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 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 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 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 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 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 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査考问实际情况,孟尝 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 邑养老。滑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初,冯驩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他。孟尝君说: “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驩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 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口饭吃。”孟尝君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 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询问住所的负责人说:“客人近来做什么了?”负 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还是草绳缠着剑把。他时而弹着 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让冯驩搬到 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有鱼了。过了五天,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驩 的情况,负责人回答说:“客人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 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驩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进出都有车子坐。又 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又曾弹着 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 贷款放债。由于年景一年到头都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 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 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 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 孟尝君便迎进冯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 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 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 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驩说:“好吧。”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把 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这笔款项他没 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 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让大家 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烛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雕就
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 法。 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 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 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 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 孟尝君任齐国宰相时,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 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 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 发了火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造孟尝君的谣言说:“孟 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 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 书给湣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刎 颈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 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孟尝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 邑养老。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初,冯驩听说孟尝君乐于招揽宾客,便穿着草鞋远道而来见他。孟尝君说: “承蒙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指教我的?”冯驩回答说:“听说您乐于养士, 我只是因为贫穷想归附您谋口饭吃。”孟尝君没再说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 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尝君询问住所的负责人说:“客人近来做什么了?”负 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太穷了,只有一把剑,还是草绳缠着剑把。他时而弹着 那把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让冯驩搬到 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饭有鱼了。过了五天,孟尝君又向那位负责人询问冯驩 的情况,负责人回答说:“客人又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出门没 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驩迁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进出都有车子坐。又 过了五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这位先生又曾弹着 剑唱道‘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没有办法养活家。’”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过了整一年,冯驩没再说什么。孟尝君当时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 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 贷款放债。由于年景一年到头都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给利息, 食客的需用将无法供给。对于这种情况,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谁 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债?”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老先生从 状貌长相看,很是精明,又是个长者,一定稳重,派他去收债该是合适的。” 孟尝君便迎进冯驩向他请求说:“宾客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的门下有三千 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够供养宾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 不好,没有收成,百姓多数不能付给利息。宾客吃饭恐怕都成问题了,希望先 生替我去索取欠债。”冯驩说:“好吧。”便告别了孟尝君,到了薛邑,他把 凡是借了孟尝君钱的人都集合起来,索要欠债得到利息十万钱。这笔款项他没 送回去,却酿了许多酒,买了肥壮的牛,然后召集借钱的人,能付给利息的都 来,不能付给利息的也来,要求一律带着借钱的契据以便核对。随即让大家一 起参加宴会,当日杀牛炖肉,置办酒席。宴会上正当大家饮酒尽兴时,冯驩就
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 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 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 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 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 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到冯驩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驩。冯驩刚一到, 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还给利息,宾客们 连吃饭都怕不够用,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办酒肉宴席, 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冯驩回答说:“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 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 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 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 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 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我烧掉 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 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孟尝君听后,拍着手连声道 谢 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 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 了他。只有冯驩为他谋划说:“借给我一辆可以跑到秦国的车子,我可以让您 在齐国更加显贵,食邑更加宽广。您看可以吗?”于是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 礼物送冯驩上了路。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 驾车向西来到秦的,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乘车向东进入 齐国的,无一不是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这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 与对方决不并存的就是强大有力的雄国,是雄国的得天下。”秦王听得入了神 挺直身子跪着问冯驩说:“您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国家该怎么办才 好呢?”冯驩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秦王说:“听 到了这件事。”冯驩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 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 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 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 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 君,则谁是雌谁是雄还是个未知数。”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 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 国,劝说齐王道:“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的,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 大而使秦国削弱的;乘车向西进入秦国的,无一不是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 弱的。秦国与齐国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秦国强大那么齐国必定软弱,这两 个国家势必不能同时称雄。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 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 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 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
拿着契据走到席前一一核对,能够付给利息的,给他定下期限;穷得不能付息 的,取回他们的契据当众把它烧毁。接着对大家说:“孟尝君之所以向大家贷 款,就是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行业生产;他之所以向大家索债,是 因为没有钱财供养宾客。如今富裕有钱还债的约定日期还债,贫穷无力还债的 烧掉契据把债务全部废除。请各位开怀畅饮吧。有这样的封邑主人,日后怎么 能背弃他呢!”在坐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到冯驩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驩。冯驩刚一到, 孟尝君就责问道:“我的封地本来就少,而百姓还多不按时还给利息,宾客们 连吃饭都怕不够用,所以请先生去收缴欠债。听说先生收来钱就大办酒肉宴席, 而且把契据烧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冯驩回答说:“是这样的。如果不大办 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办法了解谁富裕谁贫穷。富裕的, 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监守着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时间越长,利 息越多,到了危急时,就会用逃亡的办法赖掉债务。如果催促紧迫,不仅终究 没办法偿还,而且上面会认为您贪财好利不爱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则会有背 离冒犯国君的恶名,这可不是用来鼓励平民百姓、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我烧掉 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让薛邑平民百姓信任您而 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有什么可疑惑的呢?” 孟尝君听后,拍着手连声道 谢。 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 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 了他。只有冯驩为他谋划说:“借给我一辆可以跑到秦国的车子,我可以让您 在齐国更加显贵,食邑更加宽广。您看可以吗?”于是孟尝君便准备了马车和 礼物送冯驩上了路。冯驩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 驾车向西来到秦的,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的;乘车向东进入 齐国的,无一不是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的。这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 与对方决不并存的就是强大有力的雄国,是雄国的得天下。”秦王听得入了神, 挺直身子跪着问冯驩说:“您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软弱无力的国家该怎么办才 好呢?”冯驩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秦王说:“听 到了这件事。”冯驩说:“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 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 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 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 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 君,则谁是雌谁是雄还是个未知数。”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 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驩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 国,劝说齐王道:“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的,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 大而使秦国削弱的;乘车向西进入秦国的,无一不是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 弱的。秦国与齐国是两个决一雌雄的国家,秦国强大那么齐国必定软弱,这两 个国家势必不能同时称雄。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 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 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 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
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 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 宰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 过来说:“好。”于是派人至边境等候秦国使者。秦国使者的车子刚入齐国边 境,齐国在边境的使臣立即转车奔驰而回报告了这个情况,齐王召回孟尝君并 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恢复了齐国宰相官位,就转车回去了 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 刘德斌 《读孟尝君传》赏析 王安石的论说文《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 学爱好者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 尝君能得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务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的公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他与当 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都以“好养士”出名,称为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当时有食客数千,可谓宾客盈门、谋土云集了。但是, 王安石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必须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而那些“鸡 鸣狗盗”之徒是根本不配“士”这个高贵称号的。孟尝君如果真能得“士” 也就可以“南面而制秦”,又何必赖“鸡鸣狗盜”之力而灰溜溜地从秦国逃归 齐国呢?被世人赞为“孟尝君能得士”的例证“鸡鸣狗盗”故事,正是孟尝君 不能得士”的有力佐证。因此,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雄耳” 王安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一反“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 无可辫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使人耳目一新。真是寥寥 数语,曲尽其妙,淡淡几笔,气势纵横,细细玩味,有很丰富的政治內容。《读 孟尝君传》作为一篇翻案性的论说文,并没有冗长的引证,长篇的议论,仅用 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就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为一立, 开门见山提出议论的中心问题,即孟尝君能不能得士?“嗟呼!孟尝君特鸡呜狗 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为一劈,陡然一转,否定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 统看法,提出了作者对孟尝君的评价,即孟尝君仅仅是个“鸡鸣狗盗之雄” 实在劈得精巧,劈得有力。“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为一驳,驳“孟尝君能得士”,驳孟尝君“卒赖其力 以脱于虎豹之秦”,紧扣主旨,用事实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 的看法,十分有力地证明,孟尝君是不能得士的。“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 之所以不至也”,为一断,断“士以故归之”,断然肯定真正的士是不会跟孟 尝君走的,这一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字字警策,不容置瓣。全篇紧紧 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劈,一驳,一断,一波三折,严谨 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
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 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 宰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 过来说:“好。”于是派人至边境等候秦国使者。秦国使者的车子刚入齐国边 境,齐国在边境的使臣立即转车奔驰而回报告了这个情况,齐王召回孟尝君并 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秦国的使者听说孟尝君恢复了齐国宰相官位,就转车回去了。 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 刘德斌 ——《读孟尝君传》赏析 王安石的论说文《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 学爱好者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 尝君能得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务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战国时齐国的公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他与当 时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都以“好养士”出名,称为 “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当时有食客数千,可谓宾客盈门、谋士云集了。但是, 王安石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必须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而那些“鸡 鸣狗盗”之徒是根本不配“士”这个高贵称号的。孟尝君如果真能得“士”, 也就可以“南面而制秦”,又何必赖“鸡鸣狗盗”之力而灰溜溜地从秦国逃归 齐国呢?被世人赞为“孟尝君能得士”的例证“鸡鸣狗盗”故事,正是孟尝君 “不能得士”的有力佐证。因此,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雄耳”。 王安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一反“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 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使人耳目一新。真是寥寥 数语,曲尽其妙,淡淡几笔,气势纵横,细细玩味,有很丰富的政治内容。《读 孟尝君传》作为一篇翻案性的论说文,并没有冗长的引证,长篇的议论,仅用 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就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为一立, 开门见山提出议论的中心问题,即孟尝君能不能得士?“嗟呼!孟尝君特鸡呜狗 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为一劈,陡然一转,否定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 统看法,提出了作者对孟尝君的评价,即孟尝君仅仅是个“鸡鸣狗盗之雄”, 实在劈得精巧,劈得有力。“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为一驳,驳“孟尝君能得士”,驳孟尝君“卒赖其力, 以脱于虎豹之秦”,紧扣主旨,用事实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 的看法,十分有力地证明,孟尝君是不能得士的。“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 之所以不至也”,为一断,断“士以故归之”,断然肯定真正的士是不会跟孟 尝君走的,这一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字字警策,不容置辩。全篇紧紧 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劈,一驳,一断,一波三折,严谨 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
王安石非常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反对过于雕镂的文辞,主张“意惟求多,字 惟求少”。《读孟尝君传》这一篇论说文,谋篇布局严谨自然,遣词造句也极 其简练,文简意深,完全符合其“要之以适用为本”的行文用词原则。 孟尝君自秦国逃归齐国,《史记·孟尝君列传》有较详细生动的描述,是历史 上一个情节曲折令人爱读的故事。但是,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中 没有引用孟尝君自秦逃归齐国故事中的任何情节,而是抓住最本质的内容,从 大家所熟悉的“鸡鸣狗盗”成语着笔,这样,就省去了许多笔墨。“鸡鸣狗盗” 这一成语,在文中共用了三次。第一次“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是为破“孟尝 君能得士”而用;第二次“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是为破“卒赖其力,以脱 于虎豹之秦”而用;第三次“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是为破“士以故归之”而 用。三次所用,各在其位,各有其非用不可的重要作用,所以,读来并不使人 感到重复累赞,反觉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可见王安石用词的精妙 真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名文未必无讹王子野 一一也谈《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诗文名作,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名人的 名作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的这篇《读孟尝君传》 就不是好作品。不管你怎么吹摔它“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也不 管你怎么赞扬它“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 这些看法全是表面的、形式的。问题的实质是这篇翻案文章论证不稳,站不住 脚。主要缺点在两方面:翻案没有事实根据,推论又不合逻辑 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士,如冯驩 之类的人物,这在《战国策》和《史记》上都有详细记载。如果要翻案就必须 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以上两部书的记载,否则这个案是翻不掉的。这正是问题 的实质所在,遊开它而翻案,只好想当然妄发议论:“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 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刘德斌对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的议论不去批评反而赞扬 作者不引《史记》记载“省去了许多笔墨”,抓住了“最本质的内容”。 读历史书不为习俗之见所束缚,敢于以怀疑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这种精神是可 取的。王安石这篇文章可取之处仅此而已。但是他不依据事实去翻案就大错特 错了。科学的态度要求实事求是,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一点科学精神也没有 我们决不能跟他学。 证论问题当然离不开推论,但推论的大前提必须牢靠、稳固才行。“擅齐之强, 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得士就不要靠鸡鸣狗盗 之力这个大前提是站不住的。因此“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的论据完全是主观臆断。刘德斌却认为这个断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字 字警策,不容置辫”。对不合理的论断为什么不可以辫一辫呢 疑义相与析谢纯昌
王安石非常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反对过于雕镂的文辞,主张“意惟求多,字 惟求少”。《读孟尝君传》这一篇论说文,谋篇布局严谨自然,遣词造句也极 其简练,文简意深,完全符合其“要之以适用为本”的行文用词原则。 孟尝君自秦国逃归齐国,《史记·孟尝君列传》有较详细生动的描述,是历史 上一个情节曲折令人爱读的故事。但是,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中, 没有引用孟尝君自秦逃归齐国故事中的任何情节,而是抓住最本质的内容,从 大家所熟悉的“鸡鸣狗盗”成语着笔,这样,就省去了许多笔墨。“鸡鸣狗盗” 这一成语,在文中共用了三次。第一次“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是为破“孟尝 君能得士”而用;第二次“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是为破“卒赖其力,以脱 于虎豹之秦”而用;第三次“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是为破“士以故归之”而 用。三次所用,各在其位,各有其非用不可的重要作用,所以,读来并不使人 感到重复累赘,反觉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可见王安石用词的精妙 真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名文未必无讹 王子野 ——也谈《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诗文名作,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名人的 名作未必篇篇都是白璧无瑕,所以对名文不要迷信。他的这篇《读孟尝君传》 就不是好作品。不管你怎么吹捧它“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也不 管你怎么赞扬它“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 这些看法全是表面的、形式的。问题的实质是这篇翻案文章论证不稳,站不住 脚。主要缺点在两方面:翻案没有事实根据,推论又不合逻辑。 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士,如冯驩 之类的人物,这在《战国策》和《史记》上都有详细记载。如果要翻案就必须 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以上两部书的记载,否则这个案是翻不掉的。这正是问题 的实质所在,避开它而翻案,只好想当然妄发议论:“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 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刘德斌对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的议论不去批评反而赞扬 作者不引《史记》记载“省去了许多笔墨”,抓住了“最本质的内容”。 读历史书不为习俗之见所束缚,敢于以怀疑的眼光去探索问题,这种精神是可 取的。王安石这篇文章可取之处仅此而已。但是他不依据事实去翻案就大错特 错了。科学的态度要求实事求是,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一点科学精神也没有, 我们决不能跟他学。 证论问题当然离不开推论,但推论的大前提必须牢靠、稳固才行。“擅齐之强, 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得士就不要靠鸡鸣狗盗 之力这个大前提是站不住的。因此“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的论据完全是主观臆断。刘德斌却认为这个断语“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字 字警策,不容置辩”。对不合理的论断为什么不可以辩一辩呢? 疑义相与析 谢纯昌
也谈《读孟尝君传》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言简意深,历代传诵 对此,王子野同志在《名文未必无讹》一文中提出批评。他说:“在这篇文章 中王安石一点科学精神也没有。”他的理由是:“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什么 样的人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士,如冯驩之类的人物,这在《战国策》 和《史记》上都有详细记载。如果要翻案就必须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以上两部 书的记载。”笔者不揣冒味,斗胆来“翻上一翻”。 鸡鸣狗盗之徒”不算“士”,王子野同志和笔者的意见一致,因而不再赘论。 问题是“冯驩之类的人物”算不算“士”。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 冯驩,确实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他“矫诏以债赐诸民”,为孟尝君“市义” 使孟尝君罢相回薛时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替孟尝君经营“三窟”,使孟 尝君重返相位,而且“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一一但也仅此而已。孟尝君为 相数十年,在治国安民方面有多少政绩呢?冯驩作为孟尝君的主要谋士,在治 国安民方面给孟尝君出了多少主意呢?除了“以债赐诸民”在客观上减轻了薛 地人民的负担外,还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呢?而且“市义”也好,“三窟”也 好,并不是为了国富民强,而是为了巩固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至于三次弹唱 长铗归来乎?”更不是为了富国强民,而只是为了冯驩自己生活上的满足。 正是根据冯驩的所作所为,王安石把“冯驪之类”逐出了“士”的范畴 而归之于“鸡鸣狗盗之徒”。在王安石看来,冯驩和“鸡鸣狗盗之徒”是同类, 他们之间的差别,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当孟尝君满足了冯驩“食 鱼”“乘车”的要求后,冯驩向自己的朋友炫耀:“孟尝君客我!”一这不 是一个追名逐利之徒的形象吗? 《读孟尝君传》指出:“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见 王安石所说的“士”,不是仅仅“为知己死”的人,而是指目光远大、为国为 民的人。在王安石心目中,能为国立功、为民谋利的人才算“士”,而为自己 或为某一个人谋利的人并不算“士”。这从他的《答司马谏议书》可以看出。 他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如 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可见,王 安石所谓“士”,是像他那样能为国兴利、膏泽百姓的人。在王安石看来,单 纯为主子的个人安危荣誉出谋划策奔波效劳的人,如冯驩之流是不能列入士林 的。因此,他不必“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战国策》和《史记》记载的史实, 便合乎逻辑地否定了孟尝君善养士的说法。 总之,《读孟尝君传》不愧为名家名作。其立论的精当,论据的典型,论证的 精辟,“足以为后世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也谈《读孟尝君传》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言简意深,历代传诵。 对此,王子野同志在《名文未必无讹》一文中提出批评。他说:“在这篇文章 中王安石一点科学精神也没有。”他的理由是:“孟尝君门下食客数千,什么 样的人都有,既有鸡鸣狗盗之徒,又有士,如冯驩之类的人物,这在《战国策》 和《史记》上都有详细记载。如果要翻案就必须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以上两部 书的记载。”笔者不揣冒昧,斗胆来“翻上一翻”。 “鸡鸣狗盗之徒”不算“士”,王子野同志和笔者的意见一致,因而不再赘论。 问题是“冯驩之类的人物”算不算“士”。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 冯驩,确实是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他“矫诏以债赐诸民”,为孟尝君“市义”, 使孟尝君罢相回薛时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他替孟尝君经营“三窟”,使孟 尝君重返相位,而且“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但也仅此而已。孟尝君为 相数十年,在治国安民方面有多少政绩呢? 冯驩作为孟尝君的主要谋士,在治 国安民方面给孟尝君出了多少主意呢?除了“以债赐诸民”在客观上减轻了薛 地人民的负担外,还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呢?而且“市义”也好,“三窟”也 好,并不是为了国富民强,而是为了巩固孟尝君在齐国的地位;至于三次弹唱 “长铗归来乎?”更不是为了富国强民,而只是为了冯驩自己生活上的满足。 ——正是根据冯驩的所作所为,王安石把“冯驩之类”逐出了“士”的范畴, 而归之于“鸡鸣狗盗之徒”。在王安石看来,冯驩和“鸡鸣狗盗之徒”是同类, 他们之间的差别,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当孟尝君满足了冯驩“食 鱼”“乘车”的要求后,冯驩向自己的朋友炫耀:“孟尝君客我!”——这不 是一个追名逐利之徒的形象吗? 《读孟尝君传》指出:“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见, 王安石所说的“士”,不是仅仅“为知己死”的人,而是指目光远大、为国为 民的人。在王安石心目中,能为国立功、为民谋利的人才算“士”,而为自己 或为某一个人谋利的人并不算“士”。这从他的《答司马谏议书》可以看出。 他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如 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可见,王 安石所谓“士”,是像他那样能为国兴利、膏泽百姓的人。在王安石看来,单 纯为主子的个人安危荣誉出谋划策奔波效劳的人,如冯驩之流是不能列入士林 的。因此,他不必“拿出新的材料来驳倒”《战国策》和《史记》记载的史实, 便合乎逻辑地否定了孟尝君善养士的说法。 总之,《读孟尝君传》不愧为名家名作。其立论的精当,论据的典型,论证的 精辟,“足以为后世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