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生平史绩 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 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 孙中山(1866~1925)近代民主革命的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 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被采 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 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 投身民主革命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 光绪五年(1879),孙中山随母赴檀香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山。当时他的长兄孙眉为该地华侨资他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 本家,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 革命。他自己也向华侨宣传和募集经 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孙 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中山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他 争,激起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的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 国热情。他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 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1906~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 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 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 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费。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 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联络有志之士,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 书李澚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之役,在 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革主张,但未被接受。1894年11月,孙中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 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 誓词。1895年2月,建立香港兴中会。同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 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 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18%6年10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 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 英国友人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溥仪)被迫宣布退位。中国结東长达 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 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和国。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 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临时约法》。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 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 形成。1897年,孙中山由英国经加拿散无力,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 大转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戊戌变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 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 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积极宣传民生主义,但因政权落在袁 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 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1904年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 孙中山在日本、檀香山、越南、暹罗(今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 泰国)、美国等地对华侨及留学生宣传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 革命,1905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 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1914年 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 系 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 创建同盟会与改良派作斗争 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
孙中山生平史绩 孙 中 山( 1866 ~ 1925 ) 近 代 民 主 革 命 的 先 行 者。 名 文,字 德 明, 号 日 新, 后 改 逸 仙; 在 日 本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时 曾 化 名 中 山 樵。 广 东 香 山 (今 中 山 市) 翠 亨 村 人。 投 身 民 主 革 命 光 绪 五 年 ( 1879 ), 孙 中 山 随 母 赴 檀 香 山。 当 时 他 的 长 兄 孙 眉 为 该 地 华 侨 资 本 家, 资 助 孙 中 山 先 后 在 檀 香 山、 广 州、 香 港 等 地 比 较 系 统 地 接 受 西 方 式 的 近 代 教 育。 1883 ~ 1885 年 的 中 法 战 争, 激 起 了 孙 中 山 挽 救 民 族 危 亡 的 爱 国 热 情。他 目 睹 清 政 府 的 卖 国、专 制 和 腐 败, 开 始 产 生 反 清 和 以 资 产 阶 级 政 治 方 案 改 造 中 国 的 思 想, 经 常 发 表 反 清 言 论, 同 时 与 早 期 的 改 良 主 义 者 何 启、郑 观 应 等 有 所 交 往。1892 年,孙 中 山 毕 业 于 香 港 西 医 书 院,随 后 在 澳 门、广 州 等 地 一 面 行 医, 一 面 联 络 有 志 之 士, 准 备 创 立 革 命 团 体。 1894 年, 孙 中 山 上 书 李 鸿 章, 提 出 “人 能 尽 其 才, 地 能 尽 其 利 , 物 能 尽 其 用, 货 能 畅 其 流” 的 改 革 主 张,但 未 被 接 受。1894 年 11 月,孙 中 山 从 上海 去 檀 香 山,组 织 兴 中 会, 以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国, 创 立 合 众 政 府” 为 誓 词。 1895 年 2 月, 建 立 香 港 兴 中 会。 同 年 10 月,兴 中 会 密 谋 在 广 州 起 义,事 泄 失 败。 孙 中 山 被 迫 亡 命 海 外。 1896 年 10 月, 在 英 国 伦 敦 曾 被 清 公 使 馆 诱 捕,经 英 国 友 人 营 救 脱 险。此 后,孙 中 山 详 细 考 察 欧 美 各 国 的 经 济 政 治 状 况, 研 究 了 多 种 流 派 的 政 治 学 说, 并 与 欧 美 各 国 进 步 人 士 接 触, 产 生 了 具 有 特 色 的 民 生 主 义 理 论, 三 民 主 义 思 想 由 此 初 步 形 成。 1897 年, 孙 中 山 由 英 国 经 加 拿 大 转 赴 日 本,结 交 其 朝 野 人 士。戊 戌 变 法 以 后,因 日 本 友 好 人 士 的 活 动,孙 中 山 与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为 代 表 的 改 良 派 曾 商 谈 过 合 作 问 题, 但 因 改 良 派 坚 持 保 皇、反 对 革 命,合 作 未 能 实 现。1904 年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檀 香 山、 越 南、 暹 罗 (今 泰 国)、 美 国 等 地 对 华 侨 及 留 学 生 宣 传 革 命,1905 年 在 比、德、法 等 国 的 留 学 生 中 建 立 了 革 命 团 体, 在 此 期 间 也 与 国 内 的 革 命 团 体 和 革 命 志 士 建 立 了 联 系。 创 建 同 盟 会 与 改 良 派 作 斗 争 1905 年 8 月, 孙 中 山 与 黄 兴 等 人, 以 兴 中 会、华 兴 会 等 革 命 团 体 为 基 础,在 日 本 东 京 创 建 同 盟 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总 理, 他 所 提 出 的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的 宗 旨 被 采 纳 为 同 盟 会 纲 领。在 同 盟 会 机 关 报《民 报》 发 刊 词 中, 孙 中 山 首 次 提 出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三 大 主 义。 同 盟 会 的 成 立,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全 国 革 命 运 动 的 发 展。 他 派 人 到 国 内 外 各 地 发 展 组 织、 宣 传 革 命。 他 自 己 也 向 华 侨 宣 传 和 募 集 经 费, 在 一 些 地 方 创 立 同 盟 会 的 支 部。孙 中 山 成 为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旗 帜。 他 领 导 的 对 改 良 派 的 批 判, 为 辛 亥 革 命 的 爆 发 作 了 有 力 的 思 想 准 备。 从 1906 ~ 1911 年, 同 盟 会 在 华 南 各 地 组 织 多 次 武 装 起 义, 孙 中 山 为 起 义 制 定 战 略 方 针, 并 在海 外 奔 走, 为 起 义 筹 募 经 费。 各 次 起 义 都 因 缺 乏 群 众 基 础、组 织 不 够 严 密 而 失 败, 但 革 命 党 人 前 仆 后 继, 英 勇 战 斗, 给 清 政 府 以 沉 重 打 击, 给 全 国 人 民 以 极 大 的 鼓 舞; 特 别 是 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广 州 黄 花 岗 之 役, 在 全 国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动。 推 翻 封 建 帝 制,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各 省 纷 纷 响 应。 孙 中 山 在 美 国 得 知 消 息 后, 于 12 月 下 旬 回 国, 即 被 17 省 代 表 推 举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1912 年 1 月 1 日, 在 南 京 宣 布 就 职,组 成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 朝 宣 统 帝 (溥 仪) 被 迫 宣 布 退 位。 中 国 结 束 长 达 2000 多 年 的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建 立 了 共 和 国。3 月 11 日,孙 中 山 颁 布《中 华 民 国 临 时 约 法》。 由 于 受 到 帝 国 主 义、 封 建 主 义 的 强 大 压 力 与 革 命 党 本 身 的 涣 散 无 力, 孙 中 山 被 迫 于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让 位 于 袁 世 凯, 4 月 1 日 正 式 解 职。 此 后 一 年 多, 孙 中 山 积 极 宣 传 民 生 主 义, 但 因 政 权 落 在 袁 世 凯 手 中, 孙 中 山 的 努 力 并 未 取 得 成 果。 1912 年 8 月, 同 盟 会 改 组 成 国 民 党, 孙 中 山 被 推 举 为 理 事 长。 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凯 刺 杀 国 民 党 代 理 理 事 长 宋 教 仁, 孙 中 山 主 张 武 力 讨 袁; 7 月 发 动 二 次 革 命, 失 败 后 再 度 出 亡 日 本。 1914 年 6 月, 孙 中 山 在 东 京 组 织 中 华 革 命 党。 1915 年 5 月 初 回 到 国 内, 继 续 为 捍 卫 共 和 制 度 而 斗 争。旋 又 返 日,10 月 25 日 在 东 京 与 宋 庆 龄 结 婚。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领导机构。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 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 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9月被推举为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充实了反 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帝反封建的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 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的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发展到了 赴上海 个新阶段。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 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1918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俄国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予他孙中山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 以很大的鼓舞。孙中山从1920年开始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 与苏俄人士接触,1921年12月在桂林1923年12月,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 会见共产国际代表G.马林。1922年4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 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海关主权,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 919年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对孙中山进行恫吓。孙中山在关余事 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件中态度果断坚决,迫使帝国主义各 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 l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得的关余。1924年10月,孙中山镇压广 帜。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州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1924年10月 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消灭了陆荣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 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 掌握广东军队统率权的陈炯明,于政府。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 1922年6月发动叛乱。孙中山脱险后率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 海军反击叛军,因待援无望,被迫离开邀请,11月,离广州北上。12月底,扶病 广州赴上海。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到达北京。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 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 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 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分加入中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 国国民党。1923年1月,与苏联代表A.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 A.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贵遗产。他的主要著作有《建国方略》 联俄政策的基础,随即派廖仲恺赴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 与越飞谈判。1923年2月,孙中山从上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 海回到广州重建陆海军大本营,以大1986年出版的11卷本《孙中山全集》,台 元帅名义统率各军,综理政务。与此同北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时,逐步加紧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孙中山遗嘱 工作。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逝世前夕签 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党务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 和军事。10月,聘请苏联派来的M.M.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 鲍罗廷为顾问。接着,委任廖仲恺、谭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 平山等组成新的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筹备国民党的改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 组工作。 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 的号召,希望他的革命主张和革命主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义能够得到实现。在家事遗嘱中,说明 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大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 会。大会通过新的党纲、党章,在实际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 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 策,选出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
祺 瑞 为 首 领 的 北 洋 军 阀 解 散 国 会 和 废 弃 《临 时 约 法》, 孙 中 山 联 合 西 南 军 阀 在 广 州 建 立 军 政 府, 9 月 被 推 举 为 大 元 帅,进 行 护 法 战 争。但 孙 中 山 在 军 政 府 内 备 受 军 阀、政 客 的 排 挤,不 得 不 于 1918 年 5 月 辞 去 大 元 帅 职 务, 经 日 本 赴 上 海。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1917 年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孙 中 山 于 1918 年 夏 致 电 列 宁 和 苏 维 埃 政 府 祝 贺 俄 国 革 命。 1919 年 的 五 四 运 动, 给 予 他 以 很 大 的 鼓 舞。 孙 中 山 从 1920 年 开 始 与 苏 俄 人 士 接 触, 1921 年 12 月 在 桂 林 会 见 共 产 国 际 代 表 G . 马 林。 1922 年 4 月, 又 在 广 州 与 苏 俄 的 全 权 代 表 会 见。 1919 年 10 月, 宣 布 中 华 革 命 党 改 组 为 中 国 国 民 党。 1920 年 8 月, 孙 中 山 指 示 驻 闽 粤 军 回 师 广 东, 驱 逐 了 桂 系 军 阀。 11 月, 孙 中 山 回 到 广 州, 重 举 护 法 旗 帜。 1921 年 5 月, 在 广 州 就 任 非 常 国 会 推 举 的 非 常 大 总 统, 接 着 消 灭 了 陆 荣 廷 的 势 力, 准 备 以 两 广 为 根 据 地 北 伐。 掌 握 广 东 军 队 统 率 权 的 陈 炯 明, 于 1922 年 6 月 发 动 叛 乱。 孙 中 山 脱 险 后 率 海 军 反 击 叛 军,因 待 援 无 望,被 迫 离 开 广 州 赴 上 海。 陈 炯 明 的 叛 变 使 孙 中 山 陷 于 极 为 困 难 的 境 地, 他 决 心 接 受 共 产 国 际 和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帮 助, 欢 迎 李 大 钊 等 共 产 党 人 以 个 人 身 分 加 入 中 国 国 民 党。 1923 年 1 月, 与 苏 联 代 表 А . А . 越 飞 发 表 《孙 文 越 飞 宣 言》, 奠 定 了 联 俄 政 策 的 基 础, 随 即 派 廖 仲 恺 赴 日 与 越 飞 谈 判。 1923 年 2 月, 孙 中 山 从 上 海 回 到 广 州 重 建 陆 海 军 大 本 营, 以 大 元 帅 名 义 统 率 各 军,综 理 政 务。与 此 同 时, 逐 步 加 紧 改 组 中 国 国 民 党 的 准 备 工 作。8 月, 派 出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孙 逸 仙 博 士 代 表 团” 到 苏 联 考 察 政 治、 党 务 和 军 事。 10 月, 聘 请 苏 联 派 来 的 М . М . 鲍 罗 廷 为 顾 问。 接 着, 委 任 廖 仲 恺、 谭 平 山 等 组 成 新 的 中 国 国 民 党 临 时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负 责 筹 备 国 民 党 的 改 组 工 作。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新 的 解 释 1924 年 1 月,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在 广 州 召 开, 孙 中 山 主 持 了 大 会。 大 会 通 过 新 的 党 纲、 党 章, 在 实 际 上 确 立 了 联 俄、联 共、扶 助 农 工 三 大 政 策, 选 出 有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参 加 的 中 央 领 导 机 构。在 大 会 通 过 的《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宣 言》中,孙 中 山 对 三 民 主 义 作 了 新 的 解 释, 充 实 了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内 容。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的 召 开, 标 志 着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思 想 和 革 命 事 业 发 展 到 了 一 个 新 阶 段。 1924 年 5 月, 孙 中 山 在 广 州 黄 埔 长 州 岛 创 立 陆 军 军 官 学 校, 为 建 立 革 命 军 队 打 下 基 础。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光 辉 旗 帜 孙 中 山 在 斗 争 中 认 识 到, 要 争 取 中 国 独 立 富 强 就 必 须 努 力 推 翻 帝 国 主 义。 1923 年 12 月, 帝 国 主 义 各 国 因 广 东 革 命 政 府 截 留 粤 海 关 关 余 和 要 求 收 回 海 关 主 权, 集 中 大 批 军 舰 到 广 州 河 面 对 孙 中 山 进 行 恫 吓。 孙 中 山 在 关 余 事 件 中 态 度 果 断 坚 决, 迫 使 帝 国 主 义 各 国 在 1924 年 5 月 应 允 照 付 广 东 政 府 应 得 的 关 余。 1924 年 10 月, 孙 中 山 镇 压 广 州 商 团 发 动 的 武 装 叛 乱。 1924 年 10 月, 奉 系 军 阀 的 张 作 霖 和 直 系 将 领 冯 玉 祥 联 合 推 翻 曹 锟 为 总 统 的 直 系 军 阀 政 府。 冯 玉 祥、 段 祺 瑞、 张 作 霖 先 后 电 邀 孙 中 山 北 上 共 商 国 是。 孙 中 山 接 受 邀 请, 11 月, 离 广 州 北 上。 12 月 底, 扶 病 到 达 北 京。 1925 年 3 月 12 日, 因 患 肝 癌 在 北 京 逝 世。 孙 中 山 是 中 国 伟 大 的 民 主 革 命 先 行 者, 为 了 改 造 中 国 耗 尽 毕 生 的 精 力, 在 历 史 上 建 立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功 勋, 在 政 治 上 也 为 后 继 者 留 下 珍 贵 遗 产。 他 的 主 要 著 作 有 《建 国 方 略》、 《建 国 大 纲》、《三 民 主 义》 等。 其 著 述 在 逝 世 后 多 次 被 结 集 出 版, 有 中 华 书 局 1986 年 出 版 的 11 卷 本《孙 中 山 全 集》,台 北 出 版 的 《国 父 全 集》 等。 孙 中 山 遗 嘱 孙 中 山 在 1925 年 3 月 12 日 逝 世 前 夕 签 署 的 遗 嘱。 包 括 《国 事 遗 嘱》、 《家 事 遗 嘱》 和《致 苏 俄 遗 书》 三 个 文 件。 在 国 事 遗 嘱 中,他 总 结 了 40 年 的 革 命 经 验,得 出 结 论 说:“必 须 唤 起 民 众,及 联 合 世 界 上 以 平 等 待 我 之 民 族, 共 同 奋 斗。” 发 出 了 “革 命 尚 未 成 功, 同 志 仍 须 努 力” 的 号 召, 希 望 他 的 革 命 主 张 和 革 命 主 义 能 够 得 到 实 现。在 家 事 遗 嘱 中,说 明 将 遗 下 的 书 籍、衣 物、住 宅 等 留 给 宋 庆 龄 作 为 纪 念, 要 求 子 女 们 继 承 他 的 革 命 遗 志。在 致 苏 俄 遗 书 中,阐 明 他 实 行 三 大 革 命 政 策, 坚 持 反 帝 爱 国 事 业 的
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在争世 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 进,取得胜利。孙中山还诚挚地请宋庆 龄代他到苏联访问,以实现他的遗愿。 孙中山的遗嘱显示了他的爱国反帝 和坚持三大政策的伟大革命精神
坚 定 信 念, 表 示 希 望 中 苏 两 国 在 争 世 界 被 压 迫 民 族 自 由 之 大 战 中, 携 手 并 进, 取 得 胜 利。孙 中 山 还 诚 挚 地 请 宋 庆 龄 代 他 到 苏 联 访 问, 以 实 现 他 的 遗 愿。 孙 中 山 的 遗 嘱 显 示 了 他 的 爱 国 反 帝 和 坚 持 三 大 政 策 的 伟 大 革 命 精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