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 海南岳崧学校 语文组莫达兴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 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 课文”。“九义”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 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 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 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 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 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初一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可少的,下面 我谈谈我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的一点看法 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 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 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 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 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 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 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 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 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可想而知,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 又会如何?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 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 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 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 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又如朗读诗句“秦时一明月一汉时一关,万里一长征一人一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 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一汉时关,万里长征一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 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 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 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
浅谈初一语文的朗读教学 海南岳崧学校 语文组莫达兴 “九义”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标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 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 课文”。“九义”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色的强化了朗读,从单元提示到课文的训练重点要求、 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 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刚从小学升 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 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 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初一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可少的,下面 我谈谈我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的一点看法。 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 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 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 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那么,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朗读,做好朗读示范。我们要改变朗读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扫清老式的满堂 灌的教法,充分认识朗读的效能,真正把朗读放到课堂教学应处的位置上来。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 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 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教师 要把朗读当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朗读时,教师应专心地听,朗读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总结。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注意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尤其是农 村中学的老教师,要尽快杜绝用方言进行朗读,可想而知,教师的朗读水平很低,他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 又会如何?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 朗读时的轻读(~)、重音(·)、停顿(较长“/”、较短“//”、更短“///”)、快慢、语调 等都应了如指掌,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朗读时凭什么停顿?大的停顿和小的停顿,凭标点符号,更小的停顿,凭词的组合,句中的三个小分句之 间是并列关系,停顿时无大小之分。那么这句话应读成怎样的腔调?这是一句表达告诉别人一件事的陈述 句,要读轻一点,读出陈述语气。 又如朗读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按音节划分节奏的方法朗读,还 可按意义单位划分节奏,读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因此,朗读节奏可按音节或意 义单位来划分。 读一句话还要读出重音,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里的某个音节或句中的某个音节读得重些,强些。读出重音 有时能起分词义的作用,如“过年”与“过年”,前者是“明年”之意,后者是“过新年”之意。一个短 语或者句子里的音节读重音,表示这个音节是主要字眼儿。如《散步》中“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一句中“本
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 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 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 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 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 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 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 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 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 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 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 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一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 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一——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 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 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最后,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 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i 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 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 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 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 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总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语文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精妙之 处。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这种方法还可以 广泛的运用到各种文体的教学中去,运用好这种方法对搞好教学具有实用价值和普遍的意义。叶老说:教 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去充分 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一旦学生为作品的内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被作品的意境所 陶醉,那么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就已逐步形成,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要逐步乃至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不 教”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达到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 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 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不愿”是它的主要字眼。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只有一个重音,一个句子有时就不只是一个重音了,如“我们 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朗读课文,能读出停顿、重音、语调,就显得有节奏感。 例如朗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 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诚然,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如第一册第十七课的课后练习五还重点分析了朗读一段课文的重音、 轻读、小停、拖音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假如教师都能准确地朗 读并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广播速度每分钟20 0字)、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 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 通过朗读触摸心灵,引起共鸣,排除学生与课文之间的隔阂,达到身临其境、忘我的境界。这样便自然地 避免了课堂上那些不必要的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了 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再次,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训练到实用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高屋建瓴一气 灌到底。朗读训练有它的适度,即阶段性,对学生来说,有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较高要求 ———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 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如此一步一个脚印的 训练、指导,让学生易于接收。也体现了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最后,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训练方式。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 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 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于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 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 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 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 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 总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口语,培养语感,熟悉语文规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文章精妙之 处。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这种方法还可以 广泛的运用到各种文体的教学中去,运用好这种方法对搞好教学具有实用价值和普遍的意义。叶老说:教 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去充分 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一旦学生为作品的内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被作品的意境所 陶醉,那么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就已逐步形成,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要逐步乃至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不 教”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达到了。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 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 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