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 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光绪五年(1879),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当时他的长兄孙眉为该地华侨资本家,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 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激起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 的爱国热情。他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 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 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联络有志之士,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 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 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建立香港兴中会 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 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硏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 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 由英国经加拿大转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孙中山在日本、 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 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 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 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 动的发展。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向华侨宣传和募集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 的支部。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从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 义筹募经费。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 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 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 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3 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 力,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 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 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 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1915年5 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 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9月被推举 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 务,经日本赴上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 给予他以很大的鼓舞。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G.马 林。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1919年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 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1921年 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消灭了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 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 赴上海。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 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A.A.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 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1923年2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 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 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M.M.鲍罗廷为顾问。接着 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 1 )孙中山 孙中山( 1866 ~ 1925 ),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 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光绪五年( 1879 ),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当时他的长兄孙眉为该地华侨资本家,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 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883 ~ 1885 年的中法战争,激起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 的爱国热情。他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 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2 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 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联络有志之士,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 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 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从上海 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1895 年 2 月,建立香港兴中会。 同年 10 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1896 年 10 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 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 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897 年,孙中山 由英国经加拿大转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1904 年孙中山在日本、 檀香山、越南、暹罗(今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革命, 1905 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 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1905 年 8 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 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 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 动的发展。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向华侨宣传和募集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 的支部。孙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从 1906 ~ 1911 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 义筹募经费。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 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 1911 年 4 月 27 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于 12 月下旬回国,即被 17 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束长达 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3 月 11 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 力,孙中山被迫于 1912 年 2 月 13 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 4 月 1 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 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 1912 年 8 月,同盟会改 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 1913 年 3 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 讨袁; 7 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 年 6 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1915 年 5 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 10 月 25 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 1917 年 7 月, 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 9 月被推举 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 1918 年 5 月辞去大元帅职 务,经日本赴上海。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 1918 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给予他以很大的鼓舞。孙中山从 1920 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 1921 年 12 月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G . 马 林。1922 年 4 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1919 年 10 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 年 8 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 11 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 1921 年 5 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消灭了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掌握广东 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 1922 年 6 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海军反击叛军,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广州 赴上海。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 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3 年 1 月,与苏联代表 А . А . 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 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与越飞谈判。 1923 年 2 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 以大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 8 月,派出以蒋介石为 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和军事。 10 月,聘请苏联派来的 М . М . 鲍罗廷为顾问。接着, 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 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 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 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 镇压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 系军阀政府。冯玉祥、段褀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11月,离广州北上。 12月底,扶病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他的主要 著作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的11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2)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 纺织原料,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经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防寒的草叶和兽皮。随着 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萦缕、养羊剪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的纺织原料的方法,并利用手工及简单 的工具开始了手工纺织业,形成了各种纺织品。但主要原料和纺织品均为麻和丝的织品。由于封建王朝等级森严, 族和平民百姓在衣着上有严格的区别,即使做官的贵族也有三六九等,体现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礼记》上 记载:“治其麻丝,以为布帛”。用麻织出来的是布,用丝织出来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 者质精而价高。《史记?李斯列传》载:“夫斯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盐铁论?散不足》上说:“古者庶人耄老 而后衣丝,其余则麻而已,故命曰布衣”。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的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只能穿布的,所以“布 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我们在古代不得志的文人文章里常常见到这一称呼 除了用麻织出来的质粗而价低的“布衣(麻布)”之外,还有一种最劣等的衣服,即称“褐”或“短褐”,是用粗毛或 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用。《孟子?公孙丑上》载:“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淮南子?主术训》上说:“使 言这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所以,“褐衣”或“褐夫”便成为穿粗布衣服的穷人的代称。由此可见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普通平民百姓和穷人是没有地位的,成为最次最差纺织品的代名词,是对劳动人民的污辱, 这是历史的见证。 邢声远《“布衣”和“褐衣”的诠释》(出处?) (3)剪辫 《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是留满发,不剪也不剃。小 孩出生,便任其头发自然生长。到了上学的时候,把头发挽结成髻,“束发受书”。隋唐以前有“髡(kun)刑”, 削发受辱”是惩罚罪犯的一种手段。《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兵临南阳,座马惊奔,踏坏了禾苗, 触犯了他自己规定的践苗者斩”的禁令,于是,“削发权代首”。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 剃发留辫。满族的祖先女真、东胡、鞑靼族,自古以来,是把脑袋周围的头发剃掉,前面露岀脑心,后面稍加剃 修,而把大脑覆盖处的头发编成辫子。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为反对满清、 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4)睡狮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遺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 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l816年(清嘉庆十一年)2月8日,英国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使团团长阿美士德 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担任印度总督,所带的使团成员不仅汉语水平挺高,而且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 1816年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此时嘉庆皇帝对英使访华的意图有所了解,他直截了当地要 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就在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欧洲大陆发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1814年被欧洲反法 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1815年组织30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6月22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24 年 5 月,孙中 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 1923 年 12 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 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件 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 1924 年 5 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 1924 年 10 月,孙中山 镇压广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1924 年 10 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 系军阀政府。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 11 月,离广州北上。 12 月底,扶病到达北京。 1925 年 3 月 12 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他的主要 著作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 1986 年出版 的 11 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 2 )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 纺织原料,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经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防寒的草叶和兽皮。随着 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萦缕、养羊剪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的纺织原料的方法,并利用手工及简单 的工具开始了手工纺织业,形成了各种纺织品。但主要原料和纺织品均为麻和丝的织品。由于封建王朝等级森严, 贵族和平民百姓在衣着上有严格的区别,即使做官的贵族也有三六九等,体现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礼记》上 记载:“治其麻丝,以为布帛”。用麻织出来的是布,用丝织出来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 者质精而价高。《史记?李斯列传》载:“夫斯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盐铁论?散不足》上说:“古者庶人耄老 而后衣丝,其余则麻而已,故命曰布衣”。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的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只能穿布的,所以“布 衣”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我们在古代不得志的文人文章里常常见到这一称呼。 除了用麻织出来的质粗而价低的“布衣(麻布)”之外,还有一种最劣等的衣服,即称“褐”或“短褐”,是用粗毛或 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用。《孟子?公孙丑上》载:“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淮南子?主术训》上说:“使 言这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所以,“褐衣”或“褐夫”便成为穿粗布衣服的穷人的代称。由此可见,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普通平民百姓和穷人是没有地位的,成为最次最差纺织品的代名词,是对劳动人民的污辱, 这是历史的见证。 邢声远《“布衣”和“褐衣”的诠释》(出处?) ( 3 )剪辫 《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是留满发,不剪也不剃。小 孩出生,便任其头发自然生长。到了上学的时候,把头发挽结成髻,“束发受书”。隋唐以前有“髡( kun )刑”, “削发受辱”是惩罚罪犯的一种手段。《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兵临南阳,座马惊奔,踏坏了禾苗, 触犯了他自己规定的“践苗者斩”的禁令,于是,“削发权代首”。 1644 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 剃发留辫。满族的祖先女真、东胡、鞑靼族,自古以来,是把脑袋周围的头发剃掉,前面露出脑心,后面稍加剃 修,而把大脑覆盖处的头发编成辫子。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剪辫子在这时期,成为反对满清、 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 4 )睡狮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1793 年 ( 清乾隆五十八年 ) ,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 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1816 年 ( 清嘉庆十一年 )2 月 8 日,英国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商谈贸易问题。使团团长阿美士德 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担任印度总督,所带的使团成员不仅汉语水平挺高,而且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 1816 年 7 月 28 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此时嘉庆皇帝对英使访华的意图有所了解,他直截了当地要 求地方官员“勿事铺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 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踏上归路。他准备回国后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就在阿美士德访问中国前后,欧洲大陆发生了重大事件。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 1814 年被欧洲反法 联军击败后,东山再起,于 1815 年组织 30 万大军向欧洲反法联军发动进攻,结果在滑铁卢遭到惨败。 6 月 22
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 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 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 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 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 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 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 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 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 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 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 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史鸿轩《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
日,拿破仑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国军队押送到遥远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监禁起来。在他被监禁的第三个年头, 阿美士德垂头丧气地从中国返回。在回国途中,他正好经过圣赫勒拿岛。当阿美士德听说这里正关押着名震世界 的拿破仑一世时,很想见一见他,听听这位传奇人物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在征得小岛总督同意后,阿美士德见到 了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讲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敲开中国的大门,才能使中国专制统治 者明白打开国门对双方都有好处的道理。当时,拿破仑对英国的做法充满了蔑视,他对于英国用战争解决问题的 提法发表评论说:“要同这个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着说:“开始你们可能会 成功,你们会夺取他们的船只,破坏他们的军事和商业设施,但你们也会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会思 考;他们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 们打败。”阿美士德反驳说:“中国在表面强大的背后是泥足巨人,很软弱。”但拿破仑认为,中国并不软弱,它 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拿破仑接着说:“中 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后,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只睡着的狮子——— 中国”迅速传遍了欧洲和世界。 —— 史鸿轩《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怎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