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总学时为学时数 课程类型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总学时为周数 口实习 口课程设计口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56301 总学时32学分 2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1) 课程英文名称Building Construction(1) 适用专业 建筑学 先修课程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II 开课部门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在二年级春季学期开设。本课程的目标 是学生了解构造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设计 方法和应用技术:掌握建筑体系中建筑物各部分的构造常识和部分相关建筑规范 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构造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 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建筑构造细部及环境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师必须具备的建筑构造技术方面的业务技 能,激励学生爱岗敬业,努力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标:认识建筑构造 2.教学课题:绪论 3.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答疑等。 4.核心内容:建筑物的分类、分级及其与建筑构造的关系:建筑物的基 5.本功能和建筑物的系统组成:建筑物的施工建造方法和建筑工业化:建 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 6.相关内容: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建筑承载系统 1.教学目标:认识建筑的承载系统
1 《建筑构造(1)》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 总学时为学时数 理论课(含上机、实验学时) 总学时为周数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编码 7056301 总学时 32 学分 2 课程名称 建筑构造(1) 课程英文名称 Building Construction (1) 适用专业 建筑学 先修课程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 II 开课部门 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在二年级春季学期开设。本课程的目标 是学生了解构造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设计 方法和应用技术;掌握建筑体系中建筑物各部分的构造常识和部分相关建筑规范 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构造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 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建筑构造细部及环境应对策略。 课程思政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师必须具备的建筑构造技术方面的业务技 能,激励学生爱岗敬业,努力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1. 教学目标:认识建筑构造 2. 教学课题:绪论 3.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答疑等。 4. 核心内容:建筑物的分类、分级及其与建筑构造的关系;建筑物的基 5. 本功能和建筑物的系统组成;建筑物的施工建造方法和建筑工业化;建 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 6. 相关内容: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建筑承载系统 1. 教学目标:认识建筑的承载系统
2.教学课题:建筑的承载系统 3.教学方式:讲授、展示与观摩、现场调研、讨论、答疑等。 4.核心内容:建筑承载系统中的水平分系统:建筑承载系统中的竖向分系 统:基础与地下结构 5.相关内容:建筑结构的系统特征 第三章建筑围护系统 1.教学目标:认识建筑的围护系统 2.。教学课题:建筑的围护系统 3.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答疑等。 4.核心内容:建筑防火构造及安全疏散;建筑防水构造:建筑防潮构造: 建筑隔声构造:建筑保温构造:建筑隔热构造 5.相关内容:建筑围护系统的系统特征 四、 课程学时分配 实验、 课内 上机 课外 教学内容 讲授 调研、 学时 学时 讨论 小计 绪论 4 0 4 建筑承载系统 12 2 14 建筑围护系统 12 14 合 计 28 4 32 五、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在课中逐步引入技术层面的分析为开始,选择相应匹配的工程实例,进行构 造技术的教学探讨,请生产厂家做专题性讲解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工地的参观。 通过建筑实地调研,完成相应课后作业。 六、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的、 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努力激发学生探索 建筑构造技术的热情和思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中的讨论,同时通过实地参 观、查阅文献等方法核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2 2. 教学课题:建筑的承载系统 3. 教学方式:讲授、展示与观摩、现场调研、讨论、答疑等。 4. 核心内容:建筑承载系统中的水平分系统;建筑承载系统中的竖向分系 统;基础与地下结构 5. 相关内容:建筑结构的系统特征 第三章 建筑围护系统 1. 教学目标:认识建筑的围护系统 2. 教学课题:建筑的围护系统 3.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答疑等。 4. 核心内容:建筑防火构造及安全疏散;建筑防水构造;建筑防潮构造; 建筑隔声构造;建筑保温构造;建筑隔热构造 5. 相关内容:建筑围护系统的系统特征 四、 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调研、 讨论 上机 课内 学时 小计 课外 学时 绪 论 4 0 4 建筑承载系统 12 2 14 建筑围护系统 12 2 14 合 计 28 4 32 五、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在课中逐步引入技术层面的分析为开始,选择相应匹配的工程实例,进行构 造技术的教学探讨,请生产厂家做专题性讲解和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工地的参观。 通过建筑实地调研,完成相应课后作业。 六、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的、 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努力激发学生探索 建筑构造技术的热情和思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教学中的讨论,同时通过实地参 观、查阅文献等方法核时完成作业,及时消化、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 七、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4版),樊振和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 ISBN:9787561820407; 2.参考资料 (1)《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3,ISBN: 9787030211712: (2)建筑构造(上册)建筑构造(下册)(第六版)李必瑜刘建荣重庆大 学主编2019-02,ISBN:9787112229741 八、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课外作业与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 的30%,期末考试采用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70%。成绩以百分制计。 大纲执笔人:宋效巍 大纲审核人:李海英 开课系主任:马欣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白传桥 制(修)订日期:2021年11月
3 1.教材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 4 版),樊振和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 ISBN:9787561820407; 2.参考资料 (1)《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3,ISBN: 9787030211712; (2)建筑构造(上册)建筑构造(下册)(第六版)李必瑜 刘建荣 重庆大 学主编 2019-02,ISBN:9787112229741 八、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本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课外作业与课堂考勤成绩,占总成绩 的 30%,期末考试采用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 70%。成绩以百分制计。 大纲执笔人: 宋效巍 大纲审核人: 李海英 开课系主任: 马欣 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 白传栋 制(修)订日期:2021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